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谍影憧憧:新世纪间谍暗战揭秘
13511500000030

第30章 工业间谍,防不胜防(4)

将这些情况与形形色色的事件中发现的大量俄国购物单据联系在一起,一个相当大胆的设想便浮现在人们眼前:建造一座由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的、具有极高运算能力的集成电路工厂,即甚高速集成电路工厂!

甚高速集成电路是美国军事当局优先攻克的研究项目,为了迅速、稳妥地开发研究,已投入6.8亿美元的资金,并且其辐射式电阻计算机芯片可广泛地用于军事领域,从巡航导弹到反潜艇战争,甚至可扩展到卫星监视和卫星通信方面。莫斯科显然希望能够跳跃式地前进,从美国暗中购买科技电子设备,以摆脱美国在这一重要领域中领先10年的困境。而米勒正是他们手中的一张王牌,帮他们从事着购买设备的任务。

米勒出生在德国的吉苏伯尔镇,长大后移居南非,并于29岁那年重返德国。他觉得偷窃高技术虽然要冒很大的风险,却可达到一本万利的效果。于是他就干起了这个行当。

1979年,米勒参与了一起从两家硅谷公司为俄国人购买高度秘密设备的阴谋,第一次引起官方注意。之后,为了更方便地进行活动,他建立起一个国际性网络,主要客户是莫斯科的毛里普特进出口公司。每当美国官方风闻米勒的阴谋活动之前,他早已暗暗地通过假公司、假地址联邦德国和加拿大、荷兰、联邦德国及瑞士那些可疑的中间商,从硅谷向苏联运送了大量的物资。几年里,米勒以其精明的头脑在错综复杂、几经周转的盗窃高技术行当中锻炼成了一个行家里手。他通过堪萨斯、汉堡、阿姆斯特丹和民主德国建立起了几条可供选择的转运航线。

1975年下半年,美国政府方面大动干戈才捕捉到米勒进行非法交易的一些风声。1977年年初,三名德国人米勒、林赫夫和纳斯特受到旧金山陪审团的起诉。然而调查工作拖拉数年毫无结果,案子最后不了了之。

1983年11月,美国海关人员得到一份秘密情报。一艘载有数只集装箱的货轮已从开普敦出发,途经汉堡、瑞典最后到达俄国。箱内装有数据设备公司制造的几台先进的VAX-11/782型计算机,其属于美国列为禁止出口的货物。

为了协调这次捕猎行动,一支调查特别小分队在华盛顿成立了。一场广泛的清查活动在世界几个大港口、机场和火车站突然行动起来。

然而,专家们注意到了这样的情况:德国乐器制造商发现的一座拥有27间房屋的俄国计算机综合企业的建筑草图,地处开普敦的一家制鞋厂,已被米勒改造成一座现代化电子中心;在埃尔加林号货轮装载有2台完整的、高尖端水平的VAX-11782型计算机;地毯、办公桌和消防器材已被集结送往民主德国。将这些情况与形形色色的事件中发现的大量的俄国购物单据联系在一起,一个相当大胆的设想便浮现在人们眼前:建造一座由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的、具有极高运算能力的集成电路工厂,即甚高速集成电路工厂。

米勒为了这一艰巨任务煞费苦心地从世界各个角落搜集这方面的部件,接着通过他那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司转移它们,并在开普敦他的前哨公司装配这些设备。然后,如同机械一样精确地将它们一一拆卸下来,并通过他的公司网集中送到俄国。

米勒的活动,很快便引起了里根执政期间上层人物的关注。美国海关总监说:“这一事件表明了东方间谍的努力方向。获取技术水平先进的商品已成为苏联和其他东方间谍机关最重要的任务。根据我们的情报,对他们来讲,这比了解单纯的军事性数据资料还重要得多。”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米勒的行迹便受到了美国当局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在其漫长而曲折的间谍生涯中,米勒第一次陷入了严重的困境。而发生在开普顿的另外一件事更是为他火上浇油。1983年10月20日他将VAX型计算机从南非送上了货船,恰在同一时间,他的一个同伙,德国出生的格哈特却落入美国情报人员之手。格哈特是一名苏联间谍,落网后,他揭发了自己间谍活动的操纵者——米勒的身份。

米勒被美国提起诉讼,等待他的将是牢狱生涯。

★未完成任务的克格勃间谍

那位司机突然“失踪”,尤里加驾驶着这个司机的汽车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绝密仓库,取出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并很快把东西运回莫斯科。

克格勃是苏联时期的间谍机构,由四个总局、七个独立局和六个独立处组成,它们大都又辖有许多分支机构,分别叫做局、处、所、方面。第一总局指挥国外行动。第二总局监督对付苏联境内的苏联人民和外国人的行动。边防军总局没有编号,它巡逻边界,主要是对付中国人的。新设的第五局(没有第三和第四局)专门负责对付苏联全体居民的行动。七个独立局是:武装部队局、技术行动局、行政局、人事局、监视局、通信密码局和警卫局。

在第一总局的指挥下,苏联间谍在美国盗窃了无法计数的高科技情报,美国海关不得不开展了一个代号为“外流行动”的运动,其目的是制止美国技术外流到苏联及其盟国去。

1982年,美国海关查获的物品比1981年增加了一倍,当苏联人无法通过合法或非法的贸易获取先进技术时,他们就进行盗窃。克格勃在这方面是不惜代价的。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专门机构估计,大约有两万名苏联人在专门从事这项活动。

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海边的硅谷可谓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电子工业中心。这个狭长谷地东西宽10英里,南北长约30英里,集中了大量公司,其中约6000家公司是电子制造业及与之有关的投资、广告、公关、销售、市场调研、法律等辅助性服务公司,硅谷是袖珍计算器、无线电话、激光技术的诞生之地,特别是电子方面,新研制的产品多如牛毛。就在这小小的区域内,集中了占整个加州博士人数六分之一的博士近6000名,加州的博士人才在整个美国也是数量最多的。如此重要的工业基地,当然是苏联间谍窃取情报的好地方。

1971年春的一个夜晚,一辆黑色小轿车在莫斯科大街急速奔驰,霓虹灯下隐约可见车内坐着一位苏联将军。他低着头,双手托腮,好像有什么心事。原来他的顶头上司布置给了他一项新的任务,要他想尽一切办法搞到美国微型电子计算机的最新情报,以解决苏联在该方面发展太慢的状况。这位身材有些肥胖的将军此刻坐在车上陷入了苦苦思索之中:究竟谁能担当如此重任呢?当车到达目的地、司机请他下车时,一股冷风使他清醒了过来。他的眼前突然一亮,脱口说道:“哦,我怎么就把他们给忘了呢!”

原来他想起自己曾长期培养过的三名老牌特务。一想到有这三位得力干将,他顿时精神大振。这位克格勃欧美局的局长,斟了一杯伏特加酒,一饮而尽,然后便进入梦乡。

第二天,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的克格勃负责人便接到国内的指示:调拨重金,全力配合,让“X”、“Y”、“Z”三人迅速获取电子技术的最新情报和配件。一接到命令,驻华盛顿的克格勃负责人便接到一张被放大了的加利福尼亚州地图,开始研究讨论具体行动计划。

几天之后,一位西装革履的苏联某贸易公司的“经理”维克托,突然出现在硅谷一家高级酒吧间里。他同半导体装置制造公司的美国年轻工程师约翰正在饮酒,维克托给约翰斟了一杯酒,递过去问道:“怎么?又没钱花了?”

在不久前,代号为“X”的维克托“借”了2万美元给约翰。约翰一听他提钱的事,一股愁绪袭上心头,缄口不语,维克托装作安慰地说:“有一笔生意,可叫你大发一把,愿意干吗?”约翰抬起头,用迷茫的眼神看着维克托,因为钱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在美国这个金钱就是上帝的社会里,没有钱怎能很好地去享受呢?维克托也看出了他的心思,接着谈道,只要约翰介绍他同约翰他们公司做一笔生意,约翰就可以得到百分之十的回扣,而且以前借的2万美元也不用偿还。约翰听后惊喜交加,转眼之间自己就成大富翁了,真是苍天有眼,在最需要钱的时刻能突然时来运转,逢凶化吉。他决定为此事奔劳一番,找经理好好谈谈。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一笔3000万美元的硅片生意终于拍板成交了。总经理和维克托举杯相庆,互祝“大展宏图”,“财源广进”。

就这样,几万片指甲大小的硅片,通过外交邮袋被寄回莫斯科,用以制造导航装置、间谍卫星。而这一切,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与联邦调查局竟被蒙在鼓里。

代号为“Y”的尤里加接到指示后,迅速紧张地活动了起来,搜集集成电路的设备和情报。

可是,他的运气不怎么样,连连失利。一天,正当他垂头丧气地走进电影院消除烦闷的时候,无意中结识了一名装备公司绝密仓库的司机。非常凑巧的是,他俩的相貌竟长得十分相似,犹如一对孪生兄弟。随着交往的加深,尤里加逐步掌握了这个司机的全部工作情况,包括仓库的位置、集成电路设备存放的地点及进出路线。克格勃间谍当然懂得掌握时机,把握火候,知道什么时候该下手了。过了几天,那位司机突然“失踪”,尤里加驾驶着这个司机的汽车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绝密仓库,取出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并很快把东西运回莫斯科。

前面的那位将军对“X”和“Y”的表现相当满意,但是对于“Z”的工作却大失所望,因为“Z”在布置任务以后一直没有取得进展。为了向“Z”施加些压力,克格勃从瑞士发出一封短信,给“Z”一个指示:“你必须全力以赴,争取完成任务,否则将另有安排。”“Z”接到指示,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恐惧,他明白短信指示的含义与分量。但是,他考虑再三,也找不到偷窃或抄袭电子机密的好办法。怎么办?拿不到需要的东西,无论如何是交不了差的。他心里反复盘算,考虑自己的出路。

最后他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走进当地的警察局自首。直到此时,美国特工才知道苏联间谍已经从硅谷这个科技含金量极高的地方窃取了无法计数的有价值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