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1378000000005

第5章 机锋篇 (1)

佛性与佛姓

(道信)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

师问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

师曰:“是何姓?”答曰:“是佛性。”

师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

师默识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其家,于父母所乞令出家,父母以宿缘故,殊无难色,遂舍为弟子。

《景德传灯录》卷三页五十四

【白话新唱】

四祖道信有天到黄梅县,在路上遇到一名小孩,骨相秀奇,非常与众不同。

道信问他:“你姓什么?”

小孩说:“姓是有的,只是不是普通的姓。”

道信追问:“是什么姓?”

小孩说:“佛性。”

道信又问:“你没有姓吗?”

小孩说:“佛性本来就是空的嘛!”

道信知道这小孩是弘扬大法的人,就派侍者到他家讨这小孩出家,他的父母居然也毫不恋惜,仿佛知道这小孩生来就是要出家的,就让他跟着四祖去了,成为以后的禅宗五祖弘忍。

【分析与鉴赏】

五祖弘忍俗姓周,不过这个姓氏确实在他一生中从没用过。

本公案中,幼年弘忍巧妙利用中文口语中同音异义的特性,缔造了一个巧妙无比的禅式对话。

“是佛性。”其实性与姓同音,也一语双关指出他是佛姓,亦即佛弟子释姓也。

四祖道信接二连三在姓名上作文章,但幼年弘忍却严守第一义立场,把持空性之理。试问,一个人的姓氏真的与此人的品质有任何关系吗?同样的,人类用这么多语汇来形容天地万物,这名实之间又真的相符吗?

幼年弘忍显然已洞透此理。

看了幼年弘忍的精采演出,我不得不相信,所有的修行都是功不唐捐。东方人的生命观是长长远远的,有些伟大的功课如果一生学习不完,多花几辈子好好搞,让生命的大学问精纯再精纯,绝对值得。

如是

有僧到参礼,师问:“蕴何事业?”曰:“讲《金刚经》。”

师曰:“最初两字是什么?”曰:“如是。”

师曰:“是什么?”僧无对。

《景德传灯录》卷五页一○一

【白话新唱】

有僧人来参访,礼拜之后,慧忠国师问他:“平常做什么?”

僧人说:“讲《金刚经》。”

慧忠说:“《金刚经》最前面两个字是什么?”僧人说:“如是我闻的如是。”

慧忠问:“是什么?”

僧人无言以对。

【分析与鉴赏】

遥想当年,六祖慧能一听人诵《金刚经》就心有所悟,五祖弘忍三更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于焉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金刚经》这部般若经便与中国文化发生亲密关系,能够讲《金刚经》的人,可真是不简单!

可是禅师不重你能讲《金刚经》,而重你是否悟《金刚经》。你瞧!是什么?一个字就把能讲整部经的学问僧考倒了。

其实还可以这么问:

“《金刚经》第一个字是什么?”

“如。”

“如什么?”

“……?※$!@#~?”

一个如字,就已千变万化,说尽法界奥秘了。

真理不远

(光宅慧忠)与紫璘供奉论义,既升座,供奉曰:“请师立义,某甲破。”

师曰:“立义竟。”

供奉曰:“是什么义?”

师曰:“果然不见,非公境界。”

便下座。

《景德传灯录》卷五页一○一

供奉:唐代的官名,擅长文艺,供奉内廷,给事左右。

【白话新唱】

慧忠国师与紫璘供奉讨论法义,两人坐好后,供奉说:“请国师立义,某甲来破。”

慧忠说:“立义完毕。”

供奉问:“您立了什么义?”

国师说:“你果然不懂,第一义谛不是你的境界。”就下座了。

【分析与鉴赏】

佛法是到处现前,真理无处不在,口头上以言语立义,已经是落入头上安头的窘境。

慧忠开口就说立义竟,与傅大士以尺挥案一下就为梁武帝讲完《金刚经》,是同出一辙的禅机,乃是唯佛与佛乃能知之,的确不是紫璘的境界。

慧忠与紫璘还有一段妙不可言的对话:

师问紫璘供奉:“佛是什么义?”

曰:“觉义。”

师曰:“佛曾迷否?”

曰:“不曾迷。”

师曰:“用觉作么?”

石头路滑

邓隐峰辞师,师云:“什么处去?”

对云:“石头去。”

师云:“石头路滑。”

对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便去。才到石头,即绕禅床一匝,振锡一声,问:“是何宗旨?”

石头云:“苍天苍天!”

隐峰无语,却回,举似于师,师云:“汝更去,见他道苍天,汝便嘘嘘。”

隐峰又去石头,一依前问是何宗旨,石头乃嘘嘘。

隐峰又无语归来。师云:“向汝道石头路滑。”

《景德传灯录》卷六页一○五

【白话新唱】

邓隐峰向马祖辞行,马祖问:“你去哪儿?”

“去找石头。”

石头希迁与马祖道一都是六祖下二世的禅门高手。

马祖说:“石头滑不溜丢,可厉害哩!”

隐峰信心满满说:“我见招拆招,不过是逢场作戏!”就出发了。

一见到石头,邓隐峰绕禅床一圈,振动锡杖一声,就问:“我这是什么宗旨?”

石头说:“苍天!苍天!”

隐峰不知所措,一句话也搭不上,跑回去把经过告诉马祖。

马祖教他:“你再去一次!他如果再喊苍天,你就嘘嘘两声。”

隐峰又去了,照上次的动作重复一次,然后问石头:“我这是什么宗旨?”

没想到石头好像看透了马祖传他的锦囊妙计,立即发出两声嘘嘘。

隐峰又不知所措,大败归来。

马祖说:“我跟你说过了,石头滑不溜丢,厉害吧!”

【分析与鉴赏】

石头路滑,实在很难白话译出,它比喻了石头希迁反应敏捷,机锋莫测,很容易叫人失足滑倒呢!这是马祖对石头的推崇赞美辞。

当邓隐峰问:“是何宗旨?”而石头答:“苍天!”

苍天是空而虚,引以为佛性的象征,有一段时期,禅徒流行这个假借辞来表达。

马祖为隐峰指出,石头第一次说苍天时,这个意象完美无缺,但是只许用一次,如果隐峰第二次再用的话,就著相了,苍天毕竟仍是一个有意义语,所以隐峰就可以嘘他两声,嘲讽他功夫只有一招半式。而且嘘声与虚同音,且无文字语言相,更加巧妙地隐喻了佛性。

哪想到石头仿佛有神通一般,洞悉了马祖的伎俩,劈头就嘘了隐峰两声。

隐峰这时还没出头,尚是禅的学徒,像他这样有勇气找名闻于世的禅师参访,以实力硬碰硬,不行,再继续努力,乃是很好的禅门教育方式。一方面可以多见到大禅师的风范,另一方面则是,我们都需要与伟大的心灵碰撞,迸发加速我们灵性进化的火花。

一切都很好

有行者问:“即心即佛,哪个是佛?”师云:“汝疑哪个不是佛,指出看!”

无对。

师云:“达则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景德传灯录》卷六页一○七

行者:修行佛道的人,《西游记》常称孙悟空为孙行者。

【白话新唱】

有行者问大珠慧海:“马祖常说即心即佛,请问哪个是佛?”

大珠说:“你怀疑哪个不是佛?你指出来。”

行者无言以对。

大珠又说:“开悟的人,看世间一切,都是佛:没有开悟的人,怎么找也找不到佛。”

【分析与鉴赏】

《列子》里头有一个深刻的寓言:

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家小孩偷走的。于是他开始暗中观察小孩的行动,越看越觉得小孩的行动、神态、言谈,都像是偷了斧头。

过了几天,他在山中掘地时,意外找到自己遗留的斧头。从此以后,邻居的小孩越看越不像是会偷斧头的小贼。

注意:这个寓言大有深意。

佛性本来如如自在,日月运行,百物滋长,人们随喜怒哀乐而运作,一切原本是那么流畅自适。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越看世间一切越觉得不对劲,总觉得人生活在浊恶的世界上,被无穷烦恼重重包围。

这个寓言,就是人生的精确写照。

一切都很好,一切都是佛,你觉得有什么不好的,请指出来!

猛虎当道

(杉山智坚)初与归宗、南泉行脚时,路逢一虎,各从虎边过了。

南泉问归宗云:“适来见虎,似个什么?”

宗云:“似个猫儿。”

宗却问师,师云:“似个狗子。”

宗又问南泉,泉云:“我见是个大虫。”

《景德传灯录》卷六页一一○

【白话新唱】

杉山智坚早年与归宗智常、南泉普愿到处参访时,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头老虎,三人分别从老虎身旁走过。

南泉就问归宗:“你看那头老虎像什么?”

归宗说:“像只小猫。”

归宗却问杉山,杉山说:“像只小狗。”

归宗又问南泉,南泉说:“我就是看到一只大虫嘛!”

【分析与鉴赏】

大虫,就是老虎的诨名,南泉明明就是指自己看到一头老虎,但是偏偏不肯讲出老虎二字。

三位年轻禅僧在彼此互问时,老虎的意义被超拔为佛性的象征,佛性怎么可以说呢?所以归宗说像只猫儿,杉山说像只狗儿,就是不能说是老虎。其中以南泉最为刁滑,不说老虎却说大虫,名异而实同,略胜一筹。

注意喔!那头虎先生可一点也不在乎人们叫它老虎还是狗啊猫的,谁敢正面冒犯它,它就把他一口吞到肚里去!

青山不碍白云飞

僧问:“如何出得三界?”

师云:“汝在里许得在多少时也?”

僧云:“如何出离?”

师云:“青山不碍白云飞。”

《景德传灯录》卷六页一一二

【白话新唱】

僧人问紫玉道通:“怎么样才能出离三界?”

紫玉说:“你在三界待多久了?”

僧人说:“怎么样才能出离?”

紫玉说:“白云想怎么飞就怎么飞,青山从来不去妨碍它啊!”

【分析与鉴赏】

僧人问怎么出三界,紫玉反问你在三界多久了。意指其实是你自己妄念作祟,导致认为自己陷身三界里,只要这等妄念没了,三界的幻相也没了,如何出三界的难题也没了。

如何出离?青山不碍白云飞。可是白云如果一心一意眷恋青山,欢喜云雾深锁重山的迷人景致,青山也不能阻止啊!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不晓得这位僧人当时有没有听懂呢?

我想起有一首流行歌唱着:

暗示只能给这么多

如果你还是点不透

那么也只能说是缘分还不够……

即兴剧

于頔相公问:“如何是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

师云:“于頔,客作汉,问恁么事怎么?”

于公失色,师乃指云:“这个便是漂堕罗刹鬼国。”

于公又问:“如何是佛?”

师唤于頔,頔应诺,师云:“更莫别求。”

《景德传灯录》卷六页一一二

【白话新唱】

于頔问紫玉道通:“什么是黑风吹着船只漂流到可怕的罗剎鬼国?”

紫玉怪声骂道:“于頔,你这个混蛋东西,怎么有资格问这种问题!”

于頔立刻变脸,火冒三丈,紫玉道通把握这一瞬指出来说:“这就是漂堕罗剎鬼国!”

于頔定了定神,又问:“怎么样可以成佛?”

紫玉唤他名字:“于頔!”他应了一声。

紫玉说:“佛就在这里,千万不要再去别处找。”

【分析与鉴赏】

“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即是业力、习气的黑风,吹动五蕴身心的船舫,漂堕烦恼炽盛的罗剎鬼国、五浊恶世也。

紫玉道通立刻亲身示范了一出即兴剧,剧名是:“人们虽然有心想修行,但五秒钟以后他就忘记什么叫修行了!”

于頔才正在问人类堕落的原因,立刻被紫玉引爆了无明业力的贪瞋痴火药,仿佛事先彩排过那么精准演出。于頔呀于頔,这个“我执”就是那股最猛烈的黑风了。

其后问如何成佛,紫玉又立刻粉墨登场,剧目是:“诸佛忘了我是谁,竟以为自己是凡人!”

只此更莫别求,紫玉如是,于頔如是,我亦如是,汝也如是。

不昧因果

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

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

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

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什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指月录》卷八页一三○

津送:禅门送死者称为津送。

涅槃堂:又名延寿堂、无常院,禅林里让病僧在这里入灭的地方。

【白话新唱】

百丈怀海每次为弟子说法时,都有位老人跟着听法。

有一天,弟子们先退下去,老人却留着。

百丈问他:“你是什么人?”

老人说:“我不是人,我是狐仙。在非常久远以前,迦叶佛住世的时候,我也住在这座山上,小有名气。当时有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会不会落入因果律则中?’我回答:‘不落!’就这样,一语之失,连续做了五百世的野狐狸。今天请和尚代下一转语,好让我得到正解,脱离野狐身。”

百丈说:“好的,你再问一次!”

老人问:“大修行人还会不会落入因果律则之中?”

百丈说:“大修行人没有落不落入因果的问题,落与不落都是妄见,大修行人只是对因果一清二楚。”

老人言下大悟,向百丈礼拜后说:“我已经脱离野狐身了,就在山后,希望你能依对待亡僧一般津送。”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百丈吩咐维那:“告诉大家,吃过饭后,去送亡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