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09

第9章 亚历山大

马其顿雄狮(公元前356—前323)

他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对东方进行血腥掠夺,同时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亚历山大13岁起,一连三年有幸得以与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贤哲朝夕相处,他同亚里士多德讨论哲学、政治、伦理等诸方面的学问,同时也涉及许多问题。亚历山大常说,他最尊崇的是亚里士多德,他爱亚里士多德甚至于超过他的父亲,因为后者仅仅生育了他,而前者却教会他怎样做高贵的人。

从外表上看,亚历山大身材适中,相貌英俊,有着竞技者的体形。亚历山大自孩提时代起就野心勃勃,甚至近乎目空一切。因为他腿脚敏捷善于奔跑,有人问他,是否打算在奥林匹克竞技场上较量一番。他答道:“是的,假若我的对手就是国王的话。”

如果把勇敢、骄傲和机智作为亚历山大得以称王的基本条件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但亚历山大自孩提时起还具备第四种品质,即智力上的好奇心,这就尤其使他超凡出众。例如,在某次远征中菲利普王曾多次不亲自理事。有一次,由亚历山大负责接待波斯使臣,而波斯又是亚历山大一心想征服的亚细亚庞大帝国。亚历山大的友善态度和有节制的提问使来访使臣们心悦诚服。他不去询问如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或波斯国王的服饰等幼稚问题,而是问起该国道路的长度和波斯国王的用兵才能和胆略等等。问到最后,一位使臣惊叹道:“这个孩子才真是一个伟大的君主,而我们的国王只不过徒有钱财而已。”

亚历山大约于公元前356年出生在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都城培拉,父亲是勇武善战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母亲则是古希腊大英雄阿喀琉斯的后裔。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亚历山大自幼就养成了好大喜功的性格和征服世界的雄心。腓力二世又为他聘请了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亚里士多德为宫廷教师,使具有马其顿王族蛮悍气质的亚历山大受到希腊先进文化的陶冶。

亚历山大醉心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崇拜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从16岁起,他就随父出征,在喀罗尼亚战役中曾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取得过重大战果。他智勇双全,意志坚强,建功心切。相传他每次得到父王胜利的捷报就愁云满面,惟恐自己不能分享征服世界的光荣。

公元前336年夏天,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他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便巧妙地使他的敌人逐一就范,巩固了政权,同时使希腊再度屈从于马其顿的统治。亚历山大要完成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东征波斯。东方的波斯帝国虽然土地广袤,人口众多,但却是千疮百孔,危机四伏:宫廷阴谋层出不穷,地方起义时有发生;贵族腐化堕落,人民苦不堪言;军官贪生怕死,士兵纪律松弛;本国军队战斗力极差,倒是外国雇佣兵有一定的战斗力。

公元前336年被贵族们推举为国王的大流士三世优柔寡断,昏庸无能,面对大厦将倾、风雨飘摇的局面,他显得束手无策,回天乏术。于是亚历山大三世在公元前334年春发动了对波斯帝国的侵略战争。远征的借口是波斯人曾经蹂躏过希腊的圣地,又参与刺杀腓力二世。为了利用波斯统治下的希腊人、埃及人等的不满,他以解放者自居,许诺帮助他们摆脱波斯的羁绊。亚历山大派一部分留守部队在国内,以维持对欧洲的占领,他自己则亲率精锐主力出征。出征时,他所率部队只有3.5万人,与波斯军队在数量上相差悬殊。尽管存在诸多不利,但亚历山大仍依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对波斯军队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公元前333年夏,亚历山大的军队在伊苏斯城附近和波斯军队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激战。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迂回到亚历山大的后方,利用优越的地形摆开阵势,以逸待劳。亚历山大集中兵力,快速机动,对波斯军实施猛烈攻击。大流士三世首先畏敌弃阵,仓皇而逃,甚至把自己的弓、盾和王袍都扔掉了。由于主帅临阵脱逃,中军动摇,全军迅速崩溃。亚历山大乘胜追击,攻占了大马士革。接着,他又指挥马其顿军队,迅速攻占了腓尼基地区。腓尼基地区的陷落,使波斯海军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基地,这是极具战略意义的。

亚历山大指挥军队越战越勇,很快征服了波斯。亚历山大不战而使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各城邦投降,使其摆脱了波斯的统治。他允许这些顺服的城邦独立自治,并免除其贡赋。由此,他们由衷地感激亚历山大,把他称为“解放者”。亚历山大三世在两河流域,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占领了巴比伦等城池。只有推罗城民拒不降服,举行反抗。亚历山大动用了所有的攻城武器,经过7个月的围攻,终于攻陷了推罗城。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挥师进入埃及。当时波斯驻埃及总督马扎凯斯听到大流士三世败逃的消息,知道大势已去,双手把埃及奉献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进驻埃及后表示尊重埃及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辞辛苦,还专程拜谒了底比斯的阿蒙神庙祭司。受宠若惊的阿蒙神庙祭司对此感恩戴德,当即宣布亚历山大是埃及太阳神阿蒙的儿子。

经过十余年的东征,亚历山大建立起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以巴比伦为都城,君临天下,发号施令,好不威风。帝国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抵多瑙河。亚历山大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他的帝国和军队进行了重大改革,创造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希腊波斯共和王国。他想让波斯人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结成伙伴,他要和原先的敌人共同管理国家。

公元前232年6月,亚历山大三世因发热而突然病倒,10天后,这位英俊威武,叱咤风云的国王离开了人世,年仅33岁。

亚历山大与军事

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军事艺术的缔造者:他增加军队两翼的密度以提高其攻击力,以减轻马其顿方阵的压力;他使骑兵成为战争中的决定性突击力量和机动力量,创立了多用途的新型骑兵队伍,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骑兵指挥大师,他制定了战斗队形中各部分的机动和协同作战的原则,他还制定了骑兵战术原则,被恩格斯称为“历代最优秀的骑兵指挥官之一”。亚历山大的军事思想与指挥艺术成为人类军事史上的瑰宝,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事家,其军事成就足以彪炳青史。

当然亚历山大大帝也并非仅以其赫赫武功闻名于世,他也是一位极有头脑、极有作为的统治者,他一手缔造的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对于当时东、西方的文化及经济交流与联系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亚历山大自幼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伟大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是其授业老师之一,所以,在亚历山大大帝的身上留下了希腊文化的深深的烙印,他的征服同时也是希腊文化的一个对外传播过程。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亚历山大大帝希腊化了东方,这无疑是一种夸大之辞,因为在此之前,巴比伦地区及埃及就有了不少的希腊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加速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当时跟随亚历山大远征的还有一大批希腊文化的精英,他们向亚历山大献计献策。亚历山大深受希腊城邦制的影响,在其东征的过程中,他建立了大约七十多座城池,这些城池多位于战略要地,亚历山大希望这些新建的城市能萌发出希腊文明的幼芽。这些城池中最著名的当属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此城自建立时起,就成为一座繁荣、伟大的城市,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亚历山大的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小亚细亚及环地中海的中近东地区出现了希腊化,代表例子如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它完全是一个希腊人的世界,亚历山大港也藏有无数的希腊文书籍,成为古代的文化中心。可以说,希腊文明的传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亚历山大大帝最重大的建树,其征服的意义就在于此。

亚历山大还在其征服的帝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推行希腊的货币,这对于加强帝国范围的经济联系具有重大的意义,东、西方间的经济联系在此基础上大大加强。亚历山大的征服使整个东地中海文明世界统一在一起,原有的地中海商贸往来更为频繁,东地中海经济体更为发展,遥远的东方的物品也开始大量地流向帝国的发源地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第一次打开了东、西方直接交流的通道。

亚历山大的另一伟大之处在于,他主张整个帝国实现平等与民族团结,其统治下的各族人民都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其帝国行政系统中有大量的被征服者,其赖以自雄的军队也由多民族组成,波斯人成为另一兵力来源。亚历山大为消除隔阂,迎娶了异族女子,其中就有大流士三世之女。亚历山大的这一行为及其平等的思想为后世所称誉,英国历史学家威廉·塔思称赞道,亚历山大标志着人类思想上的一次革命。

亚历山大是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少年得志,英年而逝,格外引人注目。恺撒称他为“世界之王”,西方学者认为他是“最伟大的将领”,人们公认他是奴隶主阶级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古代世界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

在有关亚历山大大帝的种种传说中,最为精彩的当数“戈第安之结”了。在格拉尼科斯河大捷之后,亚历山大攻入小亚细亚内地。在戈第乌姆城,亚历山大朝拜了宙斯神庙。该庙存有一个奇特之物,一辆曾属于弗里吉亚国王米第阿斯的坐车,被一堆杂乱无幸的绳索紧紧缠绑着,从来没有人能解开这个难解的结。当时人们传说,谁若解开此结,谁就可以成为“亚洲之王”。亚历山大对此十分感兴趣,可试了数次都未能解开。但他仍不肯罢手认输,沉思片刻后,他突然抽出锋利的佩剑,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唰,唰”两下便将那团乱结给挑开了。此举充分显示亚历山大在解决、处理棘手难题上的异乎寻常的机智与果断。时至今日,西方各国语言中仍常常使用“戈第安之结”’一词,以此来比喻那些十分复杂棘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