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勤学求索
14245100000019

第19章 张衡术穷天地

在西方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出现前1000多年,中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墓碑上写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生活在东汉时期。他从小就喜爱读书,善于思索。青年时代,他周游天下,游览名山大川,考察历史古迹,访问民俗风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温泉赋》《二京赋》等优秀作品。

37岁那年,张衡被朝廷任命为太史令,掌管国家的天文历法。自幼勤恳好学的张衡,更是勤勉工作。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他都要仰首青天,观察月亮星辰的变化,探索其运行的规律。当时,人们关于宇宙构造和运行的理论,主要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三派。“浑天说”认为天像蛋壳,地像蛋黄,地居天内,日月星辰都在蛋壳上运行;“盖天说”认为天像盖笠,地像棋盘,曰月星辰都附在天盖上面,天盏不停地转动,周围的日月星辰也在不停地转动;“宣夜说”则认为天没有固定的形状,日月星辰都附在虚空之中。张衡对这三派理论,都作了广泛精密的研究。最后,根据他常年观测天象的收获,提出了“新浑天说”。在“新浑天说”里,他很详细地讲到赤道、黄道、北极上规、南极下规以及月行九道等度数,找出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解释了夏天昼长夜短,冬天夜长昼短的原因和月亮盈缺的由来,对天文学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之后,他又根据这种“新浑天说”,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试验,终于在39岁那年,造出了科学、精巧的“浑天仪”。

“浑天仪”制造成功之后,张衡并没有就此止步。当看到频繁的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时,他又用极大的热情去研究地震。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终于在54岁那年,发明了可以测定地震方向和时间的“地动仪”。这个“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形状像个酒坛,四周铸着八条金龙,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嘴里衔着一颗小铜球,龙下面相应铸着一个张着嘴的铜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哪个方向的龙头就自动吐出铜球,落在蛤蟆嘴里,并发出响亮的声音,报告震源的方向。朝廷因而能及时地派人救援震区,减少损失。张衡60岁那年,陕西发生了地震,当时的京都洛阳并没有感到波动,但地动仪却对1000多里外的陕西地震作出了灵敏的反应,令当时京都的人惊叹不已。

公元139年,61岁的张衡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他“术穷天地”的卓越贡献,在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都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名师点评

张衡一生的经历在研究学问的态度方面,始终像大江里的江水一样,日夜奔流,片刻不停。张衡在学问的海洋里,始终是个勤奋者。他那种异乎寻常的勤读精思,勇于实践的精神,从来没有松懈过。他那超常人的恒心、毅力和宏大气魄,使他能够在所涉足的每个学科领域,达到他那个时代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