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14319800000041

第41章 纠正男孩气量小的毛病

周瑜,字公瑾,是东吴的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公元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汗马功劳。208年,曹操南下,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抱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却因为心胸狭窄,年纪轻轻被气死。为什么会如此呢?

心胸狭窄的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他们自我自私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狭隘的心胸。周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心胸狭窄的人任何时代都有,特别是在现代,很多孩子都有这种坏习惯。这与现代社会的教育方式有关。在现代家庭中,孩子就是一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整天围着孩子转,他们的要求从不会被拒绝,“只知付出,不图回报”。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我是最好的,谁都不如我。因此当孩子走出家门,面对更广阔的交际空间时,难以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现实。另外,有的父母本身就爱斤斤计较、不能吃一点亏,这也会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以致心胸狭窄。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忍让和宽容,只有这样做,才能有好的人际关系。

《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杨的邻人丢失了一只鸡,指桑骂槐地说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杨说:“又不止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又一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有晴天干燥的时候,晴了天就好了。”

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古时候有个叫陈嚣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这事被陈嚣发现后,心想,你不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吗,我满足你。他等纪伯走后,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了许多,知道是陈嚣在让他,他心中很惭愧,主动找上陈家,把多侵占的地统统还给了人家。

忍让和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忍让和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人的一生谁都会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勇于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即使感情无法控制时,也要紧闭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大脑,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控制冲动的行为。如果能像陈嚣、杨翥那样再找出一条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能把忍让的痛苦化解,产生出宽容和大度来。

如何使孩子改掉心胸狭窄的坏毛病,学会宽容和忍让呢?以下有几条建议,可供各位父母参考。

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

有些孩子心胸狭窄是因为从小和同龄人的接触太少,父母对他处处忍让,以至于他们从来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此,父母应多提供机会,让孩子经常与小伙伴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宽容、体谅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

要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父母不可偏袒自己的孩子。可适当给予抚慰,并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别人的不足之处,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明辨是非后,妥善处理。

疏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的注意力

一些心胸狭窄的孩子为一点小事经常耿耿于怀,以致影响自己的情绪。父母应引导孩子反思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行为。这样,由矛盾引起的不快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教孩子珍惜与朋友的友谊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别人错了,也应该原谅他。原谅他就是给他改正的机会,使他更珍惜彼此的友谊,更明白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

成人要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总会模仿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作为父母,在遇到矛盾或冲突时,要宽宏大量,不计较得失,能够高姿态,不怕吃亏,“得饶人处且饶人”,以此使孩子受到熏陶与教育,孩子才能在遇事的时候做到宽容别人,原谅别人。

必要时,让孩子体验一下心胸狭窄的害处

心胸狭窄不但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还会损害其身心健康,甚至会阻碍其将来事业的发展。父母必须帮助孩子纠正心胸狭窄的坏习惯,让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使他们快乐地成长。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别人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不会原谅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如果养成霸道、蛮横、自私、无情的坏习惯,容易被孤立,今后走入社会就会吃大亏。

当然了,要改掉孩子的这种坏毛病,父母还要教育孩子,遇到别人由于误会而冤枉自己或无意伤害了自己时,应当予以谅解,不应得理不让人,同时,在指出别人错误时,态度要诚恳、友善,不要尖酸刻薄,更不要抓住人家的错误不放,应做到得理饶人,让别人有台阶下。这样,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