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军情五处(英国保安局)感到不安的是,阿尔谢尼耶夫和对外情报局仿佛已经获得成功。接近俄罗斯侨民团体的消息灵通人士证实,莫斯科最少已经发展了一名情报人员,通过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进行谍报活动。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是此类市场中一个领先的市场,它每年成交的铜、铝、铅、锌、镍和锡的交易总价值达几十亿英镑。它同时也是世界上黄金、白金、银子和其他贵金属交易的领先市场。军情六处已经知道该间谍的身份。此人的表面身份是英国几家公司的董事,与以色列来往频繁。他的任务是搜集内部情报并且接触一些有地位的人物,主要是与能够提供有关对俄罗斯至关重要的贵金属市场情报的那些人进行接触。俄罗斯是世界上第六大黄金生产国,每年需要销售100多吨黄金来换取硬通货从事国际贸易。该情报人员一定会接触到这些十分敏感的期货交易情报。
据Y特工透露,俄对外情报局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戴维·鲁本,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商品交易商。他1998年被《星期日泰晤士报》列入大富翁名单,其个人资产已达5500万英镑,被授予俄罗斯铝制业“大王”的称号,在俄罗斯已有30多年经商史。当英国军情五处的特工对鲁本进行调查时,鲁本说:“我敢肯定我是俄罗斯情报机构一直盯着的目标。俄罗斯新闻媒体已经发表文章说我是军情六处的一名间谍,而且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有关我的虚假报道,并且向警方和其他机构通报,目的是要破坏我和我公司的声誉。”
英国情报机关称,鲁本是环球金属公司的主席,该公司是一家私营商品企业,在俄罗斯的铝交易中一直占垄断地位。这令一些大人物十分担忧。对此,1977年,当时的俄罗斯内务部长阿纳托利·库利科夫就表示,外国对俄罗斯工业企业的影响“注定要使俄罗斯企业陷入困境,并且造成数以万计的俄罗斯公民失业”。但是,鲁本坚决否认有关他接受英国情报机关的任务,破坏俄罗斯金属工业的任何指控,并称这样的指控是俄对外情报局故意制造的假象,以迷惑他人。为了对付俄罗斯经济间谍咄咄逼人的攻势,英国负责海外情报的军情六处已经组建了特别经济处,成员主要由驻总部和国外的间谍骨干队伍组成。尽管如此,军情六处对付俄罗斯的威胁仍然十分艰难。一位军官说:“俄罗斯在伦敦的间谍要比跟踪这些间谍的军情五处军官还要多,这是完全有可能的。”1985年叛逃到军情六处的前克格勃伦敦站站长奥列格·戈尔季夫斯基证实了特工所说的话——经济情报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目标。他说:“银行业务、贷款、利率和债务条款的调整是俄罗斯绝对需要的情报,甚至连黄金和钻石市场也被看成是对外情报局情报搜集的重要范围。”
★日本金融间谍,让你欢喜让你忧
金融间谍是柄“双刃剑”,它可凭借锐利刺穿敌手,但是“舞剑人”一不小心也会伤了自己。金融间谍令日本银行兴奋的同时,也令其大伤脑筋。
在金融间谍行列中,有一种特殊的金融间谍。他们既不是专门的情报人员,也不具有政府情报机关的背景,但他们却是专职的金融情报搜集人员。面对全球金融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些跨国性的大型金融企业,投入巨资设立了专门的金融情报机构,培养出专门搜集竞争对手金融情报的全职金融间谍,以使自己能在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当今世界,这一类金融间谍活动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活跃的当属日本各金融机构设立的金融情报机构。日本各大金融企业,纷纷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成立金融情报中心。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有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野村总研等金融情报组织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日本已经出现了设立“金融情报中心”的第一个高潮。这些组织的共同特点是:以政策研究和政策建议为主要目的。它们或者是由社会调查、情报处理或顾问咨询机构转化而成,或者是由官方或地方自治团体新创建的。接踵而来的是一些由少数人组成的金融智囊团或金融风险调研机构的涌现。1985年以后,日本又掀起了第二次设立金融情报中心的高潮,金融情报的搜集工作更加普及。此间成立的金融情报中心,几乎都是由当时日本的各大金融企业创设的各种“研究所”。
日本的金融间谍不仅在本国设立情报中心,还充分利用驻外机构,四处出击,大肆搜集别国的金融情报。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在中国台湾的分行是日本在台湾最大的搜集金融情报的工作站,对此许多台湾的金融界人士还蒙在鼓里,根本没有注意到日本人在台湾耍的花招,自然更不会了解第一劝业银行在台湾的活动状况。
该行除协助日本商人开立银行账户,负责全部日商在台湾有关金融的业务外,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向日本银行本部提供台湾的金融情报资料。他们的这种做法不单是给自己包揽业务,根本的目的是使本国企业在台湾能站稳脚跟,赚取更多的利润。
位于台北市南京东路的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台湾分行,一楼从事的是一般银行业务,二三楼则是他们搜集金融情报的中心。该行花费了大量资金,装备了全自动化的电脑网络系统,建立各项金融情报档案。一些台湾人被他们以职员名义雇用,实际从事的却是剪贴报刊资料,并将之输入电脑的情报搜集业务。
通过台湾分行,日本第一劝业银行获取了宝贵的金融情报,同时还获取了与银行业务有关的来自台湾四面八方不同行业的情报,包括政治、经济、贸易等各个领域。他们从事这一工作已有多年,经验丰富,技巧娴熟,对台湾的各种情况了若指掌,如数家珍,想要什么便可信手拈来。其完整和广泛程度令人难以想象。而且,通过不断的情报搜集工作,第一劝业银行可以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台湾政治、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台湾的金融情报,日本还在台湾设立了一些金融投资咨询公司。这些投资公司当然也是日本金融间谍搜集情报的“保护伞”。有些金融咨询公司几乎都是由日本银行投资经营的。日本金融企业往往在决定是否可以在台湾投资前,先派人到台湾设立这类咨询公司,由他们搜集、刺探金融情报,掌握整个金融市场行情,再以“行家”的身份与台湾商人洽谈业务。由于预先获取了全面情况,因此无论是在台投资、合资,都会占据上风。可悲的是,这些日本公司在台湾招聘的当地员工,为他们赴汤蹈火,四处搜集金融情报,实际充当了金融间谍的角色,致使日本人在贸易谈判中常常轻松取胜。
市场出售的一些财经方面的报刊常常被人们忽略,而它们却成了日本金融间谍搜集的目标,如台湾“工商时报社”出版的《四季报》、《就业情报》等,日本的金融间谍期期订购,并且认真细致地阅读,这样便可从中轻易地了解到台湾许多最新的金融情况,然后整理成情报汇报给日本银行总部。这些公开资料中搜集到的情报如此有效,以至于连一些在日本国内从事经商活动的金融业商人也长期订阅。
日本金融间谍不仅仅充当搜集金融情报的角色,由于银行常常会遇到一些居心叵测、伺机诈骗的客户,对此,日本银行便会派出自己的金融间谍去调查这些客户的底细,揭穿他们的阴谋,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
1976年5月,日本名古屋生产家具贴面的大型企业维尼公司宣告破产,并且留下了15亿日元的债务,同时还对与它有业务往来的1300多家公司造成了巨大伤害。在宣布破产之前,维尼公司一再隐瞒真实的财务状况,甚至作出一番“风景这边独好”的假象,妄图骗取银行信任,以便继续向它提供贷款。抱着这种念头,维尼公司苦苦支撑,坚持向银行借钱。银行虽感到其中有诈,却未掌握维尼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在是否为其提供贷款一事上犹豫不决。于是,银行重金聘用了几位颇有名气的金融间谍帮其弄清维尼公司是否具备还贷能力。
一天,维尼公司总会计师石田德川牙病犯了。金融间谍们获悉后心中暗喜,并牢牢抓住了这次良机。他们收买了牙科大夫,通过他在石田德川的牙根里安装了一个袖珍窃听器。没多久,银行便被告知,维尼公司已经资不抵债,财务状况非常糟糕,拒绝给它提供贷款。这次银行能够挫败骗子避免风险,金融间谍当领头功。
金融间谍是柄“双刃剑”,它可凭借锐利刺穿敌手,但是“舞剑人”一不小心也会伤了自己。金融间谍令日本银行兴奋的同时,也令其头疼。一旦对手派出的金融间谍利用高水平的专业知识窃取本银行的金融秘密,银行往往防不胜防。几乎所有的日本银行都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业务活动,如果内部网络被攻破,无疑会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既然有空子,日本金融间谍当然会不失时机地往里钻。他们经常运用“黑客”的手法在计算机网络和程序上大做文章。
1998年元月,一名电脑黑客窃取了日本樱花银行电脑信息库的机密。内容包括储户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在该银行1500万储户中,已有2万人的数据被窃走,并已确认至少有37名储户的资料被泄露给东京一家金融机构。作案者极有可能是利用樱花银行的附属机构樱花信息系统公司更换电脑软件的机会做了手脚,窃取了银行的秘密信息。虽然樱花银行怀疑是竞争对手的金融间谍下的黑手,但是没有证据,只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1991年4月20日,英国著名的金融专家巴里赖德在吉隆坡发出警告说,美、英、日等国,特别是日本的一些大型金融企业集团,近年来派出金融间谍,潜入马来西亚银行充当职员,企图窃取金融情报。他说,这些经过专门训练的金融人才,潜入银行长期埋伏,有的甚至长达18个月之久。为了对付这类间谍,一些国家的金融机构纷纷采取了措施,如对自己的职员采取更为严密的监督和保安措施等。为了使金融间谍的阴谋无法得逞,一些银行甚至把本来由一个人承担的业务解体成许多部分,让几个人分别承担。
鉴于日本的金融间谍在世界范围内的窃密活动越来越猖獗,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应该密切关注金融间谍活动,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例如应指派更多的人参与自动取款机的管理工作和保安工作,以减少只让少数人或者一个人负责的机会,不为金融间谍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法国间谍,贼眼盯向瑞士银行
就在交接的瞬间,突然传来一声大喝:“不许动!”两名法国间谍吓了一大跳,猛地抬起头,只见十几名身穿便衣、荷枪实弹的瑞士警察神兵天降般出现在面前。
瑞士虽然国土狭小,但是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它与美国和英国鼎足而立,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是瑞士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支柱,每年为瑞士财政创造约40亿瑞士法郎(l美元约合1.6瑞士法郎)的税收,仅次于商业,远远高于医药和机械制造业。瑞士的银行吸引了大量境外存款,据2000年初瑞士有关方面估计,瑞士金融业所管理的资产占全球私人总资产的13。这是因为,一方面瑞士长期奉行中立国政策,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直到2002年才申请加入联合国;瑞士因远离战争威胁,为投资者提供了宽松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瑞士政府早就颁布了《银行保密法》,国内各大银行机构严格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同时绝对替储户保密,拒绝出于任何理由的针对本银行客户的查账行为,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个人和机构客户的信任与青睐。
然而,如此一个极其严密的金融防范体系,也无法阻止金融间谍猖狂的脚步与疯狂的魔爪。
1980年4月上旬的一天,瑞士著名的金融城市苏黎世。联合银行的职员斯卓林早早就起床了,他拉开豪华的落地窗帘,隔窗远眺,城市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突然,自家院落中一个庞然大物闯入他视线,定睛一瞧,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阿尔法-罗密欧轿车。他感到非常疑惑,这不是自己的车,自己又没约朋友来做客,可那车子怎么会在我的院子里?也许是警惕性不太高,斯卓林没有及时向瑞士警方报警。
第二天是个休息日,两名不速之客敲开了斯卓林的房门。
“你是斯卓林先生吧?我们是法国警察。”
“法国警察?请问两位今日光临,有何贵干?”斯卓林心存疑虑,一边上下打量着来人,一边客气地问。
“斯卓林先生,有人指控你盗窃汽车。你有什么可说的吗?”两个警察中稍胖的人说道。
“偷车?你们真会开玩笑!”斯卓林平静下来,他问心无愧地回答。
“不管怎么说,证据确凿,赃物就在你的家里,你明知这是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又没有及时通知警方,总之你是赖不掉的了。”另一个警察说道。
接下来,他继续威胁说:“你应该清楚,盗窃汽车是要坐牢的!希望你与我们合作,不然的话……”
“警察先生,请相信我,我从未干过那种事,这也许是有人想要栽赃陷害。”斯卓林一听要坐牢,心中有点慌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表示愿意竭尽全力配合警察的工作。
三天后,斯卓林银行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斯卓林抓起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