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升迁就学曾国藩
1415800000046

第46章 血洗安庆 (2)

一个英国佬儿的几句话就能吓住陈玉成?难道这位太平天国的英王殿下是个傻子吗?

当然不是。

巴夏礼的一番话有真有假,比如到目前为止,李秀成的部队确实没有消息。

按原计划,咸丰十一年三月——也就是现在,太平军西征军各路人马应该会攻武昌,可是真正赶到武昌附近的只有陈玉成一路人马,其他人有的在江西,有的在安徽,有的干脆不知在哪儿。而湘军李续宜、彭玉麟两军已经回援湖北,陈玉成手里(整支太平军都一样)没有强大的水师,面对水陆并进的湘军部队,真的可能在武昌城下遭到两面夹攻!

再说了,“进攻武昌”本就是忽悠的,目的是调动安庆方面的湘军,然后太平军再反攻安庆。现在湘军两支精兵已被“调”进了湖北,反攻安庆的机会已经出现了。陈玉成何苦硬要泡在湖北,而不去救自己的根据地呢?

安庆被围已经一年啦!虽然守城的大将叶芸来是个“林启荣式”的英雄人物,把一座安庆城布置得固若金汤,可毕竟那边被围着呢,陈玉成能放心吗?

于是三月九日,陈玉成留下赖文光所部“等待”李秀成的人马,他自己亲率精兵两万杀回安徽,十八日突破集贤关,立刻展开了安庆破围战。

3.千条妙计和“一定之规”

要说“打仗”这个事儿可真厉害。虽然曾国藩这边已经布好了局,曾国荃在安庆城下也已经折腾了一年,把城外的堡垒壕沟修得铁桶一般,这兄弟二人也都料定陈玉成一定会反扑安庆,早就作好了思想准备,可当陈玉成带着精兵猛将像一阵狂风迎面扑来,曾氏兄弟还是吓得心惊胆战。

陈玉成这次带到安庆来的两万人,个个都是百战精兵,进了集贤关之后,眨眼工夫就筑起壁垒十八座,从集贤关一直连到菱湖。陈玉成马上命令平西主将吴定彩率一千精兵经菱湖进安庆城里协助守城,又用船只把粮食弹药送进城里。

这一下安庆城内军心大振,士气高涨!随着陈玉成一声令下,安庆城内城外的太平军一拥而起,曾国荃在城下所建的壁垒顿时腹背受敌,成了一个“夹肉馒头”。

在这一刻,从表面看来,似乎曾国荃和他的一万湘军已经陷入了绝境,事实上正相反,在发起进攻的一瞬间,陈玉成本人已经犯下了大错。

当初定下安庆破围计划的时候,是准备集中所有精兵猛将,四面八方一起动手。可现在忠王李秀成的部队根本就没来,其他各路人马只有定南主将黄文金的部队从江西赶来了。制订西征计划的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眼看计划越执行越走样,急了,和章王林绍璋一起领兵从天京出发,直接来救安庆。可是洪仁玕、林绍璋、黄文金三支兵马都被驻守在挂车河的多隆阿给挡住了!

结果是,“会攻武昌”的计划已经泡汤,“安庆破围”的计划,最终也只有陈玉成一个人到了安庆城下,而陈玉成本人因为曾经歼灭过湘军的核心精锐李续宾,所以对湘军比较轻视。这次他带来的部队虽然个顶个都是挑出来的精兵,可毕竟人数太少,总共只有两万。

以这样一支单薄的力量要想打破曾国荃修筑了整整一年的壁垒,谈何容易!

仗打起来之后,情况也确实是这样。陈玉成的人马往里打,叶芸来、吴定彩率军从安庆往外冲,两面夹击,却丝毫也动摇不了湘军的防线。眼看这么一天天拖下去实在不是办法,而湘军尚有多路精兵布置在四周,随时可能赶回来增援,陈玉成灵机一动,决定耍个花招儿,“忽悠”一下湘军的大帅。

四月四日,安庆城下的太平军忽然全军退出集贤关,走得无影无踪。

这时候安庆四周的湘军部队正在积极调动,准备来增援曾国荃。

眼下在前线指挥战斗的是湘军“二帅”胡林翼。一开始他根本没想到陈玉成会来得这么快,有些乱了方寸。可毕竟曾国荃的吉字营在安庆城下经营了一年,所有准备都很充分,还是稳稳地接住了陈玉成。胡林翼稳住了心神,赶紧调鲍超的霆军赶来增援。

此时鲍超的部队驻在彭泽,离安庆有两天的路程。

由于李秀成的人马正在江西境内“大忽悠”,摆出一副攻打九江的架势——虽然曾国藩已经猜出李秀成是忽悠,可这种事儿谁又敢打包票?所以曾国藩命令鲍超率军驻扎在彭泽附近的下隅坂,这里正在九江和安庆的中间,到哪一处的距离都差不多。也就是说,安庆有事,鲍超就去安庆,九江有事,鲍超就去九江。

现在九江没事,可安庆有事了,胡林翼赶紧调鲍超回援安庆。

要说陈玉成这个人也真是厉害,单凭直觉,他居然猜到了胡林翼的心思,于是干脆利落地撤兵而去。

这一下把胡林翼弄糊涂了。

经过一番算计,胡林翼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以为陈玉成兵力单薄,孤军深入,害怕了,带着人马跑掉了。

于是胡林翼又派人通知鲍超:暂时不要出发,看看情况再说。

是啊,眼下陈玉成“走了”,可李秀成“还在”,反而九江的局势比安庆危险了。

这一下儿鲍超郁闷了。

老大,你这是拿我开玩笑呢?得,既然不用去安庆了,那俺就接着在彭泽歇着吧。

这么一来,陈玉成的部队在集贤关外找个凉快地方踏踏实实休整了三天,而曾国荃的援军却因为胡林翼一道命令,走到半道儿又退回驻地去了,安庆城下的局势变得对陈玉成有利起来。

四月七日,歇够了腿儿的陈玉成带着精兵突然冲进集贤关,又对安庆城下的湘军吉字营展开猛攻!

这次进攻跟上次可不一样了。

陈玉成的部队经过休整,人人都憋足了劲,打起仗来比上回凶多了。而曾国荃的湘军却误以为陈玉成已经退走,放松了警惕,心理上一放松,手底下也就“松”了。结果面对太平军的一轮狂攻,曾国荃手忙脚乱,骂着街跟胡林翼求救。

你把鲍超弄哪儿去了!赶紧给我找回来!

一看吉字营顶不住了,胡林翼也吓傻了,赶紧派人飞马去搬鲍超。

这一家伙问题来了。

鲍超的部队驻在彭泽,离安庆有两天距离,加上送信的时间,那就是三天了。而鲍超刚刚起兵,又被命令不要出动,弄得一头雾水,这才刚刚消停,忽然又让他出兵,把老鲍折腾得晕头转向,手忙脚乱,无法按时开拔!

陈玉成要的就是这个空当,现在他无所顾忌,带着两万精兵在安庆城下玩儿命了!

可惜,真的很可惜……湘军是一支有“打呆仗”传统的部队。这帮湖南佬儿实在太“呆”了,他们在安庆城下经营得太久了,整整一年时间!他们修的壁垒壕沟太坚固了。曾国荃虽然一开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可到第二天,第三天,他慢慢缓过劲来了。而陈玉成从一开始就对安庆破围从心理上准备不足——把对手看得太轻了,结果是英王殿下虽然连连用计,连连得手,可惜到了最吃劲儿的时候,妙计却不如“硬寨呆仗”实惠,整整三天死拼下来,终于还是没能破围。

这就是传说中的“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只有“精明”的人才容易被人骗,而“老实疙瘩”却很少上当。“打呆仗”的湘军在战术上纯粹是一群老实疙瘩,结果陈玉成千般妙计,却怎么也糊弄不了这帮“呆”家伙。

陈玉成是个人精儿。他既然能算到胡林翼的军事调度,当然更知道鲍超部队离安庆的距离,以及他赶到战场所需要的时间(三天)。原本陈玉成打算三天之内破围,可现在三天过了,安庆之围没能破掉!这下儿陈玉成郁闷了。

再打?

鲍超的部队就要到了,那时候情况就不好了。

退兵?

安庆城里的人心士气全指着陈玉成呢,他要是一退,安庆肯定保不住!

左思右想,陈玉成作出了一个决定:留一支精兵和城内呼应,维系军心士气,自己带其他部队先出集贤关去迎接洪仁玕、林绍璋、黄文金。只有跟他们合兵一处,陈玉成才有足够的兵力反扑集贤关,为安庆解围。

四月十日,陈玉成留下八千人驻守集贤关内刚筑起的十八座壁垒,通过菱湖和城里的太平军声气相通,保持城里守军的士气。同时又命令自己帐下的第一猛将——靖东主将刘玱琳带四千精兵在集贤关外的赤冈岭筑起四座壁垒,阻击湘军援兵,保护集贤关内的营寨。

作了两路部署之后,陈玉成觉得集贤关内外的防御有了把握,至少能坚持到自己出关破了多隆阿,带着大军杀回来了。于是他带着剩下的几千人马从马踏石一带小路撤出集贤关,走了。

要说陈玉成的这个计划,其实也挺不错的。如果他能和洪仁玕他们合兵一处,迅速击溃多隆阿所部,那时太平军不但兵力大增,安庆城下的曾国荃吉字营也被孤立起来,陈玉成再回过头来收拾这支湘军,基本上就跟吃面条一样了。

问题是“迅速击溃多隆阿所部”,能做到吗?

4.棋错一招

当陈玉成咬着牙下了决心,扔下自己的精兵,冲出集贤关来找洪仁玕的时候,这位太平天国的“谋主”干王洪仁玕正率领大军在桐城一带和多隆阿所部激战。双方已经缠斗了不少日子,可是太平军始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防线。

那么洪仁玕率领的“大军”有多少兵力呢?

五万多人。

太平军确实曾经兵多将广,但真正的精锐部队并不很多,在太平军全盛时期,最精锐的部队总计约有十万人。但天京内讧之后,精兵猛将的数量都打了对折,剩下的几万狠人也不可能都在陈玉成、洪仁玕他们帐下。现在陈玉成带出来的两万精锐,是他英王旗下的所有家底,而洪仁玕、黄文金他们凑出来的五万人,也是这几位能拿得出来的最后一批家底子了。

而且洪仁玕这边的五万人,没有陈玉成的两万部队精悍。

这就是为什么太平军以几倍的兵力,却一直突不破“多隆阿防线”的原因所在。

但洪仁玕面临的问题,陈玉成并不完全了解。

因为陈玉成是一员真正的虎将,这样的人“算账”的时候会算得比较简单,他没想过太平军虽然总兵力略多于湘军,但最多也不过三比一的优势,而湘军可以用他们顽固的性格,精良的火器,强大的水师——尤其是他们目前有利的战略态势(湘军是在“围点打援”,任务明确,相互可以很好地协同作战,多隆阿和曾国荃又都有坚固壁垒可用)来弥补兵力的缺憾,所以现在双方实际上势均力敌,要想获胜,首先要看谁在战略上部署得更完善,谁在战术上安排得更稳妥。

可陈玉成偏偏连出奇兵,屡走险棋……现在他扔下自己的一万两千部队,带着几千机动兵力离开了集贤关,和洪仁玕一起夹攻多隆阿。可是打了几天发现情况不对,多隆阿所部好像一只铜头铁尾的硬壳乌龟,怎么也砸不烂打不死!陈玉成终于意识到自己前面的棋下得太险了,决定安庆之围宁可缓些日子再解,先把自己留在集贤关的一万两千人马带出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