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时候,上司需要并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可能并不是那么突出的下属,因为他觉得这更有助于成就他的事业。在古代有个传说,叫“南辕北辙”,即目的地在南方,但驾车的方向却瞄准了北方,结果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同样的道理,假如上司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一直同自己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这位下属的才能发挥得越充分,对上司的利益损害就越大。
所以,聪明的部属总会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实力,以佯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喜爱与欣赏。当领导表达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方法后,不是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在暗地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领导,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建议。时间一长,虽然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点儿“弱智”,可领导却十分赏识,对其情有独钟。
领导者一定要从下属身上得到以自己的立场无法思及的观点,同时也要让下属在自己无法顾及到的方面充分发挥才行。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
有人说,做人好比打麻将,因为打麻将的奥秘在于努力伪装自己,使对方不能猜出自己手中的牌。因此,愈是高手,愈能佯装自己,同时也愈能识破对方的伪装。打麻将有“方城之战”的代称,形容它是和战争类似,需要运用机智和战略来取胜别人。因此,打麻将的时候,一旦被对方捅破你的底牌,就必输无疑。
孔子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那时老子曾对他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说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把贵重的东西藏起来,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外表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警告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将欲望或精力不加控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古人云“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艳丽的时候,不是马上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如此,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傲视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魏王的异母兄弟是信陵君,在当时名列“四公子”之首,知名度十分高,由于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门客,有3000人之多。
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宫中下棋娱乐,突然接到报告,说是北方国境升起了狼烟,有可能是敌人来袭的信号。魏王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放下棋子,想要召集群臣共商应敌事宜。坐在一边的信陵君,不紧不慢地阻止魏王,说道:“先别急,可能是邻国君主行围猎,我们的边境哨兵一时看错,误认为敌人来袭,由此升起烟火,以示警戒。”
又过了一会儿,又有报告说,刚才升起狼烟报告敌人来袭是误判的,实际上是邻国君主在打猎。
于是,魏王很吃惊地问信陵君:“你如何知道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邻国有我的眼线,因此早就知道邻国君王今天会去打猎。”
从那以后,魏王对信陵君渐渐地疏远了。后来,信陵君受到别人的挑拨,失去了魏王的信任,晚年沉溺于酒色,终致病死。
任何人知道了别人都不知道的事,难免会产生一种得意。但是,对于这种旁人不及的长处,我们一定要隐藏起来,避免招祸,像信陵君这样闻名于世的大政治家,因一时不知收敛而导致终身遗憾,岂不可惜?
锋芒太露而招祸上身的典型在古代时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豪杰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本事。主子自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雄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能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华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心感威胁,因此,屡屡有开国初期滥杀功臣之事,即“卸磨杀驴”。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都是如此。
你不露锋芒,或许永远得不到重用;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嫉恨。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发挥自己的才能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因此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汉代高祖时期,吕后使用萧何之计,杀了韩信。那时,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听到消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另外赏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百官都向萧何庆祝,唯独陈平表示担忧,私下里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征战,您执掌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代表宠信。现在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思。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取消皇上的疑虑。”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听从陈平的建议,变卖家产移作军需,高祖自然高兴,疑虑顿减。
不久,英布叛乱,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派遣使者多次打听萧何的情况。回报说:“和上次一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当辅助军队征战呢。”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有灭族之灾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宠信。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戴,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皇上多次派人问及您的缘故,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护。如今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一定会由此而安心的。”
萧何认为说得很有理,就依此计行事。高祖战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告相国。高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惩罚。
俗话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所以,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即“藏巧于拙,用晦而明”。总的来说,人性都是喜忠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有大志的人,要达到实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所以,既要善于机巧权变,又不能被别人所识破、防范和心生厌恶,就应该有鹰立虎行、如睡如病、不露锋芒的做人手段。
深藏你最突出的才能,你才可永为人师。所以,你演示妙术时,一定要讲究策略,不可把你的看家本领都通盘托出,这样你才可长享盛名,使别人一直唯你是依。在引导或帮助那些有求于你的人时,你应激发他们对你的崇拜心理,要一点一滴地展现你的造诣。含蓄节制乃生存与制胜的关键,特别是在重要事情上更是这样。
这个世界上才能过人的人有许多,可善于隐藏锋芒的人却不是很多。一部《三国演义》,死于曹操手中的才高八斗之士不胜枚举,像祢衡之辈,皆因他们不善于隐藏自己才命丧黄泉。因此,不管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
所以,不管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也一定要牢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当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一样,还是收敛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盖起你的才华吧。
作为一个人,特别是作为一个才能出众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要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但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遇事不要太张扬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
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古代有句十分贴切的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愈成熟、愈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无实的稗子,才会显得招摇,一直把头抬得老高。
富兰克林年轻时,有一次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他想抬头挺胸走进老前辈低矮的小茅屋。可不料,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马上肿起了一个大包。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其实,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是: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务必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牢记住了,后来也成功了。
现在社会中,与人交往,只要稍有点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不少麻烦。轻则工作不愉快,重则影响职业生涯。所以,与人相处,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学会低调!
为人过于直率,不懂隐忍,激情冲动一般是幼稚、肤浅所致,你要做到无论是在顺境或逆境时,都能以低调的心态对待。
学会低调做人,是处世的一门基本哲学,是为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用心生活着和生活过的人的一种很好的体会、感悟。“低调做人”被所有真正的成功人士视为圣经。
爱因斯坦因为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振。有一次,他9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这么有名气?你到底做了什么呀!”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甲虫在一根弯弯曲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到树枝是弯的。我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到的事实。”
在一般情况下,忍住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能够获得更多才能,保持不自满的心态同时也能够避免由于炫耀自己的才能,导致他人对自己妒忌、诋毁、打击、陷害。
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过度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伤害。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杰,都是身怀绝技,可他们也都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因此,要想取得胜利,后发制人,就要保持低调,不轻易地露出和表现自己的才干。
西汉时的韩信,年轻时家里贫穷,没有事干。曾有个人欺负韩信说:“你尽管又高又大,喜欢佩带剑,事实上内心怯懦。”而且当众辱骂韩信说:“你若不怕死,就刺我一剑;假如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出去。”韩信仔细想了一下,俯身从那人裤裆里爬了出去,全街的人都嘲笑韩信懦弱。
后来,滕公向汉高祖刘邦提起韩信,最初时刘邦不知道他,便没有重用他,因此他就逃走了,萧何亲自追他,并对高祖说:“韩信是难得的国士之才,你要争取天下,非要韩信不可。要宴请他,选一个日子,要斋戒、设立坛位、完备礼教才可以。”刘邦听从了他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再到刘邦取得天下之后,韩信被封为齐王,位为淮阴侯。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恃才傲物,他们为人处世,以自谦好学为荣。时常以自己的无知或不如人而惭愧,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向别人求教,丰富和完善自我是他们的目标。纵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到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表现自己,而是克制和压抑住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
低调作为一种做人手段,尤其是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因此,可以说:“一事当前低调为高。”
对自己的朋友、上司,你没必要事事据理力争。对于自己的长辈、上司的某些指示、命令,因为主观理解上的不一致而得不到很好的执行,而你却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这样情形下,上司、长辈、老板、领导对你批评和指责是很正常的,不要急于分辩,觉得自己十分委屈,事实上,错误就在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