书城自然科学环境科学知识
14499700000026

第26章 人类居住环境(2)

由于放射性射线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所以,人们不易识别,常常无意中酿成一场大祸。下面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83年11月的一天,墨西哥某医院的电工苏蒂洛从仓库拣了一个小的不锈钢金属罐,顺手扔到卡车上卖到了废品站。两个月后,废品站的20名工作人员都不同程度地患了病,两名重的一个牙疼、一个流鼻血。经医疗检查,发现他们俩接受了相当于美国原子核工人全年所受放射100多倍的剂量,“他们癌变的可能相当高”,而其他人也受了过量的放射。哪里来的放射源呢?原来凶手就是那个医院里来的小不锈钢罐,它的里面装的是6000个针头大小、圆形的钴60——用来治癌症的强放射性同位素。这个小罐在运输中钴60散出,与废金属混杂,污染了卡车、废金属回炼厂、铸造厂,并放射污染的金属制造的建筑材料又运送到不同城市,建造了三四十幢楼房。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先后有200多人受到较严重的伤害,他们都在接受放射性危害的长期试验。

我国也发生过类似事件。1992年冬,山西忻州钴60失控致死人命案就曾轰动一时,直到1994年底才一审宣判。由于几个人在倒装、收贮、送贮钴60源的储存过程中,违反了《辐射防护规定》《放射环境管理办法》有关条款,造成一颗钴源失控、丢失。使得在这过程中141人受到不同程度辐射,3个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放射性可使人身体诱发皮炎、皮癌,吃了污染土壤的粮食,还会使人出现肿瘤、遗传障碍等。近年来世界上频繁的核试验沉降物,都会使得全球地表面上、水体中放射性物质增高,人类饮水、水生生物都有一些影响。所以人们对放射性污染的研究和控制也越来越重视。

令人恐慌的“白色污染”

近年来,无论是田间的白色地膜,交通沿线的白色废弃物,江河湖海表面漂游的塑料垃圾,还是人们生活中的包装材料、厨房等日用杂品,以至儿童玩具,工业器材等等,都与塑料相连,几乎是人迹所到之处就有塑料及塑料垃圾。几十年来,合成树脂和塑料工业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着,1983年时世界塑料制品产量已经和钢的体积产量相当了,21世纪初,世界塑料制品产品以重量计算超过了钢产量。在我国1992年时,合成树脂产量已居世界第13位,塑料制品产量是世界第6位。

随着大量有机合成的塑料制品进入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一方面提供了很多方便;另一方面也与之相伴而来产生了新的“白色污染”。有应用就有更新、有废弃。现在塑料垃圾污染已成了全世界的一个大难题。人们常用的包装材料多是一次性的,农业用的网、箱、地膜等也不过一两年就会被淘汰,就是日用小杂品、电器机械零件等过几年也要更新。最后都得成为废弃物留在环境中,而这些塑料等制品不能像废钢铁、废纸张那样可以回炉再炼或重新造纸,这就是一种新材料带来的新问题。有人估算以当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平均废弃率为1/3,全世界每年塑料制品的废弃物共4500万吨,我国每年为250万吨。2000年,仅我国塑料制品的废弃物量就超过5000万吨。现在,在世界各地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农业垃圾中,都不例外地夹杂着大量的废塑料。据说,上海的生活与工业垃圾,每10天就能堆出个国际饭店,而天津的垃圾如不清理,50年后就能把153平方千米的天津市区埋在2米深的垃圾下面。

在农业上曾因为引用塑料地膜而增产,称为继应用化肥、优良种子后的第三次革命——“白色革命”。然而,没有多久,人们发现连续使用两年地膜的麦田,由于每亩残留地膜碎片69千克,使小麦减产9%,如连续使用5年地膜,小麦不仅不增产,反而减产1/4。这些散碎在土壤里的白色地膜难于清除和收集,“白色革命”成了令世人头痛的“白色灾害”。遍及各地的塑料废弃物,占据着人类本已紧张的生活空间,污染着环境,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为了征服“白色污染”,科学界作了很多研究工作。比如,一些国家努力开发让塑料废弃物在自然界可以被分解,也就是这些废弃物在光照或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回归到自然界,但是这些研究还在进行中,问题还很多,或是只能部分被分解,或是耗费资金和能源太高;还有用塑料废弃物制成再生塑料用品,这部分解决了资源再利用问题,但仍然没有最终解决资源充分利用和污染问题。现一般对付塑料污染用两种办法:一是焚烧,这个办法成本高,而且烧的过程产生出很多对人体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二是深埋到10米深的地下去,可是废塑料在地下百年之内也不腐烂,这会影响土壤结构,也没真正解决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美国、日本又陆续尝试废塑料炼油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也相继投入了这方面探讨。经过众多科研人员的奋斗,我国在1994年上半年终于能用1吨废塑料生产出半吨90号汽油,以及各种副产品,总回收率为94%,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离完全处理大地上的塑料垃圾还有很远的路,还有很多的路需要后继者开拓,征服“白色污染”以及新的污染在召唤着21世纪的主人们!

垃圾处理

人们生活越现代化,每天产生的垃圾就越多。越来越多的垃圾成为环保工作的一大难题。各国科学家千方百计化害为利,开辟了垃圾的新用途。

垃圾门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们只要在街上拾一袋垃圾,或捡几片落叶交到公园和游泳池的垃圾站,就可免费入内。这或许是瑞典首都成为世界最清洁城市之一的奥秘所在。

加拿大的普罗维斯堡市有一家游泳池,也以垃圾作为门票。

垃圾雕塑:位于法国的欧洲第一峰勃朗峰,近年来因游客数量猛增,人为污染非常严重。于是有关部门在它附近的迈尔杰-格拉斯冰川中心,用游客丢弃的罐头、啤酒瓶、塑料袋等垃圾,搭建了一座高6米、重1吨的巨大雕塑,以告诫人们要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

轮胎公园:日本的汽车极多,被誉为“载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而越来越多的废旧轮胎却令环保部门一筹莫展。在东京一家公园里,设计师用大小不一的废弃轮胎搭配组合成造型奇特的儿童游乐器械,不仅深受孩子们喜爱,也为废旧轮胎找到了新的出路。

垃圾纪念碑:意大利的菲腊奥市位于利古里亚海滨,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许多游客在尽情地享受日光浴和海水浴后,把各种饮料、食品垃圾扔在大海里,造成了环境污染。为此,当地政府特意在此修建了一座垃圾纪念碑,碑上写着:“请保护大自然。这里展出的所有废物,都捞自海中。”

垃圾博物馆:在美国新泽西州有一座垃圾博物馆,展示现代生活废弃物品:四周墙壁都用垃圾堆积而成,连地面和天花板也布满垃圾。这座造价达40万美元的博物馆试图告诉人们:自觉的消费者决不随意乱扔垃圾,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不乱扔垃圾。

垃圾公园: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座垃圾公园,游乐设备都是以垃圾为原料做成的,它的目的是告诫人们:身在优美的环境中,要注意对垃圾的利用。

在印度北部的冒迪加尔也有一座垃圾公园,公园里的动物造型、人物塑像都是用垃圾做的。公园还用垃圾作肥料,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供人观赏。

垃圾作为罚款:在泰国曼谷,有些少年结伴作案,从事非法买卖,如果警察抓住他们,就扣留一人作为人质,让其他的儿童去捡垃圾,用垃圾作为罚款来赎回自己的同伴。

垃圾发电:澳大利亚、日本和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推广一种全新的垃圾处理法。先把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一部分可重新利用的,将剩下的倒入一种特制的焚烧炉;再通过涡轮发动机进行发电。这样不仅处理了垃圾,还缓解了地区用电矛盾。

垃圾墙:芬兰科学家把炉渣、破布、硬纸、麦秆等垃圾混合捣碎,经过高温、高压制成一种墙体材料。用这种材料砌筑的墙壁十分坚固,不怕酸碱。

垃圾房屋:有个叫查尔的建筑师,他家的房子都是用垃圾建造的:墙壁用饮料罐砌成,窗户用废弃的船的舷窗改建,门的把手是用废油筒盖做的。

垃圾节:日本东京曾举办过垃圾节,展品都是从垃圾堆里拣出来的,有各种家用电器、家具、玩具等。其目的在于提倡节俭之风,不要任意挥霍浪费。

垃圾作为燃料:为充分利用垃圾,许多国家正在着手制订废品回收法,建立垃圾回收协会。日本在这方面领先了一步,目前日本已有113个特种燃烧设备,使垃圾变成了燃料。

扫垃圾代坐牢:美国交通发达,高速公路密布全国,公路两旁的清扫工作十分繁重,常感人手不足。而监狱里却人满为患。于是加利福尼亚州当局想出了一个妙法,让刑期低于120天的轻罪犯人去清扫高速公路的垃圾,以此来代替坐牢。真是一举两得。

垃圾摄影赛:意大利环保部门经常举办“垃圾摄影赛”,展出拍摄的垃圾照片,哪张照片上的垃圾最脏、最乱,哪张照片就能获头奖。办赛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加强环保意识,不要乱扔垃圾。

建筑业污染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脑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先后提到“最低限度地减少来自环境、工作场所和个人住所的污染带来的有害影响”,建筑业也会“引起化学污染,因使用有毒材料损害人体健康”。可见,这是个世界性问题。联想我国近年来刮起的城乡建筑的装修风,家家乔迁新居时的装饰热,似乎也该静静心、冷冷头脑地分析一下,哪些装饰可取,哪些需要慎行,哪些应拒之,免得兴冲冲漂亮亮地住进去,糊糊涂涂伤身体不知其源。

有人估计,一个人一生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包括工作场所、家庭居室等,城市居民尤其如此。正因如此,防止室内污染对人类健康就更为重要了。随着工业发展,建筑材料层出不穷,自然材料中木、土、砂、石用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水泥、矿渣、合成材料、油漆、涂料、沥青、人造垫层等,这些材料或它们的某些添加剂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挥发性有毒有害物质,加上近年室内装饰热,墙上壁纸、无光漆、彩色喷涂;地下瓷砖、木地板、人造地板革、人造化纤地毯等;室内家具、各种漆器、聚酯用品;再加上各种灭蚊、灭蝇等杀虫剂,厨、厕的去污剂等等,这些多是人工化学合成的物质,它们多含挥发性有机物。据说,由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就有几十种,如甲苯、乙苯、二甲苯、甲醛、乙醛等;由燃煤、天然气等产生的有害气体也有数十种;还有来自地表及建筑材料产生的少量放射性物质及放射元素氡等;各种化学清洁剂、杀虫剂等本身就是含挥发性的有机物,它们都在让人享受某种方便和愉快的同时,悄然地污染着室内的空气,损害了人类的健康。

一般说,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物质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就某一种污染物质看浓度可能并不太高,但多种叠加起来对人身健康的综合危害就大多了。如甲醛虽是无色气体,但有特殊刺激性、能诱发鼻炎、咽炎,甚至使人皮肤、消化道系统生病;苯是油漆、涂料、橡胶制品的溶剂,它的挥发危害人的造血机能和神经系统。而氡和香烟烟雾混合,可使放射性氡的强度增加而诱发肺癌,氧化氮和香烟烟雾混合会导致肺功能减退等。此外,室内还有各种微生物造成的污染,如制糖、酿造等过程受到微生物污染,产生大量可吸入性的菌丝;给水及人们蒸煮过程中一些菌毒素的雾化、扩散等。

在生活中,当你感到头昏、头痛、失眠、乏力、眼睛疼痛流泪或食欲不好、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时,除了及时就医以外,不妨也从室内污染状况如何找找原因,至少可以经常多开门窗,尽量让室内空气自然通风,减少室内污染物浓度的累加。如有条件可以在室内养殖些有消毒功能的花卉,它们会助你有个真正良好的室内环境。总之,室内装修美固然重要,室内空气好更根本,只有精美的装饰和洁净空气兼备,才称得上优美舒适的环境。近代科技带来的室内污染切不可忽视!

电子雾

现在,工作、生活条件现代化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电器设备。电梯、空调、电脑、电话、电传、电视,以至电子游戏机、电子玩具等。

它们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便利,大大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使很多复杂的事物变得简便……但是,它和任何事务一样都有两面性,电器设备造福人类令人欣喜的同时,也成了一种新的、隐形的污染源,让人感到忧患。

据科学家们分析,各种电子设备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出波长不一、频率各异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纵横交织、相互辐射、彼此干扰,形成杂乱无序的电子波,这些电子杂波在建筑物有限的空间内充斥、散射着,构成了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具有伤害力的“电子雾”,人们也称它为现代隐形杀手。

人类如果长时间的处在电子雾污染的环境中,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引起人体生物钟紊乱,并且能严重破坏人类长期自然形成的生理规律,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头昏、无力、缺乏食欲、失眠或嗜睡等症状。

美国医生经临床观测研究认为,长期强电磁波辐射,还可能导致儿童白血病。国外还报道过这样的事实:一个与电视发射塔紧邻的村庄,居民中得癌症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地方,在其他生活、工作环境相近的条件下,唯一不同的是这个村庄的人受到了太多的电子雾辐射。

另外,像微波炉使用的超高频电磁波,使用不当微波泄漏会灼伤眼睛,时间一久容易导致白内障。还会对胎儿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些人们常统称为“现代病”“文明病”“电脑病”等。人们在使用电器中,除电子雾污染外,还有一些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因素不可小看。

如,有人测定一台电视机使用3天后产生的某些有害气体量,竟相当于在繁华街头的十字路口测到的量。

电视高频头附近产生的超过人体安全量的臭氧,电脑与电视、电子游戏机的荧光屏产生的一种叫溴化三苯并呋喃的有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呼吸系统都有直接的伤害,还有组合音响的高声造成的噪声等,青少年常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恐怕与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容易被层出不穷的电子新产品所吸引的缘故吧。

各种事物都有利有弊,只要不见利忘弊,就可以设法控制、减小其弊。

所以,当你沉湎于新电器高效功能时,切记使用时间不要过长,要尽力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力忌多种电子设备同时开启,使用后或不用时一定关闭电源、拔掉电源插头;如空间距离允许,尽可能人与电器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增加些户外休息时间,这些虽然不是根治现代污染源的办法,但总不失为一些防御污染源污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