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忠报国
13717500000007

第7章 倭寇克星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是山东东牟(今山东省)人,出生于将门之家,从小受到父亲爱国爱民的严格教育,立志继承父业,当一名职业军人。十七岁时,戚继光到登州(今山东省)当了一名海防军官。十年后升任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沿海的防御倭寇事务。

倭寇是日本国的海盗。那时人们把日本叫倭奴国,这些海盗就被称之为“倭寇”。他们经常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抢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明军人数多,但军纪涣散,贪生怕死,多次被倭寇打败。

戚继光上任后决心从整顿军纪入手,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当时,有个远房舅父是他的部下,经常倚老卖老,不听命令。戚继光抓住他违抗命令的事实,当众按军法处置了他,使部队上下为之震动,风气为之好转,山东的海防从此得到加强。

1556年,戚继光被任命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他在带兵作战中,感到明军队伍斗志涣散、纪律松弛、决心重新组建一支英勇善战、纪律严明的队伍。他从金华、义马的农民和矿工中招募了三千名新兵,进行了严格军事和军纪训练,还常给他们讲爱国爱民的道理。他对大家说:“倭寇正在残害我们的父老乡亲,你们一定要苦练杀敌本领,把敌人从我国土地上赶出去J不久,这支队伍屡建奇功,被称之为“戚家军”。

有一次,大股倭寇在浙江台州沿海登陆。戚继光率戚家军火速迎战。双方刚摆开阵势,一名倭将左手持矛,右手握刀,跳到阵前挑战。戚继光为了激励将士,高声宣布:“谁能打败这个倭将,我就把我的银铠甲送给他。”话音未落,一名青年校官就冲了上去,几个回合把那个不可一世的倭寇挑翻在地。倭寇见势不妙,纷纷溃逃,戚家军趁势掩杀过去。倭寇一见来势迅猛,便使出惯用伎俩,把抢来的金银财宝向空中抛撒,想诱惑戚家军停止追击,自己借机逃跑。没想到,戚家军军令森严,训练时就规定擂鼓进军,前面有水有火也要冲锋向前;鸣金收兵,前面有金有银也要退回,所以将士们根本不看满地的金银财宝,一路奋勇追杀,倭寇几乎被全歼。戚家军凯旋时,台州老百姓出城十公里迎接,盛况空前。经过七年时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所向披靡,横扫千里,打得倭寇再也不敢到浙江沿海地区骚扰老百姓了。

后来,戚家军又奉令去福建剿除倭寇的一个巢穴——横屿。横屿是海中的一个小岛,距福建宁德县城东北十公里左右,与陆地隔着五公里浅滩,易守难攻。戚继光虚心向当地老百姓请教,制定了剿匪的作战方案。一天五更时分,戚继光带领全体将士赤裸上身,每人手提一捆稻草,来到横屿岛对面的海滩上。他们把稻草铺在退潮后露出的泥滩上,然后卧倒在稻草上匍匐前进。不到涨潮时间,戚家军已登上横屿岛,与睡梦中惊醒过来的倭寇短兵相接,打得难解难分。戚继光亲自击鼓助威,将士们越战越勇,不到三个时辰,就全歼岛上倭寇两千六百多人,缴获了大批赃物。

经过几年的转战,戚继光又率领戚家军到了广东,配合当地守军把进犯广东的倭寇也肃清了。从此,自元代开始,为害三百多年的倭寇之乱基本平定了。不久,他又奉命北上蓟镇,在十六年的岁月中,多次指挥部队打败蒙古鞑靼(dada)骑兵的进犯,为保卫首都北京城的安全做出了贡献。

1587年,戚继光成了朝廷内部斗争的牺牲品,病死在山东老家。

名师点评:

戚继光曾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自己消除倭患的决心和志向。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他从山东调到浙江抗倭,他看到卫所官军毫无作战能力,而人民却英勇抗战,于是招募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三千新军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长枪、重矢等武器的特点,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使戚家军名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