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理财家
14429900000005

第5章 品德修养(2)

现在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错,几乎都有余钱,给孩子零花钱时也大方,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小金库”也大有学问。有的孩子喜欢把钱全部花光,没有了再打主意,有的孩子喜欢把钱存起来,到了必须用时才一点一点地拿出来,后者是家长们所喜欢的,但培养这种习惯不是简简单单买一个存钱盒就能奏效的。可以有意无意地给他一些零钞,让他放进盒子里并及时给予他真心的表扬,看着越积越多的钱,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不仅可以学会将钱集中管理,避免了到处乱扔的现象,同时也让他明白了日积月累小钱可以变大钱的道理。

现在有许多孩子,刚从学校毕业对工作就十分挑剔,苦了不干,累了不干,待遇低了也不干,却成天吆喝着找不到工作,大人都急白了头发,四方托人找关系,到头来他却满不在乎地抱着双臂,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不能不说与儿时的教育和养尊处优的环境有关。家长们应当吸取教训,从幼儿时期就注重教育。

当然,当家长的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潜移默化的工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愿每位家长都注意加强子女金钱意识的教育,愿每个孩子长大都是钱的使用者而不是为钱所用的奴隶!

四、从管理压岁钱开始

每到年关,家长们都为过年而忙碌着,除了购买年货和打扫房间,还有一件特别的事情也在考虑中,那就是给小辈压岁钱,那么我们作为父母的如何对小孩教育呢?

有些家长喜欢讲大道理,强迫子女读圣贤书,严格家法开始,这没有错,可是首先从压岁钱这样的小事情开始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比较理想。习惯是人们长期产生的心理及行为定势,小孩子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有利于将来成才,而且也可以适应幸福安定的生活,而不良的习惯则会破坏成年后的正常生活秩序和事业发展,意义大焉!勿庸讳言,一些家长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或者管束特别严格的缘故,从小对小孩的金钱管得很死,一来怕他们乱买零食,乱吃不卫生的小商小贩食品,甚至上网吧玩游戏。二是怕他们过分追求高消费和攀比从而放松学习态度,影响学业,这些都不无道理,问题是很多小孩由于这样过分的金钱管制反而造成更多的坏习惯,甚至后遗症,可谓得不偿失,如一个小孩因为家庭的经济封锁,随着逐渐长大,自己的许多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从偷窃家里的金钱进一步发展到出外偷盗,最后抢劫犯罪,其实他们那样的家庭还是比较殷实的,不过不问小孩实际承受能力的一味压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其父母悔之不及。其实一个小孩要经常身上有钱才好,从小养成一个有钱人的习惯,据说,如果一个成人以前经常身无分文或很少带钱的人,长大后往往不能够有钱,一旦发了工资或有其它收入就要花得一干二净才罢手,所谓穷人发财如受拘,意思是说已经习惯了无钱人生活的人如果有了金钱傍身会浑身不自在,不花完不会安心,至于投资等高明的理财方法根据就想不到,有例为证,笔者的一个朋友原来家庭经济比较拮据,后来自己参加工作,当工资每月1200元时他还能够省下800元寄到家里,2000元时只能够寄500元了,3000元时就一分钱也余不了,甚至要经常入不敷出向同事借钱。事实上,一个人总是这样没有积累,尽管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但势必只会原地踏步,没有跨越式发展。同样的农村老百姓有了金钱总是花在建设房屋上,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好不容易积蓄的10多万花掉了,又变成穷光蛋,再想投资好项目就没有钱了,如此周而复始,这种人家在没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只要有一点变故就会不堪一击,重新贫穷。

富人的好习惯大多数是能够带来发展的习惯。像元朝到明初的苏州富以敌国的大财主沈万三在做生意获得第一桶金后,不是把资金都用在房产上,而是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大商人,等自己事业做大后才兴建了至今仍然存在的著名“沉厅”,当初自己的家甚至连小户都不如,当然富人的好习惯还有好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不过稳健中寻求投资是其特点,也许有人会说小小的压岁钱不值得这么大惊小怪,诚斯也哉!但养成的习惯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意义却不可低估,不过是不是我们大人就应该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金钱欲望,让他们过小皇帝的生活呢?也不妥。为何?因为如果只是简单得给予他们无限制的金钱,会使他们失去对金钱正确的理解,有些家长十分溺爱小孩,甚至每年压岁钱都有几千块,这就给予他们一个错觉,认为金钱来得太容易了,自己不要努力上学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只要靠大人就能够生存,得到金钱下物质的保证,而学习是辛苦的,权衡一下,几乎所有孩子都会选择躺在父母及长辈的功劳本上无忧无虑生活。难怪现代我国啃老现象如此严重了,那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像西方家庭一样,在给予孩子金钱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务上的事情,从小帮助树立劳动自立换取价钱的思想概念,把一切父母的给予视为理所当然那是十分有害的,一旦形成习惯更加可怕。

每年春节前长辈都会为孩子准备一份压岁钱,数额虽然不大,有些家庭也不在乎,但笔者倒愿意大家同时能够设计一下他们有益的人生,帮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习惯,正确树立金钱价值观,学习一些理财手段再好没有,比如:不管金钱多少,可以要求他们到银行设立自己的账户,合理消费,另外在节假日支持他们勤工俭学,有劳动致富的意识,倘若数额比较巨大,成千上万的一定要加强管理,实现有效监督,不可以使他们丧失消费金钱的理性,金钱倒是小事,惹上坏毛病就要终身害人不浅了,到时便是想改也无能为力。

五、培养孩子有进有出的金钱观

孩子太喜欢钱,就会钻在钱眼里,被人称为“小财迷”;太不把钱当一回事,长大就会成为败家子。所以,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用钱的同时又不被金钱所束缚,对家长来说是一门教育孩子的学问,对孩子来说,这是理财的启蒙教育。所以,今年“六一”,我们不妨给孩子引入理财概念。

因为国情的不同,一家只有一个宝贝疙瘩,所以我国儿童的“钱”观念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国孩子在四五岁时就能做到美国孩子11岁的事——发现广告中的事实,并准确无误地告诉家长“去买”;而美国孩子在12岁、13岁学会的东西——熟悉银行的业务以及金融投资等技能,我国孩子要到20岁左右才开始去学习。所以在如此的大环境下,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还得按照国情一步步来。

1.七岁培训计划:定期储蓄月零用钱

小朋友虽然不会赚钱,但是如果把每年的压岁钱、零用钱等,全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家长除了帮孩子用这些钱规划投资商品外,也应该告诉他们这些钱该如何储蓄或花费。例如约定每个月的第一天或是每周发一次零用钱,告诉孩子在下次发零用钱之前,不可以再要。刚开始时,可以约定七天为一周期,习惯之后,再逐渐把时间拉长为两星期等;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间隔也应越大。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小孩学习分配一次周期的花费,并且养成习惯,训练孩子用钱的能力。

当父母到银行办理开户,或是到银行存钱时,也不妨把孩子带上,让他们慢慢学会开户、存款以及提款的流程,并且和孩子一起了解银行定期寄来的定期定额对账单等,这样孩子可以亲身感受“复利”的效果,也是激励孩子多储蓄的方法。

2.十岁培训计划:记账花钱

家长总是一味责怪孩子:怎么用了这么多钱?如果换一种说法:怎么这么没有计划地花钱?就好多了。

刚开始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在领到零用钱时,就先把未来一个周期所需要的花费记录下来,额外的支出也要随后一一记录,养成孩子记账的习惯。几个月后,家长不但可依这份资金流量表,看看孩子的消费倾向,了解他对金钱的价值与感受,万一发现偏差,也可以适时纠正,或是作为奖励孩子节俭的依据。如果要刻意培养男孩子记账习惯的话,要教他在记账时有所取舍,抓住大头,小东西可以稍微忽略不计。如果是女孩子,在记账的技巧上可以严格一点,这样就培养出一个精明的家庭主妇来了。

3.十二岁培训计划:有借有还

在不同阶段,孩子总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如小时候买脚踏车、玩具,小学时买电脑游戏,初高中时让父母添置MP3、手提电脑,或者到大学时让家长买摩托车等。添置东西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让孩子觉得有一种区别:让家长买的东西用起来就感觉欠了父母一份人情似的,但通过自己的零用钱积攒下来的方式自己买的东西就很顺。

从小家长就可以帮助他从每个月的零用钱规划出时间表,估计大约花多少时间可以达到梦想,建立孩子的理财目标及投资观念。很贵重的东西仅仅凭借孩子自己的力量是很难一下就可以搞定的,这时候你可以适时地告诉他:妈妈可以帮你忙,还是算你自己买的,借钱给你算利息好不好?该给孩子买的东西还是要破费的。

4.十五岁培训计划:要钱赚钱

就算孩子读大学了,家长还是不能断了他们的生活来源。这时候一个理财概念就凸现出来:自己赚钱和要钱。

通常这个理财观念可以在孩子上初高中的时候,教给他们。比如,买一些内部价格的参考资料,告诉孩子是否有同学愿意购买,多余的差价就算孩子的。

朋友的一个孩子在朋友的帮助下,联系到一个卖鱿鱼干的生意,上家发出的价格是每公斤6元,下家接货的价格是7元,孩子打了几个电话就赚了1000元,除了买了一辆自行车外,在家长的启发下,他给那位长辈买了一条香烟。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在孩子心目中就有这样一种理财意识:任何一种货品都存在差价的,有差价就有钱可赚,自己赚钱并不难。

(第四节)让节俭成为习惯

一、节俭与孩子渐行渐远

“学校规定穿校服,学生们的鞋子就成了‘名品展示会’。价格一般在400元~700元之间,上千的也很常见。这些名牌鞋子还经常翻新。”北京109中学高中班主任张方健对这一现象非常担忧。在近日走访了上百位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后,笔者感到“节俭”在中小学生的观念里似乎正日益变淡。

1.七岁有了银联卡孩子高消费势头难挡

在马连洼的绿苑活动小区,笔者碰到了十几个四岁到十三岁的孩子。当笔者问及他们怎么过生日时,大多说会邀请朋友吃饭、唱歌。至于花费,不少孩子满不在乎地说:“也就几百块钱。”经费从哪里来呢?一位七岁的孩子说,她有银联卡,爸妈经常会往里面存钱。旁边几位十一、二岁的孩子也说自己有好几张银行卡。一位五年级的孩子说:“常常是一百块钱两三天就花没了。”

大多数家长认为,现在孩子在吃穿用玩上花费不菲。

老师们也对此深有感触。北京55中德育主任杨万明说,中学生高消费使德育工作遭遇困境。例如,55中在20世纪80年代出过一位张海迪式的优秀学生——刘玲。学校每年新生教育时,都要讲到她的感人事迹:在同学们上体育课时,刘玲克服行动上的不便,给每位同学晾一杯白开水,使大家下课后能及时解渴。讲到这里,经常有学生嘀咕:“什么年代了,谁还喝白开水啊,刘玲的事要发生在今天,肯定没人领情。”现在的学生拿饮料当水喝,把喝白开水视为没面子的行为。班里生活委员每周收一次饮料瓶,最少时都有100多个。

109中学高三班主任郭雅琴说,每天午餐时间,很少有学生把学校订的营养配餐吃完的,往往尝两口就扔了;新买来的圆珠笔,有一点不好用,甩手就扔到纸篓里。学生大都骑高档的山地车,800元~1000元一辆,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很近,但为了比“酷”、摆“阔”,也骑山地车上学。

2.孩子“大手大脚”谁之过

学校节约教育的状况存在着教育力度随年级增高而递减的趋势。几位幼儿园的孩子说,老师经常劝他们节约用水,给他们讲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说曾开过“养成节约美德”的主题班会;但多位六年级以上的孩子则说,学校偶尔开展节水、节电的宣传活动,至于少花钱,学校老师讲的就很少。不少初、高中教师表示: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专门的节约教育内容,班会等活动也很少以节约为主题,多是在“发扬传统美德”、“爱护地球”等大的主题中将节俭作为一个小点提出。

翻阅部分小学课本,在社会、小学生行为规范、思想品德,你会发现关于节水、节电、杜绝浪费等方面的内容。在第十册的思想品德课本中,《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一文还专门举了焦裕禄吃馒头、咸菜的事例。但是从孩子们的反应中,我们得知,这些内容并没有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一位女孩甚至说:“老师给我们读了那篇课文。可我觉得馒头和咸菜挺好吃的啊。”

北京市教委宣传部门的负责人说,之前关于这方面的调查内容比较少,但目前他们也正在积极筹划引导中小学生节俭的相关措施。

“家庭节约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孩子大手大脚的重要原因。”杨万明认为,很多家长自身不重视节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一位五年级孩子就说:“爸爸给我买了很厚的一摞稿纸,有的我刚写了几个字,他就扔掉了。”“对孩子的要求,家长也多是一味满足,越发刺激了孩子们的消费欲求。”农大附小管德育的李主任在家访时,和家长提到过这方面问题,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一位家长说:“就这么一个孩子,自己也能负担得起,只要孩子开心,我都会尽量满足的。”不少家长都有这方面的想法,对孩子几乎有求必应,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偶尔督促孩子节俭。

也有不少家长希望学校能加强引导孩子降低消费的教育。“教师对很多学生讲,不容易使孩子反感,比家长对一个孩子讲效果要好得多。”一位谭女士这样认为。

3.节约教育不能仅是“节能”教育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被认为节约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都是在节能教育上比较侧重。

北师大二附中将“节约能源、爱护地球”作为德育工作重点,在全校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周”,要求各班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并在班内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站”。

农大附小也张贴了很多节水、节电的宣传画,并通过影片引导孩子节约用水。有时候还组织孩子自己制作一些图片,把节约意识引入其中。

北京市109中学团委组织各团支部收集废纸上交,每月开展评比,表扬先进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