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谍影憧憧:新世纪间谍暗战揭秘
13511500000032

第32章 商业纠纷,都是间谍惹的祸196(2)

也就是在这两年里,梅利斯结识了意大利化学家马里奥·米斯西欧。梅利斯早就知道,米斯西欧是一位从事珍贵药物地下交易的老手。他于1970年移民到美国,但在意大利仍有许多“生意”上的熟人。意大利是国际医药工业间谍积极活动的场所,只要有人肯付数百万美元的价钱,就可以得到价值数千万乃至数亿美元的医药情报。意大利的专利法中有一条“人权条款”保留了很多年,根据这一条款,违反了国际药物专利法的意大利医药公司,将不会受到制裁。这一条款曾经庇护了好多起向意大利制药公司出售情报的案例。

米斯西欧是一个精力旺盛的聪明人,他早就知道梅利斯手中掌握着重要机密,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机会。当他看到梅利斯穷困落魄时,便不动声色地接近他,表示愿意帮助他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买主。米斯西欧自己有一家小公司,取名“生物制药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颇有知名度。他主动提议用这家公司作掩护,但是条件比较苛刻——卖情报的钱对半分成。一筹莫展的梅利斯哪里还有讨价还价的资本,未作进一步考虑就爽快地同意了。梅利斯出情报,米斯西欧出力,二人迅速达成协议。

米斯西欧很快就物色到一位合作对象。此人是一家化学小企业的老板,从前有过出卖医药情报的劣迹。既然都是干这一行的,米斯西欧自认为不会有什么风险,径直找到他单刀直入道明来意。实际上此人已经改邪归正,但米斯西欧毫不知情,仍然蒙在鼓里。他前脚刚走,那人紧跟着就打电话详细地通知了莫克公司负责保卫工作的爱德华·斯蒂夫勒,说米斯西欧要出卖IVERMECTIN及一种干扰素的秘密资料。斯蒂夫勒听到这一消息后,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迅速通报给了莫克公司和帕劳公司。

巧设圈套

莫克公司与帕劳公司本是同行冤家,但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决定联合起来,急急忙忙报告了专事反间谍工作的联邦调查局。

在联邦调查局的导演下,莫克公司和帕劳公司联手上演了一场好戏。出任主角的自然是那位通风报信的小老板。小老板同意在此次骗局中予以合作,但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为他保密,二是替他支付一场生意官司的诉讼费。两家大公司爽快地答应了。为了替主角保密,我们称他为“X先生”。

X先生在约定的期限内给了米斯西欧一个答复:他已物色好一位潜在的买主,自己愿意充当经纪人,拿些好处费。三方约定,于1990年1月在米斯西欧的生物制药研究公司面谈。到了约定的日子,X先生应约来访,随行的“买主”由莫克公司安全主管斯蒂夫勒扮演。三方代表落座,谈话马上进入主题。

斯蒂夫勒以国际掮客自居,开门见山地询问米斯西欧和梅利斯,是否确有药物情报。米斯西欧不知有诈,问道:“我们有好几种重要药品的情报,不知您对哪一种有兴趣?”

“有没有治疗癌症的药物?”斯蒂夫勒直奔要害。

“当然有啦!”米斯西欧自鸣得意地微微一笑,“我们还可以提供一种干扰素的生产配方。”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鉴于现代药品的结构,为了轻易地仿制药品,以达一本万利之效,医药间谍绞尽脑汁钻营的正是生产配方。梅利斯提供的情报之所以有价值,正是因为这独一无二的机密配方。

斯蒂夫勒见鱼儿已上钩,一面连连称好,一面不失时机地顺藤摸瓜,问他还有什么货色。

米斯西欧低声道:“我们还可以提供一种最新的抗胆固醇药品,名叫LOVERSTAIN的生产配方。”

斯蒂夫勒心中不由惊叫一声。他知道LOVERSTAIN是莫克公司的拳头产品,而且是在梅利斯离开公司后才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梅利斯和米斯西欧怎么会弄到手的?难道公司还有内奸?这一点大出莫克公司的意料。

此时,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和莫克、帕劳两家公司的高级官员们正在隔壁窃听,闻听此言,两家著名医药公司高层主管惊出一身冷汗。

现场的斯蒂夫勒不愧为优秀的安全主管,很快从惊讶中恢复了常态。按照原计划,他把上钩的鱼儿逐步引向设伏区。他对米斯西欧和梅利斯的“货”表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并推出自己的幕后伙伴,一位“神通广大的亚特兰大经纪人”。他声称,一定能够将这些医药机密推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尤其是推向领先世界的欧洲和亚洲药品公司。

米斯西欧和梅利斯正在做着发财美梦,全然没有怀疑,当场与斯蒂夫勒约定下一次在费城机场附近的马里奥特旅馆会面,同那位“亚特兰大经纪人”共同研究交易事宜。

将下次接头地点定在费城,不仅是联邦调查局的故意安排,而且对抓捕几名间谍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当罪犯将赃物转移出州界之后,才能算是联邦级大案并构成重罪。

在诱骗计划的第二个步骤中,又有一名重要角色出场,他就是扮演“亚特兰大经纪人”的联邦调查局特工保尔·海斯。他在向梅利斯和米斯西欧作自我介绍时,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与中国、波兰、意大利等国际大医药公司关系密切。梅利斯和米斯西欧没有看出破绽,不停地点头应诺。

本场戏情节简单,意在摆造型、吊胃口。海斯见效果不错,立即收场,留下两张商务名片,约定下次晤谈时间便扬长而去。海斯名片上的头衔属于亚特兰大某公司,实际上是联邦调查局用于掩护的无数挂名公司之一。

费城会面几天之后,海斯意外地接到了梅利斯打来的电话。梅利斯劈头盖脸地质问,海斯的公司为什么没有在佐治亚州登记注册?

这一问击中了海斯的要害。他原本就跟这家公司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工作需要临时安了个头衔,谁知道这家公司有没有注册?如果真的没有注册,岂不是骗人的空头皮包公司?如果公司有假,那么海斯的假面具就会被撕破了。

海斯心中叫苦不迭,但嘴上却理直气壮:“你搞错了吧,怎么可能没注册呢?”

梅利斯摊牌了:“我已经给佐治亚州政府办公室打过电话,佐治亚州办公室用计算机查询过,没有查到贵公司的任何信息。”

面对这种情况,海斯别无选择,只能抵赖到底了。他装出一副不相信的口气:“不可能吧?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计算机那玩意儿不可靠,常常会出问题。”

海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把梅利斯的疑窦渐渐打消了。事后他才知道,由于联邦调查局的一位主管官员疏忽,忘记向佐治亚州政府办公室支付每年15美元的公司注册金,该公司被从微机名单中剔除。这一典型的官僚疏漏,差点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总算有惊无险,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计划正在一步一步地进行。

疑点重重的结局

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特工对米斯西欧的电话进行了窃听,希望能够发现他与莫克公司、帕劳公司的内奸秘密联络的蛛丝马迹。另外还派出一个名叫里查德·史密斯的特工人员,专门负责搜集梅利斯的生活垃圾。终于有一天,他在一卷报纸中发现了一份广告小样,其中有个电话号码正是梅利斯的。原来,梅利斯正在设法出售他的住房。史密斯马上意识到,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几天后,联邦调查局派出两名特工人员,假冒有意买房的一对夫妻,前去梅利斯家看房。由于他们事先已经按广告要求打电话联系过,急于卖房的梅利斯根本没有防备,把这对“夫妻”放进了屋。当他们俩的目光集中到书房墙脚的一捆捆标有秘密医药资料字样的材料时,差一点惊叫起来。二人迅速交换了一下目光,之后不动声色地告辞离去。

联邦调查局认为现有证据已经充足,决定开始收网。经过协商,梅利斯和米斯西欧同意于1990年8月10日最后成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海斯建议交货地点定在亚特兰大银行大楼的一个秘密会议室,梅、米二人点头答应。

这天,梅利斯和米斯西欧准时来到约会地点。米斯西欧右手提着一个黑色公文箱,里面是标着有关干扰素所有情报目录的29页报告。早已等在现场的海斯带来了装有现金的箱子。三人围坐在会议桌旁,开始最后交易。

梅利斯将那份报告从桌面上推向对面的海斯。海斯瞥了一眼桌上的报告,慢慢地站起身来说:“请给我两分钟时间,我想让等在门外的一位专家核实一下内容,可以吗?”

海斯把钱箱留在室内,拿起报告退出房间,交给门外的那位“专家”——联邦调查局的一名特工。特工人员迅速走进隔壁房间,把报告放在一台手提式传真机上,键入莫克公司的密码。在传真线路另一端聚集着的几位莫克公司的科研人员,立即判断出此份材料确属真正的机密文件。

当海斯重新回到会议室时,身后跟着几名全副武装的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

米斯西欧和梅利斯离开亚特兰大银行时,手上已经戴着锃亮的手铐。几小时后,联邦调查局搜查了梅利斯的住宅。在书房内,他们搜到了成捆的秘密文件。这些文件分属于莫克公司和帕劳公司,有的是他在公司任职时的旧文件,有的却是他1987年离开后的新文件。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法院判处梅利斯和米斯西欧盗窃、贩卖情报罪。梅利斯被判监禁9年,米斯西欧被判5年零3个月徒刑。但是,梅利斯始终没有供出向他提供机密的内奸的名字。那名内奸现在是否仍在莫克公司或帕劳公司,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因此,莫克公司和帕劳公司的医药机密,很可能仍在继续外流,两家公司为此而一直深感不安。

★宝洁公司与联合利华的“间谍”风波

凤凰咨询公司接到指令后立刻行动,他们雇用了一名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让他打扮得像一位富翁,西装革履,头发油亮,然后化装成联合利华公司的投资顾问,乔装进入了联合利华公司芝加哥分公司的办公大楼。

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其产品占据了全球日用消费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海飞丝、夏士莲、力士、潘婷、护舒宝等每个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他们的产品。为了争夺市场,这两个公司发生了一场令人费解的“间谍”风波。

作为美国最大的个人日用品制造商的宝洁公司,和英国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的联合利华公司,几乎在全球任何一个消费品市场上,都保持着一种激烈的竞争关系。两者之间赢取市场份额的斗争已达到白热化状态。两家公司必须紧紧咬住每一种产品,每一个回合、每一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都会使两大公司为之斗个你死我活。例如,美国的洗衣剂市场规模为60亿美元,如果哪个公司的市场份额增加1%,收入就会增长6000万美元。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因而两家公司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其中当然包括雇用商业间谍调查了解对手的商业秘密了。

2001年9月,宝洁公司突然公开承认,本公司几名职员通过不符合公司规定的途径获取了对手联合利华公司的有关洗发护发产品的资料,但同时宝洁公司否认这些雇员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只称这种行为“违反了我们公司严谨的方针政策”,并拒绝透露详细的内幕。此声明一经宣布,立刻在国际上引起一阵轰动。

宝洁公司针对联合利华及其他竞争者的商业间谍活动从2000年秋天就已经开始,并一直持续到2001年的春天。宝洁公司长期雇用几家专门搜集“竞争情报”的商业间谍为公司搜集对手的有关情报,其中有一家公司是设在阿拉巴马州的凤凰咨询集团。该公司由一些美国政府前情报官员建立和组成。宝洁公司通过一个承包商介绍,雇用这家公司开展所谓“竞争情报”的调查起初十分正常,但是,2000年秋天,一个搜集情报指令被下达给这家商业间谍公司,让其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详细搜集联合利华公司的洗发护发产品的情报。宝洁公司一直没有公开说明是谁给凤凰咨询集团下达的这个情报搜集指令,但《财富》周刊分析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原宝洁公司的竞争分析部主任苏珊,因为在此间谍事件被披露后,她被宝洁公司开除了。而且从她所主管的业务来看,可能也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