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口原理
1396500000036

第36章 附录二: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

导 读

威廉·鲍莫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22年生于纽约,二十岁时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大学毕业后,鲍莫尔在美国农业部门供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又赴英国留学,1949年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1949年至1952年任助教,1952年至1954年升任副教授,1954年升任教授,同时还兼任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会顾问。鲍莫尔还担任过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员和美国经济学会的执行委员,他就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写了不少著作,主要有:《动态经济学概论》(1951)、《经济作用与经济政策》(1954)、《商业行为、价值和增长》(1959)、《经济理论及其运行的分析》(1960)等。

《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出版于1950年,原为鲍莫尔在1949年春天向伦敦经济学院提交的博士论文,经修订后加以出版。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篇论述外部经济论的推广,第二篇论述走向国家的一种经济学说。

鲍莫尔论述的是福利经济学专题。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可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把边际效用作为基数来衡量个人和社会的福利,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森和庞古,他们的理论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另一派主张边际效用不能用基数来衡量,而只能用序数来衡量,主要代表人物有勒纳、希克斯、柏格森、席托夫斯基、萨缪尔等,他们的理论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新旧福利经济学最主要的分野是他们采取的分析方法不同,而不在于他们对社会福利的论述,关于社会福利的目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伦理问题和政策问题等等重要问题,新旧两派的经济学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在《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中,鲍莫尔采用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序数分析问题,因而属于新福利经济学的范畴。

鲍莫尔首先回顾了有关福利经济的主要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理想产量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用无差异曲线把新古典主义的理想产量理论作了比较充分的发挥。鲍莫尔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他认为中央计划机构或其他组织替代市场机构作为资源配置的决策者,其消除偏离理想产量的效果,并不一定优于市场调节。但是鲍莫尔也强调国家干预的作用。他认为,在偏离社会最大福利理想的情况发生时,只有国家干预才能纠正。但政府在经济方面要做的工作就是统驭市场决策,并帮助社会成员用最大的效率来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美国当代的主要经济学家大多持一种混合经济理论,即主张市场经济为主,国家干预为辅。鲍莫尔的上述观点亦与此类似。

序 言

本书是我于1949年春天呈交给伦敦大学的博士论文的修订本,它是在莱昂内尔·罗宾斯的指导下写成的。我对他给予我的种种关怀与指导感激不尽,但我不准备在这里评谈我的感受,因为这种感激之情,刻骨铭心,非笔墨所能尽述。至于我夫人对本书的贡献,我同样难以用言语表达,只有铭记于心,谨以本书奉给她吧。

许多学生、教师和经常来访的朋友们对我的协助,可说是一种无可估量的贡献,是他们使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成为一个真正令人愉快和令人鼓舞的地方。要开一张详尽的名单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我只能举出几位最有直接影响的人士,他们是格雷姆·多兰斯、戴维·芬奇、简·格雷夫、弗兰德和多萝西·哈恩、弗里德里克·海叶克和拉尔夫·特维。

同时我非常感谢马库斯·弗莱明先生、普罗菲索·卢茨先生和卫纳先生三位教授的批评和建议,本书的修订大多是以他们的意见为依据的。我也感谢帮助我核对校样和制订索引的理查德·昆特先生。

读者们肯定会注意到,本书中许多论点同利特尔先生的《福利经济学评论》的观点或哈维里莫在《非自愿经济决策论》(《计量经济学》,1950年1月号)中的分析有很紧密的联系。我的原稿在上述两文付印之前已基本完成,只是有几条简明的注释和参考使我满意,因此仓促添进拙著,这倒是毋庸讳言的。不妨这样说,能与他们不谋而合,结为文字之交,本人不胜荣幸。

最后,我必须为本书显得有点夸张了的标题表示歉意。但在我所能想到的书名中,还是这个最为贴近主题。

威廉·J·鲍莫尔

1950年6月于普林斯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