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升迁就学曾国藩
1415800000040

第40章 送上门的权柄 (1)

1.老曾PK 皇上

这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强大?

团结!

太湖、小池驿这场激战,湘军团结一心互相协作,终于击退了陈玉成的兵马,把鲍超的霆军救了出来。经此一战,湘军各支主力部队结成了一体,从此守望相助,不分彼此,战斗力也变得更强了。

其实话说回来,小池驿一战是个圈套儿,是陈玉成在安徽演的一出戏!而且演得非常投入,非常成功。不但把湘军骗住了,还吸引了整个朝廷的注意力。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安徽,却没想到在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城下,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即将上演。

咸丰十年(1860)正月二十五,陈玉成放弃太湖,连夜撤军不知去向。而此时在前面的战斗中一个装病一个装傻,没有参加会战的两员大将李续宜、曾国荃也带着部队开了上来。于是湘军直下太湖,从三个方向兵困安庆。这样一来,安庆背后只剩下枞阳镇一个城池与桐城相通,其他方向都被湘军堵住了。

可安庆本身是一座铁打的城池,实在很难攻陷。湘军虽有三万精兵,也不得不做长期围困的打算。

这时候曾国藩和胡林翼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陈玉成跑哪儿去了?

是啊,在小池驿陈玉成打得那么凶,现在怎么一下子没影儿了?

其实这时候的陈玉成早已悄悄离开安徽,潜入江苏,会合国宗杨辅清、陈玉成的表弟左军主将李世贤,集结了太平军中所有精兵勇将,尽一切力量配合忠王李秀成,准备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役。

当然,这些曾国藩不知道,他也用不着知道,因为这场战役的作战区域并不在安徽。

原来咸丰九年十二月,太平军各路将领齐集天京,共商破敌之策。太平天国的总军师、洪秀全的族弟干王洪仁玕提出,自从太平天国内讧,实力大损,清军绿营精锐在天京外围重建江南大营,已经把天京围困了一年多。要解天京之围,硬打很难奏效,不如先派一支劲旅急袭杭州。杭州是浙江省府,又是江南大营的粮草转运基地,这里一旦告急,江南大营的清兵一定分兵去救,这时太平军再集中精锐猛攻江南大营,则清军一战可破。

这确实是一招妙棋。

于是太平军各路兵马立刻行动起来,悄悄向江浙一带集中。为此陈玉成放下了安庆,自己带着精兵走了,曾国藩这才能顺顺当当地围住安庆。

对于安庆,陈玉成并不怎么担心。因为他知道,一旦江南大营被攻破,朝廷一定猴儿急地调湘军去增援江浙,那时安庆之围自然就解了。于是他放心大胆地离开安徽,到江苏去了。

到这时为止,清军各部对太平军的动向还一无所知。

咸丰十年二月,李秀成大军忽然猛攻杭州,到三月间已经突破杭州外城,浙江巡抚罗遵殿战死。这一下子江南大营果然震动。但是那位主持江南大营的钦差大臣、江宁将军和春并不是饭桶,已经感觉气味不对,犹豫着不敢轻动。却想不到远在北京的“不着调之皇”这一次又“闲疯”了,在北京城里隔着千山万水一通瞎指挥,屡屡催促和春出兵。没办法,和春只好调动一万三千兵马去救杭州。

和春这边的援兵刚一出动,李秀成就已经探到了消息,立刻扔下即将到手的杭州城全军回撤,召集国宗杨辅清、左军主将李世贤、右军主将刘官芳、定南主将黄文金、平西主将吴定彩、求天义陈坤书集中人马直扑江南大营!同时陈玉成也带着前军主将吴如孝、靖东主将刘玱琳杀到天京城外,几路齐攻,江南大营顿时土崩瓦解。

到这时候,北京城里的咸丰才知道自己又吃饱撑的胡折腾,把事儿办瞎了。眼瞅着江南大营完了,赶紧给曾国藩下圣旨,从他军中调出都兴阿的人马回援江苏。

但后来咸丰一想,只抽调都兴阿的“破”队伍恐怕还不顶事儿,仗打到这个程度,只有调动湘军精锐才可能使战场出现转机。于是四月初一又来了圣旨:“金陵大营退守镇江,军威不振,而逆贼分别占领句容、溧水等处,准备进犯苏州、常州,江浙两省危在旦夕!曾国藩现在驻扎安庆,若能和杨载福水师一起由东流、建德一带分剿芜湖,从这里进入江苏,以分贼势而协助苏州、常州布防,于东南大局极有好处。现在安庆太平军人数众多,曾国藩能不能放弃安庆而东下,可以酌情相机办理,赶紧上奏告诉我。”看了这道圣旨,老曾笑了。

皇上,您这是求我出兵援救和春?

不是,我只是让你看情况而定,至于能不能去救,那要看你的忠心了。

这么说不是求我?

不是!

哦……于是曾国藩写了个奏折,告诉皇帝:我手里就一万零几百人,兵力非常紧张。您要调都兴阿率兵去救江南大营,那您尽可以调走,我准备让他带个四五千人出发。可是这四五千人要从各营抽调,现在兵力本就单薄,实在不能抽调人马(纯粹废话)……至于多隆阿、李续宜这些部队就真的不能调动了。因为我这边的太平军也很强大,部队一调,安徽就顶不住了,万一太平军从我这儿打开口子直扑湖南,那就倒霉了。再说现在太平军猛攻苏州、常州,如果苏州那边顶不住,我这边扔下安庆去攻芜湖,属于“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臣实在不好意思,不能扔下安庆去攻芜湖。

这是抗旨!

对呀,绝对是抗旨。您皇上爷要觉得老曾讨厌,可以一脚把俺踢回湖南去嘛。

这种时候,咸丰还有种踢曾国藩吗?

当然不敢。

四月初九,咸丰皇帝又下了圣旨。

此时丹阳已经失守,江苏省内一片大乱,咸丰皇帝再次命令曾国藩立刻抽调四五千人马交给都兴阿去救江苏,同时,老曾也必须尽快攻克安庆,然后率军东下……哎呀,要说咸丰这人,真是让人受不了——都说了不能抽调兵马了,你这儿还来!再说了,安庆铁打的城防,这么容易说攻就攻下来了?咸丰这次说的已经不是废话而是屁话了!

于是曾国藩曾老倔头干脆连个奏折也没回,直接假装没收到圣旨。

2.实权到手了

以前的曾国藩混浊闷愣,动不动喜欢跟皇上吵架。现在老曾精明多了,只要有必要,可以跟皇上“死扛”到底,但架是绝对不吵的。

当然,曾国藩进步的同时,咸丰当皇帝的水平也在进步。眼看硬的软的都不好使,咸丰灵机一动,把浙江巡抚王有龄的一份奏折原封不动地转给了老曾。

这份奏折的大致内容是:自从战争爆发,江苏、浙江的很多地区没有被太平军占据,全靠江南大营的保护,现在江南大营一溃再溃,已无足凭仗,非得赶紧派来一两万生力军才能挽回局面。所以王巡抚请求皇上派曾国藩来督办军务,越快越好,晚了就来不及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咸丰皇帝告诉老曾:听话啦,快带人马去救江南吧,只要你去得快,立了功,我就让你当大官,当两江总督!

呵呵,连《西游记》里的孙猴子都知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咸丰皇帝什么人品,曾国藩心里非常有数儿。现在开张空头支票就想让老曾出兵?到时候老曾真的冲上去了,皇上这边又玩当年“署理湖北巡抚”那一套,说了不算,食言而肥,倒打一耙……别来这套,我懂!

眼看老曾还是待在安庆不挪窝儿,而此时江苏省的常州、苏州都已被太平军攻克,绿营兵败如山倒,大清朝最重要的财赋之地全被太平军夺去,咸丰皇帝是真没咒儿念了。只好又把他最亲信的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找来商量。

肃顺这个人,作为满洲权贵里的“另类”——也就是活得比较明白的一类,他有一句很有名的口头禅:“咱们旗人浑蛋多,懂得什么!”对是否给曾国藩地方实权、放手使用湘军这件事,肃顺的态度很清楚——不但肃顺,连后来把肃顺整垮的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亲王奕都很清楚:这个国家不用汉人不行;这个朝廷不用汉臣不行。

听了肃顺的意见,咸丰皇帝的心眼儿活动了。可他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用曾国藩这个老倔头,而是让湖北巡抚胡林翼当这个两江总督。

一听这话,把个肃顺气得眼前发黑(双目失明长达五秒钟之久)……有这种想法,说明这位咸丰皇帝直到现在都搞不清“湘军集团”的老大是谁……很显然,任命胡林翼担任两江总督,这是要“逼死”曾国藩,瓦解湘军,由皇上亲手砍倒大清国的台柱子。这种想法根本就不合常理,事儿也不可能这么办!

唉,见过昏君,可没见过这么昏的——真不着调。

不过话说回来了,肃顺平时可以大声嚷嚷“咱们旗人浑蛋多”,可要让他指着鼻子骂皇上,他的胆儿还没这么肥……于是肃顺平定心情,咳嗽两声清清嗓子,这才低声下气地说:“皇上,胡林翼在湖北搞得很好,不应该随便把他调走,不如让曾国藩当两江总督吧,这样长江上游、下游就都有人负责了。”到这会儿,咸丰皇帝才算慢慢想过来了。

既然肃爱卿都这么说了,那就让曾国藩先署理两江总督吧。

咸丰十年(1860)四月二十八日,曾国藩正式得到消息,咸丰皇帝命他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

这一天太重要、太值得纪念了。在这一刻,两百年的坚冰已被打破,汉臣终于掌握了军权。

从这一天起,清廷再也无法把军权重新收回去了。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的变化,军权、财权、外交权越来越多地落入汉臣手中,一场无法逆转的变革已经从这一天正式开始了。整整五十年后,这个腐朽透顶的朝廷在顷刻间就被新势力推倒打碎,无声无息地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几乎连一片碎屑都没有留下。

五十年后的变革,始于这一天。五十年后的新时代,始于曾国藩这个倔犟的湖南佬儿不屈不挠地苦苦抗争。

当上了两江总督,曾国藩成了手握江苏、江西、安徽“两江三省”地方实权的封疆大吏,情况马上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