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红脚印
14123600000008

第8章

徐海东率部浴血板桥镇离甘进入陕

右路军发起包座之战打通出川大门

红二十五军转战陇东,徐海东率部浴血合水。板桥镇恶战之后,踩着一条血路进入陕甘交界的豹子川。右路军走出草地之后,叶剑英在班佑建议毛泽东,红军应从巴西拐弯,打下包座出川,经俄界直接进入甘南;于是,右路军发起包座之战,红军就此打开了北上入甘大门……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1935年8月21日,泾川四坡村战斗中,吴焕先政委的牺牲,对红二十五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程子华曾说:“吴焕先是二十五军的魂,也是二十五军的天。现在吴焕先牺牲了,二十五军就是丢了魂,塌了天。”

掩埋了吴焕先的遗体,红二十五军一边打听中央红军的消息,一边回旋在庆阳境内,继续牵制敌人。但是,此时由于国民党军尚不知红军选择草地北上,因而加大了对二十军的堵截追剿,红二十五军被迫转战陇东地区继续与敌军周旋。

8月23日,红二十五军西进金龙庙,移驻灵台县的什字镇,崇信县的木林乡等地,威逼崇信县城,逼进灵台县,转战于灵台与崇信之间的上良镇、梁原镇、赤城镇等地区,继续对西兰公路实施了18天阻断。

8月29日,就在红三十军、红四军联合发起包座战役的这天,远在陇东的红二十五军领导考虑到部队已十分疲劳,继续作无后方依托的行动十分不利,决定立即奔赴陕北苏区。与陕甘红军会师。

8月30日,部队从崇信县的黄花乡尖山谷出发,经华亭县安口镇、大寨塬、平凉县城以东的四十里铺镇北渡泾河,到达香莲乡。并于凌晨3时到达陇东镇原县的新城、平泉,袭击了国民党两镇镇公所。当时由于尾追红二十五军的宁马匪军已驻扎西峰镇,且抢先进入镇原县城,红二十五军只能在此作短暂休整。

9月1日,红二十五军从平泉出发,至姚川,兵分为两路向合水方向前进。一路沿洪河东下,经桃园、张毛,翻过原郑,下茹河川,北上临泾原,经毛家铺、唐家洼,越交口河,过太平,绕西峰镇向合水板桥进发。另一路翻过申家原,下茹河川,经路家坡、五里沟,西绕县城,继上临泾原,越交口河,过孟坝,到驿马关奔合水板桥东进。

9月3日上午,当红二十五军经过西峰镇和翻越赤城塬时,两次与尾追而至的马培清部骑兵交战。

当天下午,红二十五军甩掉敌人骑兵,翻越太乐沟,渡过马莲河,抵合水县在板桥镇落脚。据当地老人回忆,军部当时驻板桥西南面清凉寺的窑洞中,二二五团在紧靠军部的村落中驻扎,二二三团驻在靠曹家塬的山梁的板桥堡子一带。

此时,国民党三十五师师长马鸿宾在泾川县一○四旅二○八团的防区督战。因泾河水突然上涨,他未能过河,只好在泾河南岸的罗汉洞电话指挥,命令驻守西峰镇的国民党三十五师师部直属队加强防守,国民党步兵二○一团增援西峰镇。这时跟踪追击红军的国民党三十一师骑兵团也接到命令,迅速向西峰镇靠近,以防红军进攻西峰镇。国民党三十五师步兵二○一团先行到达西峰镇,挖好了工事。同时,敌人的骑兵团,也于9月3日中午,到达西峰镇南门外。

而此时的红二十五军正从西峰镇北门外至驿马关一带向东北方向进军,西峰镇北面枪声稀疏,城内人心恐慌,一片混乱。

国民党军队慌忙调集重兵增援西峰,红二十五军向东而去,即命令其三十五师骑兵团和步兵二○一团一部跟踪追击,三十五师骑兵团依仗其行动快,武器装备精良之优势紧跟其后,穷追不舍,使红二十五军迟迟未能摆脱,经常处于被迫应战的状态,马家军想以此拖垮红军,并寻机予以打击。红二十五军在翻越庆阳县的赤城原时,二二三团奉命在原头阻击马家军整整一个下午,大部队才摆脱了马家军的尾追,继续向东北前进。

红二十五军领导和战士们当晚在板桥镇一带的活动,虽无史料记载,但从国民党军队当时所发的电文及红二十五军老干部、老战士回忆并结合有关史料可以得出:当时合水县除太白镇及其周围属于苏区外,其余均属国民党统治区和红军游击区。国民党政府为了竭力维护其统治,到处蛊惑人心,对群众进行欺骗宣传,因此,红二十五军到来之前,部分群众怀着恐惧心理,就近躲藏起来。红二十五军进驻板桥以后,所属营、连、排迅速散开,寻找空窑洞休整。在当地食宿期间,所借用的群众物件,一律原物归主,损坏的物件以银元、铜板作赔偿。部队领导在看望战士和伤病员时,鼓励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各连排的党团员们,一路上争着为伤员背枪,战斗打响后掩护伤员先走,为伤员端汤送饭。在军医院驻扎的几孔窑洞中,医护人员为躺在担架上的重伤员换药,打针,端尿、端屎忙个不停,顾不得自己的饥饿和疲劳,特别是被称为“七仙女”的七名女护士,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不怕苦和累,工作耐心细致,时时对伤员体贴入微。

在军部驻地,徐海东副军长一进窑洞,就打开地图仔细地审视地形,作下一步行军计划,并请来几位老乡询问当地乡俗,进一步了解地方国民党部队活动情况,及时同戴季英参谋长交换意见,并亲自带领部队干部一起上山察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吴焕先在泾川战斗中牺牲后,部队又一直未得到休整,加之伤病员安置,弹药补充,药品来源等都成问题,尾追的马家军骑兵又难以摆脱,长期下去会拖垮部队。

因此。徐海东决定部队于次日晨3时出发,由戴季英参谋长带领二二五团担任后卫掩护任务,他自己带领二二三团去包围国民党合水县城(今老城镇),两个团轮流掩护顺利通过国统区。

第二天凌晨两点钟,二二三团的战士们把借老乡们的东西如数清点归还,付给合理报酬,将村头、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3点钟由徐海东副军长带领,继续前进。参谋长戴季英带领军部及二二五团担任警戒任务。

这时天已大亮,马家军骑兵赶至,趟过不深的马莲河,冲击红军集结的板桥镇,遭到锦坪原头警戒的二二五团三营的猛烈阻击,马家军骑兵团长马培清命令其所属一、三两营顺川冲击,骑兵补充营向北进攻锦坪原头的二二五团三营,步兵马维麟连向南进攻,骑兵二营作为机动兵力,相机行事。红军参谋长戴季英的讲话尚未结束,军长程子华催促部队赶快出发,由于马家军是骑兵,机动性强,进攻速度快,红军二二五团刚刚出发,就遭到大队马家军骑兵的突然袭击,“部队一下子跑散了”(芦彦山谈话纪要)。在这紧急时刻,军参谋长戴季英指挥军部带领二二五团一营先行一步,留下第二营打掩护。

在带领二二三团去包围国民党合水县城的路上。徐海东听到枪声越来越密,立即骑大白马返回到板桥附近,急速跑上北山梁察看军情。军医院院长钱信忠也带领卫生队的15名同志,随徐海东副军长到达前沿阵地抢救伤员。二二五团三营多半是新兵,是陕南出发时由四路游击师编入的,战斗经验不足,被马家军骑兵一冲就垮了,面临被动挨打的危险。徐副军长看到形势危急,忙叫警卫员王文铎去令二二三团停止前进,二二五团一营折回来迎战。

锦坪原全是开阔地带。二二五团二、三营被马家军骑兵团几面围攻,伤亡严重,团长方炳仁阵前牺牲。二营营长陈彦启(一说陈彦宾)让徐海东副军长快走,可他硬是不走,指挥三挺重机枪和警卫人员一起还击马家军。马家军骑兵看到火力凶猛,马上调转头逃命。

由于剩余红军战士一时难以撤退,火力一弱,马家军骑兵又快速往上冲。徐海东命令三营何教导员带部队战士守住原边的一个墙圈,吸引马家军主力,掩护其战士迅速转移。但是马家军骑兵不去攻墙圈,却直奔徐海东而来……部队越打越少,马家军已经攻上了锦坪原,徐海东的马夫看到情况危急,强拉硬搡把他弄上马,又在马屁股后狠抽几鞭,大白马飞跑起来,二二五团政委张明先骑的那头骡子,也跟着徐副军长的马跑了出来。这时,马家军骑兵团长马培清上到锦坪原上督战,看到一骑大白马的军官带一卫兵(实际是二二五团政委张明先)向高粱地边奔去,急派身边三名传令兵去追,随后又命令一股马家军骑兵去捉活的,马家军骑兵大吼着“活捉徐海东”急追上来,谁也没敢开枪。

就在这时二二五团一营政委(时称政委,实为教导员)刘震随军部向曹家原山梁上撤退时,通讯员传来徐副军长命令:一营迅速抢占左面山头,掩护三营撤退。刘震当时走在全营后面,一面派人到前边去通知营长韩先楚,一面带六连赶往左面山头,这时三营已开始撤退,他用望远镜看见徐副军长被马家军骑兵追赶,追击的骑兵离他仅四五十米。刘震立即命令一连架起机枪,让过前面白马,对准后面追击的马家军骑兵一齐开火,六七名追击的骑兵被打倒,后面的追骑慌忙掉头逃命,徐副军长才脱离险境。

刘震劝徐副军长说:“敌人被封在梁上隘口那面了,副军长你前面走吧!”但徐副军长执意坚守阵地,怎么劝他都不动声色,这时候韩先楚带领的两个连火速进入阵地。刘震再次劝徐海东说:“我们营有打骑兵的经验,你放心地走吧!”

当红二十五军大部分已撤上曹家塬后,通往曹家塬的路已被马家军封锁。军医院等被敌军冲散,院长钱信忠带领卫生队的15名战士,搀扶着几个轻伤员跑进一条小山沟躲藏起来。钱信忠对15名医护人员说:“同志们,大部队已经撤走,我们一时难以归队,伤病员又这么多,我们要接过牺牲战友的武器,一人一支枪,准备打游击,赶红二十五军去!”他带领15名同志和几个轻伤员,在夜幕中沿着小路前进,赶上了部队。同志们再次相见,都为自己能回到部队,战友能重新团聚而激动地流出了热泪,也为一些英勇作战受伤、牺牲的指战员,因战斗危急没有全部抢救下来而难过、内疚。二二五团三营何教导员也收容了几十个失散战士回到了部队。徐海东的警卫员詹大南被马家军骑兵追上,他急中生智,将身上带的十几块银元抛散在地上,马家军骑兵争拾银元,才得以脱身。

此战,红二十五军损失200余人。

走在今天的大地上

板桥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之后的又一场恶战。但是,在众多的红军长征史料中,板桥镇战斗往往都是被一笔带过。就连徐海东、程子华的回忆录中,都很难找到具体的战斗细节。因此,板桥之战一直是个鲜为人知的战例。

2000年秋,我在合水人武部和县委宣传部领导的陪同下,两度进入距今天的合水县城13公里的板桥镇,寻访当年红二十五军出甘前的最后一场恶战的主战场。

在马莲河与县川河的会合处,是清凉寺山。在山东坡的断崖下,有10孔塌陷破落得几乎面目全非的窑洞。这就是当年红二十五军板桥镇战斗的指挥部。破旧的窑洞前,长满了齐腰深的杂草。有一孔窑的门脸上还长着几簇矢车菊,这是陕北高原上最常见的野花,墨绿的枝上先开了几朵洁白的花儿,像是专为牺牲在这里的烈士们而开。

当年的那场板桥镇恶战,就发生在窑洞对面小河的南岸。

9月3日,红二十五军在合水县板桥镇东渡马莲河后,就夜宿板桥镇,军部就住在我们面前的这几孔破旧的窑洞里。

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二二五团团长方炳仁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此战虽然歼敌300多人,但是,红二十五军也牺牲200多人,同时还失散数百人之多。

刘卫东说,板桥镇的清凉寺窑洞前,这是当时红军的军部所在,也是红军战士治伤的主要场所。整整十个窑洞。住满了红军,护士班的“七仙女”昼夜不停地给受伤的战士包扎疗伤,县里很多人都知道这些窑洞曾为革命作过贡献。

“那场战斗惨着呢!”说起当年红军的故事,84岁的王秉节老人的眼睛直放光芒:“当时,我正在郭家堡子对面的山上放羊,战斗打得很激烈,后来国民党抓了几个红军,在板桥的郭家堡子看押着,后来郭贵元趁着夜色把这几个红军悄悄放了。”

板桥之战,红二十五军损失200余人,许多战士与部队失散。当晚。红军在附近山顶宿营时,点燃上了火把,失散的战士看到火把后,才赶上了红军大部队。红军撤出板桥镇后,沿陕甘边界的崇山峻岭继续北进,将敌军拖得精疲力竭。

今天,当我们来到板桥镇锦坪村采访时,意外地了解到了当年开明地主郭贵元机智救红军的一段历史。我们在村子里找到了郭贵元的长孙郭志恒和84岁的村民王秉节老人。

据他们讲,当年板桥镇战斗中,有三名红军战士被俘,被马培清的骑兵看押在郭贵元家中。深夜,郭贵元乘敌人喝酒之机,偷偷解开了绑在被俘红军士兵身上的绳子,又给他们些吃的后,将三人放走了。

第二天郭贵元又在自己家的秸秆堆里,发现了一名在战斗中失散后躲藏起来的小红军战士。郭贵元就将其领回家中,在治好红军战士的伤后,让儿子郭维翰悄悄将这个红军战士送到华池县一带,让他去找陕北刘志丹的部队。1936年5月,红二十五军西征,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时,小红军途经环县,专门请假来到板桥镇,看到正在场里铡草的郭贵元老人,小红军跪在郭贵元面前,磕头拜谢,泪流满面。

板桥镇战斗后,红二十五军沿着陕甘边界人烟稀少的山区继续北进……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今天是1935年8月28日。中央红军离开于都之后的第318天。

中央红军纵队所在的右路军,除彭德怀的三军团尚有一部分还在草地之外,其余各部全部走出了草地,到达指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