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表扬,孩子更努力;怎样批评,孩子更爱听
14400200000007

第7章 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2)

另一方面,我们在儿时都有这样的感受,即把自己的体格、容貌与其他孩子比较,总希望自己有比别人更好的身体条件。如果觉得自身不如别人,自己的情绪就或多或少有点波动,受到影响,严重时,会产生自卑感。据调查,孩子从十岁开始就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形,近六成孩子觉得自己的外貌、体形有点问题或有很大问题,有的孩子会把这种攀比情绪转移到穿衣打扮上,以平衡心理。因此,家长要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以避免出现过度的物质追求。

◎走出父母呵护的翅膀

家长问:孩子快小学毕业了,考试成绩不太好。我觉得他好像对现状很满足,有学上就可以了,一点危机感都没有。做家长的心里有点着急。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答:真正的自信不是阿Q式的自我麻醉,而是追求生命成长,开启生命之光,其动力源于内在的主动追求,而不仅仅靠外在的被动刺激。孩子缺乏危机感,往往是家长过多地保护与关爱造成的。孩子已形成思维定式—“反正有爸妈这棵大树罩着”,所以他无法紧张起来。有的家长把孩子一天吊起来打三顿,孩子还是没有危机感,因为他知道家长打归打,最后总有办法把事情搞定。

另一原因可能是有的孩子心理较平衡、稳定,外界的刺激不易破坏这种平衡。这既是好事,也会令其麻木,不敏感,自得其乐,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在他心目中,别人能过得去,他也能过得去。

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孩子便不知风雨的无情,孩子应当承担的责任被家长剥夺了,形成惰性后,家长却反过来指责、抱怨孩子,这样不公平。所以,家长一方面要用赏识教育营造温情世界,让孩子找到“我能行”的感觉,另一方面要告诉孩子温情世界也充满了竞争。这个世界需要孩子用自己的肩膀去扛一些东西,路要靠自己走,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要让孩子了解社会,了解人,走出父母呵护的翅膀。比如给孩子创造假期打工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孩子亲身感受到社会的多面性。

家长的开导可形式多样。口头沟通不行,可用书面沟通形式,也可选择一些关于成功人士的书和孩子一起看,或通过周围的亲朋好友来影响孩子,等等。

◎表面的坚强掩盖了内心的脆弱

家长问:孩子上中学,成绩中等,却不肯用功,自我感觉良好,喜欢在家里夸耀自己在学校做出了连老师都做不出的题目之类的事。我该怎么办?

答:家长应感到高兴,你的孩子很有潜质,有独到的思维和超常的见解。要让孩子意识到现在很好,还能更好。如果基础打牢一点,孩子会有灿烂的未来。

孩子的自我感觉一般有两个极端:一种是特别良好,容易出现自负的倾向;另一种是特别差,容易出现自卑的倾向。

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较聪明的孩子。对于这种孩子,应注意其有没有唯我独尊、瞧不起别人的倾向,这种倾向会导致“人上人”情结,内心膨胀,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盲目自信,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难以立足。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彼此不同,各有所长,自己行别人也行,逐渐回到“人中人”状态。

另一方面,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成就,有时是一种假象。有的人努力证明自己,恰恰是因为自身存在着弱点。这个孩子夸耀自己思维能力强,能做出老师都做不出的题目,其实就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这种孩子表面自负,内心强烈希望别人肯定自己,自信心较差,害怕失败,只是表面的坚强掩盖了内心的脆弱。家长要给孩子鼓励与肯定,而不是挖苦、讽刺,以减轻他心中的压力;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实质性感受。孩子一旦有了充分的自信,就能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而不会感到自卑。

◎乐学是“西瓜”,分数是“芝麻”

家长问:现代教学定时定量,孩子十道题只会做一道,那到何时他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呢?

答:我认为,对于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而分数是次要的。

想想孩子是怎样学会说话的。刚会说话的孩子,如果要喝水就说一个“水”字,这时如果父母硬逼着他立即学会说“妈妈请给我一杯水喝”,只会让孩子把学说话当成一件痛苦的事,情感的闸门就会关上。而现实情况是,当孩子冒出一个“水”字时,家长就欣喜若狂,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孩子得到了正面的鼓励,因此爱说话,想说话,越说越多,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说话。

从学说话的过程来看,最重要的是乐学。乐学必然会学,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关键是打开他兴趣的闸门。周婷婷三年学完小学六年的课程,就是乐学。这好比是芝麻与西瓜的关系。所谓芝麻,就是老盯着这个题那个题会不会做,考了多少分。而我把分数当作芝麻,乐学当作西瓜,如果孩子乐学,想学不好都不可能。我们要赏识孩子的学习过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些家长会说,教学是有目标、有进度要求的,孩子赶不上进度,考不好怎么办?

其实,学习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过程。现在小学课本按照孩子的认知结构设立量化标准,一年级达到怎样的程度,二年级达到怎样的程度,要求孩子按部就班地学习。我们应注意到,认知结构是可以量化的,但有的因素是不可量化的,比如情感。因此家长要承认孩子的认知差异,如果认知方面差一些,何不通过情感因素来增强他主观的内在动力呢?情感与动力是相互联系的。孩子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居高临下地看待学习,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的学习潜能就会迸发出来。

我始终认为,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找到“我能学好”的感觉

家长问:我的孩子才上二年级,学习不好,如何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

答:据调查,63%的中小学生认知需要偏低,不大喜欢学习。其主要原因是考试压力大和对学习的恐惧。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首要任务是帮孩子减压和消除学习恐惧感。孩子学习不好时,更需要家长理解。在老师和同学的双重压力下,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家长除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外,还要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让他在其他方面找到自信。如果孩子在学习方面不好,在其他方面也不行,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地消失。

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孩子找到“自己行”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能学好。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就比较淘气,考试成绩都是六七十分。初三时,他遇到一个讲课非常生动的老师,一下子对这门功课产生了兴趣,考试成绩也随之提高,在班上排在前十名之内,还被任命为学习委员,自豪感和自信心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所以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考第一名。孩子学习不好,可能是因为年纪小,还没有开窍,大一点自然会开窍,这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是不开,只是时候未到。

对于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考多少分是次要的。家长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要走入误区。另外,让孩子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一年级。因为在幼儿园,学习不是主要目的,孩子没有压力。升入小学后,学习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很多家长给孩子施加压力,结果压力过大,孩子反而适应不了。因此家长可以在学前有意识地进行“黑板化操作”的训练,模拟教室上课等活动,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上小学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以尽早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当孩子有一天意识到,学习这么有用,他自己就会学习。当孩子想学习的时候,就是孩子学习最好的时候。

◎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

家长问:我是初一学生的家长,我的孩子就是喜欢上英语课,对其他功课不感兴趣,该怎么办?

答:从认知角度看,你的孩子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学习动力,他的思维形成了某种定向,符合英语系统的认知结构,在学英语时能体会愉悦的感觉。偏科是热爱的标志,热爱是使孩子出类拔萃的真正动力,所以偏科不见得是坏事。家长可利用这一时机,对孩子突出的特点大加鼓励和赞赏。但有的家长粗暴对待孩子偏科问题,严禁孩子把时间花在他喜欢的科目上,这是典型的取长补短。当孩子严重偏科影响他的升学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但如果家长的“指导”有可能扼杀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就得不偿失了。因为取长补短的结果可能会一无所长,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需要我们学有所长。

聪明的家长的做法是先接纳后升华,在情感上先接纳孩子偏科的现实,然后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这种做法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每个人的大脑思维都有七种不同的偏向,各有所长,不能强求一律。孩子都非常喜欢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他小学没有毕业,四则运算不会做,可他不自卑,坚持写自己喜欢的童话,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怕别人说闲话,终于成功了。如果他的父母当时按照世俗的观点强求他一定要学好数理化,就可能扼杀了一个天才。

找出功课之间的相似点,相似的知识之间是可以迁移的。父母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英语学得如此出色,其他功课一定也能学好。”

消除孩子对其他功课的恐惧心理,使孩子居高临下地看待学习,哪方面学得不好就在哪方面找感觉,尝甜头。我教女儿学化学时就是让她找到化学天才的感觉,不告诉她答案,让她自己琢磨通,孩子的潜能一旦激发出来就会势不可当。

◎重视记忆的联想性、层次性和趣味性

家长问:我的儿子上小学六年级,但他记忆力差,始终感觉自己记不住东西,不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指点。

答:一方面,家长不要抱怨孩子记忆力不好,越关注弱点越会强化弱点,给孩子造成强烈的心理暗示,其效果适得其反。另一方面,从某种角度上讲,记忆力不好还有优势呢,容易遗忘旧知识就意味着要多学新知识,不受旧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创造力反而增强了。

特别是考试期间,家长要给孩子减压,消除孩子的焦虑感。有一回,一位家长听完报告后对我说:“谢谢你精彩的报告,你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心结。我的女儿12岁了,每次考试前都对我说:‘妈妈,如果我考不好,你不要骂我。’而我每次总是说:‘你一定要考好。’今天我明白了,这是在给孩子施加压力,结果女儿真的考不好。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个合格的妈妈了。”期望值过高,造成过重的压力,等等,这都是造成遗忘的原因。另外,要掌握记忆规律。学生听、看、体验到的信息通过激活学生内在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才能进入学生的长期记忆,因此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两者的重叠程度越高,那么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可见死记硬背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只能起暂时的强化作用。要重视记忆的联想性、层次性和趣味性,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周婷婷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充满了乐趣,她把1000位数字分成十组,每一组编一个故事,每天背一个,十天就背完了。还有一位英语老师每次下课时都会在黑板上留言,比如有一次在黑板上用英语留言,翻译过来是“第一个明白的同学去看讲台左边的抽屉”,学生打开抽屉一看,里面有一支带香味的铅笔。这时,学生认为背单词不是一件苦差事,枯燥的语法也是如此可爱。这个事例充分证明,增强记忆力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从培养孩子爱劳动做起

家长问:我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学习独立性差,我一直在努力调整孩子的状态,可不知该怎么做。

答: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多数孩子的独立性差,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而且体现在其他方面。因此只有培养了生活上的独立性,才能解决学习上独立性差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习独立性变差了以后孩子就会有依赖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时的学习是被动的,不是自己要学,而是为父母学。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做起。比如在美国的学校有一项制度:每年在中学生里选拔一些优秀的孩子,让他们背着粮食在荒郊野外生活一个星期,不能接受外界的任何帮助。为什么美国生活条件这么好还要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目的就是通过艰苦的劳动,让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责任心。

中国的家长可以从培养孩子爱劳动做起,不能让孩子只是埋头学习而不做任何家务事。其实劳动可以让孩子脱离父母的庇护,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勤快,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有些活动表面上看来似乎与学习无多大关系,可实际上在情绪、心理方面会对学习起到间接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上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引导孩子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合理地分解学习任务。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家长问:我的儿子在考试中很少能满60分,可是每当我问他考了多少分时,他都理直气壮地回答:“考得很好,是第一名。”我感到困惑。

答:如果孩子如实回答考试分数,那么家长一定不高兴。孩子吃过挨打挨骂的苦头,于是学“乖”了,为了让家长开心,反过来说自己考得好,其典型心理就是害怕家长惩罚。

家长要转变观念,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考得好,分享孩子的欢乐;考不好,分担孩子的忧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情。分数是次要的,分数只是检测孩子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要把好孩子与学习分数联系在一起。家长“不以分数论英雄”,那么,孩子在考不好的时候,也不会感到恐惧,就会跟家长说心里话。

◎换一种方式交流

家长问:孩子面临中考,情绪波动比较大,跟大人沟通少,学习时常烦躁,逆反心理强,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该怎么办?

答:父母静下来,孩子才能静下来。父母要给孩子宁静,给孩子力量,给孩子勇气。

家长要体谅孩子的心境,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孩子,那又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呢?需要理解他、关心他的父母。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情,让孩子心里甜丝丝、热乎乎的,这样孩子才能静下心来学习。如果你对孩子发火,只会把孩子的情绪搞乱,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做得比较聪明。孩子晚上从学校回来后,家长会给孩子披件衣服,给孩子准备一些点心,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一片用心。

在孩子心情烦躁、容易与家长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家长应尽量少说话,可以给孩子写小纸条,通过书面语言的交流,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我在工作中曾接触过一位老师,她是个喜欢给儿子留纸条的妈妈。她经常出差,出门前都会在冰箱上留张便条:里面有一杯牛奶,三个西红柿,请不要忘记吃水果。在写字台上留张便条:请注意坐姿,别忘了做眼保健操。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多年以后,儿子上大学了,母亲替他整理书包,竟然发现他把这些纸条揭下来完整地夹在书本里,妈妈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孩子情感的大门是时刻向家长敞开的。

◎功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