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不快乐
14085700000002

第2章 正视自己,是什么让你不快乐(1)

不快乐一定有不快乐的原因,但你必须先发现不快乐,承认不快乐,才能进一步找出解决方法。能够感觉自己不快乐,是很聪明的自我察觉。

一、完美主义者的忧愁

生活中,你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人:

“不要在地毯上行走,因为今天早上刚打扫过。”“这份文件,一定不能有任何错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些人,有一个统称:完美主义者,他们有的追求工作上的完美,永远要求自己只能做到最好,不能有一点瑕疵;有的追求人际关系上的完美,希望人人都喜爱自己,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半点不满;有的则是追求生活上的完美,无论吃饭、穿衣,每个细节都要做到最好……

然而,这样的人恰恰是最不容易快乐的人。

一个一味追求完美境界的人,往往既是自我嫌弃的高手,又是挑剔别人的专家。当自己不能达到理想中的完美高度时,很容易自我否定,或作茧自缚,或自暴自弃;当别人没有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完美时,又百般挑剔,心怀不满和怨恨。追求完美的人,在精神和感情上只享用“纯净水”,对“自来水”视而不见。“纯净水”虽然清澈洁净,无半点杂质,但是“水至纯则无营养”。

一个刻意追求完美的人,容易一叶障目,因为一点小小的缺陷,遮蔽了审美的眼睛,使目光滞留在缺陷上,而忽略了周围其他美好之处,以至于整日沉浸在自怨自艾当中。

一个一味追求完美境界的人,容易焦虑、沮丧和压抑。事情刚开始时,担心失败,干得不够漂亮,不敢全力以赴争取成功。而一旦失败,会异常灰心,只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离,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场面。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抱着这样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从而永远无法让自己感到满足,只能每天都在焦灼不安中度日。

追求完美的人的挑剔很多都是无根无据的,这种挑剔只是源于追求完美的本质,其实问题还不在于这些挑剔是否有无根据,而在于他们为这些挑剔花费了很多心血,消耗了很多能量,却并没有改变什么。对现实有诸多苛求,却什么都没有改变,这往往就是烦恼的根源。

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追求完美虽然无可厚非,但是,你要明白,这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的事物,也没有尽善尽美的生活。美丽的花儿不香,白璧也有微瑕。别再在一些琐碎小事上过分苛求自己,过分苛求别人,当你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能够原谅自己,接纳他人时,不愉快就会消失,快乐自然来敲门。

二、有一种错误叫执著

传说,在遥远的西方,有座伊甸园。那里的人们无须劳作,就有华丽的服饰、丰富的菜肴、舒适的住所,一切幸福和快乐尽在其中。向往它的人们,深深地被这个神奇的伊甸园所吸引,耗尽一生的精力去寻觅,甚至有人为此付出生命,但最终也没能寻到那座让人向往的伊甸园。

每个人都做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梦,在梦中,走进了向往的美好而幸福的伊甸园。无论路有多曲折,无论路上布满多少荆棘,依然朝着遥远的目标,为了心中至高执著的信念,不断前进。

只是,你是否始终只顾着拼命地奔走,而忘记停下脚步思索过,这样一味的执著是对还是错呢?过分的执著,让你的眼睛只在意追寻的目标,而忘了欣赏路边的风景,忘了停下来歇歇脚,,给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给身边和周围的人一个平和的心境,和他们共享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那些心境祥和,真正懂了快乐是什么的人,即使经历着风餐露宿,也不曾悔怨,因为,他们在奔走的途中,懂得欣赏并陶醉于一路上过往的风景,无论荆棘还是鲜花。

你一路深情地向往、苦苦地追寻……其实,你风尘仆仆的脚,始终就踩在伊甸园的土壤上,踩在快乐的土壤上。

执著,有时候也是一种错误。

希望你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执著,这样你才能始终享受着充实、祥和、和谐、忠诚、善良和愉快的美好生活……

三、欲望太多惹的祸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社会,这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现代人,心里总是塞满种种欲望和奢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高档名牌,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人的一切行为都被欲望支配着。

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在无形中成为了欲望的奴隶。因为欲望的沟壑是永远也填不满的,人心从来没有知足的时候,

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在欲望的支配下,人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地钻营,为了能比别人过更富足的生活,即使自己身心疲惫,也要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快乐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的你,精神上只能永不宁静,永不快乐。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要让你去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你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呢?

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让真实的欲求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拥有这种超然的心境,做起事来你才能面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得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是在这个欲望膨胀的年代,能让你走入快乐的箴言。

四、虚荣是烦恼的根源

虚荣乃“虚假的荣名”。虚荣心强的人,其实活得最累,也最不快乐。

明明家里不宽裕,手头拮据,来了客人,打死也要带客人下馆子,菜肴还要好吃又好看,吃饭完把嘴一抹就走人,剩下的菜肴碍于面子还不肯打包带回家去。别人换了大房子,七大姑八大姨亲戚朋友借个遍,或跑到银行贷款都要换,见了邻居还直说房子便宜。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就赶鸭子上架,硬把自己的孩子往高考独木桥上撵,也不管孩子是不是那块料。同事跟领导走得近乎,工作平平,却得到提拔,自己觉着本事比同事大,也应该得到提拔,请示老婆后,从存折上取点钱屁颠屁颠地到领导家里拜访,结果春节回家见双亲,只能扛着个嘴蹭饭表孝心。一般情况下,这样虚荣的人,除去不敢轻易换老婆,别的都要打肿脸充胖子,“欲与天公试比高”。当然,最后谁难受谁知道。

虚荣之人的心理和行为用一句传统老话来概括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种人活在极度的自尊和极度的自卑之间,完全没有中间地带。因为太要面子,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当他们面对一件商品时,往往是考虑虚荣比考虑价格的时候多,没钱的自卑,要面子的自尊,逼得他们犹豫不决,最终只能屈服于虚荣,勉强买下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东西。于是,社会中就有了一种怪现象,越穷的人越不喜欢廉价品,越是没有钱的人,就越爱花钱去显示自己。

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陷入烦恼中不能自拔。虚荣正是烦恼的根源。

仔细想来,爱面子有何用呢?吃好喝好体面了,满足虚荣之后,自己却食无米,穿无衣,住无所,行无鞋,困兽一般憋在角落里,何苦呢?广东俚语——死鸡撑硬脚,用来形容这种人再恰当不过了,鸡都死了,它的脚还硬撑个什么劲啊?

面子是唬人的面具,为面子活着是很累很可悲的。而且,一个人有无面子的关键也不在于金钱的多少,真正有钱的人也不见得就是爱面子的人。有位身家亿万的董事长,他和朋友去餐馆吃饭时,大都随便点一些菜、几杯清茶,仅此而已。他的衣着也很普通,并不是什么名牌,但是很整洁。他的车子也不是奔驰什么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辆车而已。他的公司业绩很好,个人的资产不菲,但是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小气财神。其实,喜欢把富有显露在外的人,大都欠缺沉稳之气,有浅薄之心。像这位董事长这样不爱面子的人,却是能够不被虚荣所累的人、真正富有生活智慧的人。

生活得更客观实际一些,更平易一些。拥有一份平实的内涵,拥有一份坦荡的快乐,有什么不好?

五、牢骚是快乐的敌人

本来,发牢骚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绪,发牢骚者大都是由于受到冷落或因某事没有达到满意程度而整日愁肠百结,把怨气通过牢骚发泄出来,这样能够减轻心理或精神上的疲劳,使人变得轻松愉快。

那么,牢骚怎么变成了快乐的敌人呢?

因为有的人不是就事发点儿牢骚,宣泄一下而已,而是牢骚满腹,时时发牢骚,事事发牢骚,凡事皆有怨气。 朋友之间产生了矛盾,抱怨朋友不够意思,对自己不体谅;谈恋爱失败,抱怨别人有眼无珠,没发现自己这块“璞玉”;做事不顺心,抱怨上苍对自己不公,社会对自己不平;抱怨工作职位低,赚钱少,老板苛刻;抱怨老婆丑、不温柔……总之,生活中一切不如意的地方他们都要发一通牢骚。

牢骚满腹的人越诉越怨,越怨越诉,以一种“别人对不起我”的态度来达到异常的满足,从而把自己困在了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之中,自然成为了烦恼的根源。

同时,牢骚满腹的人也养成了推卸责任的习惯,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别人身上,自己只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而已。一个人一旦习惯于自己是不公平的受害者,就会把自己定位于受害者的角色上,让人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不快乐的可怜虫或者牺牲者,并可能随时寻找外在的借口。他们天天以一种受害者的心态来面对一切,久而久之,就给自己营造了一个虚幻的“悲情世界”,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终日长吁短叹,“别有忧愁暗恨生”了。

牢骚也好,抱怨也罢,都是因为持有的心态不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太阳也有黑子,阳光也会投下阴影。牢骚满腹者,不妨转换一下心态,以积极的心态换个角度看问题。凡事都多往好处想,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烦恼、苦痛、牢骚少了,欢乐、平安自然就多了。

六、人比人,气死人

人人都知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死人,不要与别人比,做好你自己”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又免不了要和别人比较一番。

这是为什么呢?潜藏在人心中的好胜心理、攀比心理是这一问题的根源。我们总把他人当做超越的对象,总希望过得比别人好,总拿别人当参照物,似乎没有别人便感觉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于是乎,工作上要和同事比,比工资,比资格,比权力;生活上要和邻居比,比住房,比穿着,比老婆,就连孩子也不能放过,也成了比较牺牲品,“我的孩子在班里学习第一名,比你的儿子强。”扬扬得意者说。既然是比,自然要比出个高下,自认为比别人强者,趾高气扬,夜郎自大;不如别人者便想着法子超过别人,实在超不过便拉别人后腿,连后腿也拉不住者便要承受自卑心理的煎熬。而根据一项调查表明,95%的都市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一生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有怀疑自己的时候,感到自己的境况不如别人。

事实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太要强的人,一味和比自己强的人比,结果会由于心灵的弦绷得太紧,损耗精力,很难有大的作为。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头颅里,全世界的知识要是都聚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个世界上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它们却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美丽,你能说大拇指就比小拇指好吗?

一味和别人比更是不聪明的做法,因为即便比过了别人,也会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危险。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太冒尖,在各方面都胜过别人,就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攻击;而与世无争者反而不会树敌,容易让人同情,所以说“人胜我无害,我胜人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