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以平常心待人对事,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然而,平常心不一定和凡夫俗子无缘,我们平凡人的一生,也会有得意、失落、成功、失败,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辉煌与挫折。而我们的情绪与心境,会随之起起落落。有时前途无量,有时又坠入万丈深渊;有时迷茫无助,有时却柳暗花明。
老一辈人讲得好:“所有的人加减乘除,最后的得分全是一样的。”其实,所有的这一切全是构成完整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大起就会有大落,太平顺就难免乏味。
因此,要以平常心做事,以平常心待事,不攀比、不虚荣,沿着自己希望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心平气和,不浮躁,人生便可以充实且美好。
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处世。平常心是一种心境。平常心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凡事无需太较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太较真,不管对什么都看不惯,身旁的人无一个能容得下,无异于孤立自己、远离人群,造成自己和别人、和社会格格不入的局面。
做人固然不应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却也不应太较真,认死理。一面很平的镜子,在高倍放大镜下,也会显出凹凸不平;肉眼看非常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到处都是可怕的细菌。试想,假如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对待生活,恐怕连饭也不敢吃了。而假若再用放大镜去看他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已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与人相处就应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相处,只要我们遵循求大同存小异的心态,有肚量,能容人,便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做事也会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假如我们凡事“明察秋毫”,眼里揉不下沙子,不管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讲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远远地躲着自己。最后,我们只有关起门来“称孤道寡”,变成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怪人。
有位智者讲过,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也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这么短暂与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为何要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这位智者确实修炼得颇有层次了,知道该干什么与不该干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当认真,什么事情应不屑一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
俗话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古今中外,凡可以成大事者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可以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部分人。他们通常都胸怀开阔,为人做事豁达且不拘小节,凡事都会从大处着眼而从不会目光短浅、斤斤计较,纠缠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成就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然而,假如要求一个人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首先应当有良好的修养、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并且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与处理问题,多一点体谅与理解,就会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和谐、多一点友谊。例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就容不得下属出半点毛病,动辄捶胸顿足,横眉立目,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并不是你一人可以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小毛病就与人怄气呢?也许调换一下位置,挨训的人或许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绪。
职员小王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是好伙伴的亲戚,最近一段总是向自己的朋友唠叨这位上司对自己的态度很坏,像谁欠了她钱不还似的。后来,他的这位朋友打探到了自己这位亲戚的状况。原来,她的丈夫有外遇刚离了婚,家里还有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也生病了。难怪她整天愁眉不展。职员小王知道情况后再也不计较她的态度了,甚至在单位里时时帮她一把,为她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赢得了上司的感激。试想假如小王不了解情况就生气地和自己的上司处处作对,他怎么会干好工作?又怎么会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好处呢?
在一次舞会上,一个身高偏矮的男子,去邀请一位身材很高的女孩跳舞,那女孩拒绝说:“我从不和比我矮的男人跳舞。”男人听了没有发怒,也没有指责对方,却是淡淡一笑,自嘲地讲:“我真是武大郎开店,找错了帮手!”那女孩听后面红耳赤,反倒不自然起来。自嘲,让那位男士走出窘境,保持了心境的平衡,并且还将尴尬抛还给了那个伤害自己的女孩。假若当时,那位男士态度较真,和那位姑娘生气地理论一番,发生一场争吵,甚至对骂也可能上演,最后只会是弄得双方都不愉快。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确实不值得生气。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一定是有缘由的,不知哪一件烦心事让他这一天情绪恶劣,行为失控,恰巧让你碰上了,只要不是侮辱了人格,我们便应宽大为怀,不以为意,或以柔克刚,晓之以理。总之,不能和这位和你原本无仇无怨的人瞪着眼睛较真。假如较起劲来,大动肝火,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酿出个什么后果,那就划不来了。和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较劲,确实不是聪明人干的事。假若对方没有文化,一较劲就等于将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十分没面子。另外,对方的触犯从某种程度上是发泄与转嫁痛苦,尽管说我们没有分摊他痛苦的义务,却在客观上确实帮助了他,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也便原谅他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凡事较劲,否则可谓愚不可及。夫妻之间、大人与孩子之间没有什么原则、立场一类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一家人之间,非得分出个对与错来,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家是一个可以尽情休闲放松的港湾,一个能够尽享天伦之乐的地方,假若一个人在家里还和在外面一样循规蹈矩,每讲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全要反复掂量,考虑对错、妥否,顾及各种影响,岂不是太可笑、太没必要,也太叫人感到疲劳了?
而假如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可以腾出时间与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干该干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与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因为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便会乐于与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便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必定会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如何做人处世是一门学问,做人不应太较真便是其中一理。这恰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累的原因之所在。
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与他人沟通,首先要看对方是什么人,由于每个人的脾气禀性不同,因此他所能接受的说话方式就可能不一样。要想达到和人成功沟通的目的,便要收集信息,因地制宜,运用合适的技巧;千万不可意气用事,一言不合便怒发冲冠,这样容易引起对方的讨厌。
比如,我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要想成功办成事,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除去控制情绪之外,交涉时还要消除“自我限制”的心理,由于自我限制常常让人作茧自缚,无法放开手脚,因此,说话也不会有创造性的成果。
此外,与人沟通也要能够善于利用信息。现代人拥有很多信息,却不知道怎样去利用它,甚至还会使用错误,造成反效果。比方你在夜晚送女友回家时,你知道该让车内保持幽暗,来增加罗曼蒂克的气氛,然而,汽车是停在两盏路灯之间呢?还是在路灯的正下方?大多数人一定会以为前者较为理想,其实,光线从两边车窗斜射进来,反倒将车内的情形照得一清二楚;而后者由于灯光只能照到车顶,车内反而完全看不清。信息的运用也正是这样,运用得当则有利,反之,便一无是处。
因此,与人沟通或在求人办事时一定先认清自己的行动目的,掌握资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随时观察对方的反应,尤其是越到最后时刻,越不能有一点疏忽,最好是沿着对方的思路去接近对方,这样才会让对方心悦诚服,与你携手合作。要是一意坚持己见,结果一定会背道而驰,离目标越来越远。
技巧有如种子,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假如希望顺利实现求人的目的,就一定要研究出一套恰当的手段,尤其是言谈的手段,这样才会收到预期中的理想效果。至于什么样的手段才最合适,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讲,只能光明磊落,不搞旁门左道,能因人、因事而分别应变,明白何时该紧抓不舍、何时该放他一马,以求取最佳的结局。
就拿求人办事来讲吧。请求他人办事的时候,假若能够明白对方属于哪种类型,说起话来便比较容易了。现列举几类人供参考。
1.沉默寡言的人
和一个不爱开口说话的人沟通实在是十分吃力的,由于对方如同哑巴一样,嘴里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你便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也没法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有一位新闻记者,他为人沉默寡言,根本就不像个记者。不管你与他说什么,他常常沉默以对,你真是拿他没办法。当有人向他介绍广告客户时,他也只是淡淡地说声:“喔!是这样啊。”随后手持对方名片,呆呆地看着。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叫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你不妨将所有的选择全摆在他的面前,直接对他讲:“对于A和B两种办法,你认为哪种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逼迫他做出选择性回答。
2.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似乎反应十分快,你求他时,他非常快,甚至还没听明白你究竟要干什么的时候,便做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大部分是性子太急了,所以,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便会显得随便且草率。
这类人决断过于草率,其特点是:没有耐心听完他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乱下决断。如此草率做下的决定,多半可能留下后遗症,招致意想不到的枝节发生。
和这种人沟通,也要按部就班,假若你遇到上述这种人,最好将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一部分)之后,立马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这样才不会产生错误,也可避免发生因自己话题设计不周全而引起的不必要麻烦。
3.顽固不通的人
固执的人是最难对付的。他们自己的原则性太强,虽然他们连自己在坚持什么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不管你说什么,他全听不进去,只知坚持自己的意见,死硬到底。求这种顽固分子,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最终常常徒劳无功。所以,与这种人说话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越多越久,心中越不痛快。
应付这种人,你不妨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应耗时费力,自讨无趣。
4.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迟缓的人,交往时最是需要耐心。
有一位年轻且稍显肥胖的王小姐,或许因为体型的关系,她做起事来,往往比他人慢半拍,感觉上、工作效率总比他人差一点,严格讲起来,倒不是她的办事能力不如别的同事,只不过她做起事来太过“慢吞吞”而已。
求人时,或许也常常会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讲,他是很难达到你的办事标准的。因此,你最好捺住性子,拿出耐心,言谈上永远不要透出恼火的意思,而且要尽量配合他的情况去做。
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有些人言行并不一致,他也许处事明快、果断,只是行动不相符罢了。
5.毫无表情的人
人的心态与感情,往往会通过脸部的表情显现出来,因此,在求人的时候,这些通常可作为判断情况的工具。
但是,有些人则是毫无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说,他的喜怒是不形于色的,这种人不是深沉就是呆板。当你需要与这种人进行交谈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特别注意他的眼睛与下巴。
常人道:“眼睛是会说话的”,诚然,眼睛是灵魂之窗,“观其眸子”你自然能够知道对方的心理。
你能够从对方的表情中,看出他对你的印象究竟怎样。有时候,自己会过分紧张得连表情也不很自在,这时,你不妨看看对方的反应:是一点也不在意、无动于衷?还是已经觉察、面带质疑?留意他的眼神,你一定能够得到答案。知道了他的态度,话自然也好说了。
和这种人沟通,千万不要被对方的严肃表情吓住,一定要放松、从容不迫。但应注意的是,当你明白对方的反应也许是受自己的应对态度所影响,进而影响到结果时,就不得不特别在意、研究一下自己的言谈举止了。
灵活的人,一定要具有见什么人讲什么话的这种能力,不能对不同的人,总唱“同一首歌”。
人与人应和乐相生
我们明白,但凡活在我们这个世间的人们,可以说,没有谁是不需要生活的。同时,大家对他所需要的生活,还具有一个同样的意念,这意念,就是希望我们的生活可以达到十分理想和美满。可是他们所憧憬的这种理想尽管好,而人类的现实生活,却常常是和这种理想生活背道而驰的,不能实现的。我们往往听到很多朋友说:“生活太不够理想了!生活太苦了!”从这些慨叹声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的理想生活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之中实现。对于生活的感叹,在今天可说是大部分人的心理现象。由于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需要精神和物质两大生活的支持。然而,在目前的人类社会中,人们可以均衡地获得这两大生活支援的,毕竟是太少了!所以,在贫贱富贵各阶层人士之中,不是受了物质生活的干扰,就是感到精神生活的匮乏,让大家共同发出慨叹生活的心声。我们检讨人们为何会有这种对生活的感叹?为何对他们共同的理想生活不能实现?关于这一个问题,我们以佛法的眼光来看,无疑地,这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缺乏基本的认识和完全的反省,对于理想生活没有获得合理的实践办法所致。伟大的佛陀,因为体察到人们生活的苦痛根源,因此,把他从自觉圣智亲自实践的感悟中,揭示了改变我们苦痛生活的三条应定的方向,使得美满的幸福生活一定会活跃洋溢于我们的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