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这些人收敛一下,低调一些,学会保护自己,一边为天下黎民操心,为社稷着想,一边执行自我保护,怎么还会有这么多悲剧发生呢?事实上,两者完全能够兼顾,并不一定非要顾此失彼。历史上事业有成并且下场很好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或者归隐,或者仍身居高位,这不是取得了双份的成功吗?事业有成而个人生活糟糕,怎么能算真正的成功呢?怎么能是大智大慧的人所为呢?
因此,不管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不管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都应该低调一些。有了才华自然很好,但在适当的时机使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嫉妒,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好处啊!这方面,荀攸是一个绝好的典范。
曹操是个很难侍候的主儿。他自己才华横溢,下手快,出手狠,疑忌心重,心胸狭窄,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作为座右铭。他杀了在困难中有恩于他的吕伯奢一家九口人,杀了能摸透他心思、锋芒外露的谋士杨修。但是他手下有一位谋士荀攸,却与他相处和睦,前后为曹操谋划十二奇策。曹操玩弄权术,想让手下的人敬畏,荀攸未必不知道,但他佯装不知。而杨修,总是想表现自己的聪明,说破曹操的意图,终为曹操所不能接受。荀攸对曹操执礼甚恭,让曹操认为自己的重要和特殊,平时对一些小事,一直装聋作哑,顺水推舟,向来“丞相英明”之类的话是不会少说的。正由于这样,所以他博得了曹操的信赖和赏识,每到关键时刻,他的计划就总能为曹操所认可,从而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又给自己制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把人臣的艺术发挥到极致,所以,曹操评价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其智可及,其愚(其实是大智)不可及”。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初年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其兄周武王伐纣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辅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气,联合纣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进行叛乱。他率军两次东征,经三年苦战,最终平定了叛乱。东征取利后,成王把殷民六族和旧奄国地,连同奄民的百姓,分封给他,国号鲁。周公因需在朝中辅佐成王,因此派儿子伯禽去鲁。在儿子伯禽临行前,他嘱咐伯禽道:“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周公的这些谆谆教导,对今天我们这些后人不是仍有很大的警示和教导的价值吗?
洪应明在其传世著作《菜根谭》中也觉得,富者应多施舍,智者亦不炫耀,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过于外露。他说:“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浅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亦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即:一个富贵的人家待人接物理应宽宏仁厚,可有的人却刻薄无礼,这种人尽管身为富贵之家,可是他的行为跟贫贱之人却完全相同,这样又怎样能够长久享有富贵呢?一个才智超群、博学聪明的人,原本应该隐匿其才华,而有的人反而四处炫耀自己,这种人表面上貌似很聪明,事实上是很愚昧的,这样的人如何会不失败呢?
作为一个人,特别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才华不露,低调处世,既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不仅要克服、战胜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跋扈、太气势逼人,更要培养谦虚让人的美德。
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是无知之举
与人相处过程中,假如你能顺利地看透对方的意图,事情是不是就算完了呢?不,双方的斗智这时才真正开始。能透视对方的内心,只不过是你得到一种有力武器罢了,更关键的是,你要怎样使用抓在手中的这把工具。假如不知道使用的方法,只知道手拿利器乱挥乱舞,不仅不能击中别人,反而很有可能伤害到自己,所以,切勿乱用这把极易伤人的利器。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开始曹操很器重他,可杨修却不安分起来。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自己选择接班人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可那些有希望接班者,无论是兄弟还是叔侄,差不多都红了眼,因此,这种斗争一般是最凶残、最激烈的。可是,杨修却偏偏要不识时务地挤到这场危险的战争里去,并且还忘不了不时地耍弄自己的小聪明。
长子曹丕和三子曹植都是曹操选择继承人的对象。曹操时常要考验一下曹丕、曹植的才干,常常拿军国大事来询问他们的意见。杨修曾替曹植写了十多条答案。曹操一有问题,曹植就依据条文来回答。由于杨修是相府主簿,对军国内情了解颇深,曹植按他写的回答自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难免产生怀疑。后来,曹丕收买曹植的随从,把杨修写的答案递送给曹操,曹操顿时十分愤怒,愤愤地说:“匹夫安敢欺我耶!”因此,开始找岔子要除掉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
结果,机会终于来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攻汉水一带,他的大将黄忠杀死了曹操的得意大将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来和刘备对峙,可战事不利,要前进害怕刘备,要撤退又怕被人耻笑。一天晚上,护军来请示夜间的口号,曹操正在喝鸡汤,就随口说了“鸡肋”,杨修听到以后,便又卖弄起自己的小聪明来,竟然不等上级命令,只管教随从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并说:“魏王传下的口号‘鸡肋’,鸡肋却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正和我们现在的处境一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久驻无益,不如早退,因此才先准备起来,免得到时慌乱。”曹操听后,几乎气炸,顿时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因此喝令刀斧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悬挂于辕门之外,以示不听军令者。
尽管曹操事后不久真的退了兵,可平心而论,杨修之死也的确罪有应得。你想,两军对垒,是何等重大之事,怎么能依据一句口令,就耍起自己的小聪明,随便行动呢?不管有没有前面所说的那些芥蒂,单这一点也足以证明杨修其人是放荡不羁,我行我素,只相信自己,不思考事情后果的。杨修的这种做人手腕,的确值得思考。我们只应把他作为前车之鉴,切不可把他当成聪明榜样。
要防止对方进行危害大众的事情时,需以影响名声为理由来劝阻,并且提醒他这样做对他自身的利益也没有好处。
想要夸奖对方时,要以别人为例子,间接夸奖他;要想劝谏时,也应以相似的方法,间接进行劝阻。
假如对方是十分自信的人,就不要对他的能力加以指责;对于自认有果断力的人,不要指出他所做的错误判断,以免让对方恼羞成怒;对于自夸计谋高超的人,不要点破他的破绽,以免对方痛苦难过。
说话时注意对方的立场,在避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发表个人的学识和辩才,对方就会十分开心地接受你的意见。
不用多说大家也会知道,上述的进谏策略,适合于下级对上级,也可以适用于寻常的人际关系。假如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替他考虑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真正取得对方的信赖。
总之,当自己透视对方心意之后,千万不要露出破绽,而要佯装不知道,让一切计划进行得顺其自然,这样才能使自己明哲保身。
有一位名叫隰斯弥的齐国官员,住宅恰好和齐国权贵田常的官邸相邻。田常为人深具野心,后来欺君叛国,挟持君主,自任宰相执掌大权。隰斯弥尽管怀疑田常居心不良,不过依旧保持常态,丝毫不露声色。
有一天,隰斯弥来到田常府第进行礼节性的拜访,以示敬意。田常按照常礼接待他之后,破例带他到邸中的高楼上欣赏风景。隰斯弥站在高楼上向四面眺望,东、西、北三面的风景都能够尽收眼底,唯独南面视线被隰斯弥院中的大树所阻碍,因此,隰斯弥明白了田常带他上高楼的目的。
隰斯弥回到家中,马上命人砍掉那棵阻碍视线的大树。就在工人开始砍伐大树的时候,隰斯弥突又命令工人马上停止砍树。家人感觉奇怪,因此请问究竟。隰斯弥回答道:“古人云‘知渊中鱼者不祥’,即能看透别人的秘密,并不是什么好事。现在田常正在阴谋大事,就怕别人看穿他的目的。假如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树,只会让田常认为我才智过人,对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无益。不砍树的话,他最多对我有些抱怨,可我不能善解人意,还不致招来杀身大祸,因此,我还是佯装着不明不白,以求保全性命吧。”
当一个人透视对方意图后,要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是十分困难的,其困难的程度或许更甚于透视对方心意。因此,做人的手腕,当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为最重要,否则就会糊涂行事,不仅办不成事,反而还会增添更多的麻烦。依照成功学的原理,为人处世务必牢记“明白”一字,才能明察秋毫,识别是非,否则就会被眼前“迷雾”迷惑。
现代的人心透视术也正要关注此点,不要让对方知道你已经掌握了他的秘密,否则就会失去透视人心的意义。可是,假如故意要使对方知道你能看穿他心意的话,自然就不在此限之内。
辛苦得到的透视人心武器,到底应该怎样运用呢?这要视各人的立场来决定。比如:对方自以为是的事情,我们要努力加以称赞;对方有可耻事情的时候,要忘掉不提。当对方由于担心被别人议论为自私而不敢放手去做时,应该给他冠上一个大义名分,让他具有信心放手去实现。
对于那些自信心十足,颇有些自负的人,不要直接说出他的计划,可以用类似的例子,从暗中提醒他。
做人不妨“迟钝”一点
一次,一位法国人连夜驱车赶路。在一个十字路口,自动信号灯刚巧变红。虽然四周已无人影,那位法国人也依旧刹车停住。好半天,红灯还是不变,因此知道了灯恰好失灵。所以,他便回到车里,直到翌日清晨有人来修好为止。
这则故事可能有些夸张,可法国人的那种差不多冒傻气的做人行事的性格,却是很多接触过法国人的人士都有所体会的。这种“傻气”,或曰“迟钝”,会被很多“精明”的人耻笑,可做人太精明未必就是好事,有点儿“迟钝”,反倒能保持住纯真的本性,于己于社会都有很多好处。
我们说,做人可以试着有点“迟钝”,其本质是保持我们纯真、诚实、正直的品行,而不去为了自己,动歪脑子卖弄小聪明。
头脑太聪明、个性太精明的人,一般都很难对付。因为脑子整天转个不停,无论什么事情都会事先计划好,让人有放松不得的感觉。同时,一发现别人的缺点,便会马上指出来,即使没有当场表明,也会让对方认为:“这个人不知道有什么目的!”警戒之心油然而生。这种让人随时心生警惕的人,怎么还有魅力可言呢?因此,假如让这种类型的人物登上领导者的宝座,下属们恐怕再没有好日子可言了。
领导者的表现假如过于敏锐,便成为使下属充分发挥所能的障碍。假如领导者能稍微掩饰自己的锋芒,使下属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是一位魅力十足的成功领导者。比如,有“装有电脑的推土机”之称的田中角荣,就属于这类型的人物。因为他兼备极其精密的计划才能以及超群绝伦的实行力,因此荣获此称号。
假如领导者的作风过于敏锐、精明,与之接触的人都会受其指责,这样一来,部下当然不会轻易将自己的真正意见告诉领导者,并将自发性的把活动压制下来。领导者尽管没有实际采取批评下属缺点的行动,可平常所表现的行为过于敏锐,下属也会自然畏惧,因为他们的内心会觉得:“我何必自找麻烦,以致被上司挑骨头呢?”
聪明是一笔财富,主要在于如何使用。真正聪明的、有才智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能做到假装迟钝给人安心之感。不到时机时不会轻易使用,要貌似正常,让人家嫉妒你,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忌讳一味地出风头,无论必要或不必要,无论合适不合适,时时处处显露精明,那样不但不会帮助自己,相反会使人对自己更加的防范和疏远。
身为领导不可以太过明,作为下属更要迟钝一点。
有一位台湾朋友曾讲过下面这个故事:
在我在一家百货公司工作时,曾经为了和某大企业家达成协议,拜访过好几次对方的府邸。
企业家尽管是万贯家财的大富翁,却十分小气。别家百货公司也曾尝试着和他打交道,都不得要领,大家都认为要使他成为百货业的客户是不可能的。可是,因为公司老板下令“去看看!”我也只好来回奔波。某一天,不知道他为了什么事,异常开心:“嗯,上来吧!”最终,我可以登堂入室了。原想这一次该有好的回报,事实却不然。可能是穷极无聊吧,“当我还年轻的时候……”这个古怪老头儿忽然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他怎样从一介平民奋斗成为大富翁的经历。这一番话差不多说了两个多钟头。客户的家是日本榻榻米式布局,对方正襟危坐,我自然也不能直膝而坐,最初还能频频点头,注意地听,后来脚实在酸疼难忍,他的话已经变成耳旁风。30分钟后脚彻底麻木,过了一个钟头,额头直冒虚汗。
“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这个奇怪的大富翁说完就站起来,我也想站起来。没想到下半身整个麻木,一不当心,“嘭”的一声摔个四脚朝天!
可能是发出相当大的倒地声吧,女佣吓了一大跳,慌忙跑过来说:“发生了什么事?”
最后,奇怪富翁看见我这个大男人居然跌地不起,“真是个没用的东西!”嘴上说着却高兴得合不拢嘴。
奇怪富翁终于成为我们公司的客户,这是由于可怜我这个“没用的东西”的结果。
往往,伟大的人都喜欢反应迟钝的人,牢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
任何领导都有获取威信的必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所以,在人事调动时,假如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的部门,上司就会十分忧心忡忡,因为他害怕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反之,假如是派一位十分平庸的人到自己的部门,他便可高枕无忧了。
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凭借自己的优秀表现,很快在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头脑又灵活,很快就融入工作中,赢得了同事的羡慕和上司的称赞。但他却有点恃才傲物,别人的事情,他都爱插手,尽管提的意见有时很有价值,但别人都不认他的账。有一次开会时,上司提了一个方案,他立即进行反驳,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上司表面点头称赞,心里却对他产生了怨恨。后来公司找了一个理由,将他辞退了。
由上可知,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过度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特别是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进攻。忍耐住这种自我显示的情绪,一则能促使自己谦虚向上,二则可以安他人之心,保护自身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