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14299500000010

第10章 祝允明破明珠案宴客写帖

草书诗帖

《草书诗帖》由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所创作,属于纸本,纵36.1厘米,横114.75厘米,书曹植《乐府》4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祝允明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后人评价:“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

那是明代时的一天傍晚,在江南吴中地区,大地被厚厚的乌云笼罩着,地面上吹过阵阵狂风,卷起的树叶扶摇直上飞上天空。

路上的行人焦急地抬头看着天色,加快脚步向家的方向疾行。在这恶劣的天气下,在“吴中四才子”祝允明的家中,却传出来一声声惊叹赞美和欢笑的声音。

丫鬟梅香手中端着托盘,托盘上摆放着茶具,从外面轻轻地敲了敲房门,有人从里面将房门打开。就在梅香进门的瞬间,一股明亮却非常柔和的白光从房间内散射了出来。

这是一颗夜明珠的光亮,这颗夜明珠是祝允明的心爱之物,平时他舍不得拿出来与人分享,连贴身丫鬟梅香也才见过两次。

梅香对今天主人招待的客人一下重视起来,她知道今天的客人与主人的关系一定不同寻常,心中就多加了几分谨慎。

梅香猜得不错,今天来到祝允明家做客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吴中四大才子”之中的唐寅和曾经跟随祝允明学艺10余年的张灵。

唐寅与张灵两人见到了祝允明家里的夜明珠非常惊叹,都被眼前这美好到极点的夜明珠深深地吸引住了。夜明珠放射出来的柔和明亮的光芒,让人看了之后感觉是那么舒服,心情是那么愉悦。

唐寅看着眼前这个散发着柔和亮光的夜明珠,他频频点头,口中称赞着:“祝兄,今天伯虎是真的开眼了,见到了如此美丽的夜明珠,这可真是伯虎我三生有幸啊!”

祝允明听到唐寅的夸赞,心中也非常得意,他笑着对梅香说道:“梅香,来,泡茶!”

梅香听到主人的吩咐,口中回答道:“晓得,泡去哉!”

梅香一边说着,一边端上来3杯香茶,全都摆放在祝允明的面前,退后一旁听候主人吩咐。

唐寅与张灵两个人有些纳闷地看着梅香和祝允明,但是他们看到祝允明脸上那理所应当的表情时候,唐寅与张灵两个人明白这其中一定有原因。

果然,祝允明用赞赏的眼神看了一眼梅香,然后对唐寅与张灵两人说道:“刚才我与梅香的对话,实际上就是一则谜语,要求打七言诗一句,打得中方能饮茶。”

唐寅笑着看了看身边的张灵,一边想一边自语说:“梅香,定与春有关,茶乃草、木、人……”

唐寅一下记起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中有句“春到人间草木知”,对了,他喊“梅香,来”正是“春到”2字,“茶”就是“人间草木”,梅香答“晓得”,正是“知”字。于是,唐寅大声把这句诗念了出来。

祝允明笑着看了看唐寅,而后又看了看梅香,称赞道:“唐寅果然是才思敏捷之人,这个谜语猜得好,猜得快,请用茶吧。”梅香将茶送到唐寅与张灵两人面前,说道:“两位公子请用茶!”

唐寅接过茶来,放在鼻子下轻轻地闻着,忽然又若有所思地说:“这个谜很精彩,真可谓是字字相扣。可你喊的是‘泡茶’,这个‘泡’字是多余的了!”

祝允明呵呵地笑着,他看着唐寅,开口哈哈大笑说:“唐兄,你是不是没有听到梅香又说了声‘泡去哉’呢?”在一旁听着祝允明与唐寅猜谜的张灵在听到祝允明的回答后,笑得几乎把刚喝进口的茶都要喷出来了,他大呼:“妙!妙!”

张灵赞道:“今日不但看到了美丽的夜明珠,而且还遇见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诗谜,这可真是不虚此行啊!”

祝允明与唐寅、张灵愉快地品茶聊天的时候,在他府中有一个打更的人正好从他门前经过,看到里面那夜明珠发出柔和的光亮,于是偷偷地趴在窗户前,透过窗户缝隙向里面观看。

这一看,打更人就看到了祝允明最喜欢的夜明珠,同时他在心中便升起了贪念。他知道祝允明结交的朋友都是放纵不羁的性格,平时一个人的时候还好一些,一旦与友人相聚,必定会喝得酩酊大醉,于是就会借着酒劲吟诗作对。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祝允明与唐寅、张灵3人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谈论诗词和书画,一直到很晚才迟迟睡去。

打更人在房间外一直等到祝允明等人睡去之后,他偷偷地潜入到祝允明放夜明珠的房间,将夜明珠盗取出来了,并且用布包裹着藏在盒子里面,放在了一个隐蔽的地方。

第二天,祝允明家中的管家发现夜明珠被盗,急匆匆找到正躺在大床上与唐寅、张灵两人和和衣而卧的主人祝允明,面色慌张焦急地说道:“老爷,不好了。夜明珠昨天晚上被人盗去了。”

祝允明听到管家的汇报,立刻酒劲就过去了,整个人也变得清醒过来了,他从床上坐了起来。与此同时,唐寅与张灵也被这个消息惊得坐卧不安了。祝允明连忙带着总管在家里从里到外仔细地搜寻了几遍,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发现。祝允明仔细思考了一下,面色从容地对心怀愧疚的唐寅与张灵说道:“夜明珠丢不了,我今天就能把它找出来。”祝允明说完之后对管家说道:“管家,你吩咐下去,所有在府中的人今天都不许离开宅院,傍晚时分去祠堂集合。”

到了傍晚时分,管家把宅子里面全体仆人叫到祠堂,祠堂里面光线昏暗,看上去黑黝黝的。下人们进去之后,只能隐约辨认出供桌前摆放着一个钵。

祝允明先是不作声响地在仆人面前踱来踱去,用眼睛扫视着每一个仆人的表情,片刻之后对着面前的仆人们开口说道:“大家只知道我家有一颗夜明珠,却不知道我还有一个护宝的法器,那就是察心钵。这钵,没有做过亏心事的人摸了它,就会觉得心凉指润。做贼盗取夜明珠的人摸了它,就会立即被它粘住,并且大叫起来。”祝允明说完之后,对身边的管家严肃地说道:“现在开始,每一个人都去摸一下我的察心钵,从你开始,每一个人都要摸。”

祝允明宅子里面的仆人们在管家的带领下,在昏暗的祠堂里依次来到察心钵前,按照祝允明的要求在钵上摸过。所有人都从祠堂中走出来,但是却没有发现有人手被粘住并大叫的声音。

唐寅与张灵两个人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更加愧疚。两人看向祝允明,却发现祝允明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丝毫没有意外的感觉。祝允明对管家说道:“管家,把灯点亮。”管家点亮了灯火,祝允明让仆人将摸过察心钵的手伸出来,十分确定地指着其中手指非常干净的更夫说道:“蟊贼,你还不准备交出我的夜明珠吗?”更夫立刻跪在祝允明的面前,磕头如同捣蒜一般说:“老爷,我知道错了,请不要将我送官,求求您了。”

唐寅与张灵两人一看,心中立刻醒悟过来,明白了刚才在祠堂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祠堂里面摆放着的不是什么察心钵,而是普普通通的一个钵子。

只不过祝允明在这个钵子上面做了一些处理,在表面涂了厚厚的黑油。没有偷夜明珠的下人们自然敢去摸,但是偷夜明珠的贼因为做贼心虚就只是做了做样子。

所以到最后只有他的手指是干净的,盗取夜明珠的事情自然也就真相大白了。

被更夫偷走的夜明珠找了回来,更夫也被送往了官府。

夜明珠失而复得让祝允明非常高兴,同时在自己的朋友唐寅、张灵面前表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更让他心中得意万分。

祝允明巧破夜明珠的案件,让同为吴中四大才子的唐寅非常敬佩,心中想要与祝允明再多聚一段时间,再多学习一些东西。

祝允明与唐寅、张灵再一次喝酒论文,宾主尽欢。唐寅向祝允明问道:“祝兄,请问您最喜欢历史上的哪三文学家?”

祝允明笑呵呵地看着唐寅,心中清楚这是唐寅在考验自己的智慧!唐寅明明知道祝允明的文化是集众家之长,现在还提出这样问题,很明显这是一种考验。祝允明笑呵呵地回答道:“唐兄,我最敬佩三家人。魏国曹家,东晋王家,还有就是宋代苏家。”

唐寅听到祝允明的回答,知道自己又输了一筹。自己说的是“三”文学家,被祝允明在量词上非常智慧地变换了概念,变成了三家文学家。

唐寅赞叹道:“祝兄,你真是好聪明啊!”祝允明看到唐寅没有把自己为难住,便开怀大笑。唐寅看着祝允明开心的样子,说道:“祝兄,今日逢喜事,不如挥毫一番?”

祝允明与唐寅、张灵相聚就十分高兴,再加上自己今天巧破夜明珠案件,更是觉得双喜临门,此时听到唐寅说要让他挥毫泼墨,就连连称赞:“好好,就来曹植的乐府诗词。”

祝允明来到书案之前,手持毛笔,调节了一下自己的精气神,口中一边背诵着曹植的《乐府》诗词,一边刷刷地写着:

箜篌引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祝枝山边吟诗边写字,诗意盎然,字迹华美,配合着此时此刻的气氛,他的心情是越来越舒畅,笔下有如神助一般,很快便开始书写第二首诗词:

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唐寅看着祝枝山挥洒毛笔,在纸上信手拈来地写着曹植的《美女篇》,口中洋溢着赞美之词。

受到好友唐寅称赞的祝枝山,更是意气风发,他写完第二首之后,端起旁边的酒杯,一饮而尽,借着酒意,他继续写第三首: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瞄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唐寅感受着祝枝山的激情,心中一时也是奇痒难耐,他在一旁铺开纸张,随手作起画来。祝枝山看看好友唐寅手持画笔,在纸张上刷刷点点。他心中不禁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他手中毛笔也毫不停息,继续写着第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