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6日晚,红军陕甘支队第一、二、三纵队,从单家集到达六盘山西南的张易镇、盘龙坡一带后,就地宿营。此时,敌毛炳文一部队也从静宁赶到了与红军仅有10公里的地方,双方在对峙中,保持了一夜的平静。但到7日凌晨,敌先头部队开始向张易镇方向进发,彭德怀即令二纵队后卫部队一部,迅速占领堡子梁,据险狙击敌人。大部队则从张易、盘龙方向出发,经王套、后莲花沟,沿小水沟,向六盘山急进。
六盘山,原名鹿盘山,峰高傲视陕甘宁黄土高原,山长雄跨甘肃、宁夏,位居于今宁夏南部隆德与固原两县交界处。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拔雄伟,自古就有“关中项背、河陇咽喉”之称。古诗云:“峰高太华三干丈,雄踞秦关两百重。”依山体凿建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上下数来共有六盘,此山由此而改名“六盘山”,就连当地人也忘了它的本名“鹿盘山”。
六盘山南北走向,海拔2900多米,宛如一条苍龙横亘于红军面前。蒋介石曾于10月5日电令各部:“就此有利时机,全歼毛(泽东)、彭(德怀)‘股匪’于六盘山区。”是日,敌二十师已进抵隆德县城,毛炳文也从静宁方向尾追而来。东面的平固公路又被东北军骑兵军占据。红军虽然处于被包围的境地。但是,整个行军状态依然整齐有序,一纵队走在前头,二、三纵队随后。当先头部队已登至山腰,后卫部队才刚开始上山,追敌也赶到了山脚下。红军擅长山地作战,爬山敏捷,行动神速,待敌接近山坡时,红军已经占领阵地,严阵以待,敌人不敢追击,只好在山下望洋兴叹。
下午3时,红军陕甘支队各部陆续登上了六盘山顶。走在前面的一纵队指挥员林彪、聂荣臻、左权等人正站在了山的顶峰,察看地形和敌情时,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也越过了地势险要的牛头山登上了山顶。
毛泽东站在山顶举目远望,环顾四周,饱览了六盘山的雄姿,接着又仰望着天空的片片浮云和南飞的大雁,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
也许此时,他那首著名的战地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当时诗名为《长城谣》)已有了腹稿。
紧接着,在后卫三纵的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人也跟了上来。不多时,等部队全部到达山顶之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在休息中听取了各纵队的汇报,并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军事会议。
走在今天的大地上
“毛泽东和红军陕甘支队的七千人马是沿着秦长城,顺着好水川走上了通往六盘山的便道。”西吉的宣传部副部长张明站在今天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的诗碑前给我们介绍“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诗意的。
他说:“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毛主席所说的‘长城’二字是虚指,而我却认为是他当年脚踩秦长城时的有感而发。想毛泽东当年,行走在深秋的晨雾中,思想的翅膀一次次掠过祖先修建的长城,看长城蜿蜒,望天地苍茫,怎么会是虚指?当时红军在宁夏境内的行军路线几乎和秦长城是平行的,足足有200多公里。如果没有真实的感受,怎么也不例外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千古绝唱。”
张明还告诉我们:“《清平乐·六盘山》估计是毛主席1935年10月7日,翻越六盘山时打的腹稿。因为10月22日,陕甘支队到达陕北瓦窑堡以后,毛主席先作一首《长征谣》。1942年8月1日《长征谣》在《淮海报》副刊首先面世。六年之后的8月1日《解放日报》再次发表时,他就对《长征谣》作了较大改动,题名也改为《清平乐·六盘山》,体例由原来的自由体改为规范的‘词曲’体。1957年《诗刊》创刊时,又在1月号上发表。1961年在江西庐山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应宁夏之请,9月8日,利用会议之余,振臂挥毫,写下草书《清平乐·六盘山》,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宁夏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也是留给宁夏人民的珍品。同年9月30日,《宁夏日报》头版套红刊发了毛泽东手书墨迹。1961年10月8日,《中国青年报》再次刊登了毛泽东同志为宁夏区所写的此词手稿。”
当我们跟着张明参观了长征纪念亭、毛泽东吟诗台、纪念馆展厅以及雄伟高大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后。他再次指着纪念碑东侧镶嵌在碑体上的毛泽东手书的《清平乐·六盘山》说:“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我们宁夏的同志在布置宁夏厅时提出,大厅内应悬挂《清平乐·六盘山》。如果毛主席能亲笔题写,则更有意义,更能激励宁夏人民前进。主席得知了这一请求,两年后在一次会议期间,他奋臂挥毫,豪迈奔放地写下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还特地落款:‘一九六一年九月,应宁夏同志嘱书。’”
时隔两年之后,我又于2005年秋天公差宁夏期间再次造访六盘山。但是,车至山顶后,却突然发现长征纪念亭已被拆除,一个更大的纪念工程正在兴建。据负责施工同志介绍,原先的纪念亭太破败了。今年是长征70周年,所以新工程是在国家确定六盘山为红色精品旅游区之前就上马了。工程总投资3000多万元,2005年8月30日开工,2006年10月份必须完工。新的纪念工程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纪念平台,近5000平方米;二是纪念馆,有2000多平方米;三是三大主力红军的红旗,近1500平方米;四是一万平方米的停车场。整个工程建成后,将是六盘山气势最宏大的景点,也是我们宁夏人对红军的一种感情。”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10月7日下午,陕甘支队各部陆续翻过六盘山。等毛泽东、张闻天等人正准备下山时,先期上山的林彪的一纵队报告,山下青石嘴方向发现敌人骑兵部队。毛泽东在林彪的指引下,在望远镜里发现山下平固公路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约有两个连的骑兵在活动。敌人正在准备开饭,马都拴在路边的树上。从地形上看,敌人所在的具体位置,正好处在上下青石嘴,两村相距大约一公里,中间是个峡谷地带,东西高,中间低,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敌人占据的这个村子就是上青石嘴,村子只有十多户人家,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毛泽东放下望远镜说:“看来这仗还非打不可了。”接着他对林彪说:“我看就用你们一纵的三个大队干掉他。”
林彪当即让十几个传令兵去通知一、四、五三个大队的领导来接受作战任务。接到通知,一大队的杨得志、肖华,五大队的张春山、赖传珠,四大队的王开湘、杨成武很快就赶到了。
毛主席笑着和大家打过招呼后,指着山下说:“都来了,现在说一说。都看见了吧,隘口下边那个村子叫青石嘴,据确切情报,那里驻扎着敌东北军骑兵两个连左右的兵力,别看他只有几百匹马,但是如果不消灭这股敌人,它拦着我们的去路。”
当林彪当布置完战斗任务后,毛泽东又对三个大队的队长、政委说:“一大队、五大队左右迂回,记着,一定要迂回,由四大队直接发起冲锋!”
随后,他指着杨成武和王开湘说:“你们四大队是有名的英勇冲锋的红四团嘛,要发扬你们的特点,动作要快,要猛要狠!”
“是,我们一定猛打猛冲!”
这时,毛泽东从警卫员手中要过水壶,拧开盖,递给他们说:“你们每个人喝一口吧,喝完了,就去打!”
“是!”喝完水后,毛泽东又问一纵队的林彪、聂荣臻等人:“你们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陈光说:“没有了,我们照毛主席的命令执行。”
毛泽东坚定地说:“那好,分头行动吧。打完了回来再吃饭。”
“是,打完了再吃饭!”
随后。四大队以飞快的速度,悄悄翻过垭口,正面接近青石嘴。一大队也从北边迂回插进青石嘴后边,五大队也迂回到南边,截断平固公路。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钳形包围,敌人东北军骑七师四十九团的两个连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装进了红军的包围圈。
随着一声枪响,四大队分多路从下面出击,一齐压向敌人。伴随着于一、五两个大队的策应,喊杀声和枪炮声从四面压了过来。一刹那,部队就冲进了青石嘴这个山村,这时敌人正在开饭,几百匹马系在村头来不及解,就被红军缴获了,敌团长胡竞先带几个随从拼命突出重围逃命,其余100多人全部被俘。那膘肥、高大的战马,自然也就成了红军的战利品。
整个战斗前后不到半个小时,对照缴获的资料清点,人员、马匹,一点不少。还有十几马车的子弹和军装,大批的布匹。原来,这是“西北剿总”送来的东西,这里的敌人刚刚收到,没想到,他们还未来得及享用,就全部“移交”给红军了。这些马匹,后来按照毛主席和一纵队首长的指示,把一部分交给一纵队侦察连,大部分交给了纵队部,由纵队组建了红军第一支骑兵部队。首任连长就是半个多月前,身着国军中校服装,领着一群人马在哈达铺“逛”大街,后来又在朝鲜战场上屡建奇功,被彭德怀称为“万岁军”的军长梁兴初。
战斗结束后,陕甘支队就在青石嘴、挂马沟一带宿营。10月8日凌晨4时,红军陕甘支队告别六盘山区,兵分两路,一纵队沿着固原县的古城、大石沟;二、三纵队沿着固原县的石家沟、滃家沟、白杨城(今宁夏彭阳县城),向陕北前进。
至此,蒋介石调集的30万大军在六盘山和西兰公路设立的最后一道防线,被中央红军轻松突破。蒋介石眼睁睁地瞅着毛泽东穿过他的防区,除一日数电对他的部属严加训饬外,一筹莫展。而毛泽东“任何反革命都不能阻止红军抗日”的预言很快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