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升迁就学曾国藩
1415800000031

第31章 走不出的低谷 (3)

老曾就派塔齐布的老部下毕金科带了一千多人到饶州去驻防。

这时饶州已经无兵可用,全靠毕金科的这点儿人马前遮后挡,奋力死战,后来饶州郡城被太平军攻下,又是毕金科单骑回南昌请求援兵,集中兵力反攻饶州,老毕亲自上阵拼命,湘军首先攻破东门,这才重新夺回了饶州。

可惜,毕金科只是个“湘军”。江西的地方官对他永远都是用得着靠前,用不着靠后。

饶州一战,老毕的人马跟太平军打了不少硬仗,可战场上怎么拼命也不行,仗打完了,还是一点粮饷也搞不到,又回不了南昌,把毕金科急得团团转,一次次跑到知府衙门去“要饭”。最后知府请示了江西巡抚文俊,这位文大人挺干脆,告诉知府,就说他这个巡抚发话了:只要毕金科能率军攻下景德镇,江西省政府就给他的人马发工资。

实际上文俊这么说是在气毕金科,并不是真让他去攻景德镇。

景德镇是江西、浙江、安徽三省的交通枢纽,又是江西省内一个富庶的大城市,太平军在这里驻扎重兵。清军就算出动上万人马也未必攻得下来,何况毕金科手里才一千人……可实在想不到,毕金科居然真就出发了。

姓毕的这么干,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老毕这几年跟着塔齐布打过无数硬仗,因为战功被朝廷封为“呼尔察巴图鲁”,是个打仗绝对不要命的狠人;二是估计他和他的一千手下也实在饿急眼了,不拼命只能眼瞅着饿死,干脆拼了;三是有这么句话说得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可以跑呀。

于是毕金科率领部下一千人马直扑景德镇。杀到城外一看,城门大开,街上一个人儿都没有,毕金科闹不清是怎么回事,带着几个人进城去打探,刚进城,太平军伏兵齐起,把他团团围住。

要说这个老毕也真够狠的,一把大刀横抡竖砍,居然让他冲出了重围,带着手下扭头就跑,想不到在王家洲再次被太平军包围,这次没跑出来,全军覆没。

自己帐下一员敢拼命的大将就这么被江西巡抚给玩儿死了,曾国藩干瞪着俩眼一点招儿都没有。

毕金科这个倒霉鬼的死,实际上强调了曾国藩此时在江西省内的倒霉处境。而老曾之所以混得这么倒霉,说穿了,还是咸丰皇帝在背后耍手段。

因为直到现在为止,曾国藩仍然只是个正二品的“署理兵部右侍郎”兼“帮办湖南团练大臣”。别说实权,干脆连颗正儿八经的官印都没有。结果是刘长佑和王珍立了功,归骆秉章;曾国华、刘腾鸿立了功,归胡林翼;曾国荃的吉字营打了胜仗,算在黄冕头上。只有李元度立了功曾国藩能跟着沾光,问题是这个李元度偏偏是个窝囊人,立不了功,光打败仗。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见过倒霉的,可还真没见过像曾国藩这么倒霉的。

就在曾国藩倒霉倒得脑门子上都长绿毛儿的时候,忽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太平天国发生内讧了!

3.太平天国窝里斗

应该说太平天国起义是一股“崭新”的力量,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儒家思想,对儒家学说和基于此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官僚系统和社会体系都采取了“销毁”的态度。当定都天京,控制了半个中国之后,我们看到太平天国的官僚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和大清国(或者以前的其他封建朝代)有很大的区别。

但问题是,摒弃了儒家思想的太平天国,自己是否准备好了一套全新的思想和完善的社会体系呢?好像没有。

太平天国起义一开始,是靠“传教”的迷信方式联络人手的,太平军草创之时,这样做未尝不可,但当起义已经成功,太平天国已经占领了广大地区,拥有了众多人口和资源,尤其是已经定都,称王,那么太平天国就必须从“迷信”中摆脱出来,正正经经地确立方向,认认真真地夯实基础,组织起稳固而有效的社会体系,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官僚系统……最起码,要赶紧从“迷信”中挣脱出来。

可是太平天国已经定都天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胜利之后,却仍未能摆脱“迷信”。这真是一件令人难以理解的怪事。

太平天国不能摆脱“迷信”的纠缠,直接说明天王洪秀全的领导能力有问题。

确实,自从进入天京之后,洪秀全变得贪图安逸享乐,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进取心,整天待在后宫,不问政事。这么一来就造成了太平天国上层政出多门,大权旁落,杨秀清一人坐大,诸王、诸将无所适从的局面。

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通常被看成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在他身上除了天赋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外,还有一层奇怪的“神权”。

在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中,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被视为“天父、天兄附体”,洪秀全本人却只是上帝的“二儿子”。这样一来,平时洪秀全的身份高于杨秀清和萧朝贵,可杨、萧二人一旦被“附体”,他们的“权威”就超过了洪秀全。

后来萧朝贵战死了,这糟糕的神权也就被杨秀清一人“独享”了。

这层奇怪的神权,是早年起义初期,为了应付当时危急的局面所采取的权宜之计。但当起义已经成功,太平天国取得了很大成绩之后,这些早年的“权宜之计”应该逐步被取消,不管洪秀全还是杨秀清,都应该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办事,商量大局。然而由于洪秀全自己消磨了斗志,失去了理想,已经基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了,结果,为了维持他在太平天国的地位,他放纵了这种“神权”的存在。

大概洪秀全认为,只要下面的人认为他是“上帝的次子”,他们就不会起来反对他了。

但洪秀全却没想过,这层迷信也许可以保住他的地位,但不足以用来推翻清政府,建立新的王朝,甚至不足以用来克制杨秀清。

由于洪秀全只享福不管事,太平天国的大权都落在杨秀清手里。而杨秀清这个人非常残暴,借着“天父附身”的幌子,谁都敢打,谁都敢杀。连北王韦昌辉的哥哥也被他杀了,北王也挨了打,弄得几个月起不来床。因而太平天国的各级将领中恨他的人越来越多。

到最后,大权独揽的杨秀清开始向天王洪秀全挑战了。

有一回洪秀全要杀人,杨秀清又玩起“天父下凡”的把戏,硬逼着洪秀全当场认错,然后就要打他的板子,洪秀全面对“天父”,无法可想,只好任罚。

等到太平军打破了江南大营,局面一片大好,杨秀清更坐不住了。居然当着众人面前装神扮鬼,直眉瞪眼地问洪秀全:杨秀清如此大的功劳,怎么才九千岁啊?

杨秀清敢问出这句话来,就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大局。洪秀全吓坏了,只好说:应该是万岁。

杨秀清又问:那东王世子呢?

洪秀全说:也是万岁,世代都是万岁!

结果杨秀清说了一句:我做万岁,你做万万岁!

“万岁”,是皇上;可“万万岁”,是死!这句话暗示的东西太吓人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一场同室操戈的自相残杀怕是难免了。

于是洪秀全写下血书,招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回天京“讨贼”。

接了圣旨,韦昌辉带着三千人马飞快地赶回天京,进了城直奔东王府,见人就杀,直把杨秀清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杨秀清也被捉住,押到洪秀全面前。此时洪秀全听说北王一进城就灭了杨秀清满门,也被北王的凶残吓住了,就想留着杨秀清,借此控制局势。

可到了这时候,局势已经失控了。

见洪秀全想放过杨秀清,韦昌辉毫不客气,自作主张把杨秀清杀了。然后又从洪秀全手里弄来一道旨意,假说洪秀全因为北王杀了东王全家,生气了,要对韦昌辉施以重杖四百!

结果这道圣旨又引来了东王的亲信部下五千多人,等他们来看北王挨打的“热闹”时,韦昌辉布下的伏兵齐出,把这五千人杀个精光,紧接着关闭城门,大肆捕杀东王亲信余党,顿时把个天京城淹没在一片血海之中。

这时翼王石达开赶到了。

石达开根本没想到事情会恶化到这种程度,所以他没带手下就进了城。见韦昌辉这帮人杀人杀红了眼,石达开赶紧来劝,说杨秀清已死,不要牵连过多……一句话点醒了韦昌辉!

眼看自己杀了这么多人,将来只怕难以收场,韦昌辉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把石达开也一起杀掉,这样万一将来有人找他算后账,没有翼王,他就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幸亏石达开人缘不错,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赶紧在半夜时分用绳子缒下城墙逃走了。结果发了疯的韦昌辉又把石达开全家老小杀了个干净。

这一下韦昌辉犯了众怒!

于是洪秀全亲自带兵,借着天京城外翼王大军的声势,回手讨伐韦昌辉。韦昌辉的两个帮手秦日纲、陈承容都反戈一击,投到天王那边去了。剩下一个天怒人怨的韦昌辉根本无力抵抗,结果被捉去五马分尸,在天京城里的北王府也被人一锅端了,杀得一个不剩。

杀了韦昌辉之后,洪秀全派人拿着北王的脑袋去见翼王石达开,请他回天京主持局面。石达开回来之后又下令杀了韦昌辉的两个帮凶:秦日纲和陈承容。

原本这场内讧至此可以告一段落,可是看到翼王杀了秦日纲和陈承容,天王洪秀全又狐疑起来。石达开也感觉到了洪秀全对他的猜疑,看着眼前这个恐怖的血海,他的心里也不踏实,最后终于决定带着部队离开天京,“自立门户”去了。

东王、北王都死了,翼王走了,还顺便带走了二十万大军,这样一来,彻底打散了太平天国的元气。

经历过这场内讧之后,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起有落,但再也没能彻底恢复元气。实际上,它是一路向下坡走去了。

太平天国运动从全盛到内讧,从没落到失败,就是告诉我们这一点——打破,容易;新建,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