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按摩百科大全
14113300000011

第11章 五官按摩(6)

①揉按印堂、鼻通、迎香穴,各2分钟。

②搓鼻:双手拇指相对摩擦,待生热后沿鼻翼两侧反复推擦,最好使鼻翼两侧发热。

③揉按风池,约2分钟,最好有酸胀感觉并向额部传导。

④分推前额,约1分钟。

⑤捏鼻:拇、食指相对捏住鼻翼,力量以不感疼痛为合适,一捏一松,动作要有节奏,可持续1~2分钟。

⑥伴有头痛者,可点揉太阳、百会穴各1分钟。

⑦揉合谷穴1分钟。

⑧拇指掐按少商穴,酸痛感可持续半分钟,手法要重。

⑨干浴面:双手搓热后搓擦面部,重点是鼻翼两侧,结合手法。

(2)耳针疗法

可选内鼻、肺、肾上腺、内分泌,兼有头痛者加额。

2.过敏性鼻炎的按摩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为身体对某些过敏源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它可分为常年性发作和季节性发作两种。在我国以前者多见,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青年。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过敏源主要为尘螨、屋尘、动物皮屑、烟草面粉、牛奶、鱼虾、鸡蛋等。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呈季节性发病,冬季发病率较低,天暖后增多,由真菌引起者,在气压低、湿度大、温度适宜时(20~32℃)易发病;由花粉引起者,在8~10月份发病率高。主要症状是:鼻痒、打喷嚏、鼻分泌物增多、鼻塞等。

(1)按摩方法

①仰卧,施术者站其头侧,用双手拇指搓揉鼻翼两侧数次,使鼻腔内发热为宜。取穴:囟会、迎香、鼻通、合谷。

②坐位,施术者站于其后,用拇指揉按颈部数次。按揉风池、肺俞穴数次。

上述手法有清肺开窍、消炎的作用。

(2)自我按摩

方法同鼻窦炎的按摩。

(3)耳针疗法

可选内鼻、肺、肾上腺、内分泌。有家族过敏史、长久流涕不愈者加肾。

3.酒渣鼻的按摩

酒渣鼻俗称“红鼻头”,是中年人易患的一种皮肤病。本病一般不痒不痛,对健康无大妨碍,但影响美容,尤其是很多患者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发病,使人非常苦恼。很多人认为是喝酒造成的,中医学也有类似记载,如隋朝《诸病源候论》讲酒渣鼻时说:“此由饮酒,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而生”,突出了酒在本病中的作用。而实际上,有很多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甚至从不饮酒,仍患本病,说明喝酒并不一定能引起酒渣鼻,或者说酒渣鼻的病因不只限于喝酒。那么,酒渣鼻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酒渣鼻的发病原因很复杂,目前还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某些有害因子的刺激,使面部运动神经舒缩功能失调,导致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嗜酒或嗜食辛辣食物、酷暑或寒冷刺激、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月经失调、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感染病灶(如龋齿、鼻窦炎等)等,可能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因素。近年来,有些医学家提出,酒渣鼻与毛囊虫(也就是螨虫)感染有关,因为90%以上的患者在患处可找到毛囊虫。但另一些医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正常人群中毛囊虫的检出率也高达90%以上,说明正常皮肤中多有毛囊虫寄生。所以,目前对毛囊虫引起酒渣鼻还有争议,只能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惟一因素。

(1)按摩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施术者用右手的拇指指尖压迫患者左腿的足三里穴,约1分钟。再改用指腹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然后再改换另一侧足三里穴,方法同上。

(2)自我按摩

①指压按摩素?穴、迎香穴。患者用双手中指指尖夹住素?穴按摩2~4分钟,然后压迫迎香穴约1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摩36次迎香穴。

②指压按摩少商穴、合谷穴、曲池穴。患者用一侧手拇指指尖去压迫以上各个穴位约1分钟,然后改用指腹按顺时针方向旋按摩36次,再改用另一侧手压迫、按摩另一侧手的各穴,方法同上。

(3)耳针疗法

取肺、胃、肝、外鼻、肾上腺,配内分泌。

4.慢性鼻炎的按摩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鼻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症状为鼻塞、流涕、说话有闭塞性鼻音,同时伴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失眠、精神委靡、记忆力减退或咳嗽、多痰、咽喉部不适等症状。

(1)擦鼻法

双中指擦鼻梁两侧,共100遍。

(2)捻鼻法

拇、食指相对,自上而下捻鼻梁两侧,共20遍。

(3)揉迎香穴法

双中指揉两侧迎香穴,各100遍。

5.慢性副鼻窦炎的按摩

鼻部的疾病中,与头痛关系最密切的是慢性副鼻窦炎。就是指副鼻腔与鼻部空洞的黏膜被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炎的状态,一般称为“鼻蓄脓”。患者头部经常感到头重而不舒服,鼻塞,一直流鼻涕。急性副鼻窦炎的特征,是在鼻腔发炎的部位会发生剧烈疼痛。

(1)鼻炎的灸法,用半粒米大小的艾绒,在足三里灸10~20秒,而且是把艾绒全烧光的灸(透热灸)。但患者如果是儿童或体质虚弱的人,在感觉烫时就把艾绒拿掉。

接着,在上星或囟会穴(指压时会凹下去而有压痛感的部位)同样灸10~20壮的艾绒,要灸到热度透到鼻部有感觉为止。

症状严重时每天灸,症状轻时可隔日灸。脸部的穴位,如果用灸法会留下痕迹,最好改用热敷、指压等方法,不要用灸。

(2)用加热的毛巾或热袋,热敷鼻部到眉毛之间,再热敷额头部。有沉闷感的部位,热敷之后再压揉,效果更佳。过敏性鼻炎可用热毛巾或热袋,热敷背部的穴位,则会更为有效。

6.鼻窦炎的按摩

鼻塞、经常流脓涕,在冬天最为严重,严重者一年四季常流脓涕,可伴有头额胀痛、嗅觉减退等症。本病发病率极高,对人体虽无大危害,但呼吸不通畅以致睡觉打鼾,平日常流脓涕,以及嗅觉减退甚至不闻香臭等给人带来极大的苦恼。

鼻窦炎可采用如下按摩方法:

(1)患者正坐,施术者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在其鼻翼两侧的凹处,正好覆盖鼻通和迎香两穴,然后缓慢地揉动3分钟,力量由轻而重,以自始至终有胀感为宜。

(2)患者正坐,施术者一手托起患者一侧腕部,另一手则用力拿捏合谷30~40下,完毕再进行另一手。

(3)患者仰卧,施术者坐于患者头顶上方,用一手拇指按揉患者两眉之间的印堂穴1分钟,有轻微胀感即可。接着用拇指从印堂穴开始,垂直向上推入发际直至头顶百会穴,力量要适中,缓慢推动,两拇指交替操作20次。然后再用两拇指交错在前额做来回推抹2分钟,力量要重而移动要慢。

(4)患者仰卧,用两手中指按揉其颈后风池穴,约1分钟,要求一直有轻微的酸胀感。

(5)患者仰卧,用搓热或烤热的双手手掌摩揉患者整个面部皮肤,边揉边做环旋移动,以皮肤微红发热为度。此手法主要在寒冷气候时采用。

口咽部保健按摩

1.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伴有全身症状的常见病。扁桃体受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感染,引起急性炎症,扁桃体组织充血,白细胞浸润和滤泡增生,隐窝上皮脱落,隐窝内迅速产生脓液。

(1)临床症状

突然咽痛,吞咽食物时尤为明显,患者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不适。小儿患者体温可高达40℃甚至更高。

(2)对症配穴

扁桃体、肺、耳轮部。

(3)适用手法

①棒推扁桃体穴2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120次。

②棒推肺穴2分钟,压力0.1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③捻耳轮部3分钟,压力0.0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2.慢性咽炎

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一部分,咽上部称鼻咽,中部称口咽,下部称喉咽。咽部的主要功能是吞咽,慢性咽炎是咽喉疾病的最常见的一种。

(1)临床症状

经常咽痛,多说话声音易嘶哑,患者自我感觉咽部有异物感,咽部干燥、发痒、有时恶心,咽黏膜充血,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较多、较红,咽部有黏腻液状物附着,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咳嗽。

(2)对症配穴

咽喉、扁桃体、耳轮部)。

(3)适用手法

①揉捏咽喉、扁桃体穴各3分钟,压力0.15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②三指拿耳轮部3分钟,压力0.2千克,频率每分钟60次。

(4)注意事项

忌吸烟、饮酒、食用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青菜、水果,防止大便秘结。避免大声说话、喊叫,注意咽部适当休息。

3.失声的按摩

失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疾病,多见于声乐、戏曲演员,普通人群也较常见。多因用声过度或发声不当所致,如长时间演唱或大喊大叫,用怪声说话、唱歌等,也可由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以及咽炎等病引起。症状为:发声费力,声音嘶哑、不持久,严重者声音微弱难以听见,喉痛,还可有咽喉干燥或觉得有东西梗喉等症。

(1)按摩方法

①患者仰卧,施术者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置于患者的喉结两侧,手指指腹接触颈部皮肤,然后两侧同时做轻柔的环旋揉动,并从喉结旁开始,边揉边向下移,直至锁骨上窝为止。揉时指头最好蘸少许凉水,移动要缓慢,反复揉动约5分钟,以局部发红透热为度。

②患者仰卧,用掌根按揉患者两侧胸部,力量要适度,以患者有舒适感为宜,约操作3分钟。然后再用手掌在胸部做横向来回摩擦,以皮肤透热为度。

(2)注意事项

①患病期间尽量避免用声,若必须说话则注意不要大声或时间太长。

②防止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③忌烟酒、辛辣及过冷过热等对咽喉刺激大的食物或饮料。

④每天饮用胖大海泡水。

4.咽喉疼痛的按摩

咽喉疼痛是一些疾病的并发症状,如感冒、咳嗽等;也是一些疾病的主要症状,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其症状为:咽痛、咽干,可兼有扁桃体肿大,咽部异物感以及发热等症。

(1)按摩方法

①用拇指重力按揉其肘部曲池穴和腕外侧的阳溪穴,每穴保持强烈的酸胀感为度。然后再用指拨法重力推拨曲池穴附近肌肉、筋腱1分钟。然后再进行另一侧上肢。

②施术者一手握患者一侧手腕,另一手则在合谷穴做较重的拿法1分钟,以酸胀为宜。然后再以同样手法作用另一侧。

③用一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分置于患者喉结两侧的人迎穴,然后做轻柔缓慢的拿揉,两边揉动的同时又在做相对用力的拿捏,时间3~5分钟。

④在患者两侧前臂做拇指揉推法,力量重滞而柔和,从肘至腕各操作2遍。

⑤正坐,用拿风池、颈项法轻快地操作1分钟结束。

⑥患者端坐或站立,用右手食指指腹压迫天突穴。不要压迫太重,轻轻压迫1分钟后,再压迫俞府穴1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摩36次,一日数次。

(2)食物疗法

用茶叶5克、蜂蜜适量。将茶叶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待凉后,倒入另一杯中,再加蜂蜜一汤匙,搅匀。经常用此液含漱并咽下,含漱的次数越多越有效果。

5.牙痛的按摩

(1)导致牙痛的常见病因

①牙齿本身的疾病:如急慢性牙龈炎、牙本质过敏。

②牙周组织疾病:如龋齿、外伤、化学药品等引起的急性根尖周围炎、牙槽脓肿、牙周脓肿、冠周炎。

③附近组织疾病引起的牵涉痛:如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和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④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

⑤全身疾病:如流感、癔症、神经衰弱等。

(2)按摩手法

①用双手拇指重力点按患者两手的合谷穴,以有强烈的酸胀感为度,并保持1分钟。在具体操作时,点按的力量可由轻逐渐加重,到后期可改为按揉或拿合谷。

②用两手拇指分别按揉患者脸颊两侧的下关及颊车穴,每穴约1分钟,以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度。

③若是上牙痛,还可加拿风池穴;隐痛者可嘱患者俯卧,然后用拇指按揉太溪穴(内踝旁边),或重力拿捏跟腱1分钟。

④点按颊车穴:拇指在患侧颊车穴用重手法点按,持续半分钟至1分钟。再施以揉捻法,对下牙痛效果较好。还可配合点揉翳风、承浆等穴。

⑤点按颧?、下关穴,方法同上。患侧重按至疼痛缓解为度。可配合点揉人中、迎香穴。

⑥上、下牙痛均可配合合谷穴的揉按。先在患侧揉捻1分钟,若疼痛仍不缓解,加按对侧合谷穴。

⑦将手洗干净,剪去指甲,以手指按摩牙龈,在患牙处重点按揉。手法可稍重一点儿,止痛效果较好。揉完后(1~2分钟后)用淡盐水漱口。

(3)注意事项

①治疗中虽要求强烈的酸胀,但仍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②治疗目的是止痛,若疼痛在治疗过程中已经止住,则可不必将手法操作完,或者减轻用力,以使患者少受痛苦。

③平日忌食辛辣油炸、烘炒等食品,尽量避免强烈的冷热酸甜刺激。

6.下颌关节异常的按摩

张口或闭口时,一侧或两侧腮部的下颌关节出现酸痛、弹响或开口运动异常。开口运动异常可能是开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也可能是开口过大。本病是口腔科常见病症,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其多因嚼咬硬物或下颌部受到碰撞,或经常反复过度地张口以及受寒冷刺激所致。

(1)下颌关节的按摩

按摩治疗的目的在于松解咀嚼肌的痉挛及矫正骨关节之间的错位等,所以操作时要注意手法的力度和准确性。

①患者正坐,术者用拇指按揉患者的下关、颊车、合谷穴及局部的阿是穴(压痛点),力量由轻逐渐加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穴约1分钟。

②患者正坐,术者站立其前或其后,用一手的大鱼际按在患侧的耳屏前,另一手掌按在健侧的下颌处,然后嘱病人反复做张口、闭口运动,与此同时,术者两手相对用力挤按,以使其位置矫正,注意勿用蛮力。

③患者正坐,术者在其患侧颈后的风池穴附近找出一个明显的压痛点,然后用一拇指做轻柔的按揉,随着时间的延长,力量可逐渐加重,直至压痛明显减轻为止。

④患者正坐,术者用一侧大鱼际在其患侧肋部及面颊做轻柔的揉动,时间约2分钟。

(2)整复下颌关节脱位

由于过度张口或在张口时受外力打击而造成的下颌向前突出、张口不能闭口、牙齿对位不正等就是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操作手法如下:

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术者站其前。复位前用消毒纱布包裹两拇指,伸入患者口中,分别按住其两侧下磨牙(大牙),其余四指分别托住两侧下颌(腮帮),然后拇指向下压,再顺势向后推,若听见“咔哒”响声即告复位。复位后用绷带缠绕下颌及头顶,将下颌固定1周。固定期间进食时,可做轻微的张口、闭口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