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备的非常手段
13295700000011

第11章 以利激人不长久,以德服人情更深(3)

京津沪等地的“八大样”是个历史悠久的老商号。其创业老板姓孟,是山东章丘人。过去,有个叫张云德的孤儿,靠亲戚帮忙,过继给孟家,改姓孟,在布店做小伙计。入店后,他勤快、踏实、沉默寡言。一天,老板叫云德带8匹马去济南田家做一笔绸缎生意,根据路程限定他次日返回。当天傍晚,他准时把布送到了济南田家。次日一大早,老客户田老板将货钱给了云德。云德像大掌柜一样数也没数就将钱包好上路了。因为这是老板第一次叫让他单独做生意,他心里有点不踏实,中午到平陵城时,趁其他伙计休息的时候,他偷偷点了一下货款。一点,吓了一跳,货款多出了不少,远远超出了这笔生意的利润。怎么办?他想田家发现后一定会很着急,当即决定,让其他伙计先回家,自己重返济南。掌灯时分,他把多余的钱送到了田老板手里。谁料,田老板不但不感谢,反而责骂了他一通:“你这家伙,存心不良,既然多了钱,为什么当时不说?害我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弄得鸡犬不宁!”云德怕断了老板的生意,不敢争辩,只好低头不作声。第三天回到章丘,自己的老板又大骂了他一通:“第一次让你出门办事,你就这么放肆,竟敢冒犯店规,迟一天返回!你这种人今后谁还敢用?明天中午,到账户领工钱,你不再是这里的伙计了!”没想到做了好事反而砸了自家的饭碗,他只得把眼泪往肚里咽。次日上午,他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东西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中午,准时去账房。他从大掌柜手里拿了钱,向一旁在座的老板深深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您过去的教诲。”转身走了。走到门口,突然被老板叫住了。原来,这一闹剧是老板对他的考验。他当即被老板委任为大掌柜(相当于现在的经理)。从此,他以身股参与分红,并用分红办了自己的店铺,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商。

对于严厚信、张云德的人品我们无话可说。俗话说:“青酒红人面,财白动人心。”可严厚信、张云德却没动心。其实我们更为叹服的还是胡雪岩和孟老板的管人用人手段,是他们发现了严厚信和张云德。像他们这样闻名古今的商人在管人用人上的手段何止此一二,不然又怎能开创了如此辉煌的事业呢?

7、放下身段,以情动人

对成大事者来说,万万不可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居,即使才高八斗,位高权重,家财万贯,也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人,如果能放下身段,降低姿态,前面的路会更宽广,得到的会更多。

借诸葛亮之力,刘备的人生出现了很大的转折,因此“三顾茅庐”既体现了刘备的人际谋略,又说明与所需的人大力沟通,可以从中获取改变人生的力量。刘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无多大实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同时代的许多智能之士都没有小看他,如曹操最信任、最得力的谋士之一的郭嘉,就说他“有雄心而甚得众心”。在二十余年中,刘备历经磨难,始终没有形成自己强大的势力,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两条:其一,是他身边没有得力的谋主、军师;其二,是他没有得到足以发展的客观条件——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对于他来说,当时都还不具备。这两条归结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谈的借力主体——人,即通人得人,这种人,当然是非常之人。

就在他屯兵新野时,他所渴慕的人才终于出现了。

荆州,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还有河南西南部等地,范围是很大的。在天下大乱之际,荆州相对平静。刘表礼待贤士,招徕人才,于是不少北方南下的士人进入荆州境内。当时刘备在新野,属南阳郡,有不少人物聚集于此,其中有个徐庶,为刘备所用,后来徐庶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这个诸葛亮,字孔明,原是山东琅邪(在今山东临沂)人氏,父亲早逝,年幼随叔父到南阳郡,长大后,就在这里隐居。徐庶对刘备盛称诸葛孔明之才,但又说,此人必须由刘备亲自去请。

刘备求贤若渴,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了三次,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才得以相见。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作了著名的“隆中对”,提出了联吴抗曹,立足荆州,西取益州,待机北上,统一天下的战略方案,刘备闻言大喜。诸葛亮出山作他的军师,使他“如鱼得水”,从此,他的身边有了得力的谋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平定北方后,举兵南下。正在这关键时候,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刘琮代立,不战而降。诸葛亮劝刘备进攻当时驻襄阳的刘琮,乘机占领荆州,刘备顾及与刘表的关系,不好意思为此,怕毁了自己的名声,但荆州人乃至刘琮的左右之人,都对刘备有好感,不少人归于刘备。刘备带着逐渐聚集起来的荆州十万余人,一路南撤。这时,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加快行军,能打仗的人少,如果曹军追上来,那可怎么办啊?”

刘备回答说:“要成大事,以人为本,有这么多的人肯跟着我,我怎么忍心把他们抛弃呢?”曹操知道江陵(在今湖北的荆州市)的重要,怕刘备抢先占了,就派精兵抄路轻装速进,赶到襄阳(今湖北襄樊),又以五千精骑猛追,一日一夜行军三百余里,到当阳(今属湖北)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只带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脱,连妻子都丢了。后来遇到关羽,又遇到刘表的长子刘琦,一起到了夏口(古时汉水入长江之处)。

曹军南下,也惊动了据有江东的孙权,孙权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是难以与曹操抗衡的,他听从鲁肃的意见,派鲁肃以吊唁刘表的名义,去和刘备联络。鲁肃几经周折,在当阳遇上刘备,后孙、刘联合,共拒曹操之计,此计正合刘备之意,刘备即派诸葛亮随鲁肃往江东去见吴主孙权,共议联合抗曹大事。

在鲁肃、诸葛亮的推动下,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以拒曹操。结果,孙刘联军在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大败曹军,迫使曹操退回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此战挫败了曹操一举打过江南的计划,使孙、刘免于双双破亡,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对于刘备来说,这次大战是他乘势崛起的一个重要契机,从此,成为当时天下三强之一。

当然,刘备还有艰难的路程要走。赤壁战后,曹军还占领着襄阳、江陵,荆州支离破碎,孙权也想要荆州。除了军事斗争外,他还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外交斗争。

荆州是孙权和刘备都想要的战略要地,谁得到它,对谁就有利,赤壁战后,周瑜从曹军手中夺回了江陵,而刘备取得了江南四郡。刘琦病死后,诸葛亮和荆州将士拥戴刘备作了荆州牧。孙权看到刘备在荆州确有根基,只好暂时承认既成事实,他让周瑜把江陵南岸之地给刘备,让刘备住在公安(今属湖北)。后来,刘备又向孙权借了荆州其他数郡。孙权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这在史书上说是“进妹固好”——以缔结姻亲的办法巩固孙刘联盟。

周瑜对刘备也心存疑忌,严加防范。他认为刘备是个“枭雄”,不能不防,他向孙权进计,把刘备软禁于江东,一是把他与关羽、张飞隔开,二是用最优裕的生活把他的英雄之志消蚀。当然,这只是他的一个打算,并未付实。可以设想,只要周瑜还在,刘备在江陵是不好过的。不仅如此,周瑜还向孙权提出了西取蜀中的主张,如果这一计划实施的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某些设想,恐怕要由孙权与周瑜来实现了。

然而,就算刘备运气好,周瑜于建安十五年病逝,天意为他除去了孙权身边对他最不利的一人。周瑜刚死,鲁肃建议孙权把江陵让给刘备,以“多操之敌”,为孙权采纳。虽然鲁肃本意是为东吴着想的,但对刘备来说,实在收获不小。得江陵,不是得到一块一般的地盘,而是得到一块战略要地。后来,刘备正是以江陵为基地,西入益州的。

刘备自从获得一代高人——孔明的真心辅佐,命运便获得了实质性的转折,三足鼎立的态势由此开始演绎。

8、真心赞扬比自己强的人

人人都希望获得荣誉和赞扬,善于成大事的人会把荣耀与赞扬留给他人,自己承担那些不痛不痒的指责与批评。因此而取得良好的口碑,在日后的处世过程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有一位大书店的经理,一天,从他的一个店员那里收到一封令人吃惊的侮辱信。在这封信中,那店员说,他谈不上喜欢、尊敬或讨厌经理,他认为其经理是个无所作为的庸人,并希望副经理能取代他的职务。总之,这是一封非常恶毒的有意令他丢脸的信。

然而,真正惊人的却不是这封信本身,而是这位经理对付这封信的办法。

这位书店经理便是《福希斯》周刊的发行人比尔。他的副职,原来就是与那位店员亲近的人,名叫巴特。这封信原是寄给巴特的,而不是寄给比尔的,其用意很明显,就是不愿让比尔看见此信。可是由于两个头儿常常互相拆阅商业信件,恰巧巴特又不在场,比尔便把这信拆开看了。

比尔读了这封惊人的信后,就带着信一直跑到老板那儿,老板叫纳拔,是许多家大公司的董事和股东。

比尔对纳拔说:“我虽然是个没有才干的经理,但我果然能用到这么好的一位副经理,连我的店员们都认为他超过我了。”比尔没有半点嫉妒,也没有感觉受到了伤害,更没有为此而暴跳如雷,他只是自负他挑选的副经理是个能者。

就这样,比尔把一块碎砖变成了生辉的壁玉了。享成功之盛名的能者,常常是这样做的。这原是一种秘术,得此诀者便能有忍人所不能忍的胸襟。他们对于精明过人的杰出属下,常常用这法子拉拢和操纵。

一般的“小”人物,便不能领会这其中的道理,动辄对能干的部下嫉恶如仇,这其实是他被其下属看不起的最大原因。一个人越是把自己看得太重,希望别人一天到晚都围着自己团团转,对自己满口恭维和奉承,他就越是被部下看不起。真正的大人物眼光往往比较长远,他们认为成功的结局,远胜过一时的虚荣。

比如说卡纳奇吧,每当有人谈起他那惊人的成就,他总是谦虚地把功劳归于他身边的人,说这些人比他聪明得多。

林肯在任美国总统期间,遴选内阁大员时,决不对惟诺是从者加以委任,对于那些具有坚强意志难以操纵的人,他委以重任;甚至那些看不起他、曾经反对过他的有才能之人,他也尽力罗致。他的陆军总司令史丹顿,继凯木伦之后最能干的阁员,就常骂林肯是“原始的大猩猩”,并把发生在贝尔伦地区的灾祸,归咎于他行政上的无能;还有林肯最得力的财政部长蔡斯,原来是个不喜欢林肯的人,并一度曾公开反对他。不管别人对他怎样,林肯总是将那些能担负重要责任的人兼收并蓄起来,为自己效力,由于林肯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他选录的人都是能弥补他的弱点的人。

一般的凡夫俗子,对个性坚强、难以驾驭的人,不仅不会设法罗致,反而避之不及,生怕他们喧宾夺主,胜过自己。可他们还常常说得不到真正的助手。这句话也许有一部分是对的,可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具有真才实干的人。他们自己从未发现自身存在着不足,总以为世上只有他们能把事情做好。因此,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远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事业的结果之上。照这样,还能成就更大事业吗?

人们都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莫茵一战的失利,是其战败的重要因素。因为德皇威廉二世在全盛时期,不要任何人与其并驾齐驱,他要的是对他惟命是从、诺诺谦恭的人。

大战初期,他的总参谋部里几乎全是这些人掌权,这是很明显的事。

威廉二世的祖父,德皇威廉一世,行为与他的孙子恰巧相反。威廉一世对于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宰相俾斯麦,多年以来相安共处,因为他知道俾斯麦坚强刚毅,具有强有力的铁腕实力,能把普鲁士和散漫的德国统一起来,成为世界强国。

迪克是西北国民银行的主席,论到人生事业的成败因缘,他有如下议论:“就我所知,一个领袖,四周总有不少意志坚强的人。如果他不敢用这班人做得力助手,害怕他们将其推翻取而代之,他便不配做一个领袖,亦不会成就大事业。在当今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如果仅靠一群鹦鹉去干,怎能成大器呢?在一个蓬勃向上的公司里,许多重要决议,是要让那些位置较低的人发表议论,并放手让他们去做。这是我经商的经验之谈。”

真正的领袖,为了追求其坚定的人生价值,常常能够牺牲自己的虚荣。因为他能屈尊降贵,所以他常能发现身边能干的助手,以及有能力和肯帮忙的朋友。

那些勉强成名的人,通常不愿意与比他地位更高的人在一起相处。他不喜欢恭维抬举人,只是瞧不起人,有时候与有声望的人在一起,他虽以此沾沾自喜,以为自满,但通常他们所选择的心腹朋友,都是他所能示惠的人。因此,凡是真正能帮助他而有坚强意志的真才实学的人,他几乎都与之绝缘了。

著名的发明家和制作家马克西姆曾凝练地概括了得人善待的处世准则:“人们想从别人身上获得的东西,不外是两种:一为颂扬恭维,一为善待支持。然而,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立身行世,只好把颂扬割舍,以求别人的善待支持。因为他得到颂扬的同时,就有人嫉妒,而嫉妒便造成仇隙。”

当你选择助手和朋友,以及和他们来往之际,你应该舍得牺牲自己的虚荣心,努力求得在某方面比你强的助手,参照他们的意见去做一些你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只要你肯放下架子,舍弃矜持与虚荣,便能罗致一帮干将为你的事业奋斗。要使自己光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首先让别人比你更光荣。

手段之二脑子灵——善于谋大局才能成大事

善做事不如善谋局,只有思维灵活、反应敏捷、精于谋略、善于策划,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人生道路上给自己制定一个清晰的做事计划,闯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