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谍影憧憧:新世纪间谍暗战揭秘
13511500000027

第27章 工业间谍,防不胜防(1)

工业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古希腊神话中流传着普鲁米修斯偷盗火种的故事,他大概可以称得上最早的“工业间谍”。实际上,人类社会自从诞生以来,它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工业的向前发展。在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活跃着工业间谍的身影。工业间谍手段多种多样,令人防不胜防。在新世纪的舞台上,他们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军事间谍潜入工业领域

国际犯罪团伙、政府资助的情报中心等越来越多的危险源纷纷把目光投向商业信息,窃取情报的方式,从传统的偷窃和购买等改为更加先进的手段,如进行企业吞并和兼并、建立合资企业和伙伴关系,开展国际交流和组织社团等。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军事间谍纷纷改行奔向工业领域。美国专家说,各国政府都在支持工业间谍,因此,处理这类问题非常棘手。世界上170多个国家中,至少有57个国家设有专门的政府机构,在搜集美国公司的秘密情报,至少有100个国家政府还拨款支付工业间谍的经费。德国、日本和法国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俄罗斯和韩国逐渐呈现出后来居上的趋势。

窃取情报的方式,从传统的偷窃和购买等改为更加先进的手段,如进行企业吞并和兼并、建立合资企业和伙伴关系,开展国际交流和组织社团等。负责窃取别国秘密的政府机构,为此还招募外国的大学生、职员、翻译、咨询机构的人员、说客和记者等,作为自己的情报员,利用各种国际会议、展览会、交易会、科学研讨会等收集情报。

国际犯罪团伙、政府资助的情报中心等越来越多的危险源纷纷把目光投向商业信息,因此,商业信息被窃取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在当代世界,国家的实力首先取决于经济实力,因此许多情报机关对经济情报极其重视。政府常为这些活动提供经费,收集有关合同的情报,对有关企业的财政状况和银行业务的情报进行总结,对能够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事件进行分析,再把这些信息和生产工艺的数据提供给本国公司。

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应该是法国的情报机构。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德国、以色列和阿根廷等许多国家,也为本国公司搜集情报。最严重的威胁来自发展中国家,它们的情报专家积极利用冷战时期在苏联、东欧国家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学习到的经验,培养出许多训练有素的职业间谍。

专家们谈到了军事间谍变成工业间谍的几个原因。最近几年创新技术的价值大大提高,国家和大公司不得不向研发活动大量投资,但是资金风险极大,而且新技术更新换代特别快。此外,在先进国家里,基础科学与大公司关系越来越密切。结果,对投资者来说,更有利可图的不是投资新技术的研发,而是投资于获得有关新技术的情报。

经济情报有许多公开来源。在某些领域的经济分析中,所利用信息有95%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媒体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对各国经济的有关报告。美国的外国广播新闻处就专门利用公开信息,从广播电视、报刊、科研杂志、商业信息库、书籍以及地下刊物提供的大量信息中,整理和筛选出有用的情报。情报收集也利用最先进的手段,例如美国对伊拉克的石油感兴趣,就会利用卫星对其进行拍摄。

美国积极利用各种渠道为本国公司收集科学经济情报,同时它也是外国工业间谍的牺牲品。经济违法和腐败每年使美国公司在国内贸易中损失2600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损失1400亿美元,并且数额还在不断增加。根据美国工业安全协会提供的资料,从1985年起,针对美国工业的间谍案件增加了2.6倍。

工业间谍严重威胁着世界大国的国家利益。2001年年初美国国家反间谍中心向国会提交一份报告,指出了外国的公司、个人、商人和国家机构在美国开展情报活动的新趋势。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窃取商业或金融情报的55%是个人或公司,22%是政府机构或国家管理的组织,如研究所和大学等。工业间谍中有外国的政府官员和大公司职员,也有级别不高的人。这些人往往通过与同行接触,以工作需要为名索要有关资料。

俄罗斯也在大搞工业情报。西方专家肯定地说,俄罗斯曾利用在古巴的无线电基地截获银行信息和商务情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有关人士承认,经济情报和商业情报是其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俄罗斯的三大情报部门(对外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和总参情报总局)建立了庞大的间谍网,人数达10万之多,时刻都在企业、媒体和国际组织中活动,随时都能获得有用的情报。

同时,许多国家的情报机构都在积极效仿法国、德国和日本的经验,与大工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密切配合。经验表明,这种做法对提高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十分必要。

★工业间谍迅速扩张

工业间谍活动不仅对准新发明,而且还包括各公司计划中的合并、扩大生产能力、在国外开设分厂等。工业间谍犹如不断蔓延的沙漠仙人掌,涉及越来越多的范围。

工业间谍活动的领域简直涉及一切方面。今天,工业间谍的活动在下面这些重要工业部门最活跃:飞机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制药工业、火箭和原子工业。在电子工业中的活动很活跃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石油工业也是可以理解的,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工业间谍已经把眼光瞄向了比较“冷僻”的行业。

比如,现在的制药实验室和制药厂就已经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原因很简单:仅仅在法国,制药工业一年的交易就达230亿法郎!因此工业间谍认为,收集欧洲制药工业方面的情报大有作为。

制药方面盗取的秘密卖给意大利的公司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在意大利,法律不保证维护药品专利。在这样的条件下,致力于发明新的药品显得毫无意义,这实际上等于替竞争对手工作。

1976年夏天,美国蒙桑托公司的化学家们在香料制造领域内取得了一项重大新发明,许多国家的工业间谍很快就注意上这件事了。这家公司的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达到嗅觉神经末端,使得鼻子完全闻不到各种臭味,同时又可以不受阻碍地闻到各种香味。这样一种“超级除臭剂”的功效可达几个小时。蒙桑托公司对于它的成分和分子结构一直保守秘密。于是该公司的实验室就成了从事工业间谍活动的许多组织的首选目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间谍活动不仅对准新发明,而且还包括各公司计划中的合并、扩大生产能力、在国外开设分厂等。当代工业间谍活动,犹如不断蔓延的沙漠仙人掌,涉及越来越多的范围。

许多国家的报纸报道了化学家西德尼·福克斯在美国萨亚纳米德公司进行偷盗活动的消息。

为了研究新的抗生素,美国萨亚纳米德公司已经花了1200万美元。西德尼·福克斯是一位博士,他在该公司的一个部门供职,他从中偷走了关于生产新的抗生素的高度机密资料。福克斯把全部资料拍在微型胶卷上,然后放在雪茄烟中寄到了意大利。他把这批微型胶卷提供给意大利三家制药公司。对于偷来的专利,每一家公司付给他五六万美元。

当美国萨亚纳米德公司准备把长期研究的结果付诸实施时,却惊奇地发现,市场上已有了足够的这种药!并且,药的卖价比美国萨亚纳米德公司定的价要便宜得多。当该公司除去研制成本外,几乎无利可图之时,几家意大利公司的纯收入却为“投入资本”(付给西德尼·福克斯博士的报酬)的百分之三万!

★丰厚的报酬,危险的行业

如果被当场捉住,间谍恐怕连命都保不住!被盗公司可能会将“小偷”的头颅敲碎,然后想办法将其消化在郊区的池塘里或城市的下水道里。

工业间谍活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但与其他种类的间谍活动一样,工业间谍活动也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弄不好还会丢了性命。这一点仅从报纸上常常刊登的标题,就可以得到证明:“研究室发现化学家尸体”、“设计工程师坠楼身亡”、“软件设计师神秘遇害”、“飞机爆炸遇难者中有一名科学家”等等。

美国《新闻周刊》严肃地指出:“实业界人士开始像交战国那样行事。工业间谍活动变得日益频繁,而活动的方法变得日益残忍!”

美国杜邦公司在研究尼龙方面花去了3000万美元,很少有大的工业企业能在研究工作上进行那么大的投资。如果把已经发明的秘密偷来,将其作为自己的发明加以登记,随后把商品投放到市场上去,这样做要容易得多。

德国达姆施塔特·科赫国际公司和它的子公司埃费勒公司贿赂了杜邦公司阿根廷子公司的几名职员,他们就把杜邦公司生产尼龙、奥纶和的确良的部分秘密方法告诉了科赫国际公司的代表。

洛克菲勒的海湾石油公司的对手们在一年内偷盗了这家公司的有关提取和提炼石油新流程的几千份材料,其中每一份的价值都不少于100万美元!

法国时装联合会由于生产秘密被盗,每年大约损失4500万美元。

仅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于工业间谍活动的预算,就等于法国所有情报机关合在一起的预算!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根据有关机构对美国1558家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1324家公司对经常对竞争对手搞工业间谍活动的事实毫不讳言。这些公司中三分之一有自己的间谍网。

美国防备工业间谍活动委员会的材料表明,由于各种经营秘密被偷盗,致使美国公司每年的损失高达50亿美元之巨。

多伦多一家制药公司的实验室被人盗走一份有关生产可用作牙“漆”的新品种流质塑料的资料。有关权威人士指出,这种塑料在大约两年内可以起到可靠地保护牙齿不受微生物破坏的作用。为制造这一新品种“漆”,这家公司至少花了1700万美元。

谁是作案者呢?是狡猾的“小偷”——工程师威廉斯·克劳特,他把新产品的秘密卖给了美国的几家制药公司,条件是他得到出售牙“漆”收益的百分之零点一。鉴于全世界得牙病的人为数众多,克劳特斯先生成为未来的巨富是有保障的。但是同抢劫银行装甲汽车的匪徒不同的是,他根本不会受到惩罚。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工业间谍活动不仅是最可取的形式,而且几乎是不受惩办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从事工业间谍活动是绝对安全的。当场被捉的话,间谍恐怕连命都保不住!被盗公司可能会将“小偷”的头颅敲碎,然后想办法将其消化在郊区的池塘里或城市的下水道里。

★披着伪装的工业间谍

对于任何间谍来说,如果是在国外进行间谍活动,为了防止被所在国逮捕起来,最好的“掩护”是外交燕尾服,它使它的主人享有豁免权。

与其他间谍一样,工业间谍们喜欢装扮成具有正当职业的人进行间谍活动。工业间谍喜欢使用的一个伪装是记者。但是也有不少真正的记者被狡黠的公司老板利用来充当工业间谍。

著名的德国亿万富翁弗里德里希·弗利克和美国人哈亚尔德·休斯就专门利用记者为其窃取有用的工业情报。

1976年9月19日,意大利的《时代》杂志用《记者是间谍》这样一个标题,登了一篇耸人听闻的材料:

“在记者的队伍中,出现了贪污腐化分子、间谍、暗探、挑衅者或讹诈者。我们发表的当间谍的记者的名单本身是令人震惊的,他们大多数都是替佩仁蒂公司、国家碳化氢公司、意大利通用石油公司等公司以及替工业家蒙蒂亚工作的。”

对于任何间谍来说,如果是在国外进行间谍活动,为了防止被所在国逮捕起来,最好的“掩护”是外交燕尾服,它使它的主人享有豁免权。某些外交代表机构简直就是“不可侵犯者的麇集地”。

有了外交豁免权这件外衣的“庇护”,“私人”间谍就难同跻身于国家行政机关的间谍相竞争了。据法国某些报纸断言,美国驻巴黎大使馆的1000名工作人员中,至少有800人是中央情报局的长期或临时合作者。

在《华盛顿月刊》1974年11月号上,曾经同美国中央情报局合作过的马克斯写道:

“在外交部派驻国外的5435名人员中,四分之一以上都是中央情报局的合作者。在中央情报局特别感兴趣的阿根廷、玻利维亚、缅甸、圭亚等国家里,中央情报局的人员跟外交部的人员几乎相等。中央情报局还让自己的合作者一批批到美国政府其他组织里‘就业’,并把他们派往国外,以从事间谍活动。”

位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的贝特尔研究所分所是美国的一个机构,这实际上是中央情报局搞工业间谍活动的分支机构。这个机关雇用了46名高级经济和技术“专家”。

法国《解放报》1982年5月的一天发表的一条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消息说,美国驻巴黎大使馆有43名著名人士在为中央情报局进行工业间谍方面的工作。《解放报》写道:

“里斯本、伦敦、斯德哥尔摩、墨西哥城已经公布了类似的名单。”与此同时,西班牙《改革十六》公布了在马德里的中央情报局的9名合作者。意大利报纸也发表了中央情报局45名代理人的名单,他们在罗马当“外交官”。

就连某些生产和加工石油的公司也成了中央情报局的分支机构。中央情报局通过这些公司对必要的人行贿,通过这些公司在一些国家征募代理人。

实际上,中央情报局并不是搞工业间谍活动的唯一国家机构,所有西方国家都通过自己的情报机关收集经济和科技秘密。西欧许多国家设有从事工业间谍活动和反间谍活动的专门部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由“机密文件”引爆的美法工业间谍战

此次与法国就间谍活动公开论战标志着美国在打击经济间谍,尤其是防范“友好国家间谍”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面上谴责的是法国,实际上是在警告所有针对美国进行间谍活动的国家。

美国间谍机构认为,法国在窃取工业秘密方面最“厚颜无耻和不择手段”。但在冷战期间,两国是“盟友”关系,美国从来没公开谴责过法国的“非法行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当年的“朋友”已成为今天的主要经济竞争对手。美国间谍不再顾及往日的交情,终于在1993年撕下伪装,拉开了美、法工业间谍战的序幕。

1993年4月间,奈特里德报业集团驻华盛顿分社首席记者克拉克·霍伊特收到一份匿名寄来的秘密文件复印本。文件出自法国情报机构之手,共计21页,是用法文撰写并用法国制造的纸张印刷的,上面“国防机密”的印戳痕迹清晰可辨。霍伊特仔细看过文件后认为,一旦发表,定会引起空前的轰动,所以建议上司同意全文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