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表扬,孩子更努力;怎样批评,孩子更爱听
14400200000003

第3章 做个会表扬和批评的家长(2)

于是,有的家长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冷暖炎凉,在教育孩子时,从小就给孩子各种打击,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才能经得起挫折。而我不这么认为,想想一棵幼苗刚刚生长时,如果不断地遭到打击,就是长大以后也是伤痕累累。孩子虽然挣扎着站起来了,但到了社会上往往也比较脆弱。而如果从小呵护他,给他欢乐的空间,孩子欢乐的记忆越多,长大以后就越能经受风吹雨打。

另外,家长还要告诉孩子,社会上存在着假、丑、恶现象。让孩子以健康和正确的眼光看待这个社会,了解人性中的种种弱点,了解人的需要,尊重人的感情。让孩子养成自尊、自强、自信的人格,做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

◎家庭教育不是用时间和金钱可以买到的

家长问:据调查,50%的家长是靠经验来教育孩子的,70%的家长不懂儿童心理规律。家长应该从何处着手,教育孩子?

答: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有一个家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孩子不愿意去逛超市,哄他不行,骂他也不听。一次,在超市里,儿子被人碰了一下,大哭了起来。当爸爸蹲下来帮他擦眼泪时,才惊奇地发现,孩子在超市这个环境里是多么弱小,眼中所见只有大人的包、大人的手,还有购物篮在头顶上晃动。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孩子不得不选择逃避。超市在孩子眼中充满了威胁。爸爸发现了这个情况后,让孩子高高地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声喊道:“哇,原来超市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家长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判断这个世界?当家长和孩子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有没有蹲下身子,跟孩子一起去探讨问题?我们的家长在孩子不愿意做事的时候,采取的方法往往是哄他或骂他,但孩子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无法理解你,彼此不能沟通。还有一个故事。有个男孩很有信心,也很能干。一天,同学说窗子最上面的玻璃够不到,没办法擦。这个小男孩勇敢地架了好几个凳子,爬了上去。在擦玻璃的时候也很得意,脸上的表情好像在说“全班只有我敢站在上面擦玻璃”,气势非凡。放学回家后,男孩兴高采烈地告诉父母,指望得到老爸的赏识。哪知,爸爸听完后,赏了儿子一个巴掌,说:“人家都不愿意去,你上去干什么?掉下来怎么办?”而儿子对爸爸提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我不上去,别的孩子上去,掉下来,怎么办?”爸爸无言以对。当孩子想去表现自己、树立自信时,你一个巴掌打掉了他当好孩子的感觉。孩子长大以后,家长反而怪孩子,为什么这件事不行,那件事也不行!你有没有想起来在儿时给他的那个巴掌呢?孩子在儿时的成长环境,对他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有一位20岁的大学毕业生十分缺乏自信。小时候,她妈妈经常拿她和别的孩子比,说别人的孩子怎么聪明、成绩考得多么好。每次吃饭的时候,母亲就唠唠叨叨,弄得孩子泪往碗里流,饭也吃不下去。她的母亲绝没有想到,20年后,女儿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中国家长都很爱孩子,但真的不知道怎么爱孩子。这不是用时间和金钱买得到的,重要的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一种正确的教育方法。

◎为孩子的生命感到自豪

家长问:当你工作不顺利或心情不好时,孩子又犯了错误,你是否还能进行赏识教育?当时你是如何教育的?

答:在婷婷的聋童学校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老师心情不好时可以不教孩子。为什么?因为坏情绪会传染,老师情绪不佳,会把不良的信息转移到孩子身上。

我在日常的咨询中发现孩子太可怜了,父母常常不自觉地把在家庭和单位里积累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因为对孩子发泄最安全,孩子毫无反抗能力。其结果可想而知,教育难以公正。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孩子当作上帝,尊重孩子的人格。当你为孩子的生命感到自豪时,你的怨气就无从产生了。即使孩子犯错误,也要对事不对人,把具体的事情和好孩子的标准分开。千万不要情绪化地惩罚孩子,这样表面上达到了效果,但容易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甚至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另外,如果家长犯了错,也要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有个母亲说得好:“不能指望父母什么都对,我们是生了你之后才学着做家长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老师也需要赏识

家长问:家长赏识孩子,老师不赏识孩子,怎么办?

答:撇开社会影响不谈,学校教育加上家庭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让孩子生活在趋向一致的环境中,是最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如果一会儿零上40摄氏度,一会儿零下40摄氏度,茶杯都会爆裂,何况孩子幼小的心灵!缺乏完整的教育氛围,也是我当时出来搞赏识教育最大的困惑。但后来我想通了,当别人不理解我的时候,就是我理解别人的时候,按照赏识教育“三字经”的说法:山不动,我来动。

有的家长很苦恼,在家里给孩子赏识的阳光雨露,很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就全没了。怎么办?家长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南京,通过家长培训班,家长学会了赏识老师,一些抱怨孩子的老师因此而改变了。有位老师因孩子不交作业,打了孩子一巴掌,家长通过做工作,到最后促使这个老师成了赏识教育的老师。我们家长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家长也要相信老师。老师也不容易,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小皇帝”、“小公主”,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的目标,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教孩子如何做人,任务很繁重。因此,家长要与老师多沟通。有个家长的做法比较聪明,他把赏识教育的资料作为礼物送给老师,让老师也了解这种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的教育思想。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人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老师的表扬,最不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老师的批评。但如果同时受到不同老师的赞扬和批评,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一位心理学家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上小学时,他就遇到了这样的老师。地理老师把他当成得意门生,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并一再夸奖他学习好;而数学老师却总看他不顺眼,就是答对题,也不表扬,反而对他学习上的失误一再冷嘲热讽。他们两人的不同态度,令他的自尊心每天沉浮不定。

赏识,使他的地理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地理成绩名列前茅;而偏见,使他的数学学习进入恶性循环,对数学的兴趣锐减。他把这两种感觉比喻为春风和阴云,在阴云中盼望春风的到来,在春风中担心阴云的笼罩。讲述完故事后,他在心理分析小结中感谢地理老师对他的赞美,感谢他给了自己巨大的力量,促使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潜力,直到现在,他还非常喜欢地理学方面的相关书籍。

有意思的是他对数学老师的客观评价。数学老师的歧视限制了他潜能的发挥,他因此一直怨恨那位数学老师对他的不公。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自己阅历的增长,他不再怨恨了,反而感激那位不喜欢他的老师,使他体会到什么叫失宠。他需要这种体验来防止头脑发热,忘乎所以。

孩子遭遇挫折并非坏事,从中可以学会如何积极地看待别人的批评和指责。

◎赏识培育出的不是温室花朵

家长问:俗话说“自古英才多磨难”,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赏识的环境里,他们会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接受不了外界的考验?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多经受一些挫折?

答:“自古英才多磨难”,这“磨难”是无法避免的,是必须面对的。事实上,英才大多经历过磨难,在磨难中培养与锻炼了勇气与信心。但并不是所有经历磨难的人都成了英才,大部分人都因经受不了磨难的考验,被生活压垮了、吞噬了。生活本身就不可能一帆风顺,没必要再人为地去制造一些磨难。

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面对,生命就是在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中成长的。家长和老师赏识的心态决定了孩子自信的高度。自信心来源于家长的培养,来源于宽松和谐的环境,也来源于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

一个赏识自己的孩子必是充满自信心的孩子。赏识的结果是培养了孩子无形生命的支柱,即自信心。若把一个人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树,赏识会使它越长越茂盛,越来越强大;而指责与不信任只能让它越来越枯萎,枯萎的树木是无法经受外界的风风雨雨的。可见,赏识培育出来的不是温室中的花朵,而是参天大树。

为挫折而挫折,反而经不起挫折,家长在操作中要避免走入误区。一是要培养孩子具有承受物质和精神双重挫折的能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精神上鼓励孩子,在孩子经受风雨和磨炼时给孩子强大的精神支持。二是挫折会带给孩子痛苦的心理体验,家长不能抱怨孩子,不能强化孩子失败的感觉。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痛苦的感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让孩子获得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让孩子为马兰人自豪

新疆马兰的一位老师问:马兰的家长文化层次比较高,期望值也高,孩子的就业不成问题,所以孩子没有压力。我们担心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不愿学习,而作为老师该如何引导?

答:马兰有最好的教育环境,赏识教育“三字经”的第一组就是“造环境,爱生命”,即创造一个热爱生命的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高层次的文化素质,也是营造环境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出现了令老师担心的问题,即家长的要求过高,而要求高本身并不是错误,关键问题是,不要把这种高要求变成一种压力,担心孩子失去动力,担心孩子缺乏危机感。

让童年多留下一些快乐的回忆,多留下一些感动的痕迹,这些回忆和痕迹会陪伴我们一生,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温暖。如果孩子的童年快乐很少,感动也很少,那么当孩子踏入社会、遇到黑暗时,承受力就会不足,寒流就会占据他们的整个生命,令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失望;反过来,从小留下了快乐痕迹的孩子,在碰到社会阴暗面时,能够形成强大的暖气流,抵抗寒流的侵袭。所以教育要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不要把它只局限在分数这粒“芝麻”里。

现在我们对孩子的要求高,无非是希望孩子的分数高,能考上好学校。我们要克服这样的功利思想,让孩子欢乐地成长,让孩子分享“马兰精神”,使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生命状态。一个热爱生命的孩子不可能不热爱学习!近年来对高考状元的跟踪调查表明:他们都有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因为这符合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

◎走进孩子的心灵

家长问:独生子女教育难,问题出在哪里?

答:独生子女的悲哀可概括成一句话:从小没有伴,心里话没人讲。老年人最怕孤独,对于孩子幼小的生命来说,无人相陪更感到孤独。孩子的物质世界已经应有尽有,而精神世界却比较贫乏,再加上传统的家长制对孩子居高临下的教育,有的孩子不愿与父母说心里话。为了解决亲子沟通问题,我们创造了一种星星河模式,把几个家庭组成互助组,孩子有伴了,家长再相互研究生命成长的规律,懂得了怎样与孩子交流,怎样走进孩子的生命。老师与孩子沟通的奥秘在于: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个成功的老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老师是最喜欢他的。在老师心目中,每个孩子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千姿百态,他会感到教育的无比快乐,会从心底喜欢每个孩子。

赏识教育强调一点:生命的成长。现在各行各业都要上岗证,父母教育孩子也应该领“上岗证”,通过家长生命的成长,带动孩子生命的成长。家长给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孩子把感受到的赏识内化为前进的动力。据报载,几乎所有高考状元的家庭都属于温暖理解型。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孩子可以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

这样的家庭主要有四个特点:

1.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不怎么多,但在做人上要求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

2.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分,不施加压力,只要孩子尽力即可。

3.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为此,有的家长甚至不看电视。

4.这些学生从小到大很少挨父母打骂。

可见,家长要多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父母双方要充分沟通

家长问:怎样与我的爱人取得教育观点、教育行为上的和谐一致?答:父母双方观点不一致,一方面容易让孩子钻空子,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在父母双方之间寻求庇护,久而久之,父母的威信就下降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谐。孩子犯错误后,父母还相互推诿,责怪对方“就是你平时护着孩子”,等等。

现在的家庭组合中,一般来说,父亲比较理性,观念比较执著,一旦决定,就会坚定不移;而母亲比较感性,观念容易转变。据我们调查,中国50%的家长不懂家庭教育,70%的家长不懂儿童心理。因此家长一定要通过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来达到目标的一致。给孩子少买一些营养品和滋补品,给自己多买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类的书。

另外,赏识教育的目标是一个“通”字,即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两代人沟通好的前提是:父母之间要沟通好,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教育观决定了对孩子的态度,成功的家长其秘诀在于真正做到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们在孩子眼里,既是好长辈,又是好朋友甚至知音。他们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不例外。家中的事总让孩子也有参与的机会,要孩子干的事也总以商量的口气征得孩子的同意,从不采用命令的方式。总之,家长的共同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人”,这是最重要的。

在操作上,家长可以相互分工,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人格培养等方面进行分工,各负其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改变以孩子为中心的状态

家长问:孩子好像心中只有他自己,不知道关心、爱护他周围的人,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太爱他了?

答:家长在把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也要让他承担起相应的义务,让孩子得到爱的同时,也懂得付出。中国的家长最爱孩子,也最不会爱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溺爱和迁就,造成的后果是:孩子认为得到爱是应该的,反而不知道去珍惜。

一方面,家长要换一种思维,不要过分地关注孩子的行为,该放手时就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尝试,不要任何事都包办代替,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具体事例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