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境界
所谓“韬光养晦”策略,换而言之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关键不在于这种提法自身,却在于具体的“为”与“不为”的选择决策上。这是糊涂学的奥秘之处,而这个具体操作是不会轻易公布于众的。
因此,就算是人家清楚你要韬光养晦,可如何“韬光”、如何“养晦”还是不清楚的,这样便达到了我们的意图。越王勾践的韬光养晦手段不是闭口不提这四个字,而是让一切看起来自然合理,不做超常的事。接着在这个“为”与“不为”上费尽心机做足工夫,遂成其功。
不管在职场还是在商场里,还是要韬晦一些相对好些。太急于显露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另眼相看,表现得急于求成是很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但会给人自高自大的印象,更关键的是会使你过早地成为人们的竞争对手,假如你没有厚积薄发的基础,一旦成为强弩之末,那就只有被人嗤之以鼻,赶出场外。因此,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有这么的一个事例,
王某以前有一个十分严厉的上司,只要下属有一点点小错误,就会被他骂个狗血喷头。
一次,这位上司终于要离开公司了,王某十分开心。新来的李经理很温和,所有的工作都不厌其烦地拿来与大家商讨。最初,王某十分庆幸来了个这么民主的上司,可没过多久,新的苦恼就接踵而来。
先是大量工作毫无价值地重复返工。过去的经理尽管武断,可在他手下工作只要按他的吩咐用心做好便是,不要过分操心。而目前的李经理一遇到工作就立即先要“听听大家的意见”,而且几乎每个手下的观点都能影响他的决策,十分没主见,弄得大家经常加班,效率却很低。其次是收入的直线下降。自从新经理上任后,因为部门业绩大不如前,部门的收入连连下滑,开始每月能够拿到3500元奖金的王某接连三个月没拿到过2000元了。最后是心理上的折磨也慢慢浓郁。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对新经理的能力纷纷表示怀疑,有些同事甚至在背地里多次跟王某说:“论资质,论水平,论才干,他哪里比得上你?为何让这种人来当我们的领导!”
因此,在那次好友的聚会上,王某把自己内心的烦恼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朋友议论纷纷地给他出了不少办法:有的说,跟他较劲,看看谁有能力!有的说,找上层领导反映,换掉他!还有的甚至提议,直接辞职,不伺候这种“低能儿”了!
最后,王某还是听信了父亲的见解。父亲说:“无论你的上司怎样低能你都应该尽力辅佐他,在努力工作中寻找新的机遇。”因此,王某及时调整了心态。他时刻牢记,不要老盯着上司的缺点,要认真地认识自己的上司,他必然有过人的地方,要不为何能力平平的他却能得到眼前的位置呢?
从那以后,王某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上司。原本王某的上司也早听说了他的能力,心里早已有所提防。可是看到王某这么真心诚意地辅佐自己,不但渐渐消除了防备,而且从心底里对王某充满了感激和信赖。
在工作中,王某自然没有放弃寻找和创造新的时机。在不给上司制造压力的条件下,王某尽力抓住一切机遇表现自己的才华与能力。与不如自己的上司搞好关系,努力为他做好工作,就是为了韬光养晦,蓄势待发。
不出所料,过了没多久,王某就引起了公司上层领导的重视。当他们向王某的上司了解情况的时候,得到的是积极的评价和大力的推荐,因此,王某理所当然得到了提拔。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的人极容易遭到别人的不解和敌视,在政治斗争中尤其这样。善于保全自己,急流勇退,不是悲观地避凶就吉,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待机而动,这就是韬光养晦。《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据,以存身也。”
隐瞒自己的才能,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或目的,这是心有余力不足,处于劣势时以保全自己,以待今后东山再起的良策。善于果断退避,是一个人博大胸怀的具体体现。
示弱也是一种好方法
韩信往东追击齐王时(公元前203年),齐国已经归顺楚霸王,因此,项羽派龙且率领20万部队去救齐国。
龙且说:“我清楚韩信的为人,这事容易办。他以前受漂布妇人的帮助,可见缺少照顾自己的能力,又曾经受胯下之辱,由此可知没有过人的气魄,不值得担心。”
因此,在潍水两岸驻扎,军中的自满情绪越来越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势。
韩信则在夜间派人用袋子装沙填进潍水上游,再率兵半渡潍水去进攻龙且,接着诈败退兵。龙且十分开心地说:“我早就清楚韩信会害怕的。”
因此下令追击韩信,韩信马上派人挖开填水的沙袋,河水暴涨,龙且的部队大半被水冲走。韩信这才下令急追,杀了龙且,俘获齐王,安定齐国。
常言道,善用兵者,在于清楚敌方统帅,将计就计。韩信正是利用了对方看不起自己,因势利导,把不足转化为长处。他有意显示自己胆怯无能,以败退引诱敌人上当,从而成功地战胜了对手。
岳飞曾奉宋高宗之命,安抚岭表一带的曹成。岳飞上奏给皇帝说:“群盗力量强大,就会任意横行。力量减弱了,才有机会接受招安。假如不用暴力加以围剿,而希望通过谈判来招降,是不容易办到的。”随后,岳飞带兵进入岭表地区,恰好抓到曹成派来的间谍,就把他捆在帐前。岳飞出了帐篷去调大军的粮草,一个官吏向他汇报说:“粮食已经吃完了,怎么办?”岳飞有意大声说:“那就打算返回茶陵吧!”过了一会儿,岳飞回头看了这个间谍一眼,佯装十分失意的样子,又很后悔地跺着脚走进帐中。同时,私下里命令手下,想办法让间谍逃走。岳飞猜测间谍回去报告后,曹成务必来追击,就下令马上开饭,饱食一顿,接着快速行军绕过山岭,天还未亮,已逼近曹成的堡垒。面对突如其来的岳家军,曹军出乎意料,毫无防备,十分慌乱,乱作一团:惊呼“岳家军到了!”岳飞趁机大破曹军,一连夺取了许多险关隘口。岳飞这时才说:“如今可以招降了!”
岳飞饱食而向敌人表现出饥饿,是匿壮显弱,迷惑对方的一种手段。这也体现了善于用兵者总能随机应变,谋略层出不穷,最后克敌制胜。
“匿壮显弱”,就是完全体现自己的不足、弱点,而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使他骄傲自负,让他放松戒备,接着把自身强硬的面目露出来一举吃掉对方。这也是以装糊涂来迷惑敌人,达到成功的目的。
汉代初期,北方有一个东胡国,打听到冒顿杀父自立,害怕他要前来挑衅,为试探匈奴态度,便派使臣到匈奴去,要冒顿赠送他一匹千里马。
冒顿已知其目的:便问群臣,群臣一致齐声说:“我们只有一匹千里马,乃是先王遗留下来的,如何可轻易送人呢!”
冒顿面带微笑,摇头说:“我与东胡是邻国,怎能为了一匹马而失去邻居的感情呢?送给他吧!”然后下令让人把马牵出来,交给使者带回去。
又过了几天,东胡使者又来了,递上国书,要冒顿把妻子送给他。
冒顿让大家看了来信。大家都十分气愤,怒气冲冲说:“东胡国主这样无礼,居然敢要我国皇后?太欺负人了!请斩来使,发兵进讨!”
冒顿摇摇头,微笑着说:“这有什么!他既然喜欢我的老婆,就送给他,怎能为了一个女人而丧失一个邻国呢?”因此马上让使者把他老婆带回去。
东胡国王得了冒顿的良马、美人,觉得冒顿害怕自己,便不免心存轻视,荒淫无度,毫不防备。
又过了几个月,东胡使者再次来访,这一次却是要索要两国交界的空地。
冒顿照例召集群臣商议,群臣都摸不透冒顿的心思,怕失掉欢心,因此有人同意,也有人主张不给,彼此吵闹起来。突然,冒顿勃然起座,厉声斥责道:“土地乃国家根本,怎么能够送给别人呢?”
于是,喝令把来使和同意送地的臣子一齐绑了,全部斩首。他自己马上披上战袍,召集军队,一声令下,扬旗击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东胡杀去。东胡的军队防不胜防,慌得不知所措,接连失利,顷刻全军覆没。冒顿直冲进宫廷,杀了东胡王,尽灭其国。
由上可知,这种示弱成了让敌人自满和放松防备的最佳方法。假如冒顿从一开始就不愿意送马送老婆,人家当然不会放松警惕,那么,有可能这么顺利地打败敌手吗?
自古成大事者都谨慎小心,虽才智胜人一筹,但善于掩饰自己,能以静伏无,能为无能为动,貌似没有,实则充满,而那些自以为是、耀武扬威的人很难得势、名垂青史。
柔弱亦可胜刚强
老子教人“柔弱胜刚强”有特定的道理。因为站得高,就会摔得重;愿望多,就越不易满足;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相反,假如处在最低处,没有比之更低的地方,如此也就不会摔下来而只能往上走;本来没有期望,因此,稍有收获就能带来快乐,更不会由于欲望没有实现而带来伤痛。
春秋末期,郑国有一位叫子产的宰相。他执政的特征是刚柔相济,也就是在高压和怀柔两种策略中采取最恰当的手段,把国家管理得国富民强。郑国是一个小国,想要在大国的觊觎之下谋求生存,加强国力是当务之急,子产一方面主张振兴农业,另一方面要确保军事费用,因此,决定征收新税。所以命令一下,民怨沸腾,有人甚至放出话说要杀死他,朝中大臣们也有不少人出来反对,但子产却不退让,力排众议,执行既定策略。他说:“为了国家利益,即便牺牲个人,也在所不惜,我听说为善必须有始有终,假如虎头蛇尾,那么,艰难所做的所有都会付诸流水,我决心贯彻始终,绝不能由于百姓的责难而改变初衷。”
过了几年,农村的振兴计划开始见效,农民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这时,连那些当年指责子产的国民,也转而称赞他的政绩,夸赞他不因为百姓和大臣的指责而低头,可以对自己的政策贯彻到底。这就是子产“刚”的一面。
子产“柔”的一面表现在其教育策略上。当时四处普遍设有称之为“乡校”的学校,以此栽培知识分子。可是乡校常常被那些对政治不满的人利用,当做政治活动场所,假如让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对统治造成威胁。因此,有一些人提出关闭乡校。
子产反驳说:“事实上不需要封闭乡校,众人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聚集在那里批评政治,我可以把他们的观点当做为政的借鉴,有好评的话便继续实行,假如得到批评则加以改良,他们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啊。假如加以强压,可能能暂时压抑他们的言论,可那正如堵塞的河川一样,暂时尽管堵住了,不久,更大的洪水必然会滚滚而来,冲坏堤堰。假若到了这步地步,那就真的不能挽救了。与其这样,反不如在日常中慢慢疏通洪水,引导出一条水道,不是更合适吗?”由此可知,子产“软”的政策就是宽容政策,准许别人发表不同观点作为自己的参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才是心胸宽广的处世之道。
“怀柔”是留刺手段中的更高招数。比起“削刺”,它不仅省力省事,并且还能让所收用的“刺”更加忠诚可靠。因为一旦收为己有,用起来就会更加顺手,似乎这条荆棘上的刺自身就是属于自己的武器。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在荥阳称帝之时,只占有黄河以北的部分领地,打下的多是些中小城市。刘秀有远大的政治志向,不满足于一隅偏安。上位不久,他亲自率领大军由黄河北岸的怀县(现在河南武陟县附近)出发,沿河而上,围困了黄河南岸的洛阳。刘秀坐镇与洛阳一河之隔的河阳(现在河南孟县西),指挥进攻洛阳的战斗。
洛阳位于中原,在西汉时期就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着主导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洛阳守将朱鲔,本来是绿林起义军的将军,更始帝刘玄称帝时,拜为大司马。那时刘玄已投降赤眉军,可朱鲔依旧固守此地。洛阳城高墙坚,粮草充足,加上朱鲔固守,刘秀大军进攻三个月终不能攻城,难免内心着急。到了十月,刘秀正由于洛阳久攻不下而心情烦躁,这时,忽然想起了大将岑彭。这岑彭在王莽新朝时,是棘阳县令,刘縯攻克宛城时俘获。那时,刘玄主张除掉他,被刘縯说情免于一死,后一直在刘縯手下。不久,刘縯被刘玄除掉,岑彭就当了朱鲔的校尉,以前在战斗中杀死王莽的扬州牧李圣,攻下了淮阴城(今江苏淮阴县),被朱鲔荐举为淮阴都尉,所以,岑彭和朱鲔之间有过一段交情。
于是,刘秀召岑彭来皇帝行辕,命他去劝说朱鲔投降。
岑彭欣然接下此任。他来到洛阳城下,大声叫道:“请回报朱将军,故人岑彭求见!”守城小将马上通报了朱鲔。朱鲔心想,岑彭如今是刘秀大将,这时候到此,难道是劝降吗?便身着战袍,站在城头之上。二人述说别情以后,岑彭接着说:“以前,我有幸追随麾下,又承蒙将军提拔,时常思报恩。现在赤眉已下长安,更始帝刘玄败亡。光武皇帝陛下受天之命,安定燕赵,尽有幽燕,黎民大乱,有识之士纷纷来投。现在陛下兵临洛阳城下,恰是将军建功之时,天下重归于汉乃大势所趋,将军为什么还固守这座孤城呢?”朱鲔俯下身,非常恳切地说:“足下所说的道理,我当然明白。只是三年前刘縯被害时我也曾参加谋划;随后刘玄遣萧王(刘秀)北伐,我又出面阻止。因此,在萧王面前,我是个有罪的人,怎么能奢望萧王的饶恕呢?”
岑彭回到河阳,把朱鲔的担心告诉刘秀。刘秀听后一笑了之说:“欲建大事者,岂能记人小怨?朱将军若肯献城来降,官爵均可保留,何谈诛罚?”接着,刘秀又手指黄河十分诚恳地说:“我以河水为誓,决不食言!”岑彭马上再返回城下,把刘秀的话一一转告朱鲔,朱鲔从城上扔下一条绳索,说:“你讲的假如是真话,就请顺此绳爬上城来。”岑彭毫不犹豫地抓住绳子,刚爬了一段,朱鲔就在城上大声地说:“足下勿登,我信服就是!容我准备一下。”
五天之后,朱鲔对守城的士兵说:“我先去探知虚实,你等仍旧守城,如我不归,尔等率军南下,投奔郾王尹尊。”尹尊乃是刘玄所封的郾王。一起受封的还有朱鲔,可朱鲔反对刘玄封异姓王,他自身也曾拒而不受,因此才改为大司马,由此可知朱鲔对汉朝是非常忠诚的。他安顿好之后,单骑来至汉营,先见岑彭,并自缚其身,让岑彭带至刘秀行辕。刘秀正坐在榻上,见二人来到,慌忙起身迎接,并亲自解去其缚,朱鲔跪在地上,十分诚恳说道:“臣知有罪,望陛下宽恕。”刘秀忙把朱鲔扶起,而且替他掸去膝上的尘土,宽宏大量地说道:“为主尽忠,何罪之有?请将军再勿这样说,今能与将军共同匡复汉室,真是社稷之幸,天下之幸。”
刘秀忙命人预备酒宴,请朱鲔同饮。席间,谈笑甚欢,不经意间,朱鲔所有的顾虑全部消除了。宴罢,刘秀命令岑彭:“送朱将军过河,然后请朱将军自归洛阳。”朱鲔回到洛阳,对部下说刘秀不记旧怨、心胸开阔,是位英明的圣主。诸将都非常开心。翌日,朱鲔率全体守城将士向刘秀投降,被刘秀封为平狄将军、扶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