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伦理学
1427200000030

第30章 预防医学与健康伦理 (6)

(1)心理压力大。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大多数与不道德行为有关,病人往往要承受家庭的疏离、社会的排斥、舆论的谴责等压力,有的人还要受到法律的处罚。所以,大都有自卑、敏感、多疑、内疚和自责等心态,导致就诊不及时,诉说病情不清楚,甚至故意说谎;少数被动受害的性病患者还可能情绪激动,痛不欲生。这些心态和行为都可能影响检查和治疗。

(2)治疗不能保证。由于性传播疾病患者要承受一定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加之治疗时间较长,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不愿意到正规医院治疗,而选择非法行医点就诊;或者治疗不能有始有终,半途而废,影响疗效。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误诊、误治、加重病情,增加后期的治疗难度,同时也可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危害。

2.性传播疾病防治的道德要求

性传播疾病是社会危害极大的疾病,对待这类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在遵循一般医德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的伦理道德。

(1)关心尊重,赢得信任。性传播疾病患者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感染,自身已经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内心非常脆弱,它们鼓足勇气到医疗机构就诊,就是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尤其渴望得到理解和帮助。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其人格尊严,给予其更多的关心爱护,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赢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2)一视同仁,保守秘密。不论是对因卖血、输血等方式感染的"无辜的受害者",还是对因吸毒和性乱染病的患者,不管患者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何,疾病的性质和感染的原因怎样,作为医务工作者,对患者都应当一视同仁,尊重其人格,在确保高质量的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下,尤其要严格保守治疗过程中知悉的患者秘密,防止给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3)科学防治,加强教育。医务人员在对性传播疾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学规范进行科学治疗。同时,还应当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干预,给患者以希望和信心,唤起其做人的良知。

(二)精神疾病防治中的医德要求

1.精神疾病

精神病是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表现为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和判断力丧失,认为自己是正常的而拒绝治疗。由于精神病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其行为不能遵循人的正常心理活动规律,不能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因此,配合诊治困难。

2.精神病的预防与治疗

精神病的预防主要是改善心理要素,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学会科学用脑,避免不良刺激,努力解决引发心理问题的诱因,掌握调适心理的科学方法。精神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工作治疗、娱乐治疗、心理治疗、饮食疗法及各方面疏导等,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

3.精神疾病防治中的医德要求

《夏威夷宣言》指出:"精神病科医生应遵循公认的科学、道德和社会公益原则,尽最大努力为病人的切身利益服务。""精神病科医生应对病人的医疗负责,并有责任对病人进行合乎标准的管理和教育。"因此,对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要求非常高,要求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高度负责,慎重诊断。医务人员在检查和诊断时应当持慎重的态度,因为准确的诊断有助于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促使其早日恢复。一旦误诊,将对患者形成很大伤害。特别注意的是在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精神病诊断证明书时,绝不能受到某些诱惑,或者因某种政治需要,违反职业道德。

(2)同情爱护,尊重人格。患病期间患者虽然暂时不能享有正常公民的部分权利和义务,但仍享有与社会其他成员一样被人道保护的权利,还享有作为患者的医疗权利等。由于受疾病的影响,患者言行可能有违常规,医务工作者应当给予同情爱护,尊重其人格,帮助他们摆脱精神病态、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3)坚持原则,保守秘密。在诊治工作中需要详细地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家庭、家族状况,个人生活经历,婚姻状况甚至性生活情况,以及患病后的各种病态观念和行为等。医务人员对相关医密应严格保守,不得对外人谈论或随意提供,即使在涉及法律和国家安全的情况下,也应按法律程序和组织程序提供。

(4)精心照料,防止意外。相当一部分精神病患者在生活方面不能自理,在治疗上也难以配合。因此,需要医务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照料和对病情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老年人医护工作的道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代高科技运用于生命科学,人的寿命普遍延长,老龄人口逐年递增。我国是世界老年人最多的国家,根据1964年11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一届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术讨论会建议的以60岁为老年的起点年龄计算,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64亿,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到1915%。因此,关注和重视老年人医护和医护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疾病有着和其他患者不同的特征,因此,在老年病人的医护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道德要求。老年人疾病更多的是良好的护理,相关内容详见第八章。

四、职业病预防和控制道德

职业病是指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从广义上讲,凡是由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特定疾病均称为职业病。但各国政府都根据疾病的危害性,国家的经济、生产和技术条件,用法令形式对职业病的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提出只有在本国具有立法意义的职业病,即法定职业病。

(一)我国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现状

1.职业病的特点

职业病的主要特点是病因明确,病人成群,可防难治。由于病因明确,大多可以识别和定量监测,控制相应病因或限制接触作用条件后便可减少和消除发病。目前不少职业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一般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比较容易康复,发现越晚,则疗效越差。职业病和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健康的损害极大,是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职业病治疗和康复的费用昂贵,也给劳动者个人、用工单位和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2.我国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现状

我国一贯高度重视保障职业人群的安全和健康,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劳动卫生管理法规及劳动卫生标准,成立了各种劳动保护及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专业人员,取得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许多重大成绩,在一些大中城市已基本控制了常见的职业中毒,降低了与职业有关疾病的发病率。为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2002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这标志着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合资、"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其中不少企业的生产条件较差,加之基层卫生服务系统组织不够健全等原因,使职业危害、生产安全和生产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一些过去降低了发病率的有关职业疾病又出现了回升态势。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行业、新工种、新材料不断出现,也带来了新的职业危害因素,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出现过或很少发生的严重职业中毒事件。

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进展迟缓,甚至还无法开展;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上不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卫生建设项目审查、验收,擅自动工、兴建,留下许多职业病危害隐患;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工健康监护率低,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扩散及危害程度不能及时掌握;预防性卫生体检尚未成为自觉行动;企业置法律于不顾,以发展经济为借口,拒不对有毒有害因素进行整改。综上所述,加强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和道德意义。

(二)职业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道德原则

职业病的不可逆性和可预防性,决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关键在预防、控制和消除危害因素。而全力做好职业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者尤其是职业病防治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基本的道德要求。

1.坚持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结合

凡是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引进项目,都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卫生审查,所有申报项目都必须符合国家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新建企业从厂址选择、功能布局、工艺流程、原材料到竣工投产,卫生监督部门都要进行全过程监督,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2.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法律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就职业病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发生后的诊断治疗与职业病人的保障三个阶段,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并规定了法律责任。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遵照执行。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和有关部门以及劳动单位要以对劳动者和社会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职业病的监督管理工作。包括:把住产生职业危害的源头,确保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督察用人单位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等。

3.加强防护教育,提高保护能力

预防职业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伤害,基本措施是加强健康监护,切实提高保护能力。因此,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应当针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判定劳动者的健康损害,评价职业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宣传,传播职业卫生知识,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和职业卫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和消除职业有害因素,降低与职业有关疾病的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

4.注重队伍建设,建立健康档案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工艺越来越先进,使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和细密。因此,要求公共卫生工作者在监管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勤于观察和思考,制定科学的职业病防治计划,以便在管理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富有成效的决策和处理。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从事有毒有害行业的职工的健康动态状况,及时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公共卫生工作部门及其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和《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各方面的法规,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上岗前、在职期间和离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病职工健康档案。

思考题

1.医学社会化对医务人员提出了哪些道德要求?

2.公共卫生工作者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什么样的特点及道德要求?

4.妇幼卫生工作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案例

2008年3月份以来,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全国其他一些地区也出现了手足口病发病病例增加的趋势。2008年5月,全国共发现手足口病176 321例,死亡40例。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常见的传染病。手足口病从发现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曾经出现过有关疫情。瑞典、澳大利亚、美国曾多次出现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保加利亚、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也发生过由EV71或其他肠道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亚洲地区。1997年以来,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我国台湾省等地都曾大规模暴发。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主要经粪-口途径、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因此,做好个人、家庭的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