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
劝人向善也许大有禅意,其实,这是一个对于个人十分功利,对于社会十分功德的现实问题,所有人都要面对。与人为善,面对他人,也面对自身的内心,与人为善、自律、自省,追求和谐与美好,是一种大境界。
怎样与人为善?其实十分简单:就是要善待别人。多一些谅解、宽容与理解,少一些苛求和责难;多一些爱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气人有笑人无的浅薄”。可以看见他人的优点,并能够欣赏它,赞美它,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可以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也是一种美丽的善良。永久与人为善,我们才可以让自己的心境永久保持在愉悦之中。这样的人,才可以有健全的心理与健康的人生。与人为善,自己路宽,假如大家能够全做到这点,就没有了独木桥,大家就都能够在阳关大道上阔步前进,达到理想中的状态。
与人为善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是一种人生智慧,但是它往往能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芒。有很多用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凭借与人为善则轻而易举就获得了。与人为善总是一种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珍贵的感情,它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对行为的一种负责。生活中,很多人明知彼此都需要爱的温暖,感情的温馨,然而却又往往用无端的猜测把满腔的爱意、友情冰封在坚硬的假面具后面。其实,只要你可以真正付出你的真诚与善良,那么必定可以赢得共鸣,让你从中感受一份温馨且意想不到的收获。
与人为善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心情,还能够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健康。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讨人厌,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他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人为地造成了矛盾。只有时时与人为善,严以责己,宽以待人,才可以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在许多时候,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就教育我们,应待人如待己。当你困难的时候,你的善行一定可以衍生出另一个善行。
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获得回报,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办到,它并不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可以了。在工作与生活中,你无非是想丰富生活,实现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全来自于你是否善待他人。与人为善让你有一种充实感,你知道没有谁会故意与你过不去。与人为善不只给你财富,还让你拥有被他人喜爱的充实感。
由上可知,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一条根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和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去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进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孟子曾经讲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仅是行动上做出来的,更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让我们明白:在人际交往中应以诚待人,用心与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所有人都离不开和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假如你想获得成功,就应当想方设法获取周围人的支持与帮助。生活就是这样,对人多一点理解与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就像中国有句古语说的那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与人为善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智者内心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心灵世界里一片开阔的视野。
与人为善来自于高尚。“人心本善”,“世界终将大同”。有了这种情操,人们的行为才有了指导,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撑。与人为善来源于自信。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他,他全可以应对自如。人们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你自身也需要善良。与人为善是一种力量,它能征服人心、征服世界。
和与人为善对立的是与人为恶。与人为恶者将一生的奋斗目标放在损人害人上,或者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或者疑神疑鬼,坐立不安;或者厚颜无耻,无耻下流;或者贪婪无度,违法乱纪……由于他们担惊受怕,神经高度紧张,必定导致五行失调,阴阳错乱,如入炼狱,如坠火海,最终的结果就是早衰早亡。而与人为善者常常处于和谐之中,人际平和,心态平和,豁达乐观,无忧无虑,其身必健,其寿自长。
与人为善是一壶清洗灵魂的净水。与人为善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她是一种无形的帮助,一种博大的爱,是一股矫正世俗的春风。道家的始祖老子讲得好:“上善若水。”是的,“水溶万物而不争”,与人为善者和水一样能溶解万事万物,融解人间恩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为善者可以包容一切,气度恢宏,胸怀博大;“水质透明,清澈见底”,与人为善者白天为善,夜来省己,心如明镜……与人为善和水一样精深博大。
善小而为之,恶小而不为,它受所处环境与心境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受个人道德与修养规范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受社会整体文明与和谐水平的影响也非常大。与人为善在脱离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阶段之后,是需要用心培养的。从社会的角度讲,对公民公德的要求是对与人为善的规定性培植;从人性的角度讲,激发与人为善的情感,是追求心灵美好、安宁的有效方法;从人的价值取向讲,激发与人为善的追求,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人的幸福指数来讲,与人为善的普及程度更高,人普遍的幸福感越强烈。
中国传统文化教人从善的善恶观千百年来一直强烈地占据着话语权,“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类的教化一代代地传承着。但是,对于目前与人为善的一般状态大家却都不十分满意。人在日常遇到的普遍问题、矛盾与烦恼中,有一些是原则性十分强的,需要认真对待。另一些便是因人心不善而引发与激化的。这使得我们感受到目前整个社会对与人为善的规定性素质要求得不够,同时也感受到我们个人对与人为善的非规定性修养要求也十分不足。
与人为善的付出,应该不怀任何目的、不求任何回报,你所付出与人的,不应念念不忘;而你所收获于人的,应该铭记在心,这便是与人为善的胸怀。
与人为善是做人的一种积极且有意义的行为。它能给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让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与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惠与人的快乐,进而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君子应有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是孔子关注的人际关系。他的所有学说思想都落实在怎样处理好这种具体实在的日常人伦之理,故“成人之美,与人为善”是孔子所提倡的一条关键的为人原则。人皆有美丑善恶,完人自古未有。假若紧紧抓住人的缺点不放,只会让人际关系紧张恶化。而“乐道人之善”(《李氏篇》)“无攻人之恶”(《颜渊篇》)也就会让人人自安,和睦共处。孔子的这种“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态度,确实体现了一个人高度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对那些不仁之人,孔子仍主张不应忌恨太甚。“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泰伯篇》)我们面对的即便是丑陋的恶人,也应把握分寸,不讲一时之怨,也应试着来感化对方。化干戈为玉帛,这不失为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君子风范。只有在这种风范成为所有人自觉的追求时,这个天下才会安定,这个社会才能和睦。好人往往让人爱屋及乌,坏人,则常常叫人恨及其亲近之属。孔子能客观理性地分别对待一个人的好和坏,让人之美尽诏于天下,因此,孔子不讲“成人之大美”而只说“成人之美”,只要是美的,不论大美小美,都应给予接纳。这种思想既不偏执,也不走向极端。孔子就是用这种乐善好施与人为善的亲和力,去感召、笼络所有人,去组合建立他所追求的人和人之间的理想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和睦共处,是每个时代都致力追求的。“永夜长道漫徘徊,思绪难抑谁与猜?对花劝酒花先落,向水挥刀水更流。”没出错时还出错,那么,现在的美德到哪了?哈利法克斯讲过:“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无声。”我们姑且不说社会如何如何的。
首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去大家所熟识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当时阿姆斯特朗讲过的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球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忽然问奥德伦一个十分特别的问题:“让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感觉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德伦十分有风度地答道:“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又笑着讲:“因此,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所有人在笑声中,都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成功不一定在我,团队的成功也是我的成功。
你会不会欣赏同事的成功呢?你愿不愿意从内心给他热烈的掌声?
中国是个大国,也是个礼仪之邦。不要把圣人的美德抛弃。
“成人之美”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项美德。人要有才,更要有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左传》讲一个人可无才,但不可无德。
如何广交朋友多撒网
要想在世间成功,还应广交友人,否则也是行不通的。它助你成功的关键大致分为两个:
1.发现需要
寻找出经常被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对被需要的东西不时架起探测雷达,有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是工作开始的地方。对人所需要的东西做敏感的勘察,这地方也是可以急速发展的地方。
有需要也有工作,假如得不到接受的话,也许此处无所需。
例如,
经营一个学习辅导班,经营状况不好,学生就不会来,仿佛是没有需要。然而,这也是真正需要的东西没有得到供给。对于其他的工作来说也一样,尽管有需要的地方却没有得到供给。
可以举卖今川烧(甜烧饼)之例。从前,今川烧也不过是豆沙馅饼,但是最近,自从某个小店开始销售奶油馅的之后,便出现数不清的种类,就连巧克力馅的也有,生意十分兴隆,似乎得到了可观的收入。
其中的缘由是:所谓今川烧,以前仿佛只是老人或小孩子吃的东西,而年轻女性是不过问的,但是放进像奶油或巧克力等馅的话,小姐们就开始动手了,她们一吃,就会多买。只是因为这点小变化,就有了需要。
公司的工作也是同理,自立营业也一样。此外,家庭妇女也应如此,一定要去发现家庭的需要。真正的好工作往往在有需要的地方才可能出现。这便是日常要去进行的发现之一。
2.思考下一步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在这个需要之上,思考会不会再发展?发展的依据是什么?
所有可能性都会意外地出现。那个今川烧的店铺,已在这个业绩上停滞不前。这便是被自己的经验所迷惑,虽曾下过工夫,获得了一次成功之后,就停滞在成功之上。所以,一定要去考虑再发展的可能性。
要想在世间成功,还应广交友人,否则也是行不通的。
为人处世要怀揣一颗平常心
有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有一头驴子吃饱喝足后,感到精神抖擞,觉得浑身是劲,就兴奋地踢跳起来,并自豪地讲:“从我的精神与速度上来看,我父亲一定是一匹雄壮的骏马。”第二天,它赶了一段长路,感到很疲惫,就很泄气地讲:“终究我的父亲是一头驴。”这个寓言故事讥讽了那些在顺境时得意忘形、逆境中自怨自艾的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这种不良的心态让自己难受,更谈不上能干出什么大事。因此,保持一颗平常心非常重要。
古人曰:“平常心即是道。”古人说的“道”,事实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并且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哲学。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可知所谓的平常心是“无为、无争、不贫、知足”等等观念的综合反映。假如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我们能够用平常心去对待,不仅不惊慌失措,反而非常从容镇静,一面充分保持着人情味,一面还可以于适当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心态就可称作“平常心”。
拥有平常心,你便也拥有了人格魅力,也就可以任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平常心是一颗宠辱不惊的心。拜伦说:“真正有血性的人,决不乞求他人的重视,也不怕被人忽略。”爱因斯坦用钞票当书签,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牌给女儿当玩具。不要笑他们的“荒唐”之举,这就是他们淡泊名利的平常心的表现,是他们崇高精神的折射。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敬仰,也震撼了我们的灵魂。
在你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时,你便会发现:真情,就在你身边。平常心是颗宽容、理解、忍让的心,就是欢乐他人的欢乐、痛苦他人的痛苦、喜悦他人的喜悦。多一点理解与关爱,世界就多一点真、善、美。平常心是颗尊重他人的心,就是尊重他人的劳动、人格、理想、信仰等。尊重使自己无形中得到好的修养,感受到精神的美。平常心是颗坚强的心,不畏泥泞路,不怕风雪夜。它让人始终奋勇向前,永不倒下。
平常心是一种超越当前得失的清静心、光明心。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下,都会拥有平常心,那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就像孔子所赞美的,不是个圣人,也是个贤人。只要我们努力,是可以用平常心去对待纷杂的世事与漫长的人生的,至少也可以做到以平常心跨越人生的障碍。
我国著名的学者张中行先生,就拥有超凡脱俗的平常心,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他用平常人的平常心,看人看事,写人写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自然且坦荡。捧读张中行先生的文章,仿佛倾听一位几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讲述他的人生经历。
张中行先生用平常心对人对事,他讲:“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辩。”像不少人关心的张先生和杨沫的关系一事,在《流年碎影》中写有两段,真切自然,特有分寸,如实地讲述事实,描述感受。
特别叫人感动的是,20世纪50年代,杨沫的《青春之歌》出版了,一些读者认为有些事也许影射了张先生,张先生写道:“我却没有在意。”这种宽容的态度,不是常人所及,何等难能可贵!有人问张先生为何时常沉默,张先生又写道:“其一,这类过去的事,在心里转转无碍,翻来覆去地去说就没有意义了。其二,我没有兴趣,也不乐意给爱听张家长、李家短的闲人供应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三,最重要的是人生十分不易,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老了,余年不多,幸而尚有一点点回忆的能量,还是想想那十之一二为是。”
张中行先生待人亲切、坦诚,他将自己一生中的感悟真诚地告诉了后人,让人们在一种平和而冷静的心态中,真切且自然地体会到了一位文化老人坦坦荡荡的平常心理。他的这种省悟,是原原本本的,如李叔同坐禅时的冥想,也似丰子恺那样远离尘海时的冷视,同时又像闻一多、朱自清那样直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