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的学问
14396000000026

第26章 分清做人做事的轻重缓急(2)

生活中可能充满了种种不幸,带给我们种种挑战,但是只有不向命运低头、奋起拼搏,我们才能越挫越勇,成为坚强的勇士。善于与命运抗争,才能创造幸福、收获果实。

1955年9月生于济南的张海迪曾经有过快乐的童年,但是五岁时却患上脊髓血管瘤,并导致高位截瘫。不能进入校门,张海迪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在随父母下放到一个贫穷的乡村时,她坚持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并学习医学知识为乡亲们针灸治病,默默贡献自己的热情。1983年,张海迪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先后完成《轮椅上的梦》、《绝顶》等长篇小说,《鸿雁快快飞》、《生命的追问》等散文集。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完成了研究生课程考试,被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面对生活的不幸和挑战,没有惧怕未来的困苦,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这就是张海迪对命运说“不”的典范。她曾经深情地说:“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人生的苦难是一种磨砺.从这个角度来看,“坏事”可以成为“好事”。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现实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对自己面对的苦难我们需要以战斗的精神来化解,而不是一味地抱怨。这样一来,才能具备对命运说“不”的勇气,进而采取有效的行动。

5.勤于思考,感悟人生

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人,是最不幸的人。——赵鑫珊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在生活中要扮演各种角色。渴望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足每个人的目标,但是在整个行进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善于思考、感悟人生,才能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小倒下,在甲-淡巾体验到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有一次,一位弟子问慧海:“和尚修道,还要用功吗?”慧海同答说:“是的,当然需要用功。”弟子义问:“那么,应该如何用功呢?”慧海说:“这很简单,当我们感到饥饿就吃饭,感到困乏就睡觉。”弟子疑惑不解,于是接着问:“天下的人都和您一样用功修道吗?”慧海说:“当然不是。有人吃饭时,不肯用心吃,会很多要求;睡觉时不肯好好睡,而是胡思乱想。”

慧海的描述反映了生活中许多人的真实心境。人们在希望获得宏大的伟业时,只’专注于崇高的目标,在日常事务上却不肯认真对待,结果失去了许多快乐和幸福。吃饭睡觉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许多人却不能把这两件事情办好;自己在事业与情感上遭遇挫折时,不能奋发图强,而是沉迷于失败的回忆,这些都是不能保持平常心的表现。生活的艺术在于把日常中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好,并不是拿着“好”“坏”的尺子来丈量。

遇到挫折打击时,保持一颗平常心最重要。所谓“平常心”,是指人们在任何环境中、任何条件下,都能以平常心泰然处之。在生活中,我们既要有积极向前的斗志,又要有坦然面对结果的勇气。在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赢得起、输得起,得意不忘形、失意不落魄,越挫越勇。具备了这种心态后,我们才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世间的万物,从而在思考中感悟人生,提升自我豁达的人生境界。

三、分配时间,张弛有致

每天与人打交道,每天忙碌奔波,总要区分哪些人重要一些,哪些事情更紧要一些。忙碌以后,要学会休息,享受难得的清闲。这都是做人做事的学问。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处理各种事务,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张弛有致,而不能被事情弄得晕头转向。

1.事务繁忙,释放压力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杂记下》

拼搏奋斗是个人成就大事的基础,但是完全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而不懂得休息,给自己释放压力,就会摧残身体健康。当今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能劳逸结合,很容易陷入亚健康状态,甚至引发疾病,危及生命。

蒋筑英、路遥、王小波、施光南、李嫒嫒、王均瑶……这些知识分子、企业家等社会精英猝死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反映出当今人们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已经不堪重负。而广为人知的一个词汇是“过劳死”: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

科学解释“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一些人位高权重,每天以自己的决策左右公司甚至商战的发展方向,背负着员工的梦想和期望,其身心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而那些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承受着组织传递的压力,以及生活的挑战。

正冈为这样,我们更要懂得珍惜自己的身心健康,学会在繁忙的时候放松身心、调整心态、释放压力。生活中,放松心情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听音乐、做运动、K歌等。只要具备自我释放压力的意识,并且身体力行,就能劳逸结合,达到关爱自己的目的。

毫无疑问,男人的减压在当下是个大问题:这不是说职场女人没有压力,女人的压力肯定比男人更显著。但是,女人天生有诉说的才能,而男人更多时候是把话语藏在心里。

2.工作紧张,远离低潮

工作是做事的过程,能够给我们提供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帮助我们获取财富;然而它也会让我们身心疲惫,如果调节不好则会威胁到人体健康。所以,当工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必需时,我们要善于使自己远离工作低潮,实现内心舒畅、提高工作效率。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工作作为个人谋生的手段占领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中,特别是接受高难度、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使人们的精神压力很大;而在信息爆炸的环境里,人们每天接受各种信息,很容易陷入信息焦虑症;当工作成绩不理想,薪水微薄难以维持生计时,义会尤限焦虑。总之,“工作低潮”、“工作倦怠”总是降临到我们身边,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方面要承担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善待自己,保持内心的舒畅,实现身心健康。经验表明,一个人因为工作压力总是处于低潮的状态中,对我们的生命也会形成破坏作用,是对人生的一种损耗。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受到工作情绪影响,连续几大无法顺利入眠,早晨在恐惧中惊醒,内心仿佛有块沉重的大石头。这是个人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造成的身心不适,往往使我们没办法提起劲工作,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遭遇工作低潮是一种正常现象,就像我们在人生中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一样;问题是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消除自己对眼前工作的厌恶感,化解周围其他人的不满情绪。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内心想法,学会积极乐观地与人沟通,注意在饮食、睡眠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最终使自己远离工作低潮。有了这种意识,并且采取行动,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每天早上起来,心里总有紧张的体验: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总有一种快被逼疯的感觉:想到没有预期的明天,就会陷入失落的海洋……善于远离工作低潮,及时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才能使我们获得快乐的人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3.善用闲暇,创造价值

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佚名

如何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已经成为个人走向成功面临的—个重要问题。每个人都有许多闲暇时光,而利用起来却有好坏的差别,进而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也与他是否充分地利用业余时间有关。

张强已经成家立业了,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他常常感觉力小从心;此外,还要照顾到家人,这给他带来了很大挑战。后来,张强仔细研究了自己的时间分配,决定充分利用业余时问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除上班时问全身心投入工作外,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划分为两部分。二分之一时间与家人相聚,一起看电视、聊天、郊游,或者做家务,从而创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此外,他还把二分之一的时问用来“充电”学习,补充工作中遇到的知识欠缺,使自己始终跟上专业的发展步伐。这样一来,家人既不会感觉自己缺乏责任感,又能便自己获得长进。

随着双休日及节假日的增多,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学会利用业余时间已经成为我们面对的一一个重要问题.年轻人可能喜欢去休闲的去处,有的人喜欢看电视,有的人喜欢泡吧,有的人喜欢和知己痛快畅饮,有的人喜欢上网冲浪……总之,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人生追求,确定如何利用这些时间,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好自己的闲暇时间才能成功,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许多人谈到自己的事业发展,总是说自己没时间、缺乏资金。事实上,只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我们会有许多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它能给我们增加财富,带来快乐。问题是,我们要积极行动,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把它们虚度。

闲暇时间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这些琐碎的时间,可以集腋成裘,使我们的人生取得难以置信的成就。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要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才能把握好未来。

4.无所事事,最高境界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所事事。——佚名

面对家电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迅速蔓延的全球化浪潮,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从1998年开始果断推行“流程再造”。具体来说,每个人都直接面对市场的销售利润,从而打通员工与市场的壁垒。依靠这种企业内部的“压力传导机制”员工开始进行岗位“自我管理”,人才的潜能和优势被充分释放出来。

显然,张瑞敏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善于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制定组织发展战略。在这里,他懂得正确做事,专注于领导工作,而不足陷入繁杂事务的泥潭。生活中,许多人投人大量时间精力的可能是所谓的“垃圾工作”。比如,一些公司的部门主管每天1/3以上的时间都在做一个秘书的工作——复印资料、打字、填表、送信……当然,这不是说秘书或助手的工作是垃圾工作,而是说,当这些工作由高级管理人员来做时,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其实,对管理者来说,最高境界就是无所事事,也就是道家常说的“无为而治”。具体到商业活动中,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单纯依靠领导者个人的努力,必须借助团体的智慧才能成功。这就需要领导者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做到合理授权,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个人来说,让自己陷入工作的旋涡也不是明智之举,其实我们应该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效率,使自己轻松做事;而在闲暇之余,则要学会享受生活,体验休闲的美妙。人不要被“事”羁绊,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无所事事”。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观点,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做事哲理。

5.为与不为,合理选择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维摩诘所说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宝贵的时间里有所作为、收获幸福和快乐,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重人问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眼花缭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常常让我们费尽思量,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发挥自我潜能的事物上,创造最大的成就、收获最多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动原则。

1945年,杨振宁考取清华留美奖学金,开始赴美国留学深造。经人推荐,他来到著名物理学家泰勒门下;而泰勒仔细考察后发现杨振宁不擅长实验物理,但对理论物理方面却显示出出色的能力。经过痛苦的挣扎,杨振宁放弃-厂实验物理的志向,开始专心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在不断研究和经验累积的过程中,杨振宁接连取得了无数硕果:直到l956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关于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次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果断改变主攻方向,并竭尽全力奋斗,这是杨振宁走向成功的关键,而背后作为支撑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动策略。生活中的许多事务都需要我们去面对,但是在最主要的生活主题,我们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收获快乐的那些,要善于主动放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样一来,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巾,才能在限制、专注中收获快乐。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要知道限制自己。”在生活中,我们必须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作什么。一些人陷入繁忙的事务中,却不能创造价值、取得成功,这是得不偿失的。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明确自己的专长是什么,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四、难事易事,全在人为

遇到困难的时候,一筹莫展,那种滋味是很难受的。做事的时候,单纯用“难”、“易”来区分,并不科学:事情总是由人来做的,只要用心去做,积极思考,难事也能变成易事。

1.积极主动,事在人为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培根指出:“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只是消极等待机会,这是一种图侥幸的心理。正如樱树那样,虽在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而它却无时无刻小在蓄精养锐。”在主动进取的人面前,机会是可以“创造”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事在人为”。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他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投身大庆,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油田铁人”。

1960年春,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立刻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带领1205钻井队加入了这场战斗。当时,石油工人面对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住成问题。但是王进喜和同事们决心完成任务,按期拿下大油田。

钻机运到了,但是数量有限的吊车根本不够用,怎样才能把几十吨的设备卸下来呢?王进喜第一个站出来,他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这样,他带领大家滚杠、撬杠,凭借自己的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把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矗立到荒原上。

等到开钻的时候,水管还没接通。王进喜又振臂一呼,带领工人们到附近的水泡子里破冰取水,最后用脸盆、水桶往井场端了50吨水。就这样,大家不被困难吓倒,坚持事在人为,只用了5天零4小时的时间就钻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生产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大家克服了极端困苦的窘境,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