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七,湘军在九江城下挖掘地道,埋下大量火药,凌晨时分炸毁了城墙百余丈,大队湘军咆哮而入。结果他们没冲过去……突破口上,太平军的敢死队蜂拥而出,抱着点燃的炸药桶向湘军猛扑,冲在前面的湘军被炸得血肉横飞,其后的太平军迅速用木板砖石填补突破口,而四周城墙上的太平军屹立不动,就像不知道身边的城墙已经被炸塌了一样,照样开枪放箭阻击湘军。
这一战,湘军的尸体堆满了九江城下,而九江城里的太平军却用砖石木板和自己人的尸体把炸开百余丈的突破口重新堵了起来。
这天晚上,李续宾红着两眼下了一道命令:攻入九江之后,要把城里所有太平军一律斩尽杀绝!
结果,湘军在这座已经被炸烂了的孤城之下又攻了整整一个月。直到四月初七,才又一次用炸药炸塌了九江的城墙,湘军冲进城里,把一万七千名太平军将士杀得一个不留。
林启荣也死了,是在混战之中不知被哪个湘军兵勇杀死的。
其实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人说他是太平军中“第一勇将”,是他死后大家才这么叫起来的。
人,总是要死的,所以活着或者死了,并不算什么大事。只是活要活得仁义,死要死得坦白。
林启荣这人,活得很扎实,死得很坦白。
九江攻克之后,咸丰皇帝大赏三军。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都加封为太子少保,李续宾升任巡抚,杨载福当了提督,而且各自赏穿黄马褂,其他部将皆有升赏。
当然,只有一个人没有升赏,那就是在家守孝的曾国藩。
自从去年五月被咸丰皇帝一脚踢回老家,老曾已经在白杨坪小村子里窝了一年了。每天看点闲书,种种花草,吃吃睡睡,闷了就跟几个弟弟吵吵架,把他们臭骂一顿。
其实待在家里的曾国藩很烦躁,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会这么躁乱。尤其是眼看着前线战局急转直下,太平天国日薄西山,所有人都估计这一仗快要结束了,“内乱”要平定了,也就是说,曾国藩再也用不着出来折腾了。
直到这时曾国藩才发现,原来自己内心深处其实很渴望做官,带兵,很愿意出来折腾。原先那些超脱的想法,都只是假象罢了。
原来大儒曾国藩,骨子里是个“官迷”。
确实,儒生们很容易成为“官迷”,因为一方面这个“官”是他们花了一生心血苦苦打拼回来的;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要为国尽忠,报效朝廷,他们人生的榜样都是那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臣,所以让这些人放下“官身”做个闲人,他们是耐不住寂寞的。
虽然有时候这些“官迷”会因为受了挫折受了委屈而表现出某种“超脱”,但这只是暂时的,说穿了,曾国藩们还是希望能够出来做官,继续折腾,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的。
就在曾国藩越来越绝望,骂弟弟也骂得越来越难听的时候,他人生的机遇又一次悄然而至了。
4.等的就是再出山
从咸丰六年(1856)太平天国内讧以后,各路清军稀里糊涂狂打了一年多的胜仗,可渐渐地他们发现,太平天国似乎正慢慢恢复元气,很多城池变得越来越难以攻打了。
虽然太平天国在思想方面非常混乱,这种现象从太平天国建立到最后消亡,始终未能改善,但毕竟这次农民起义仍然有它的先进性,很多口号很能迎合老百姓的心态,所以虽然遭遇了严重的挫折,整个太平天国起义运动却仍然具有很强的活力。其后洪秀全也吸取了教训,罢免了自己的两个浑蛋兄长洪仁发、洪仁达,任命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韦俊为前、后、左、右军主将,又重新起用林绍璋,让他和蒙得恩一起管理朝政,经过一番苦心整顿,太平天国又渐渐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从天京出走的翼王石达开也率领精兵猛将在各地奋战。
咸丰八年(1858)三月,石达开率领大军从江西杀进了浙江,攻克江山、衢州、开化等地,似乎准备直扑省府杭州。
眼看太平军已经缓过劲儿来,正逐渐从守势转入攻势,可大清国的八旗、绿营各军仍然是烂泥一摊,没有一支可以糊得上墙,咸丰皇帝能指望的仍然只有一个湘军。
可问题是,曾国藩当年统一组建起来的那支威猛的湘军自咸丰四年九江惨败之后,已经逐渐瓦解,变成了一堆碎片,要把这堆“碎片儿”直接捧上战场,那是肯定打不了仗的。眼下湖南巡抚骆秉章、湖北巡抚胡林翼各自只能指挥“碎片儿”中的几支,很难控制全局,而其他地方督抚,这些湖南人组成的湘军部队根本就不认他们。
所以要想通盘指挥“湘军”,就必须找一个有资历的湖南人,这个湖南人还必须和湘军每个系统、每个将领都搭得上关系,说得上话。
说到这里,这个圈儿已经画得非常小了,实际上只剩了一个名字:曾国藩。
对,全大清国只有曾国藩一个人,能跟湘军里的每个系统、每个将领都搭上关系。
江忠源湘军(目前首领是刘长佑)——江忠源是曾国藩的学生。
王珍的“老湘营”(王珍病死了,目前首领是张运兰)——王珍以前是曾国藩的部将。
罗泽南旧部(现在归李续宾管)——这是曾国藩的原班人马。
杨载福水师——也是老曾的原班人马。
李元度和彭玉麟这两支,还有曾国荃的吉字营,这都不用说了,根本就是老曾的人。
所以要想兜转各路湘军,全中国就只有老曾一个人能办到,绝没有第二号。
得,现在就看咸丰皇帝的态度了。让老曾出山不让吧……让曾国藩出山?那咸丰皇帝就自己抽了自己的嘴巴。
不让老曾出来?那湘军就形不成有效的战斗力。
这个事儿哟,把个不着调的咸丰皇帝搞得是左右为难,急得在上书房里直转悠。
正折腾呢,忽然有个聪明的大臣上了道奏折,可把他给救了。
这个机灵鬼儿是谁呀?
胡林翼。
作为眼下“湘军集团”的“老大”,胡林翼虽然已经在湖北待了四年,磨炼得兵强马壮,可他的资历不足,人脉也不够,只能控制湘军的一部分队伍,而曾国藩当年因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朝廷一脚踢开,这件事让胡林翼想起来就害怕。
朝廷能一脚踢开曾国藩,当然也能一脚把他老胡给踢开。要想不被“踢”,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战争还在继续,赶紧扩充队伍,增强实力,把自己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朝廷想砍也砍不倒。可要想扩充湘军,首先就必须“兜转”湘军,要想全面掌控湘军,胡林翼就需要曾国藩帮他的忙。
于是咸丰八年(1858)三月三十日,胡林翼给咸丰皇帝上奏折,保举曾国藩出山,带兵援救浙江。
这也正是咸丰皇帝一直在考虑的事儿!有了胡林翼的奏折,咸丰总算找到台阶下了。
于是五月二十一日,咸丰皇帝给曾国藩来了一道圣旨:“因为江西的太平军进入浙江,恐怕浙江地方武官资望较浅,不能统率众军。前面已经下旨命令江西巡抚耆龄派萧启江、张运兰、王开化等驰援浙江。这些兵马都是曾国藩的旧部,所带勇丁得曾国藩调遣,打仗会更加得力。令曾国藩尽快前往浙江办理军务。现在特命湖南巡抚骆秉章传旨,令侍郎曾国藩迅速赶赴江西,督率萧启江等星夜驰援浙江。”嘿嘿,曾国藩一年前买的“期货”到底还是赚了,咸丰皇帝对老曾服软儿了。
可能很多人会问:这是服软儿吗?
你看,曾国藩还是“侍郎”,没升官,也没让他当巡抚,随便一句话就把他从家里支了出来……怎么看着都不像皇上服软,倒像是曾国藩服软了呢!
那咸丰皇帝对曾国藩“服软儿”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
咸丰皇帝是不是应该坐上专车赶到湘乡县白杨坪曾国藩的老家,一进门就拉着老曾的手大哭:曾先生啊,大清国不能没有您啊,我这次来就是专门给您送权力来啦,您看是直接当军机大臣还是先当两江总督?您说了算!我把刻图章的人都带来了,您一句话,我马上给您刻一方金印……笑话,这是笑话。
当皇上的对臣子不可能这样——除非是汉献帝对曹操。但咸丰跟老曾的关系绝对不是汉献帝和曹操的情况,所以想让咸丰对曾国藩公开服软儿,马上放权,这不现实。
可是咸丰皇帝在“答应了”曾国藩守孝三年的请求之后,迫于时局,忽然收回成命,请曾国藩出山继续主持湘军,这就已经是服软儿了。所以这个时候曾国藩并不需要“直接”去索取什么,他要的“利益”已经弄到手了。只是要兑现这些利益,还需要两个条件:一条叫“战功”,另一条叫“机会”。
这就像一个宝箱,曾国藩想要,而皇帝也给他了。但要打开箱子,还需要两把“钥匙”。
战功,是需要自己努力的;机会,是需要慢慢等待的。可只要能参与其事,功劳和机会就都会纷至沓来。
老曾这一次重新出山,刚一开始,还是相当凄凉的。
这位曾经手创湘军的大帅现在手底下已经基本没什么人儿了。所以他一到长沙,先去见了两个人,拍了两场马屁。
头一位见的当然是湖南巡抚骆秉章。
老骆这个人是京官出身,被派到湖南当巡抚已经好几年了。说实话,此人文的还行,武的就摸不着边了,可现在是战乱年代,武的比文的更要紧。骆秉章在湖南这些年,也知道绿营兵不顶事,打仗全靠湘军撑腰,而要想笼络湘军,自然要笼络曾国藩,所以他早先就已经打定主意要跟曾国藩结成盟友,同进同退,这次对老曾非常客气,俩人聊得非常开心。
哄住了骆秉章,曾国藩又低下头来,拜会了自己的“老朋友”左宗棠。
要说左宗棠,确实是老曾的老朋友了。上回老曾靖港兵败准备自杀,是左宗棠几句话救了他的命。
可是左宗棠这个人身上有两个毛病,一是脾气太暴,说话太直,不管不顾,逮住什么说什么;二是他这个人才智过人,可又非常傻,对清廷一腔愚忠,别的什么想法儿也没有。
这一次,曾国藩借着替父守孝的机会跟咸丰皇帝摊牌,骆秉章、胡林翼这些人都明白他的心思,也都暗里支持他,可偏偏左宗棠这个“愚忠之人”看不明白,对曾国藩破口大骂,说老曾自私无能,不讲诚信,不是东西!因为左宗棠在湖南的影响力极大,他这一骂,引得很多人跟风,闹得曾国藩很是不爽。
但是曾国藩也知道,左宗棠在湖南的影响力确实很大,现在自己刚刚缓过劲来,两手空空,急需要借助骆秉章的势力,而骆秉章平时最听左宗棠的话。所以曾国藩把以前的别扭全装在心里,摆出一副笑脸儿来拜见左宗棠,着实拍了一顿马屁。
像左宗棠这种刚直暴躁自以为是的人,是最吃捧的,曾国藩的一通马屁,总算把他哄住了。
靠着两场马屁,曾国藩总算给自己弄到了一些资本。可这一点儿“资本”实在是少得可怜。
从湖南出发的时候,跟随他的只有湖南巡抚骆秉章部将萧启江的四千人,王珍的接班人张运兰的“老湘营”四千人,其他杂兵千把号人……后来走到湖北,遇见了李续宾。
见老曾手里兵马如此单薄,而且一个亲信也没有,李续宾不禁难过。要说这个罗泽南当年的学生、现在的接班人还真讲义气,从自己的精锐部队里拨出两个营,送给曾国藩当了亲兵。后来这两个营成了曾国藩“新组湘军”的底子,指挥官朱品隆也成了老曾的心腹大将。
咸丰八年八月初八(你看这日子多吉利),曾国藩来到江西大营,一来就听到一个消息,石达开已经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