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红脚印
14123600000023

第23章

蒋介石的飞机一路炸弹追到单家集

毛泽东镇定自若马背上赋诗六盘山

陕甘支队出通渭后,兵分三路到达静宁境内;界石铺红军伏击毛炳文的运输队,将缴获的军需给养分发给百姓人家;神秘炸弹一路尾追毛泽东,单家集三个月中两过红军,中央红军和徐海东部一样敬重回族乡亲,鱼水之情难舍难分;蒋介石亲自坐镇西安任“剿总”,督战几十万大军围攻红军,毛泽东镇定自若马背上六盘山等闲赋诗……

10月1日晚,毛主席、彭德怀等人又召集各纵队领导,在榜罗镇镇公所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就如何跨过西兰公路,突破敌军封锁线,顺利进入静宁地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部署。决定全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分别从榜罗、通渭等地同时出发。

10月2日凌晨2时,毛泽东随三纵队离开通渭北进,沿费龙山、寺子川一线向西兰公路前进。同时,红军陕甘支队各部,也沿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朝着静宁西北方前进。天亮之后,敌人的飞机就尾随而来,不时地在空中盘旋着,有时还会甩下几颗炸弹。沿途也偶然会遇到一些小股敌人的袭击,但红军各部只是对阻挡部队前进之敌给予一定的还击,一直保持打退即可,绝不恋战的姿态,一路向北走去……

10月3日,红军继续兵分三路,以战备的姿态平行前进。先头右路一纵队进入静宁县的水岔,沿四河、红寺一线。但是,在当天部队出发三小时后,与从静宁方向出来游击侦察的国民党一个团遭遇。红军一纵队在敌人还未来得及展开部队之时,迅速投入战斗,采取极为灵活的战术,猛打猛冲,很快打乱了敌人原有的战斗形态。此战仅用两小时,就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阵脚,纷纷落荒而逃。当晚一纵宿营界石铺以南的冯家大庄。左路三纵队从通渭义岗出发后,沿会宁侯川、陇西川方向前进。途中,虽多次遇到民团冷枪袭击,但因敌人未构成阻挡之势,所以三纵队并未还击,以高度戒备姿态前进。当日宿营于界石铺以西的朱家山、上河等地。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人所在的中路二纵队和随行的中央机关,一路无敌,畅通无阻,只是在当天下午的行军中,遭敌机两次袭扰。因此,二纵队于当日15时,到达西兰公路上的重镇界石铺。16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和一、二纵队军政首长,通报、询问各纵队当日行军情况。是夜,毛泽东宿营界石铺西街路以北一张姓农家小院。

10月4日,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命令,右路一纵队于当日中午从冯家大庄(今祁家岔)移住高家堡,担负警戒西兰公路和静宁县城方向之敌。而左、中两路纵队,则奉命原地休息。不久,侦察员发现西兰公路自东向西方向,有敌人的十多部满载物资的车辆向界石铺方向驶来。毛泽东、彭德怀马上命令一纵一部进行伏击。很快红军一部就设伏在公路两旁,等敌人的车队一到,部队两面夹击,打了一个十分漂亮的伏击战,将敌人给毛炳文部运送粮食、被服、鞋袜等十余辆汽车物资尽数缴获。

当日下午,在界石铺庙院的戏楼上,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了党的政策和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并将缴获的一部分战利品分给了群众,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走在今天的大地上

界石铺,地处西兰公路要道,是甘肃省平凉与白银两地之间的分界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0月3日至5日,毛泽东率领红军陕甘支队在此进行过三天的休整。

2004年6月,在平凉军分区政治部王忠副主任和“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王登文馆长的陪同下,我们专程来到了界石铺毛泽东主席的旧居。

据王馆长介绍:“界石铺红军纪念馆,是在毛泽东住过的房子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当时是张志杰家的农家院落,毛泽东在这里住了三天。5日一大早,红军要开拔了。毛泽东对房东张志杰的母亲说:‘我们在这里打扰了三天,本来应该付给你银元,可红军现在困难,没有银元,我就给你写个字据,以后你可以拿着它来找我。’说完,毛泽东拿出一面残破的红旗,从上面撕下一片布条写下了‘以此为证’和‘毛泽东’。遗憾的是,两年后老人怕出事,就把字据烧了。”

纪念馆的小院儿里,一口土井和架在井口上方的辘轳,都是当年原物。院内一尊白马的塑像,奋蹄向东。仰首长鸣。

王馆长说:“这是根据毛主席当年的坐骑塑造的。为什么塑这匹白马,这里还有个故事。那是1935年10月5日凌晨5时左右,长征以来一直陪伴毛泽东的白马突然惊了,挣脱缰绳从马厩里冲到小院中央,前蹄刨动,向东方嘶鸣不已。当时,毛泽东正在小院里抽烟、踱步、深思,做开拔前的最后准备。白马的反常举动引起他的注意。他马上叫来自己的警卫员陈昌奉,通知各部队将开拔时间由7点钟提前到6点钟。随着毛泽东的一声号令,部队当即开拔,兵分三路分别向平峰镇、仙神庙镇和单家集开去。然而,一小时后,马步芳的部队就黑压压地从南山方向地毯般铺了过来。当地人说,是白马让红军逃过了一劫。所以在建馆的时候,上上下下都说要塑白马,感谢它对红军的帮助。”

小院东厢房上挂着“毛泽东故居”的牌子。移步屋内,陈设极为简单,一盏普通的油灯,一张至今在当地都能见到的条桌和一架极为普通的木床。然而就是这些陈旧的农家什物,在1935年的暗夜中,陪伴在毛泽东身旁,顽强地发出星火般的微光,这种光亮最终辉映日月,照亮了全中国。还有那把略嫌粗笨的圈椅,曾令毛泽东在长达一年的辗转斗争的间隙中,轻舒一口气,坐下来,再陷进深深的思考,聚积着撼天动地的力量。

现年95岁的王俊常老人,是界石铺当年亲自目睹过红军的唯一健在者。老人说:“红军来的时候队伍很整齐,不管走到哪儿,人人都很规矩。虽然自己穿得并不好,但是还是把缴获来的被褥、衣服分给老百姓,是穷人的好队伍。”

离纪念馆不远处,就是“红军楼”。王登文介绍说:“这就是当年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分发缴获物品的地方。”

红军楼,原名叫庆圣楼,建于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实际上当地是逢年过节唱戏用的戏楼,附近的百姓们经常聚集到这里听戏。如今,戏楼的大貌尚保存完好,面西背东,楼顶飞檐如欲腾飞的龙,冲天而起,被时光腐蚀、两米多高的台子已经有些破损,但是台子中间的匾额:“红军楼”三个大字,却依然鲜红如火。

如今已是96岁高龄的李昌明老人,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那天,刚从通渭到界石铺的红军已经是人困马乏了。三四千人的队伍衣衫褴褛,可人很文明。队伍来了第二天就和毛炳文的汽车队打了一仗,缴获了十几车东西,但是尽管他们自己缺吃少穿,可人家红军不独享缴获的物资。下午就在庆圣楼召集老百姓开会,把好多东西都分给穷人。当时,由于当地的群众对红军不了解,都以为又是哪部分土匪跑来掠夺百姓的财产,所以开始好多人都不敢到戏楼来领东西。红军就挨家挨户地叫人,做工作、讲道理,老百姓也就放下戒了心,聚集到戏楼前,听红军讲政策,帮红军喊口号,领红军发的东西。”

王馆长说:“据很多老红军和当地群众回忆,那天这里聚集了有一千多群众。肖华、邓颖超等人都在台上进行了演讲。向百姓们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抗日主张。随后,就将战利品分发给了贫穷的百姓。事后,国民党军来了说红军是‘共匪’,群众就不信了,说哪有这么好的土匪。”

善良的百姓记住了红军的恩情,并将这种感情反映到戏楼上。从这以后,他们就将庆圣楼改为“红军楼”。解放后,当地群众又在楼前立了一座石碑,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历史。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10月5日拂晓,毛泽东就让自己的坐骑大白马“闹”得有点心烦。在他给房东打下“以此为证”的欠条之后,当即命令部队提前一小时出发。6时,红军陕甘支队,分两路离开界石铺,平行向北,分别朝平峰镇、仙神庙镇和单家集开去。

然而,就在红军走后一小时,敌人的部队就黑压压地从南山方向地毯般压了过来,却扑了空。但是,当右路一纵队进入灵芝乡山神庙附近时,遇到敌机的狂轰滥炸,庆幸没有给红军造成大的伤亡。部队重新上路后,又遇敌二十四师李英部一一四团一部的堵截。红一纵队当即组织部队投入战斗,迅速冲垮了敌人布好的防线。此战时间很短,敌人在丢下几十具尸体后,仓皇逃向静宁县城。其实,早在陕甘支队渡过渭河之后,蒋介石为了防止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就急调国民军三十七军毛炳文部、三十五师马鸿宾部、东北军骑兵军何柱国部等三十万大军,分别在六盘山东西的西兰公路和平固公路沿线布置了两道封锁线。红军为了与陕北红军会师,果断地决定要千方百计突破这两道封锁线。红军离开通渭后,急速向界石铺方向运动集中,途中虽多次遭小股之敌袭击,红军采取避让之策,能不还击则不还击,顺利地到达界石铺镇。至此,西兰公路沿线数十里全被红军控制。敌人只能在东西数十里外设防,并不敢靠近。但是,蒋介石妄图借六盘山天然屏障,前后夹击,一举消灭红军。至10月5日,敌二十四师黄子成部从静宁沿西兰公路向隆德运动,企图截断红军沿西兰公路翻越六盘山的去路;敌第八师陶峙岳部也由静宁向单家集、兴隆镇一带集结。同日,毛炳文再次电令黄、陶等部:“毛(泽东)、彭(德怀)股匪已窜至小家川、杨家坪、马家川一线,本军奉命跟踪穷追,期在静定、海原、固原间协同友军歼灭该匪。”但是,当天下午,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主力和一纵右路却分别在林彪、聂荣臻、陈光的带领下,先后到达单家集。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等人是跟随林彪的一纵主力进入单家集的。当晚在单家集宿营。

单家集(原属于静宁县,现属宁夏西吉县),是甘宁交界处的一个回民聚集区。聂荣臻和陈光带领右路一纵队率先到达单家集附近时,根据政治部《过回族区政治工作指示》,下令部队全部在单家集外,就地组织伙食,并做好露营准备。正当炊事员们在山坡上埋锅做饭时,林彪所带的一纵主力和毛泽东、张闻天等人也赶到了。毛泽东在庄头上一个大园场里停下来,指着场上有很多草垛说:“我看今晚咱们就住在这里吧。”

正在大家准备安排露营时,突然从单家集村子里跑出来一大群人,男人们头上都带着白帽子,妇女戴着盖头,拉起红军就往村里走。“场面就像迎接尊贵的客人一样,让战士们感到十分亲切而惊讶”。

原来早在两个月前,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过这里时,由于他们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使红军在回族群众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时,由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在单家集、兴隆镇驻扎期间。吴焕先政委亲自找贫苦回民、地方乡绅、小学教员交谈,深入了解回民地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为红军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即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家吃大荤,禁止打回民中的土豪;注意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回族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并依此对全军指战员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红二十五军领导干部还带领红军战士拜访了兴隆镇清真寺,给寺里送了六个大元宝,六只大肥羊,还敬送了一块锦缎匾,上绣着“回汉兄弟亲如一家”八个大字。为了进一步团结回族上层人士,红二十五军的领导还把一些有名望的回族老人和阿訇请到军部做客。吴焕先政委亲切地对他们说:“中国工农红军是穷人的军队,也是回族人民的子弟兵。我们这次进驻贵地,一不向你们派捐款,二不向你们催粮草,三不拉夫抓丁。我军只是稍作停留,很快就走,请你们放心,红军决不骚扰老百姓。”一席话,使客人们打消了顾虑,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老阿訇激动地连连鞠躬道谢:“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仁义之师!”

后来,当红二十五军离开兴隆镇和单家集时,回族群众齐聚街头,在街道两旁设了香案,桌子上放满油香、点心和鲜果,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欢送红军。阿訇和回族老人依依不舍地为部队送行。有的青年还高呼:“欢迎红军再来!”单家集呈现出一派箪食壶浆送别亲人的情景。此后,红二十五军所到之处,处处得到回族群众的帮助,许多回族老乡自觉为红军报告敌情,充当向导。

所以这次中央红军到来后,村里不仅没有人逃跑,而且一齐簇拥上来看望红军。为首的一位回族老大爷高兴地说:“我们一看就差不多,你们准是红军。”并亲切地问:“你们认识徐海东吗?”红军战士告诉他们:“我们是中央红军,他们是我们红军的一部分。”这位老大爷又说:“8月份,徐海东带领的红二十五军从我们这里经过,红军、回族是一家人,赶快进庄里住,我们这里晚上冷得很呐!”

当大家说不怕时,老人就说:“你们不怕,我们可怕哪!红军就是我们自己的队伍。”

进村的路上,张闻天感慨地对毛泽东说:“这里的回族群众真好。”队伍刚刚进到村口,当地回族群众早就等候在了路边。他们备了盖碗茶、油香、馓子,在路边上用回族的最高礼节候着这支“仁义之师”,连称“色俩目”,表示欢迎和敬意。原来,听到红军在村外过夜的消息后,当地老阿訇马德海马上派人到村外去请红军进村,同时又在陕义堂清真寺敲响了梆子,把当地群众召集到一起,及时传递了红军进村的消息。

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一进村,就去清真寺拜访阿訇。老阿訇马德海还专程带着红军的最高领导人参观了寺容。陕义堂清真寺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光绪年间扩建,是当地著名的古建筑之一。随后,马阿訇又请毛泽东在清真寺的居所深谈,毛泽东说明红军是北上抗日的,在这里只是路过,红军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向来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保护清真寺,保护回教、回文……阿訇听了非常高兴,对中央红军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亲自动员群众筹备粮食,支援红军。

一切都始于当地老百姓对红军发自心底的拥戴,也是出于这种拥戴,单家集的人们为了毛泽东这位领导人的安全,将他秘密安顿在陕义堂清真寺北边张春德家的院落里。

进村后,红军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回族群众的风俗习惯。行前,战士们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照老规矩如数归还所借物品,损坏了的按价赔偿。第二天,红军列队走出村庄时,回族群众又在路边陈设了茶水、糕饼、水果,鞠躬拱手为礼,老人们热泪盈眶,难分难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纷纷和阿訇、长者一一握手告别,边走边回过头来,向回族群众招手致意。

而这天,陕甘支队左路第二、三纵队和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央和军委领导,也是在这天下午到达西吉县西南的公易镇,并在周围村镇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