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按摩百科大全
14113300000012

第12章 面部保健按摩

面颈部穴位按摩

1.面部的按摩

(1)揉下关穴

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两手中指指腹揉耳前额方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合口有孔,张口即闭),约50次。以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祛风止痛、通络。

主治:面瘫、牙痛。

(2)揉颊车穴

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两手中指指腹揉下颌角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咬肌粗隆处的颊车穴约50次。以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开口窍、疏风、止牙痛。

主治:口眼歪斜、牙痛颊肿。

(3)揉地仓穴

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两手中指指腹分别揉口角旁0.4寸的地仓穴,约50次。

功效:疏经通络。

主治:流涎、口眼歪斜。

(4)揉大迎穴

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两手中指指腹揉下颌角前1.3寸骨陷处的大迎穴,以有酸胀感为度,约50次。

功效:疏经通络。

主治:口噤、牙痛。

2.颈项部的按摩

(1)按风池穴

患者坐位,施术者用右手拇、食指指腹按在颈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风池穴。按时手指不可移动,用力由轻到重,以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祛风解表,通窍明目。

主治:偏头痛、感冒、头项强直。

(2)按大椎穴

患者坐位,施术者用右手大拇指指腹按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约5次。用力应由轻到重。

功效:祛风解表、舒筋通络。

主治:发热、感冒、落枕。

(3)推喉结

患者坐位,施术者用右手大拇指、食指指腹分别置于喉结两旁,然后做上下推动,一般约10次为宜。

功效:祛风、解表、舒筋通络。

主治:感冒咳嗽、咽炎。

面瘫的按摩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多因为睡卧不当面部感受风寒所致,另一种则属于中风后遗症。在现代医学里,前者叫周围性面瘫,后者叫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其特点为:发病突然,初起时有耳后疼痛,继而出现患侧前额抬头纹消失,眼睑闭合迟钝,鼻唇沟变平坦,嘴角歪向健侧,不能做蹙额、露齿、皱眉等动作,进食时食物常嵌在齿颊间等。

面瘫的按摩方法

①患者正坐,施术者用拇指分别揉其两侧的攒竹、迎香、太阳、下关、颊车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度,每穴1分钟。

②患者正坐,施术者立其前,用两手中指分别钩住其两耳后的翳风穴做揉动,以有酸胀感为度。

③患者正坐,施术者用两手拇指按在其前额,做交错的往返推抹,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抹速度也由慢逐渐加快,时间约2分钟。

④患者正坐,施术者用食、中、无名指并拢,在其患侧前额、脸颊、口唇四周等部位做缓慢而均匀有力的摩揉,即边揉边做环旋移动,时间约3分钟,以局部发热为宜。

⑤患者正坐,施术者用拿风池法操作1分钟。先轻后重,达到强烈的酸胀感。最后用小鱼际击打颈肩部半分钟结束。

⑥点揉攒竹、阴白、鱼腰穴各1分钟,伴以轻轻的拿捏。

⑦点揉承位、四白、迎香穴各1分钟。

⑧点揉颊车、地仓、人中穴各1分钟。对此组穴位施用的力量可稍重些。

⑨点揉翳风、风池穴各1~2分钟。

⑩捏拿额部:从印堂穴开始,以拇、食指相对提捏,自内向外,自下而上,反复数遍。

提捏眼周组织,主要是患侧眼周。沿眼睑上下提捏数遍。

提捏面部肌肉:从口角开始,向上沿鼻翼两侧至眼角,平行向外扩展,至颊车穴时向上提拿至耳前,反复数遍。

叩面:四指张开,在面部做广泛、无规律的叩击。叩击的力量适中,面部有感觉即可,时间约2分钟。

有意识地做鼓腮、耸鼻、皱眉等动作。

脸部疼痛的按摩

脸部疼痛,大多是由三叉神经痛及牙齿、眼睛、鼻子疾病所引起。这类疼痛,主要是利用脸部与头后部的穴位来治疗,但也可以并用手的合谷(重要的穴位)。

1.有效的穴位

①三叉神经引起的疼痛――下关、翳风、颊车、大迎。

②牙齿疾病引起的疼痛――合谷、下关、翳风、颊车、大迎。

③鼻部疾病引起的疼痛――印堂、上星、风池、天柱、哑门。

2.指压和揉捻的方法

①三叉神经痛的指压,要让患者仰卧,施术者坐在患者头部旁边。以拇指指腹同时指压两边的穴位,稍微用力,从1数到10就放开手。自己做指压的话,就用中指的指腹,同样从1数到10就放开。

②牙痛的指压要轻轻地做,施术者一手支撑患者的头部,避免摇动,另一手的拇指则笔直地压相关的穴位,不可用力过大。

③鼻病引起脸部疼痛时,让患者维持坐姿,一手支撑他的头部,另一手的拇指、食指则用力地压后头部的穴位,指压头前部的穴位时,患者必须头部朝上,或者是保持坐姿,施术者用拇指来指压,印堂的指压往上方压,效果更佳。

面部简易保健按摩

面部自我保健按摩,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可以起到健脑,延缓功能退化,聪耳明目,保护牙齿,防治目疾、耳疾、口腔疾患的作用。

1.头面部保健

两手掩面,由额面部向下经眉、目、鼻、颧、口角等掌摩面部(似浴面状)10~20次。后以十指微屈,以指腹接触头皮,由前发际向后梳理10~20次,再由头顶向两侧梳理10~20次,再用两手拇指或中指置于同侧颈部胸锁乳突肌部位,前后弹拨十数次,力量以可耐受为度,再由上往下梳理十数次,力量缓和。2.耳部保健

两手掌心压于两耳孔,手指置于脑后枕骨部,食指压于中指掌上,并由上滑下,叩击头皮30~50次。后以两手掌于耳门处一紧一松地按压,借助空气震动耳膜,本人可感到有“嗡嗡”声响,操作30~50次。再以两手食指插入耳孔内,堵耳片刻,然后松开,顿觉轻松感,操作30~50次。

3.眼部保健

用左右两手拇指指面分别按在左右眉内侧凹陷的攒竹穴,轻轻揉动30~5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然后,用左手或右手的拇、食指分别按压目眦上方0.1寸凹陷处的睛明穴,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挤,一挤一按30~50次。再以左右手食指面分别按在目下1.1寸处的四白穴,感到酸胀时,持续揉动30~50次。以左右手食指屈曲似弓状,用第二指节的桡侧面紧压眼眶,做自内向外的刮动。先刮上眼眶,再刮下眼眶,重复20~30次,以出现酸胀感为宜。以上各势均要闭目。最后,用两手食指压在中指甲上方,以中指面分别按在两侧太阳穴,当有酸胀感时,再持续揉动30~50次。

4.口腔保健

口微闭,用舌头在口腔内上、下翻动摩擦唇、颊、腭、齿等,待口腔内唾液分泌增加较多时,慢慢咽下。后上、下牙齿相互叩击50~100次。然后含半口水于口内,做漱口动作,反复十数次,清洁口腔后将水吐出。最后,用一只手的拇、食两指捏拿喉结两侧,做上、下、前、后方向的揉推1分钟,口内出现唾液徐徐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