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不快乐
14085700000003

第3章 正视自己,是什么让你不快乐(2)

因此,为什么非要和别人比呢?把自己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实在要比的话,倒不如把自己当做竞争对手,今天和昨天比,明天和今天比,一天比一天充实,一年比一年长进,这样既不会沾惹是非恩怨,自己还能更上层楼。

其实,最好的处世哲学就是不与人比,做好你自己,

七、是嫉妒赶走了快乐

生活中,人们常常面对“嫉妒”的困扰。

嫉妒是什么呢?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也是一种以与自己地位相似、水平相近、年龄相仿的同辈人为指向的带有敌意的心理倾斜现象,往往出现在那些相对弱势的人的心里。这种心理情绪的特征是:不能认可他人比自己强,只能陶醉于他人不如自己或以他人的失利为满足的情感体验当中。

嫉妒是心灵的地狱,有嫉妒心之人,认为别人往前走就是自身的后退,看到别人的进步,敬畏、屈辱、自卑、恼怒等多种情绪便纷至沓来,无时无刻都撕咬着自己,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就通过寻出对方的短处来平衡自己。实在寻不出来,就想办法造谣,中伤别人,诋毁别人,拼着命把别人拉下来。因而嫉妒之人一般是自己长进了,就不允许别人长进;自己不长进,更加不允许别人长进。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拖人下水的办法:“我不行,而他和我一样,大家活不成,拉倒大吉。”于是,因嫉妒而产生的种种心态便表现出来:或消极沉沦,萎靡不振;或咬牙切齿,恼羞成怒;或铤而走险,害人毁己。

嫉妒心强烈的人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搞得自己很不开心,导致自己身心能量的无端耗费和自身健康的无端受损,折磨自己的结果最终是一无所得。巴尔扎克说:“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受嫉妒的一方固然如陷入地狱里一般备受折磨,嫉妒者本身也同样犹如陷身蚂蚁窝的小虫一样备受煎熬。嫉妒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伤人而且害己。

莎士比亚说:“一个生性嫉妒的女子所产生的毒害较疯犬有过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类“最卑劣、最堕落的情绪是嫉妒,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嫉妒是一把火,伤害别人同时也在烧毁自己。你说,嫉妒该有多可怕?

我们一定要远离嫉妒,哪怕心灵中产生的只是嫉妒的火星,也要及时扑灭,绝不能让嫉妒之火烧毁我们的灵魂。

不要妒忌的最好的办法是假定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记住,一旦你嫉妒了,就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你要超越别人,首先得超越自身。波普曾经说过:“对心胸卑鄙的人来说,他是嫉妒的奴隶;对有学问、有气质的人来说,嫉妒却化为了竞争的动力。”坚信别人的优秀并不妨碍自己的前进,而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竞争对手、一个榜样,能给你前所未有的动力。事实上,每一个真正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八、钻进烦恼的瓶子

人们物质丰富了,为什么却感觉不到与日俱增的快乐,而是凭空增加了许多烦恼?这是因为,为了满足更大的欲望,整日劳苦奔波,身不得闲;这是因为,心灵欲念膨胀,被杂念纠缠,心亦不得闲。身心都钻进了烦恼的瓶子,烦恼便由此而生。

慧可禅师曾向达摩祖师诉说他内心的不安,希望达摩祖师能帮他把心静下来。达摩祖师让他拿心来,才肯替他安心。慧可找了半天却回答说没找到,达摩祖师说:“给你安心,竟然没有找到。”

真的,心在哪里呢?心都不可得,哪里还有可得的烦恼?心是烦恼的关键。

一个年轻人四处寻找解决烦恼的秘诀。他见一个牧童在山脚下的绿草丛中悠闲地吹着笛子,十分逍遥自在,便上前询问:“你那么快活,难道没有烦恼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年轻人试了试,烦恼仍在。于是他只好继续寻找。

他来到一个小河边,见一老翁正专注地钓鱼,神情怡然,面带喜色,于是便上前问道:“您能如此投入地钓鱼,难道心中没有什么烦恼吗?”

老翁笑着说:“静下心来钓鱼,什么烦恼都忘记了。”

年轻人试了试,却总是放不下心中的烦恼,静不下心来。于是又往前走。他在山洞中遇见一位面带笑容的长者,便又向长者讨教解决烦恼的秘诀。

长者笑着问道:“有谁捆住你没有?”

年轻人答道:“没有啊!”

长者说:“既然没人捆住你,又何谈解脱呢?”

年轻人想了想,恍然大悟,原来他是被自己设置的心理牢笼束缚捆绑住了。

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呢?

其实,在生活中,人的很多的烦恼都是自找的,是自己钻进了烦恼的瓶子里,将瓶口封了起来,自己困住了自己。即使你身边的人会劝导说:“不要自寻苦恼,开朗一点,开心一点。”但不好的情绪还是会不自觉地涌起。烦恼的想法一经出现,人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更多的纠葛中,搞得整个人心神不宁。

自寻烦恼有百害而无一利,只会让自己心情不好,想法更消极而已,而无论你再怎么样烦恼,问题照样无法解决。

生活中难免有烦恼,但是不要自己往烦恼的瓶子里钻,即使钻进去,也要努力钻出来,运用内在的特质化解它,摆脱它。

建议你不妨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做起,一直保持明朗、愉快、积极的心境,不要再患得患失,掂量来掂量去,过于瞻前顾后。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想得开,凡事往前看,向新的人生挑战。

要摆脱烦恼,还要改变心态,提高修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来说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是十分烦恼的事,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没什么了不起。原因何在?人的心胸宽窄不同,人的修养水平不同。

凡是内敛功夫高,懂得运用内在的特质化解内在的烦恼的人,凡是能在别人认为很恶劣的环境和事物面前从容不迫、坦然处之的人,都是值得你学习的榜样。

明天的忧虑自待明天解决,此刻又何必烦恼,浪费精力?或许睡一觉之后,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把自寻烦恼时毫无意义的消耗转移到有意义的实干上来,你就好像在一步一步登上泰山极顶,在云消雾散、晴空万里的早晨看到一轮无比瑰丽壮观的朝日。

九、浮躁让你迷失了自己

王菲的畅销专辑命名为《浮躁》,贾平凹也写过一部小说《浮躁》。浮躁,这个字眼,在当下社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越发流行。这是个以金钱来衡量人是否成功的社会,人人都在渴求成功的社会,很少人能按捺住自己躁动的心,守住可贵的孤独与寂寞,对别人的成绩,眼红心动,再也坐不住,去寻找所谓的成功捷径,

人一旦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必然盲目狂热,这样就不可能脚踏实地,耐住性子,就不愿意去用脑子想问题,花力气干事情。其结果往往是:在物质和精神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披挂上阵,情绪烦躁,手忙脚乱,仓促从事,草草收场。最后,自身成为滋养烦恼的温床。

浮躁是一种情绪,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人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会被生活的急流所挟裹,迷失自我。凡成事者,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远离浮躁。既要心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这个道理其实不难懂。

在喧嚣的都市中,要远离浮躁之心,要对成功之途持有一种正确的心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古往今来,凡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刻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奋力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悔。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经过千百次寻求和努力的过程后,回头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成功正在向你招手微笑。有了这三种境界,浮躁之心自然会远离。

远离浮躁,还要持有一颗淡泊之心,这并不是要你推卸责任,放弃工作上的努力,放弃执著的人生追求,而是要我们用一种超然的心情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的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在令人眼花缭乱、目迷神惑的世间百态面前,让自己神凝气静;在虚幻的名利、种种纷扰中,不改变自己的心境,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达到“太行摧而不瞬,盛夏流金而不炎”的心理状态。

淡泊,会使心灵更加鲜活生动,让人性回到本真状态,使人生获得充实、丰富、自由和纯净。淡泊犹如天上的白云,地上的泉水。它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成熟而坚强的人生理念。

人的一生难免会有烦恼,难免有时会浮躁,但当你心境开明,淡然处之时,你便会觉得,原来生活并没有亏待你,一切原来都很美!

十、怨恨是不断长大的毒瘤

生活中,当人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很深的心灵创伤之后,自然会对伤害者产生怨恨。怨恨是一种带有毁灭性的情感,它像是一个化了脓的不断长大的肿瘤,使你失去欢笑,损害健康。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欺骗过画家的父亲,使画家的父亲含恨而终,画家至今仍对此记忆犹新。大臣的孩子被画家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在摊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大臣的孩子回家后对画家的作品念念不忘,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大臣无奈之下只能亲自出面,表示愿意出高价买画家的画。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可是时间一长,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越来越迥异。画家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忽然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相似。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这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一篇名为《画家的报复》的故事。怨恨的种子一旦萌芽,就会像洪水猛兽一般可怕。你在心中怀恨、心存报复的同时,身心也同样被这毒瘤所折磨。一个心中充满怨恨,只想报复的人,自然活得不快乐,因为他的精力几乎全用在想怎样去报复这种不愉快的事上了,而且就算报复成功,他也会有种失落与悔恨交织的感觉。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赫拉克勒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事,赫拉克勒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赫拉克勒斯恼羞成怒,抄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赫拉克勒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怨恨是一种被动的、具有侵袭性的东西,如同仇恨袋,你用多大的力气踢它,它就用多大的力量回赠你。稍不注意,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并逐渐成长为一颗折磨身心的毒瘤,最终会堵塞心智,让人陷入痛苦的深渊。

为了我们自己,必须立刻切除怨恨的肿瘤。

切除恨的肿瘤,首先要正视它。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恨别人,所以就把怨恨埋藏在心底。但怨恨却在平静的表面下奔流,损伤了感情。承认怨恨,就等于强迫我们对恨的肿瘤之源——灵魂施行手术,这样你才能早日痊愈,即作出宽恕的决定。

然后,你要学会宽容别人。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而是一种艺术。人与人无法避免因互相误解而产生仇恨,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以宽容的心态将这种仇恨栽培成一盆鲜花,让仇恨长成鲜花吐露芬芳。

让仇恨在自己心里开花,才能让周围遍地开花。时间会带走一切,也考验一切,值得珍惜的是无限春光和快乐的果实。

这是智者大彻大悟的境界,也是人生快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