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升迁就学曾国藩
1415800000035

第35章 我的湘军谁做主 (4)

石达开的兵马虽然数量不少,可是他没有根据地,到处流浪,这一流浪,实力就大减了,很多部将今天跟着他混,明天就可能把队伍拉走。结果石达开的部队就像一块冰坨子不停地“融化”,实力越来越弱,到处站不住脚,只能晃来晃去。包围浙江衢州一段时间,觉得打不下来,只好撤退到福建去了。

你看曾国藩运气多好。他最怕的就是石达开,可这次他刚到前线,石达开已经走得远远的了。

这时候江西地面上的地方官对老曾的态度也不一样喽。变得相当亲密,相当友善,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人给人。

当然不同啦。

上次曾国藩在九江大败之后,像个游魂野鬼一样在江西到处晃悠,伸着手跟地方上讨饭。可这次老曾是被皇帝“请”出山的,身份大不相同,地方上的官员对他当然另眼相看,江西现任巡抚耆龄对老曾也是连拍带哄,异常客气,跟以前的陈启迈、文俊那些人完全不一样了。

另外,通过一番试探和磨合,曾国藩和胡林翼、骆秉章已经结成盟友,生死同心,胡、骆二位巡抚的手下也就等同于曾国藩的手下,所以曾国藩指挥起部队来得心应手。

就在曾国藩开进江西,准备和太平军接战的时候,安徽前线忽然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件事彻底打破了“湘军集团”的权力平衡,改变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甚至可以说,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也在这一刻被悄然改写了。

5.我的湘军我做主

攻克九江之后,湘军悍将李续宾名声大振,不但成了湘军中的第一勇将,而且可以说是当时大清国所有军队里的头号英雄人物——结果这个荣誉同时烧坏了两个人的脑袋。

不用说,头一个被烧糊涂了的是李续宾自己。可另一个被烧傻了的家伙是谁?

就是那位“不着调之皇”——咸丰。

拿下九江,李续宾这个心粗胆大的老小子高兴得连北都找不着了,自以为天下无敌,指哪打哪,太平军全是饭桶,不在话下,于是出兵攻陷太湖,准备攻取潜山、桐城,直扑太平军的核心地区安庆,然后估计是想从安庆顺江而下,直逼天京城,干脆就他李续宾一个人把太平天国全灭了算了。

要说“张狂人没好事”,这是肯定的。但李续宾不过一个带兵的老粗,他狂点没什么,只要他的上级领导清醒,约束着他,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偏偏李续宾倒霉,他的顶头上司胡林翼父亲死了,回家奔丧去了。而北京城里的咸丰皇帝听说九江攻克,高兴极了,也跟李续宾一样被胜利烧坏了脑壳,非常支持李续宾进攻安庆的计划。

于是在咸丰皇帝的鼓励下,李续宾抖擞精神带着兵马准备向安庆出发。但他这边还没出发,安徽的战局忽然发生了变化,太平军攻下了庐州(今合肥)城。于是湖广总督官文上奏,请求派李续宾所部湘军千里驰援庐州。

很快,“不着调之皇”从北京城里遥控指挥,命令李续宾全军九十度大转弯儿,脱离所有友邻部队,孤军去救庐州城。

这不是吃饱撑的吗!

问题是,这个“糗”计划的制订者和实施者都已经被九江的胜利烧傻了,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吃饱撑的。李续宾得令之后,立刻带着六千精锐杀向庐州。只用了二十天就攻下桐城、舒城,兵锋之盛,直如刀斧一般。

其实李续宾手里这把“刀子”早就磨钝了。

太平军的九江城是铁打的城池,湘军在城下损失非常大,而攻下九江之后,李续宾所部根本没有休整就又到处打仗。从九江、湖口、彭泽到蕲州、黄州,到处分兵驻守,到杀向庐州时,手里仅剩六千人马。之后连克桐城、舒城两地,当然又要分兵驻守,等杀到庐州城南七十里的三河镇时,李续宾手里仅剩了五千人马。

咸丰和大老李这两位一个搭台一个唱戏,搞出这么个局面来,可就让太平天国前军主将陈玉成看出破绽来了。立刻回兵安徽,而且请示洪秀全,把李秀成大军也调了过来,两军合在一起有二十多万人,直抄李续宾的后路。

这时候李续宾还在三河镇的城墙底下扑腾呢。

三河靠近庐州,已经是太平军防御的中心地带,而且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根本不可能一战而下。结果李续宾和他的五千人马就被“黏”在了三河镇,直到陈玉成大军赶到,切断退路,李续宾才看出不好,赶紧向湖北方面请求援兵。

这时候湖北巡抚胡林翼回家奔丧去了,剩下个湖广总督官文坐镇武昌。

要说官文平时跟胡林翼好得跟一个人儿似的,现在当然应该立刻发兵来救李续宾才对吧?

没有,官文这个老小子,硬是一个援兵也没派!

还记得吗?咸丰皇帝把曾国藩赶出湘军“回家守孝”的时候,胡林翼曾经请官文出来帮着说几句话儿,官文坚决不肯。

这两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官文这个人又昏又懒又贪又暴,但他绝对不傻。在这个满洲正白旗出身的湖广总督眼里,满人是“主子”,汉人是“奴才”,主子对奴才可以好一点儿,可绝不能眼看着奴才爬到主子头上去!上次不帮着曾国藩,是不让这个湘军里的曾老大跟咸丰“摊牌”时占了上风,这次李续宾被困三河镇,眼瞅着要完蛋了,官文心里暗暗高兴,觉得正好可以除掉李续宾,借机打压湘军的势力。

于是官文把湖北省的文武官员找到一块儿,拿出李续宾求救的文书给大家看,然后问大家的意见。

这种时候,下级官员除非刚喝了酒,耍酒疯,否则一般都会保持沉默,或者来一句:还是总督大人拿主意吧……于是官大总督伸了个懒腰,冷冷地说:“李续宾用兵如神,现在军威大振,何攻不克!哪儿用得着咱们呀?”一句话,把这件事儿拍了板。

这时候胡林翼的信也到了。这位正在老家守丧的“前”湖北巡抚凭着跟官文的老交情,低声下气地请求官文想想办法,速发救兵……官文看完信后往桌上一扔,连眼皮都没抬。

结果在太平军潮水般的冲击下,李续宾所部全军覆没,五千兵马一个不剩,自李续宾以下部将四十八员、僚佐三十四人全部战死。其中包括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

得知这一消息,曾国藩悲痛难忍,因为这一仗断送了他的亲弟弟曾国华的性命,而李续宾这个人很仗义,对老曾始终非常念旧,在离开老曾另攀高枝的部将里,这样的“厚道人儿”绝无仅有,曾国藩当然特别念着他的好处。

与此同时,李续宾的“大佬”胡林翼也接到了这份战报,老胡当场崩溃,晕倒在地,醒来后口吐鲜血,大叫:“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伤殆尽!”奇怪,从曾、胡二人的表现看来,似乎胡林翼的伤痛还在曾国藩之上?

是的,三河镇这一场大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曾国藩和胡林翼之间的力量对比。

早在老曾借父亲的丧事跟咸丰皇帝“摊牌”的时候,曾国藩和胡林翼两人就以“湘军集团”为纽带,自然而然地结成了政治同盟,成了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可在实力方面,胡林翼的实力是远远超过曾国藩的,所以到三河镇大败以前,“湘军集团”真正的头号首领并不是曾国藩,而是胡林翼。

作为一个刚刚被重新起用的“兵部侍郎”,曾国藩刚出湖南时身边几乎没有“自己人”,只是个“空心儿大帅”,以至于李续宾看他实在可怜,从自己帐下拨了两个营给他当亲兵。以这样的实力,曾国藩在湘军三大帅(胡林翼、骆秉章、老曾)之中当然是敬陪末座,只能拿他早先的名气说事儿,实际上是在给另两位打下手罢了。

然而一个人的“时运”真是神奇莫测。曾国藩重掌军权之后,迅速笼络各方,实力很快增强,尤其是曾国荃把吉字营“带”了过来。曾国荃这小子很争气,能攻善守,表现不俗,老曾也趁机尽一切力量充实吉字营的力量,结果吉字营迅速壮大起来,再加上彭玉麟所部水师对老曾一贯效忠,成就了曾国藩的左膀右臂。有了这两个铁杆儿亲信,在短时间内曾国藩的实力暴增,已经超过了湖南巡抚骆秉章,几乎可以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分庭抗礼了。

相对于曾国藩手里的吉字营和水师,胡林翼帐下也有李续宾的精兵和杨载福的水师可以倚仗。其中李续宾的精兵就是当年罗泽南统率的部队,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军。手里握着这支队伍,胡林翼就有足够的底气。而杨载福的水师这几年一直跟着胡林翼作战,粮饷充足,战船大火炮多,比彭玉麟水师实力更强,所以胡林翼仍然是各路湘军中的“老大哥”。

可现在李续宾败了。不但是败了,而且全军覆没,一个人儿都不剩了。

如此一来,胡林翼手中的军事实力损失了一多半儿,此消彼长,老胡和曾国藩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大大缩减了。

军事实力,只是所有“实力”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再算上在湘军中的影响力,战略决策的能力,在朝廷中的人脉关系,在湖南省内的影响……所有因素加在一起,胡林翼,已经不能和曾国藩比肩了。

自咸丰四年九江大败,“曾系湘军”基本瓦解之后,经过整整四年的苦苦挣扎,曾国藩终于重新成为整个“湘军系统”的“老大”。

可是当这么个破“老大”真有这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了!

一、曾国藩成了“老大”,朝廷给湘军集团的所有好处,都必须先给他,然后才是其他人。所以后来曾国藩堂而皇之地当上了两江总督——而不是胡林翼这个湘军里的“老二”以巡抚身份升任总督。

二、曾国藩成了“老大”,朝廷配给湘军的各种资源都要由他的手来分配,那当然,谁跟他亲,他就给谁多分,谁跟他远,就要少分。结果他的嫡系“吉字营”发展到好几万人,彭玉麟早年因为“千里追随”曾国藩,结果升官的时候老排在杨载福后边。可自打老曾成了“湘军老大”,彭玉麟的官运那是噌噌地往上涨!后来直做到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时人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跟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平起平坐!你看看!

三、曾国藩成了“老大”,那些来投靠湘军集团的谋士和将领,就全都投到他身边来了。比如左宗棠,以前跟过张亮基,跟过骆秉章,就是不跟着他曾国藩,为什么呢?嫌他没有实权。可后来,左宗棠也投到他手下来了,还有像李鸿章这样的超级人才,也都来投奔他——而不是胡林翼。

有此三端,曾国藩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而胡林翼、骆秉章,渐渐都成了曾国藩的影子,灰溜溜的,不留神,谁也想不起他们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千万不要产生误会,以为曾国藩成为湘军的“老大”是湘军三大帅互相倾轧互相斗争之后得出的结果,相反,曾国藩这个“老大”是胡林翼和骆秉章两人在审时度势之后,心甘情愿地联手推举出来的。

作为一支经常被朝廷欺负、打压的军事力量的“领导”,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三个人的身家性命都和湘军的利益休戚相关。要想让自己的军队存在下去,他们就必须抱成团儿不停地跟朝廷抗争。

可是从湘军组建直到现在,我们只看到曾国藩一次次和朝廷抗争,什么时候见过胡林翼或者骆秉章和朝廷争执?

确实,从湘军创立的那天开始,曾国藩就多次置自己的个人利益于不顾,和咸丰皇帝抗争,虽然每次“争”完之后,吃亏的总是他,可毕竟老曾有这个勇气,争了又争,不肯服软儿。正是在他的抗争之下,湘军才最终保持了凝聚力和战斗力,被打散了之后还能重新捏成团儿。可同样的事儿要是落在胡林翼或骆秉章肩上,他们会争吗?

事到临头,总要有人出来争的,大家都不出来争,那就什么都完了。胡、骆两位巡抚身上的“奴才味儿”比曾国藩重,他们不会争,也不敢争,单就这一条儿,这两位大帅就排到曾大帅后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