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说,一个人虽然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却在另一方面取得了成功。被机会拒之门外是一件痛苦的事,可是明智的人绝不能就此消沉,他们会积极地投入到门外的世界。只要你思路开阔、目光敏锐,迟早会找到一个更新、更好的机会。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命运女神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苦难是笔财富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出生于一个有着十七个子女的中学校长之家。出生刚几个月,他的父亲突然双目失明,接着丢掉了校长的职务。微薄的退休金难以维持生计,全家只好搬进附近一个村子里,因为孩子们的舅舅在那里经营着一个小型玻璃厂。
1841年秋,还不到7岁的门捷列夫考进了市中学,在当地轰动一时。入学后,他努力学习,成绩优秀。升入高年级后,他的成绩更加显著,这使妈妈非常高兴,她省吃俭用坚持让儿子读完中学。
可是,不幸总爱跟随着贫苦人家。门捷列夫1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14岁时,舅舅的工厂在火灾中化为灰烬。母亲只好再次搬家,将成年的女儿们嫁出去,让两个儿子参加工作。1849年春,门捷列夫中学毕业,母亲希望儿子能够进入大学深造,变卖了仅有的一点财产,带着儿女四处奔波。终于,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门捷列夫进入彼得堡师范学院物理系。
门捷列夫上大学了。但长期的奔波劳碌,使妈妈心力交瘁,她病倒了。临终前她对守在床边的门捷列夫低声说:“永别了,孩子!你要辛勤地劳动,耐心地寻求科学的真理,一定要成功……”
此后,门捷列夫牢记妈妈的遗训,更加刻苦地学习。紧张学习之余,还撰写科学简评得到少量稿费。这时他已经失去任何经济支持。悲伤的心情、贫苦的生活、紧张的学习影响了这个年轻人的健康,他不得不到校医院看病。老医生诊断后皱起眉头:“小伙子,住院吧,病得可不轻啊。”门捷列夫只得住在了校医院里,一边治病,一边学习。吃的是土豆蘸盐、白开水加面包,住的是校医院窄小阴暗的病室。门捷列夫牢记妈妈的遗言,忘掉一切物质上的困苦,拼命地学习着。
门捷列夫牢固掌握了各门功课,还阅览了各种科学文献。不久,教师们发现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尤其对化学有着独特的见解,便推荐他研究芬兰褐帘石和辉石的化学分析法。门捷列夫也终于没有辜负母亲的厚望,在化学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化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础上,把化学元素从杂乱无章的迷宫中分门别类地理出了一个头绪,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这个科学史上的重大规律。
门捷列夫终于不但在学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为科学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他深信:“成功永远属于不断进取的人。”
苦难是一笔财富。它能砥砺人的钢铁般的意志,是成大器者必经的人生阶段。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人要么被苦难压倒,一蹶不振;要么战胜苦难,坚强如钢。短暂的生活注定我们要经受苦难的洗礼,我们定要坚信:“苦难是一笔财富。”
寒冬腊月梅花开
宋濂(1310[XC~.TIF,JZ]1381年)是明朝开国元勋,字景濂。他出生在贫苦人家,但是他自幼就十分好学,利用一切条件苦学不辍,曾拜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为师。因为家里很穷,他要看书,就只能向有藏书的人家借来看,借来以后,他抓紧时间赶快抄录下来,每天拼命地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日子好还给人家。
有一天,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刺骨的寒风令人无法忍受,连砚台里的墨都结成了冰。衣衫单薄的宋濂手指冻得都无法自然屈伸了,但他仍然加倍努力学习,不敢有所松懈,因为借来的书必须要赶紧抄完,否则就超过预订的还书日期了。抄完了书,他还要冒着严寒去还书给人家,一点不敢错过约定的还书日期。正因为他固守诚信,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看,他也就因此能够博览群书,增加见识,为他以后的成才奠定了基础。
面对贫困、饥饿、寒冷,宋濂不以为苦,努力向学,他所追求的是成大业。成年后,他就更加渴慕向贤达之士学习,常常跑到几百里以外的地方,去找自己同乡中那些已有成就的前辈虚心学习。有一位同乡位尊名旺,他那里来往的名人很多,有不少人赶到他那里学习,他说话的语气很傲慢,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宋濂就侍立在他旁边,手拿儒家经典向他请教,经常俯下身子,侧耳倾听,唯恐落下什么没有听明白。有时候这位名气很大的同乡,对宋濂提出的问题不耐烦了,大声指责他,他则脸色更加恭敬,礼节愈加周到,连一句话也不敢说。而一看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宋濂又去向他虚心请教。宋濂还自谦地说:“我虽然很愚笨,但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后来他觉得这样学习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到学校里拜师学习。他一个人背着书箱,走在深山之中,寒冬的大风,吹得瘦弱的他东倒西歪,数尺深的大雪,把脚下的皮肤都冻裂了,鲜血直流,他也没有知觉。等到了学馆,都快要冻死了,还好学馆中的仆人拿着热水给他全身慢慢地擦热,用被子盖好,他才逐渐有了知觉,暖和过来。
正是宋濂能忍受穷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的那些同学一个个生活得很快乐,但是又有几个人名垂青史了呢?
苦难是什么?苦难是失去自由时的迷茫,是虽然充满苦涩却不能不走的路。从古至今,苦难与人类如影随形。那些在逆境中成才的人们告诉我们:凡成功者,所行之路无一例外是用挫折和磨难的台阶铺就的。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学校,经历苦难是人生的一种宝贵的财富。人在欢乐时容易陶醉,而在忍受苦难时才会有深沉的思考。欢乐使人享受人生,苦难使人认识人生。只有在苦难面前的深沉思考,才能使人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天无绝人之路
有一个飞行员,在一生中遭受过两次惨痛的意外事故。第一次不幸发生在他46岁时,在一次飞机驾驶训练中,发生了一次意外的飞行事故,后果十分严重: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被烧坏了,整个人己经不成人样。在医院,他先后进行了16次手术,原本英俊的脸因为植皮手术而变成了一块“彩色板”;他还从此失去了手指,双腿特别细小,根本无法行动,只能依靠轮椅行动。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一副残疾身躯,在6个月后,却又亲自驾驶着飞机上了蓝天!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仅仅四年后,命运之神似乎再次要把他逼向绝路,又一次把不幸降临到他的身上:他所驾驶的飞机在起飞时突然摔回跑道,他的12块脊椎骨全部被压得粉碎,腰部以下的躯体永远瘫痪了。
但是他没有把这些灾难当做自己消沉的理由,他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一万种事,现在我还能做9000种,我还可以把注意力和目光放在能做的9000种事上。我的人生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所以,我只能选择不把挫折当成自己放弃努力的借口。”
这位生活的强者,就是米歇尔。正因为永不放弃努力,他最终成为一位百万富翁、公众演说家、企业家,还在政坛上获得一席之地。
若是你承受了重大的打击,是自暴自弃,还是重新站起来?挫折仅仅是对意志的考验,只要没到世界末日,何必要让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无须惊慌,不必痛苦,拒绝烦恼,学会乐观地吞咽悲伤,坦然面对挫折。遭受打击也许是件幸运事,可以激发你更大的潜能,促使你取得人生更辉煌的成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世上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
有希望在,痛苦并不可怕
有一个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一个梦想,她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纵横驰骋在广袤无垠的冰雪上,自由地奔驰。然而,她不幸地患了骨癌,为了保住她的生命,医生只好锯掉了她的右脚。祸不单行,后来,由于癌症的肆虐和蔓延,她先后又失去了乳房及子宫。
一而再、再而三的厄运不断地降临到她的头上,她曾哭泣过、悲伤过,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的梦想。正是这个希望一直支撑她日益衰弱的身躯,她一直都告诉自己:“我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我要为自己的梦想,向痛苦挑战,绝不轻言放弃!”
最后,她不但没有被病魔打倒,相反,还凭着顽强的斗志和无比的勇气信心,排除万难,终于实现了梦想,还为自己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包括夺取1988年冬奥会的冠军,并在美国滑雪锦标赛中总共赢得了29枚金牌。甚至后来,她还成为攀登险峰的高手。她就是美国运动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著名滑雪运动员——戴安娜·高登。
试想,一个失去了右脚的人,竟然能够达到常人无法达到的运动水平,成为世界冠军,这需要克服多么大的痛苦和困难!她又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的?毫无疑问,正是那伟大的梦想和希望给予她力量的。这一直是她的精神支柱,而她整个人已经成了精神的化身、梦想的火炬手。
希望是美好的东西,它能激发力量、激发,它是人生路上的加油站。对任何人来说,生活需要希望,事业需要希望。生命和创造都需要希望。希望能够焕发生命力,激发创造力。无论是怎样的生活道路和艰难困苦,我们心里都要保持有美好的希望。
七百四十三封退稿信
有一位名叫约翰·克里西的作家,年轻时勤奋写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屡遭挫折,在十年之中,他不断地写书投稿,在投出743篇稿子之后,共收到743封退稿信。但是他并没有气馁,面对逆境仍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他说:“不错,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假如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信都将变得毫无意义,我也有可能成为一个笑柄。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封退稿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所以他一直笔耕不辍,一直坚持他的写作事业。到他逝世时为止,约翰·克里西一共出版了564本书,无数的挫折因他坚持不懈而变成了惊人的成功,他不但没有成为一个笑柄,反而成为年轻人的榜样。
我们可以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一定不要放弃无限的希望。为了把希望变成现实,我们必须坚持。
非走不可的弯路
毛泽东早年从湖南老家来到北京大学,从事最基层的图书管理员工作,但他并未因为工作的卑微而放弃,而是恪尽职守,做得十分出色。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作为一名管理员,尽职尽责。那时候经常见到许多著名学者,如胡适、陈独秀等人,即使他们对他这个小小的管理员并不在意,也丝毫不会影响他认真工作、努力进取的劲头。
香港富商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为了不在父辈的保护下失去上进心,毅然离开父亲羽翼的呵护去独立创业。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在硅谷生活过的他对科技倍加推崇,并将香港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作为他回到香港后的一个主要思考问题。他于1990年创办了卫星电视,正式踏足科技界,其后将其出售,可以说是李泽楷在创业中做出的第一次非常漂亮的“亮相”。此后,他凭借着自己长期独立打拼的经验,逐渐地度过了默默无闻的阶段,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被称为“小超人”。试想,当初李泽楷要是选择在父亲的羽翼下养尊处优,最多只能守成,而无法开拓,甚至有可能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但是,他却选择走弯路,进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于刚涉足社会的青年人来说,吃几天苦并非是坏事,相反却是一件幸事。走弯路是事业上最痛苦的磨炼之一,但也是我们人生最为难得的经历之一,它对我们人生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者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经过磨炼与洗礼,不管是在为人处世上还是在工作能力、意志品行等方面,你都会有较大的提升。这会为你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不管路途多么崎岖
一位熨衣工人住在拖车房屋中,每周的工资只有60美元。他的妻子上夜班。不过即使夫妻俩都工作,那一点工资也只能勉强糊口,更何况他们还要抚养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位工人希望成为作家,他利用夜晚和周末,只要有空余时间,都不停地写作,打字的声音不绝于耳。他在养家糊口的基础上,把所有的余钱全部用来付邮费,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出版商和经纪人。
但他的所有作品毫无例外地都被对方退回了。退稿信均很简短,非常公式化,他甚至不能确定出版商和经纪人究竟有没有真正看过他的作品。
一天,他读到一部小说,令他记起了自己的某部作品,当初他把作品的原稿寄给那部小说的出版商,而他们则把原稿交给了皮尔·汤姆森,一位著名的作家。
几个星期后,他收到汤姆森的一封热诚亲切的回信,说原稿的瑕疵太多,但是,汤姆森认为,他的确具备成为作家的潜质,并鼓励他再试试看。
在此后18个月里,他克服了一切困难,又给编辑寄去两份书稿,但都被退还了。他开始试着写第四部小说,不过由于经济上实在支撑不住了,渐渐地,他开始放弃了希望。一天夜里,他把书稿扔进了垃圾桶。没想到,他的妻子却把它捡起来,说:“你不应该半途而废的,因为我觉得你快要成功了。”
他瞪着那些稿纸发愣。他已不再相信自己,但他妻子却相信他会成功。一位他从未见过面的纽约编辑也相信他会成功。于是,他继续开动起来,又写了一部小说,把小说寄给汤姆森,不过他以为这次准会又失败。
可是他错了。汤姆森的出版公司预付了2500美元给他,从此,史蒂芬·金的经典恐怖小说《嘉莉》诞生了。这本小说后来销售了500万册,并被拍成了电影,成为1976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