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勤学求索
14245100000018

第18章 “一寸先阴不可轻”

南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一生勤奋治学,著述等身。他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与他珍惜光阴,不舍分秒分不开的。

幼年的朱熹,聪颖过人,然而他并没自恃聪明,荒怠学业,而是利用一切时间,发愤苦读。在读书时,为了利用有限的时间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他总结、概括了六种读书方法。在这六种读书方法中,除了强调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专心致志等之外,他特别强调读书要“着紧用力”,不能因为时间宽裕而悠然自得地放松自己,而是要抖擞精神,像去救火治病那样,有紧迫感;像水上撑船那样,一篙不缓地努力往前。因此,朱熹在青少年时期,大量涉猎了哲学、史学、法学、文学、乐律、辩伪、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为以后的讲学、著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岁那年,朱熹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22岁被任命为泉州同安县主簿。不久,朱熹卸任,潜心于著书立说和讲学。在几十年治学的过程中,朱熹更是珍惜光阴,孜孜不倦地教育学生,兢兢业业地著书立说。据《朱子行状》记载:他常常因白天时间不够而利用晚上的时间“与诸生讲论,随问而答,而不知疲倦”。有时同学生讲论经典,商讨古今利弊,直到夜半更深;有时尽管身染疾病,但一讲起学问,则精神焕发,宛如好人一般。几十年中,他不仅在白鹿书院、岳麓书院等处培育了大批的学生,而且利用教学的空隙,编写《小学》《童蒙须知》《治家格言》等教材,撰写了《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集注》《西铭解义》《太极图说解》等大量学术著作。

到了晚年,朱熹看到自己的满头白发,想到许多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便深切感到“光阴似箭,岁月如流”。一日,他站在门口,望着梧桐树的黄叶在秋风中簌簌落下,更感到人生短暂,来日不多,光阴须倍加珍惜,便慨然写下一首小诗,告诫后人珍惜大好时光,勤奋治学。

诗曰: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堵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

名师点评:

知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优越得多的学习条件,我们不必再像古人那样“囊萤照读”“凿壁借光”,也用不着再以“蒲草为纸”“画灰练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前人那种勤学苦读的精神可以丢弃了。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向一代理学宗师朱熹学习他那忠贞爱国之心,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从小立志报效祖国,努力拼搏,将来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