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传染病护理
14446600000014

第14章 特殊传染病区患者的护理(3)

(二)血清学检查

1.间接血凝法(PHA)。以鼠疫杆菌FI抗原检测血中FI抗体,感染后5~7 d出现阳性,2~4周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可持续4年,常用于回顾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PHA更为敏感。用于测定FI抗体,亦可用抗鼠疫的IgG测定FI抗原。滴度1∶400以上为阳性,经30 d已腐败的动物标本用甲醛处理后再检测,其滴度仍不受影响。

3.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此法可查出28~32年患过鼠疫康复者体内微量的FI抗体,用于追溯诊断及免疫学研究。

4.荧光抗体法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血清检测可疑标本,可快速准确诊断。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有DNA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尤其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近来应用较广。

鼠疫疫苗预防鼠疫

鼠疫的防治,主要依靠加强疫情监测,灭鼠灭蚤,严禁进入疫区捕猎旱獭,对疫区彻底消毒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重要预防措施之一。冻干皮上划痕用鼠疫活疫苗是用鼠疫弱毒菌株生产的活疫苗,每人份含菌7~9亿,活菌率不低于45%,每支安瓿有10或20人份两种规格,冻干疫苗为白色或淡黄色疏松体。加入氯化钠注射液后在半分钟内应完全溶解。本疫苗用于鼠疫的免疫预防。

一、接种对象

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易感人群,进入鼠疫疫区人员,鼠防人员及从事生产和科研的专业人员,应每年接种1或2次。

二、使用方法

1.先将疫苗按疫苗标签所载分量加入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如每安瓿20人份加入1ml,每安瓿10人份加0.5ml。疫苗溶解后用消毒注射器吸出备用。

2.14周岁以下儿童在消毒皮肤上滴疫苗2处,划2个“#”字;14周岁以上者滴疫苗3处,划3个“#”字,在“#”字间隔2~3 cm。

3.接种在上臂外侧上部,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皮肤,待干后滴疫苗后2或3处,每人份疫苗量为0.05 ml。然后用消毒划痕针在每滴疫苗处划1个“#”字,划痕长度为1~1.5cm,应以划破表皮稍见血迹为宜,再用同一划痕针涂压10余次,使疫苗充分进入划痕皮内。接种后局部应裸露至少5min。

三、禁忌

1.急、慢性淋巴结炎,严重皮肤病、急性传染病及活动性结核患者。

2.有严重过敏史者。

3.有免疫缺陷症及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妊娠期及前6个月哺乳期妇女。

四、反应

划痕接种局部可有轻微红肿。沿划痕线可有轻度浸润,于接种后24~30 h达高峰,以后逐渐消失。一般无全身反应,偶有微热、不适,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可自行消退,不需任何处理。皮上划痕用鼠疫疫苗误用于注射,则可引起严重临床反应,局部严重红肿,甚至无菌化脓、溃疡。全身反应有高热,局部淋巴结肿痛,头痛,不适,可对症治疗,或服用链霉素或胺炎药。局部可用热敷,如有化脓可用消毒注射器抽液。

五、效果

疫苗接种后10 d开始产生免疫力,1个月抗体水平达高峰,6个月后开始下降,1年后免疫力降至最低,故有感染危险者应每年接种1或2次。

六、注意事项

1.冻干皮上划痕用鼠疫活疫苗,严禁注射用。

2.安瓿用裂纹、标签不清,或已过期失效者不得使用。

3.划痕处如无任何反应(包括创伤反应),可能是接种失败,应予重新接种,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4.接种部位应保持清洁卫生,以免发生感染。

5.疫苗溶解后应在3h内用完,否则就废弃。

6.贮运条件和效期。冻干活疫苗于2~8℃贮运,在任何情况下应避免日光直射,疫苗自冻干后活菌数检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为1年。

能力训练

李某,男,27岁,农民,云南人,因发热、头痛、呕吐伴全身皮肤黏膜出血1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d入院。查体:T40℃,颜面潮红,全身皮肤有弥漫性出血点,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直径约2cm,有4~5颗,部分已化脓。实验室化验淋巴结穿刺液找到鼠疫耶尔森杆菌。

分析以上病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鼠疫患者可能的临床类型为()

A.腺鼠疫

B.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E.脑膜鼠疫

2.该鼠疫患者可能的传播途径为()

A.经鼠传播

B.经鼠蚤传播

C.经皮肤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接触传播

3.预防该鼠疫患者应选措施为()

A.灭鼠、灭蚤

B.加强国际检疫

C.预防性服药

D.预防接种

E.加强个人防护

4.下列哪项不是该鼠疫患者的护理问题()

A.体温过高

B.疼痛

C.呕吐

D.皮肤黏膜出血

E.恐惧

(金祥宁)

任务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非典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

2.掌握非典的治疗原则。

3.了解非典的临床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非典的病情观察内容及对症护理措施。

2.能正确使用治疗药物,并能观察其副作用。

3.能对不同类型患者实施正确的消毒隔离、科学指导其休息与饮食。

4.能正确进行健康宣教,科学指导预防接种。

任务描述

解某,男、18岁,学生,广州佛山人。因发热、咳嗽、头痛5d,加重伴呼吸困难1d入院。查体:T39.8℃,气急,神软,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X片显示有多叶病变。患者入院的希望是症状消除,体力恢复,能尽快回校上学。护士接待了该患者,请问她应如何正确对该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其尽快出院上学?

过程

一、护理评估

该患者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应安置在SARS专门病区,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隔离。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对其进行护理评估,同时通知医生。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详细询问患者本次疾病发生及变化情况,近期就诊、检查及用药情况,同时询问其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接触史和预防史等。通过询问了解到患者所住地区近期有SARS流行,但自己无明确接触史,一直以来感觉良好。本次发病以来曾在当地社区医院输过液体,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效果不佳。

2.身体状况。检查发现T39.8℃神软,气急,呼吸30次/min,并感胸闷、胸痛。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X片显示有多叶病变。

肺,3.心理和社会状况。通过询问发现该患者对疾病认识很不理想,存在焦虑、恐惧心理。目前在校学习,没有经济基础,担心医疗费用负担太大。希望尽快病愈回校上课。

二、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及肺部炎症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水肿、肺泡内透明膜形成所致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SARS病毒感染有关。

4.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SARS病原体排出有关。

5.潜在并发症。急性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继发感染等。

三、护理目标

1.出院的症状、体征消失,血象、X片征象恢复正常。

2.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情况,恐惧心理解除。

3.没有传播给周围人。

4.潜在并发症没有发生。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隔离。患者隔离至体温正常7d以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接触者应医学观察两周。严禁亲朋好友探视和陪护。

2.消毒。对疫点要及时采取消毒措施,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时要穿防化服,事后也要严格消毒。

3.休息。嘱患者卧床休息,取舒适安全体位,直至病情恢复为止。恢复期间应避免过劳及重体力劳动。

4.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酌情确定饮食种类、方式,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5.心理护理。由于本病传染性强、起病急骤,部分患者病情凶险,且无特异治疗方法,患者及其亲属或接触者可因SARS的突然袭击,同时对SARS认识的片面性易发生心理失衡,从而加重患者的痛苦;因患者处于全封闭的隔离状态,而对防护严密的工作人员及恐惧、陌生的环境,常可出现恐惧、焦虑的心理;因担心传染给家人或怕被人歧视、冷落等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一部分人变得脆弱无助,出现抑郁、悲观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除关心患者外,及时正确的信息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包括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尤其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支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使之对疾病有较正确的认识,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或听轻松、舒缓的音乐,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急躁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SARS的坚定信念,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用药护理

1.用药原则。目前无特异性病原治疗手段,采用以对症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总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重型患者应及时使用大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少炎症渗出、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和预防肺组织纤维化,重症患者可试用免疫增强药物,如丙种球蛋白等,早期可试用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及选用抗生素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2.常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有下列指征之一者,可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①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持续3d不退。②48 h内肺部阴影面积扩大超过50%。③有急性肺损伤(ALI)或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一般成人剂量为甲泼尼龙每日80~320 mg,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剂量,大剂量应用时间不宜过长,建议采用半衰期短的糖皮质激素。

(2)对症治疗。有发热超过38.5℃者、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出现气促或氧分压(PaO?)<70 mmHg或血氧饱和度(SpO?)<93%者,应给予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祛痰药。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应该做相应的处理。儿童忌用阿司匹林。

(3)预防和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早期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药物,如果痰培养或临床上提示有耐药球菌感染,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等,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用抗感染药物。

3.注意事项。应用干扰素等生物制品均可引起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需注意观察;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部分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二重感染、精神欣快等表现,一旦发生,应与医师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三)病情观察及对症处理

1.主要观察内容。在发病后14 d内有可能进入进展期,必须严密观察,根据病情给予分级监测护理,动态检测临床症状、体温、呼吸频率、血象、X线胸片、血氧饱和度或动脉血气分析等;注意有无进行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表现。对于重症SARS给予持续心电监测,定时观察记录神志、瞳孔、面色、心律及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和发绀的变化;按医嘱设定输液泵参数,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观察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2.对症护理。

(1)呼吸困难。应保证患者氧的供给,强调早期给氧,吸氧间断时间原则上不应超过15 min;保持气道畅通,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密切观察氧饱和度的情况(>90%)并随访血气分析;效果不佳时应及时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对人工气道患者,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执行,最好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以减少通气的中断,并避免气道内痰液的喷出,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的机会。

(2)维持内环境。注意水、电解质、酸碱有无失衡,保护器官功能;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

(四)健康宣教

1.疾病知识宣教。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宣传SARS的预防知识,使群众了解本病的特征与预防方法,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流行期间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社区疫情的预防指导。为防止SARS在社区的传播,需强化公共社区健康政策和隔离措施,对出现SARS患者或疑似患者的家庭成员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2周,对疫点要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因SARS病毒易变异,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因此,做好SARS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3.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在家继续休息1~2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休息期间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毛巾,勤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保持乐观情绪和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注意营养,应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要求患者每日上、下午各测量体温1次,发现体温异常及时到指定医院发热门(急)诊就诊;根据出院前X线胸片情况,必要时嘱患者1~2周后复查胸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头痛、疲乏、肌肉酸痛、干咳、少痰、胸闷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本病临床表现与其他非典型肺炎相类似,但具有传染性强、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