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谍影憧憧:新世纪间谍暗战揭秘
13511500000026

第26章 间谍,插入金融界的利刃150(3)

“你好,我是斯卓林。”

“我们有件事要跟你面谈,确切地说,是想跟你做笔交易。”对方用嘶哑的嗓音生硬地说。

“请问先生尊姓大名?”斯卓林说。

“你没必要知道我的姓名。为谈话方便,就在你家见面,时间是明天中午12点。”对方没等斯卓林回答,便“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斯卓林被这个身份不明而又非常蛮横的家伙搞得心神不安,一边思索着一边缓缓放下电话。这时,第六感觉告诉他,所谓的“汽车偷盗案”并非那么简单。

斯卓林的感觉是对的。第二天,两个陌生人准时来到斯卓林家中。他们说可以帮助斯卓林了结“盗车案”,但作为回报,他们要求斯卓林向他们提供瑞士联合银行的所有储户名单及各户头存款数额。斯卓林听后恍然大悟,所谓的“盗车案”其实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间谍讹诈活动。

斯卓林的推测是正确的。这正是法国情报机关策划的一次行动。它们通过潜伏在瑞士首都伯尔尼的法国间谍获悉:瑞士联合银行职员斯卓林最近挪用公款秘密地在法国一个小城市购买了一座旧屋,以便在那里安度晚年。法国情报机关认为这是获取瑞士联合银行金融情报的一个良机。于是立即制订了一个通过敲诈手段,让斯卓林就范,让他提供有关客户储存在瑞士联合银行里的存款金额等秘密金融情报的计划。说干就干,法国间谍趁斯卓林不备,将一辆轿车放到了他的院子,接着便出现了上面发生的一幕。之后,两名法国间谍抛头露面,提出要与斯卓林“进行交易”。

“但是,我无法直接得到这种情报。不过我有一个同事,叫拉尔夫,他能轻易地拿到你们所要的东西。”斯卓林沉默良久后说。

“拉尔夫?……他肯与我们合作吗?”法国间谍疑惑地问。

“应该会的,我们关系很好。可是,这需要一笔钱,他提供情报需要报酬。”

“这没问题。”法国间谍同意了,随后留下联系电话,与斯卓林告辞。

又过了几天,斯卓林给他们打电话说,拉尔夫同意与他们见面。斯卓林建议在苏黎世的希尔顿饭店会面,法国间谍同意了。

斯卓林、拉尔夫和两名法国间谍如约来到希尔顿饭店的咖啡厅。寒暄过后,法国间谍对拉尔夫打量起来。只见他又高又瘦,两只绿豆眼睛放射出一阵阵诡谲的光芒,一脸络腮胡子又黑又密,让人看了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太舒服。

四个人边喝边谈。拉尔夫说:“你们要的情报我很有把握。我关心的是你们能给多少报酬。”

“两万法郎,对你来说也许少了点,不过对我们来讲已经是很高的了。”法国间谍解释说。

拉尔夫寻思良久,说道:“就这样吧!什么地方交货?”

“最好在瑞士境外,请你们辛苦一趟,在法国的任何地方都行。”法国间谍显然担心瑞士的反间谍机关。

“到法国去绝对不行。两万法郎不值得我到法国冒险。”拉尔夫坚决反对。

法国间谍表示理解,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在瑞士边境靠近法国的巴塞尔火车站会面。

1980年4月15日上午10时,两名法国间谍准时到达巴塞尔车站餐厅,拉尔夫孤身一人已在那里等候多时。茶几上烟灰缸里的烟蒂足以证明这一点。

“你好,拉尔夫先生。让你久等了。”法国间谍与拉尔夫握了握手,然后问,“怎么就你一个人,斯卓林先生呢?”

“昨天晚上他突然打电话给我,说家里出了点急事,今天务必返回伯尔尼,让我向二位表示歉意。”拉尔夫平静地回答。

“他应该亲自和我们打个招呼。”法国间谍显得有些怀疑。但是考虑到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拿到情报,因此他们不想让细枝末节阻碍更大的行动。

“让我们看看货吧。”法国间谍说。

“好!”拉尔夫从脚旁拎起皮箱,拨了几下密码,然后拿出一叠文件递给他们。

两名法国间谍提高了警惕,再次环顾四周,未发现任何可疑迹象,便伸手接过文件。就在交接的瞬间,突然传来一声大喝:“不许动!”两名法国间谍吓了一大跳,猛地抬起头,只见十几名身穿便衣、荷枪实弹的瑞士警察神兵天降般出现在面前。这下全完了!两名间谍意识到落入了瑞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中,内心又悲又苦,又恨又怒,但是无话可说。瑞士警察毫不客气地给两名法国间谍戴上了冰冷的手铐。

原来,拉尔夫全名叫拉尔夫·艾尔斯纳,是瑞士联合银行安全部门的主管。斯卓林在遭到法国间谍的敲诈后,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如实向银行安全部门报告。他打电话找到拉尔夫,原原本本地报告了事情的真相。拉尔夫觉得事关重大,便向银行高层和瑞士政府的情报机关作了汇报,并且在上级机关的帮助下,设计了一次“将计就计”的行动。

瑞士警方没在两名法国间谍身上搜出任何可以表明他们身份的文件,只搜出了准备给拉尔夫的两万法郎现金。半个月后,瑞士当局向法国当局“遗憾”地通报了他们的间谍被捕一事。法国当局有苦说不出,只能盼着他们的间谍在以后的“行动”中更加小心谨慎一些。

实际上,不仅仅法国,许多国家的金融间谍都对瑞士的金融情报虎视眈眈。1999年11月,瑞士警方公开宣布,正式逮捕了4名向第三方泄露他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账目信息的金融间谍。没过多久,2000年1月9日,瑞士联邦检察办公室发言人多米尼加·雷蒙宣布,又有11名涉嫌从事刺探他人存款数据的“金融间谍”被瑞士公安机关抓获。

雷蒙说,这11名被捕的金融间谍中有7名是瑞士银行的雇员,全部供职于瑞士两家大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另外4名涉嫌从事金融间谍活动者是私人侦探。这11人涉嫌从事了60起金融间谍案。瑞士检察机关已分别以非法泄露瑞士银行账户信息和违反瑞士《银行保密法》对他们提起诉讼。

在这起金融案件背后,有13名外国人涉嫌在这起金融间谍案中接受了瑞士银行职员提供的金融情报,他们分别居住在法国、德国、英国、以色列、荷兰、意大利、奥地利和美国等8个国家。虽然他们均违反了瑞士法律,但只要他们不在瑞士境内,瑞士当局对他们并不具备法律约束能力。因为瑞士法律的引渡条款里不包括金融间谍案。雷蒙说:“这些泄露银行秘密的职员和违反瑞士国家银行法的犯罪嫌疑人都将受到轻至罚款、重至判刑的相应处分。”

据一位以私人侦探身份刺探金融情报的“鼹鼠”透露,在他所从事的窃取情报与钞票的活动中,每得到一份银行文件,他通常付给瑞士银行中的金融间谍500到5000瑞士法郎的报酬。有趣的是,有些情报是银行职员自愿帮忙的,并未接受任何酬劳,他们的活动十分隐蔽。这一案件的破获,归功于苏黎世一家周报,这家周报上的一篇文章称,一位德国间谍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查到瑞士一名高级官员在银行的存款数额。因此瑞士当局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将这些金融“鼹鼠”一举抓获。

★英国财政预算泄密案

每当预算案公布前,财政部戒备森严,起草好的文件都锁在一个箱子里,然后整个箱子再锁进保险柜里,而且每一份文件交接时都有经手人签字。

英国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密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保密工作历史悠久,保密制度相当完善,要求极为严格。另外英国还拥有世界上最为神秘、精干有效的MI5(军情五处)、MI6(军情六处)和苏格兰场等间谍机构,可以说是为保密工作上了双保险。

但出乎意外的是,1996年年底梅杰政府本届任期内准备向议会提交的财政预算方案,这种涉及重大经济利益的高度机密文件竟然被泄露出去。好在获得此文件的报社顾全了大局,未造成更大的损失,但这件事本身已让梅杰政府和英国保密部门颜面丢尽了。

1996年11月25日19时,就在英国财政大臣克拉克准备在议会下院宣读政府的1996、1997年财政年度预算报告的前一天晚上,伦敦《每日镜报》总编辑摩根匆匆来到位于伦敦西区唐宁街10号的英国首相府,向值班人员递交了30多份书面文件。摩根说这是26日下午财政大臣克拉克向下议院提出财政预算后将要散发的新闻材料。首相办公室值班人员听后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知道摩根的话如果属实,这将是一次特大政府秘密泄露事件,有可能在英国政坛上掀起轩然大波。情况被立即通知首相、财政部和特工部门。

夜里11点,鉴定结果出来了,证实这些材料都是货真价实的政府文件,从这些材料涉及的范围和数量来看,已构成英国历史上最大的泄密案。万幸的是材料又都回来了,英国政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混乱。对此,财政部对摩根感激不尽。首相办公室发言人说:“我们很高兴这些文件全部退还,若将之见诸报端,实在有违公众的利益。”

英国《每日镜报》是伦敦一家专事散布轰动性新闻的小报,如果《每日镜报》刊登这些材料,无疑会获得巨大的利益和影响,这对一家小报来说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许多英国报界人士对摩根的举动表示不理解,认为是十分罕见的行为。实际上,摩根的这一行为也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结果。早在25日上午,《每日镜报》就拿到了这些文件,报社的许多高层人员都主张公开发表,最后还是摩根否决了这些提议。他认为如果发表的话太草率和不负责任,会对股市及国际货币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此外,这份报告还对执政的保守党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26日出版的《每日镜报》上,在头版用巨大字体写着:预算秘密泄露给了镜报。这也足够轰动的了。26日下午,财政大臣克拉克脸面无光地出现在下议院。

这次被泄露的文件共有36份100多页,其中33份与国内税有关,2份与关税和国内货物税有关,还有1份来自苏格兰事务部。如此大规模的泄密,在英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对于财政预算案,英国政府历来都采取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因为预算案一旦外泄可能引起政局的变化,也有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混乱。每当预算案公布前,财政部戒备森严,起草好的文件都锁在一个箱子里,然后整个箱子再锁进保险柜里,而且每一份文件交接时都有经手人签字。发送的文件都有两个封签,确保无关人员无法接触。对于知情人员,按传统做法,在正式发布预算的两个月时间里,财政大臣和参与起草的官员都待在财政部。在这种制度下,英国财政预算未泄露一丝秘密。因此英国特工部门把这次泄密的重点怀疑对象确定在财政部内部人员身上,他们认定窃贼就在财政部里。在摩根送来文件的当晚,特工人员原希望从他这里获知这些材料是怎样泄露及由谁泄露的,但摩根拒绝了。他说,我把它们送回来是不希望由此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至于我们是怎样得到的,不是我们应该解释的,那是政府的事,政府应该向公众解释它是如何让文件泄露的。

秘密只能由政府自己来揭开了。很快一支阵容强大的由内阁大臣直接指挥的调查队伍组成了,英国情报机关军情五处担任了主要角色,财政部自己的安全机构也随同行动。

这一案件的严重之处在于,国家的高度秘密被大规模肆无忌惮地泄露出去,而且不是所有的资料最后都回到了政府的手中。因而调查人员从一开始就不惜一切代价从泄密动机和同文件有关联的人入手。对有关人员的排查更是浩繁的工程,虽然开头认为可以接触这些材料的人不会超出50个,包括财政大臣和他的高级助手。但是随着调查的展开,发现调查的范围要大大地扩大,因为在准备这些文件的过程中,前后卷入的有各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从打字员到高级官员甚至包括印刷工,这样一来需要接受质询的就将达到数百人之多,这些人都已被调查人员取了手印,但并未从中发现线索。

这次泄密案虽然没有在国际金融市场引起混乱,但对英国政府造成了非常不利的政治影响,使梅杰政府处境非常难堪。梅杰政府不断受到内阁成员涉嫌桃色事件和金融丑闻的困扰,加之经济形势不见好转,保守党内部在英国是否参加欧洲单一货币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保守党的执政地位受到反对党工党的严重挑战。

那时,英国大选将在次年5月1日举行,根据当时的形势,保守党政府在民意调查中落后于工党近25%。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同英国居民有密切关系的经济预算方案也许就成了保守党回天的最后一个希望,如果对这个希望施以打击的话,显然是符合工党意愿的。工党负责人在案发后,指责财政大臣克拉克连预算文件都丢了,没有任何人相信他有能力管理国家经济,实际上是在当众揭保守党和梅杰政府的“疮疤”。因此,案发后,工党内阁财政大臣布朗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不久前,克拉克还曾指责布朗向新闻界泄露同欧洲单一货币有关系的文件。有这层背景,布朗很容易成为调查人员的目标,但是没有任何结果。布朗自己也对外宣称,我也决不宽恕这种泄密行径。

但有舆论认为调查这起泄密事件难度很大,不是一般人所能为之,也许是梅杰政府为挽回败局施展的苦肉计,目的就是要嫁祸工党。实际上工党在胜券在握的形势下,没有必要搞这么一手,一旦事情败露反会弄巧成拙。

如此看来这起案件还是案中有案的!

不管怎么说,那年5月初,英国大选揭晓,梅杰的保守党政府惨败,工党取得胜利。执政长达18年的保守党统治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