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走近古都
14334900000022

第22章 南宋都城临安城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下,攻克北宋都城东京,徽、钦二宗被俘,史称“靖康之耻”,金人把皇族全部北迁,并掠走了大量的财物。当时,徽宗的第九子赵构正奉命出使河北,侥幸成为漏网之鱼。赵构在北宋旧臣的拥护下,即帝位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是为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元年(1127年),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宋。

“行在所”的临安

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从扬州渡江到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以后十年间,又辗转迁移绍兴、平江(今苏州)、建康(今南京)等地,直到绍兴八年(1138年)才稳定下来。建都临安,称为“行在所”,意思是皇帝出巡时的临时驻地,不是正式的国都,其含义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故都东京开封。但是,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在南方过着富裕的生活,得过且过,收复北方失地的理想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不过是文字掩饰,还都“行在所”一直到蒙古军队攻占临安,东京的愿望始终都没有实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南宋时期杭州的真实写照。宋仁宗赵恢在为梅挚知杭州送行的诗中称:东南第一州。”奥敦周卿作“地有湖山美,元代初年,《蟾宫·咏西湖》词称: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直比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首小令中所反映的正是杭州当时歌舞升平的繁华气象。由于是临时首都定在杭州,故改名为临安,并把杭州升为临安府,以府治作为行宫,称之为“行在所”。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统治长达一百五十三年之久,使杭州的繁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南宋是一个软弱的朝代,赵氏统治集团没有实力也不想收复旧土,只图享乐快活。所以,作为偏安政权的杭州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绍兴十二年(138年)开始,对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先是在今杭州市凤凰山麓的行宫中增建大殿,二十八年又增筑内城,即皇城。同时,扩大旧城。

南宋杭州城是利用吴越都城改建的,形状为不规则的南北向长方形,地处西湖与钱塘江之间。皇宫位于城的南部凤凰山麓。

南宋杭州城有旱门

十三,水门五座。在这十

八个水旱门中,除南门

嘉会门为“诸门冠,盖此南宋临安城示意图门为御道,遇南郊,五辂从此幸郊台路”外,还有东南候潮门,东面东青门,北面余杭门,西面钱塘门比较重要。城的范围东西窄,南北长,西临西湖,东濒钱塘江,南过凤凰山,北到武林门。

宫城亦称大内,位于凤凰山的东麓。凤凰山麓地势较高是皇宫雄伟壮丽的主要地理基础。大内有四门,以南门丽正门为正门,北为和宁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丽正门装饰华丽,门为朱红色,缀以金钉,屋顶为铜瓦,镌镂龙凤天马图案,远望光耀夺目。丽正门的城楼,是皇帝举行大赦的地方。宫中正殿为大庆殿,又名崇政殿,是举行大典、大朝会之所。大庆殿东西两侧设朵殿,是皇帝举行仪式前的休息之所,后改为延和殿,供皇帝便坐视事,即为便殿。规制简朴,陛阶仅一级,小如常人所居。北为垂拱殿,为“常朝四参起居之地”。另外还有延和、崇政、福宁、复古、缉熙、勤政、嘉明、射殿、选德、奉神诸殿,天章、宝瑞诸阁,以及皇太后居住的坤宁殿、皇后居住的和宁殿等。

内朝除宫殿外,堂、阁、斋、楼、台、轩、观、亭,星罗棋布。这是南宋的特点,帝王居处的奢华不表现在宫殿上,而多表现在苑囿上。南宋朝廷借助临安的山灵水秀,建造了大量供帝、后休闲娱乐的场所。后宫及后苑的堂有三十余座,如观赏牡丹的钟美堂,观赏海棠的灿美堂,四周环水的澄碧堂,玛瑙石砌成的会景堂,四周遍植日本罗木建古松的翠寒堂。楼有博雅书楼,观德、万景、清暑等楼。阁有二十余座,其中有源自北宋的龙图、宝文、天章等阁。轩有晚清轩。观有云涛观。台有钦天、舒啸等台。亭有八十座,其中赏梅的有春信亭、香玉亭;桃花丛中有锦浪亭;竹林中有凌寒、此君亭;海棠花旁有照妆亭;梨花掩映下有缀琼亭;水旁有垂纶亭、鱼乐亭、喷雪亭、流芳亭、泛羽亭;山顶有凌穹亭。后苑有各成一景的小园,其中有梅花千树组成的梅冈,有杏坞,有小桃园等等。禁中还仿照杭州名胜西湖和飞来峰,建造了大龙池和万岁山。

此外,南宋还有许多独立于宫城的皇家苑囿。如聚景园、玉津园、富景园、屏山园、玉壶园、琼华园、小隐园、集芳园、延祥园等。南宋的御园较北宋晚期数量更多、更加兴盛。南宋偏安的一百多年中,各朝帝、后在此游玩享乐,极尽荣华富贵,过着人间仙境的生活。正所谓:西湖歌舞几时“山外青山楼外楼,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杭州的居民区则仍保留了坊的名称,但仅标志居民区的方位,已经不是封建社会前期封闭式的居住区。其管理单位划分为厢,城内共有九厢,即宫城厢、左一南厢、左一北厢、左二厢、左三厢、右一厢、右二厢、右三厢、右四厢。左为东,右为西,其厢的划分以纵贯全城的御街为界,分东、西两部分管理。杭州城的附郭县为钱塘、仁和两县,前者在西,后者在东,上述诸厢自然分属于两县管辖。两县所管诸厢,除上述九厢外,城外还有四厢,即城南左厢、城北右厢、城西厢和城东厢,“城内外有也属两县管辖范围。南宋杭州繁盛无比,百万人家”,杭州城的人口也在百万以上。

纵贯全城的大街也称天街,是全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这条大街自大内和宁门杈子外,一直至朝天门外的清和坊,南至南瓦子北,谓之“界北”,沿线商业十分兴盛。全城有四百十四行。另外,城外也市镇林立,商业兴盛。仅钱塘、仁和两县所管市镇就有十五个,如浙江市(嘉会门外)、北郭市(北关门外)、江涨东市、湖州市等。实际上城南、西、北各数十里,数日经行“市井坊陌,不尽”,城郊尽成市区。并有“西门水,东门菜,北门米,南门柴”的专业市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

南宋杭州城的平面布局虽不如北宋开封城整齐划一,但也尽量利用群山、河湖、平原等地理优势,使城市布局美观大方、壮丽雄伟,大内的选址就是典型的例证。大内位于凤凰山麓,占据高地,俯瞰全城,既控制制高点,又发挥了高台建筑的艺术,殿庭巍峨自不待言。殿前司就设在凤凰山八盘岭上,三省六部在和宁门以北,显然都是依据地形的特点而有意安排的。

“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的瓦舍

南京时期,由于经济繁荣,杭州城内外的文化娱乐市场也到处皆是,成为杭州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这些文化在娱乐场所,当时称为瓦舍,即“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

瓦舍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名俗。瓦舍的规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几座勾栏。一般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下层人士的汇集之地——卖艺、还有妓馆等。当时的—说书、杂耍,杭州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城内最著名的有清冷桥西熙春楼下的南瓦子,市南坊北三元楼前的中瓦子,市西坊内三桥巷的大瓦子(又名上瓦),众安桥南羊棚楼前的北瓦子(又名下瓦),盐桥下蒲桥东的东瓦子(又名蒲桥瓦),其中以北瓦子规模最大,这些都隶属内司管辖。城外瓦舍大多处于诸军营寨附近,是驻军假日时的娱乐场所,隶属殿前司管辖,如候潮门外的候潮门瓦、保安门外的小堰门瓦、崇新门外的荐桥门瓦、东清门外的菜市瓦、后军寨前的赤山瓦、九里松左军教场大南宋都城临安的瓦舍分布示意图路西行春桥侧的行春瓦、米市桥下的米市桥瓦、艮山门外的艮山门瓦、本州察院前王家桥侧的王家桥瓦、嘉会门外的龙山瓦等。这些瓦舍的娱乐项目除杂剧外,还有说书、小唱、相扑、傀儡、说经、打谜等,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杭州园林之盛也达到高峰。杭州最大的园林风景区就是位于城西的西湖,也是全城的主要水源地。西湖旧名钱塘,“湖周围三十余里,自古迄今,号为绝景”。著名诗人白居易、苏东坡等都对西湖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白堤、苏堤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