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升迁就学曾国藩
1415800000042

第42章 祁门玩火 (1)

1.倔犟的总督

话说在曾国藩的英明领导之下,湘军制订了一套非常完善非常高级的战略计划,其第一个目标就是拿下已经被湘军团团包围了的安徽省府安庆。

现在安庆城下有湘军一万人,全都是老曾的嫡系精锐,总指挥是曾家小九儿曾国荃。

自困住安庆以后,曾国荃命令手下一万人马全军出来折腾,在湘军营盘的前后两边各挖了一条宽两丈、深一丈的长壕,内壕包围安庆,外壕用来对付太平军的援兵。

后来为了加快进度,曾九帅又从湖南运来的大米里弄出几千石发霉的陈米,军饷中挪出几千串铜钱,用这些霉米饭和铜子儿招来了几千没饭吃的饥民(当时安徽全省到处是饥民,只要给口饭吃,让他们干啥都行),结果湘军和饥民一起努力,终于把两道长壕挖出来了。

其实早在围困安庆之前,曾国藩、曾国荃和湘军的每个将领就都知道,安庆之战将是一场空前绝伦的大血战。因为他们的对手陈玉成太凶猛太厉害了。

安庆,既是天京城的门户,又是陈玉成的老营,太平天国英王府就在城里,陈玉成的父母妻儿也都在城里,安庆一破,陈玉成的所有亲人都要送命,而湘军紧接着就会直扑天京。所以安庆是不能失守的!现在湘军能围住安庆,只是因为陈玉成抽出精锐去收拾江南大营了,可是江南大营一完蛋,陈玉成马上就会回来。

不但陈玉成会回来,李秀成也一定会来。

和老虎一样的陈玉成相比,李秀成没有这么凶猛,但他足智多谋,兵势无常,而且手下的兵力比陈玉成更多。当这“二成”合力反扑安庆的时候,也就是考验湘军的时候了。

安庆打赢了,太平天国就灭了一半儿了。

安庆打输了,湘军就再一次瓦解了。而曾国藩要么死了,要么滚回湖南老家,再也没机会东山再起了。

为了应付太平军山崩海啸般的凶猛反扑,曾国藩、胡林翼把所有精兵都布置在了安庆周围。除曾国荃所部全力围城之外,胡林翼帐下的猛将李续宜守太湖,多隆阿守潜山(老多的部队除湘军外,还有一支凶悍的骑兵部队,但这支队伍是“大清国正规军”,与湘军无关),护住安庆的后路,绷紧了弦儿准备着尽力打援,同时,老曾的死党彭玉麟、老胡的亲信杨载福各率水师沿江屯扎,封锁水路,确保太平军只能从陆路进逼。

事实上,湘军是把留在安庆的步军精锐一分为三,一支围城,两支打援,所以打援的兵力比围城的兵力更强,而李续宜和多隆阿也都像曾国荃一样挖壕筑垒,准备结硬寨,打呆仗,跟陈玉成死扛到底。

但就是这样,围城的曾国荃还是一点儿也不觉得安全,相反,他攻城攻得不积极,却每天亲自带着几千乡勇挖壕不止。因为曾国荃知道,谁也挡不住陈玉成,这头老虎早晚会扑到他曾老九身上来。

然而就像所有大战之前一样,安庆城下那即将变成尸山血海的恐怖战场,在这一刻却静得异乎寻常。陈玉成、李秀成,连一个人影儿都看不见。

一边是安庆城下两万多湘军精锐剑拔弩张,对着一个空空如也的战场,另一边,湘军大帅曾国藩带着大将朱品隆和三千兵马晃晃悠悠地往前溜达,表演他那“三路进兵援救浙江”的假计划给皇上和浙江巡抚王有龄看。

因为这个计划只是“表演”,所以参与其中的几路湘军都不积极。鲍超在小池驿一战受了伤,朝廷准了他的假回去养伤,可老鲍出来打仗好几年没回家了,结果假期早过了还没见他的人影儿。

清朝的军队跟现在的军队相反。现在的军队是战斗力越强的,往往纪律越严明,那时候却是战斗力越强,纪律越坏!鲍超的霆军是当时湘军所有部队里战斗力最强同时纪律也最坏的部队(后来曾国荃的吉字营在纪律坏这方面超过了霆军),简直不像军队,倒像一个“黑帮”。打仗的时候真敢玩儿命,打了胜仗之后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且这支部队只听鲍超一个人的命令,离了鲍超,别人谁也调动不了霆军。现在老鲍不回来,霆军也就动弹不得。

另一路张运兰的“老湘营”同样行动迟缓,拖拖拉拉,曾国藩这边都走到祁门了,张运兰的人马还没见影子。结果老曾手下目前只有朱品隆所部三千人马。

不巧的是刚到祁门县城,曾国藩手边唯一的大将朱品隆又病倒了。

这个祁门小县,就是曾国藩给自己选定的两江总督衙门驻地。

祁门,真正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此地正是江西、浙江交界之地,僻处深山,是一块狭小的盆地,周围险峰绝壁环抱,只有一条大路经过徽州通向景德镇。

打个比方说,祁门的地形就像咱们野炊时搭的行军灶一样,四面都被高山围得死死的,中间的洼地(祁门县城)用来点火煮饭,唯一跟外界相连的缺口儿则是往灶里添柴火用的。

所以说祁门小县名不见经传嘛,在这种邪地方儿,自古连仗都没得打,所以史书上也没提过这个小县城。

曾国藩是一条“书虫子”,凡是史书上提过的,他基本都了解,可凡是史书上没提过的,老曾就不是什么天神了。

按说祁门这个地方根本不适合驻军,更不要说当做湘军的总司令部了。可老曾偏就一眼相中了这么个地方(他是看着地图选中这个点儿的)。他的想法是:祁门这个地方是三个省的接合部,战略要冲(地图上就是这么标的),湘军驻在此地,可以阻止太平军从浙江、江西两路增援安庆。

其实老曾想得完全正确,祁门确实是个战略要冲,驻守此地正好挡住太平军的进军道路。可曾国藩似乎没有想过,正因为此,所有向安庆方面运动的太平军部队都将从祁门附近通过,这帮太平军听说老曾就在不远处蹲着,那还不人人都冲过来踹他一脚?

这么一来,老曾岂不是以自己一军之力和太平军的所有精兵猛将逐个儿较量吗?

所以祁门县城,是一处不折不扣的死地!

眼下除了曾国藩之外,他手下的所有幕僚都看出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起跑来劝曾国藩赶紧离开祁门,其中尤其以李鸿章劝得最狠,可曾国藩这次不知道怎么了,硬是谁的话都不听,一意孤行,非要待在祁门不可。

没办法,大伙儿只好跟着曾国藩一起硬着头皮在祁门驻扎下来。

奇怪,曾国藩这个战略天才今天这是怎么了?

说到底,曾国藩是“战略”天才,却绝不是一个“战术”天才。而今天驻扎祁门跟太平军对抗,这不是战略问题,只是个战术问题,在这方面曾国藩特别不拿手,特别迟钝。

另外,我们千万不要误读了曾国藩这个人。

老曾这人表面看来迟钝缓慢,书呆气十足,其实他的内心热烈冲动、激情澎湃,激情是他勤奋的动力,热烈是他高瞻远瞩的基础,而冲动,则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个性。

因为冲动,曾国藩这半辈子做了很多“混浊闷愣”让人忍不住偷笑的邪事儿。而这一次,皇上让他当了兵部尚书、两江总督,曾国藩太高兴了,太激动了,结果“激动”引发了冲动,他又犯了当年初上战场时的旧病,准备自己赤膊上阵,面对面跟太平军大打一场。

可曾国藩忘了:他只精通战略,要说战术水平,实在很臭。

最后一个原因,曾国藩这个人很倔。

倔,正是这种性格成就了曾国藩的一世英名。要是不倔,他哪里争得来地方实权?可这个“倔”字有时候也害人,就说老曾吧,从上北京考进士直到今天在祁门胡来,这些年来他犯了多少回倔,其中肯听人劝认错改错的,有几回?

战术白痴,头脑发热,在祁门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里,曾国藩身上的三大毛病同时发作,结果三个毛病凑成了一个“蠢”字,把老曾推上了一条死路。

2.噩梦来了

就在曾国藩糊涂倔头倔脑钻进祁门这个“行军灶”来的时候,太平军援救安庆的大军也已经出发了。

太平军此次的行动计划是由干王洪仁玕制订的。

在成功打破江南大营之后,洪仁玕成了太平天国头一号的“谋主”。而他这次订的计划和上次收拾“江南大营”的招数基本相同,总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大纵深、大迂回、大忽悠、回马枪。

首先,太平军出动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名将,率领大军猛扑长江上游设防不足的重点城市,造成巨大的声势,打乱湘军的阵脚,逼着他们抽调安庆围城的兵力回援。一旦围攻安庆的湘军部队西调,太平军立刻集中一切力量从四面八方猛扑过来,消灭留在安庆附近的湘军精锐。这样既能替安庆解围,又可以把这支惹人讨厌的湖南兵收拾干净。

而太平军准备突击的“节点”就选在湖北省府武昌城。

湖北,是胡林翼的老窝儿。而现在所有湘军都进了安徽,湖北方面只有一个坏蛋总督官文和几千绿营兵防守,只要太平军能杀到武昌城外,一跺脚,武昌的城门楼子就塌了。

对洪仁玕的计划,上到天王洪秀全,下到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人人叫好,立刻各自集结兵力。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所部沿长江南岸进发,陈玉成所部由长江北岸进发,预计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几路大军在武昌城外会师,先砸碎武昌,然后反扑安庆。

就在曾国藩钻进祁门的同时,太平军的“西征”大军也已经启动,其南路部队杨辅清、李世贤、黄文金、刘官芳、赖文鸿、古隆贤所部一支接一支地开进了安徽。在他们后面就是李秀成的大军!

所有这些太平军名将都将逐一从祁门附近“路过”,而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会顺道来踢曾国藩的“屁股”。

当然,眼下曾国藩对自己的危险处境还一无所知。大摇大摆开进祁门,布置衙门,一切还没安排妥当,前线来了军报:太平军辅王杨辅清所部开进安徽,猛攻宁国府(今安徽宣城),请湘军速来救援!

杨辅清的部队其实是太平军南路部队的先锋,他的到来,标志着一场针对祁门的急风暴雨式的攻击正式拉开了序幕。

但曾国藩并不知道杨辅清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一听宁国被围的消息,曾国藩直犯晕。

本来发兵祁门就只是凑合事儿,糊弄皇上,所以各路将领都没怎么上心。现在跟随老曾的“老湘营”和霆军都没到位,李元度也不见踪影,曾国藩手里总共只有三千人马,唯一的统兵大将朱品隆还病着……没办法,眼下实在派不出人手去救宁国。老曾只好瞪眼看着,束手无策。

眼看曾国藩不发救兵,管着宁国、徽州这一片儿的督办皖南军事、左副都御史张芾生气了。老张是京官出身,朝里有人,就写了个折子告曾国藩的状。

要说这世界真是千奇百怪,啥事儿都有。以前曾国藩给朝廷卖命立功,可咸丰皇帝根本不拿他当人看。现在有人告老曾“见死不救”,咸丰皇帝却对曾国藩另眼看待,不但没罚他,反而立刻下旨: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实授两江总督……想不到吧!

咋回事呢?

原来曾国藩这老家伙动不动就给皇上出难题,甩脸子,已经把咸丰皇帝折腾得神经过敏了,现在一听曾国藩又“见死不救”了,咸丰本能地以为老曾又在跟他“拿搪儿”,现在军情紧急,他也没闲心跟曾国藩闹腾了,就决定把“署理”俩字省略一下,干脆让曾国藩正儿八经当这个两江总督得了。

六月二十四日,曾国藩正式当上了两江总督。七月初一,圣旨到:命湘军援救宁国府!

不让你当总督你折腾,现在已经给你“官”当了,你要是还不“办事儿”,就不合适了噢!

可眼下老曾手里没兵没将,怎么办事儿?

七月十四日,圣旨又到:严令曾国藩出兵援救宁国府!

七月十五日,圣旨再到:命令湘军迅速东下,援救浙江!

七月十七日,圣旨再再到:命令曾国藩速率湘军夺回苏州、常州!

七月二十一日,圣旨再再再到:命令曾国藩派兵援救浙江!

七月二十三日,已经被气得半死的曾国藩倔脾气发作,上奏折跟“不着调之皇”吵架。

“皇上!现在太平军大举来攻,皖南不安,我的湘军本身都危在旦夕自顾不暇,哪有能力去保护浙江?更不要谈什么收复苏州、常州了!”拜托不要再烦我啦!

七月二十四日,张运兰终于带着“老湘营”四千人马来到祁门。

老湘营虽然不是曾国藩的嫡系,可这支队伍跟老曾关系挺近,所以老曾对张运兰非常欢迎。立刻让他赶赴前线,去解宁国之围。

八月初三,霆军听说宁国危急,在副将宋国永的率领下火速赶来了。可是鲍超却没来。

到这时为止,霆军主帅鲍超仍然毫无消息。而宁国方面的战报却不断传来,太平军攻势如潮水一般,驻守宁国府的湖南提督周天受眼看就要顶不住了……曾国藩无法可想,只好命令宋国永暂时代理兵权,率领霆军向北攻打泾县,绕道救援宁国。

八月初七,李元度带着三千人马赶到祁门。曾国藩正因无兵可用急得抓耳挠腮,一看李元度来了,乐得直蹦高儿,赶紧让他带着人马去徽州防守。

这时曾国藩已经有了预感,宁国府可能保不住了。如果那里丢了,祁门的屏障就只剩了一个徽州,李元度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

果然,霆军还没赶到战场,八月十二日,杨辅清攻克了宁国府,周天受被杀。

宁国失守后又过了十天,八月二十二日,鲍超才从四川老家归来,一进总督衙门就被曾国藩叫去,指着鼻子一顿臭骂!为了让鲍超长点儿记性,曾国藩上了一道奏章,让朝廷免掉了鲍超的“博通额巴图鲁”称号。

不过鲍超这个人很像《水浒传》里的李逵,又憨又愣,只知道对老曾一味忠诚,挨骂受罚都不在乎。面对这样的部将,曾国藩也没必要真的发脾气,骂完收拾完也就算了,仍然让他赶到前线去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