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他领着自己的机动兵团回师集贤关,想把部队带出来时,却惊讶地发现,因为一场暴雨,他撤出集贤关时走的马踏石小路被江水淹没,湘军水师乘机杀来,把陈玉成回集贤关的道路给堵住了!
这一下陈玉成抓瞎了!
就在陈玉成抓瞎的同时,湘军“二帅”胡林翼也抓瞎了。
桐城一线的多隆阿部队虽然死死挡住了太平军洪仁玕所部的猛烈冲击,可是自从太平军发起攻势之后,多隆阿一直在狂叫:不行啦!顶不住啦!老子这边要垮啦!
当然,多隆阿有理由这样惨叫,因为这是事实。太平军五六万精锐部队压在他一个人的肩膀上,只要稍一松劲,说垮就垮!
同时,在鲍超没赶到前线的时候,为了应付安庆城下的险境,胡林翼硬着头皮把成大吉的两千人调到安庆支援曾国荃去了。
成大吉是李续宜的部将。原本李续宜和多隆阿两军布成掎角之势,共同打援。可为了回援湖北,胡林翼把李续宜调走了,只剩下一个成大吉在这儿“凑数儿”,现在成大吉也被调走,多隆阿当然更觉得紧张了。
所以当陈玉成忽然扔下部队撤出集贤关之后,安庆方面的局势一下子平静下来,胡林翼赶紧命令刚从彭泽赶来的鲍超去救多隆阿,刚从那边抽调出来的成大吉也跟着回防。
说实话,这是一步稳稳当当的“臭棋”。
如果鲍超和成大吉都去救多隆阿,那么被加固了的“多隆阿防线”就更不可能被太平军突破了,所以说胡林翼的这个计划很“稳当”。可这么一来,陈玉成错误地留在集贤关内外的一万两千人马就不会受到任何威胁了,等几天后天气好转,江水一落,陈玉成就可以回到集贤关,把他的一万多部队“领”出去。
这么一来,太平军和湘军又回到“平手”的局面了。
显然,胡林翼没看出陈玉成战术上的漏洞。但是远在东流的曾国藩却看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胡林翼是站在山头上看着前线阵地指挥,而曾国藩是坐在大船里,看着地图指挥的。
这么说地图上的那些叉叉圈圈小红旗,会比前线的实际战况更明白?
有时候是这样。
因为在地图上,那些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帅们看不到血肉横飞,听不到部将们拼命求救的惨叫声,不会因为亲自面对前线的危局而乱了方寸。
眼下的曾国藩就是这样。因为看不到血,所以他很平静;又因为很平静,所以他看出了陈玉成的破绽,马上写信给胡林翼,叫他集结鲍超、成大吉两支部队,先攻集贤关外赤冈岭上的四座营垒,得手后,再从安庆和集贤关两路合击,消灭集贤关内的八千太平军。
可曾国藩这么做,就等于弃桐城方向的多隆阿于不顾了……对呀,多隆阿那边虽然吃紧,可他不是还没“死”嘛!
再说了,多隆阿歧视汉人,从来不拿曾国藩当人看,只勉强听从胡林翼一个人的命令。他不拿老曾当回事儿,老曾干吗拿他当回事儿?
见了曾国藩的信,胡林翼先是惊愕,继而犹豫,琢磨了好久,猛一下恍然大悟!立刻按照曾国藩的命令布置人马:成大吉率军截断集贤关内外通路,防止关内太平军向外冲击,鲍超所部立刻开赴赤冈岭,准备强攻。
一听这话,鲍超直挠头……够戗!
还记得九江的林启荣吗?陈玉成留在赤冈岭上的靖东主将刘玱琳,比林启荣还狠。他的四千兵,比林启荣的部队还凶。
在太平军所有精锐里,刘玱琳这一路精锐特别有名,因为只要是陈玉成部队打硬仗,刘玱琳所部必为先锋。这一次陈玉成算了糊涂账,把刘玱琳扔在了赤冈岭,可是要想拿下这支部队,鲍超的人估计也得死不少……果然,刚往赤冈岭上一冲,鲍超就觉得不对。只见山顶石垒后静悄悄的,好像一个人都没有。
当年湘军第一次进攻九江城,遇上的就是这个场面,结果湘军在九江城下被林启荣“玩儿”了好几年,现在又是这个场面!
得了,到这会儿干脆什么也别想了,打吧!
从四月十一日到二十四日,鲍超的几千人马稀里哗啦攻了十三天,死伤了两千人,太平军的四个垒,一个也没攻下来。
鲍超再勇再浑,这么个打法他也顶不住了,开始在赤冈岭上骂街,发牢骚,部队停止进攻,歇了。
到这会儿别说鲍超灰心,连后边督阵的胡林翼都瘪茄子了。
鲍超的霆军是湘军主力!现在这么打真是不合算,可不硬拼又能怎么办呢?
胡林翼灵机一动,把杨载福叫来,让他把水师大船上的火炮拆下来,往山上运,在太平军营垒四面八方布下大炮,轰!
这下麻烦了。
当时湘军用的大炮还是旧式前膛炮,打出来的只是个实心铁球儿,不会爆炸,所以杀伤力有限。当年的九江城高池深,这种炮弹打在城墙上等于挠痒痒,可现在赤冈岭的营垒都是用石块儿临时垒起来的,湘军那些“破炮”攻城不行,对付这些石头墙还有富余……从二十四日到二十九日,湘军用火炮连轰了五天,终于把太平军四座营垒全给打烂了。可就这样,还是攻不下来。
因为营垒烂了,人还活着。这几千太平军还趴在乱石堆里跟湘军死扛!又打了三天,五月一日,眼看太平军已经毫无希望,而湘军前前后后也死伤了三千多人,被围的和进攻的双方都快撑不住了。
这时候胡林翼又出了招儿,让湘军一起冲着太平军的营垒大叫:只要投降,可以免死!
结果太平军第二、三、四垒都开始有人出来投降了,前前后后出来三百多人,湘军也挺客气,立刻把这些人都给“放走”了。于是三座营垒的太平军一起出营投降,鲍超的人上来笑脸相迎,给他们吃的喝的,客客气气把这些人送下了山。
刚一下山,湘军立刻翻脸,把这些太平军全给杀了。
只有刘玱琳所在的第一垒,所有人始终死战不降。可是营中剩下的几百人已经弹尽粮绝,又眼看其他三垒都投降了,知道再也守不住了,当夜忽然冲杀出来。鲍超的部队已经全都累坏了,居然没反应过来,一家伙让刘玱琳他们冲出去了!
可惜,刘玱琳显然不知道,陈玉成没回来接应他们是因为马踏石一带小路已经被江水淹没。所以他带着手下直奔马踏石,到了才发现无路可走,结果这支部队陷入湘军水师和鲍超部队的前围后堵,终于全军覆没。
5.绞肉机
刘玱琳战死,赤冈岭失守,留在集贤关内的八千太平军陷入了绝境,前有曾国荃,后有鲍超,边上还有杨载福的水师。而且现在湘军有了足够的兵力和充裕的时间,太平军则因为救兵断绝,又眼看着关外部队被歼,军心大乱,结果从集贤关到安庆城外的十八座营垒逐次被湘军突破,这八千人全军覆没。
眼看着城下守军被敌人一口一口吃掉,安庆城里的太平军将领叶芸来、吴定彩面如死灰。可他们却相信陈玉成一定会回师来救安庆,所以仍然不顾一切地死守待援。
这时安庆城已经被湘军四面合围,城里彻底断粮了。
其实从去年五月,安庆就已经被合围了。但那时毕竟还有存粮,加上陈玉成杀进集贤关之后曾经从菱湖向城里运过一批粮食。可这一次断粮是真“断”,因为眼看陈玉成大军杀来,安庆城里的守军以为破围就在眼前,当然要吃几顿饱饭补充体力,好配合英王来个“中心开花里应外合”,所以这两个月工夫他们一直足吃足喝,结果把城里的存粮全吃光了。
现在安庆城里真的找不到粮食了。
这时候,一帮奇怪的家伙出现了——洋人。
在安庆背后的长江江面上出现了一批洋人,他们驾着小船载着粮食靠近安庆,然后以十几二十倍的价钱把粮食卖给太平军。这种时候,一块馒头大小的银子还不如一个馒头有价值,所以城里的太平军凑出钱来不惜一切代价去买洋人的粮食,弄回来的大米勉强可以熬碗粥喝。
很快这事被湘军发现了,立刻请示曾国藩,是不是派水师把这些洋人抓起来砍喽!曾国藩吓了一跳,赶紧拦着!
别惹洋人,少找事儿……可是眼看粮食不停地被运进安庆也不是办法。最后曾国藩想出个绝招儿:让湘军水师沿江拦截洋人的船,把船只带回水师大营,再高价把船上的粮食买回来。
这招儿够邪的,但确实有用。从此,安庆城里彻底断粮了。
这时正是咸丰十一年四月下旬,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正独自率领大军杀进湖北,逼近武昌,对湘军展开最大的一次“忽悠”行动。
面对李秀成的忽悠,胡林翼吓坏了,在命令李续宜回援武汉之后,又想调鲍超的部队回武汉去。
鲍超一走,曾国荃就孤单了,这哪行!
鲍超,是曾、胡两个人的“亲信”,现在胡林翼想调他去湖北,而曾国藩坚决不同意,这样一来鲍超就动弹不得。
眼看鲍超调不走,胡林翼急了,决定干脆来个“釜底抽薪”,把在桐城一带阻击陈玉成、洪仁玕的多隆阿调走。
多隆阿可完全是胡林翼的人,鲍超调不动,调多隆阿总可以吧?
说实话,眼下的湘军表面上是铁板一块,其实内部派系林立,几个大帅既互相合作,又各拉山头儿,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儿。相对而言胡林翼还算比较识大体,可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也是只顾自己,而忽视整个湘军的利益。
显然,多隆阿把打援的部队一撤,太平军几万精兵就直扑安庆了,那样一来曾国荃也没办法再围攻安庆了。既然围安庆没意义了,湘军当然要弃围回撤,撤到哪儿去呢?
当然是回湖北。
这么一来湖北没事儿了。
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胡林翼居然动起了这样的脑筋,实在是够没劲的!
可多隆阿撤退关系到湘军各支部队的安危,绝不是胡林翼一句话就能撤的,必须征得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同意。而曾国藩死也不同意!几次三番给胡林翼做工作,说安庆才是整个战役的核心,只要湘军能盯在安庆,就算武昌被太平军攻下来,他们也守不住!
在这一点上曾国藩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如果湘军攻克安庆,控制安徽,攻进湖北的太平军前边是湖南后边是安徽,腹背受敌,即使占领武汉也待不住。可问题是:胡林翼是湖北巡抚,不管什么原因,什么情况,只要丢了武汉,他一定会担很重的责任。
所以对曾国藩的想法,胡林翼实在不能苟同。
可老曾毕竟是两江总督,官比老胡大一号,在湘军中的名望地位也盖过老胡,所以老胡也不敢硬撤多隆阿,结果两人就扯开皮了,一封信来一封信去,争吵不休,互相都想“说服”对方。
正在这个最吃劲的时候,从湖北传来消息:李秀成大军撤出湖北,转到浙江去了!
说实话,如果这时候李秀成真的猛攻武汉,胡林翼很可能会不顾一切,“硬”调多隆阿回援湖北,这样一来安庆之围也就解了!可偏偏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李秀成却扔下了陈玉成,走掉了……至此,李秀成的“大忽悠”彻底结束,老曾和老胡的争吵也停止了,尘埃落定,天地间仅剩了一座孤零零的安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