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10

第10章 恺撒

罗马之父

(公元前100—公元前144)

征服高卢,建立独裁统治,广兴建筑以壮观罗马城市。

公元前84年,不幸降临到刚满15岁的恺撒头上,他父亲突然病逝了。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过早地品尝到人生的艰辛。恺撒的姑父马略是民主派的领袖人物,他在罗马先后担任7届执政官,这在罗马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罕见的。马略所取得的成就给少年恺撒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立志长大后要像姑父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可是,就在恺撒父亲死后的第二年,马略的死对头、共和派的急先锋苏拉带数万大军杀回了罗马。苏拉进入罗马城后,大肆捕杀民主派人士,并宣布马略及其支持者为“罗马公敌”,财产全部充公。恺撒的处境也岌岌可危。后来,由于恺撒的母亲通过一些元老向苏拉求情,苏拉才勉强赦免了恺撒。但他曾领教过悟撒的胆略,并意味深长地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马略死了,但是在惜撒身上还持续着不止一个马略的生命。”

在颠沛流离、四处躲藏的艰难生涯中,恺撒的意志经受了磨炼,他养成了临危不惧、勇敢顽强的坚毅品质。这一点,在他遭受海盗绑票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古罗马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恺撒,传说出生的时候是脚朝外而不是头朝外,这种情况我们中国叫做“寤生”,《左传》上有名的郑庄公就是“寤生”,这样出生的孩子据说不吉利。然而不论是古罗马的惜撒还是中国春秋时的郑庄公,都成就了霸业。

谈到恺撒,就不能不从“前三头结盟”开始。

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三个大人物:克拉苏、庞培和恺撒。克拉苏是苏拉的部将,但他扬名天下主要是依靠富有和擭取财富的方式。他生平最引以为豪的是镇压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这也使得他在罗马政治舞台上名噪一时。庞培也是苏拉的部将,在马略和苏拉为争夺权力而内战时,庞培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投到了苏拉的麾下,为此他不惜抛弃自己的妻子而同苏拉的女儿结婚。克拉苏和庞培都想排挤对方,但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于是不得不联手共同对元老院施加压力。

恺撒出身罗马的名门贵族,年轻时就渴求取得罗马的最高权力。在苏拉独裁时,他因为姑妈是马略的妻子,自己的妻子又是苏拉政敌的女儿遭到牵连。当苏拉要他离婚时,被他毅然拒绝了,并过着流浪的生活,表现了他性格中不屈的一面。因此当不少人在苏拉面前请求宽恕恺撒时,苏拉说:“在这个小孩子心里有成百的马略分子,他很快将剥夺你们现在为他所谋求的自由。”苏拉死后,恺撒开始借助于马略的形象,赢得反苏拉独裁的贵族民主派和平民的支持,他重新树立马略的塑像,常常慷慨解囊甚至负债为公民举行午宴、演出,使自己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日益增长。但慷慨之举后,却是负债累累,这时克拉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为拉拢他与庞培对抗而进行“感情投资”。在克拉苏的资助下,恺撒历任财务官、市政官、大祭司长。公元前62年任执法官,期满后出任西班牙总督。公元前60年返回罗马,此时庞培结束东方战争,战功显赫,元老院担心他独裁,遂对他的要求置之不理。庞培大为恼怒,拉拢恺撒共同对抗元老院。恺撒、庞培和克拉苏三人,各自出于自己的利益而互相妥协,结成秘密的政治同盟,共同对抗元老院,史称“前三头结盟”。恺撒为巩固和庞培的联盟,竟把自己14岁的女儿朱丽亚嫁给50岁的庞培。

根据三头协议,恺撒担任执政官。公元前56年,恺撒在执政官任期届满后,依前三头盟约奔赴高卢出任总督,高卢在今天的法国境内,地域辽阔,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罗马人对高卢这块土地早就垂涎三尺,曾经多次发动了对高卢的战争,但只取得了微小的成果。恺撒到高卢后,兼施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步步推进,在三年内征服了高卢大部分地区,不仅为罗马开疆拓土,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奴隶,而且也为自己赢得了雄厚的实力和政治资本。随着恺撒的势力如日中天,克拉苏和庞培都深感不安,元老派也趁机挑拨离间。恺撒为征服高卢,在公元前56年与克拉苏、庞培在路卡会晤。在这里,三头弥合了同盟之间的裂痕,达成重要协议:延长恺撒担任高卢总督的期限;庞培和克拉苏出任执政官,期满后分别担任叙利亚和西班牙总督。克拉苏求战心切,任期未满就奔赴东方任叙利亚总督,进行帕提亚战争。庞培卸任后留在罗马,派其副将管辖西班牙。恺撒则在高卢继续作战。

公元前54年,恺撒的女儿朱丽亚去世,恺撒和庞培的联姻关系即告结束;次年,克拉苏死于柏提亚战争,于是,三头同盟只剩下两雄对峙。悟撤在高卢经过8次军事远征,基本上控制了高卢地区;公元前52年高卢部落举行起义,也被恺撒镇压下去。恺撒权势的增长,既让元老院深感不安,又使庞培产生妒忌。元老贵族竭力拉拢庞培,庞培也逐渐倒向元老院。元老院任命庞培为“没有同僚的执政官”,这实际上开始了庞培在罗马的独裁统治。一些贵族群起攻击恺撒,要求解除恺撒的高卢总督职务,交卸兵权。恺撒通过其代理人提出对等条件,要求与庞培同时交卸兵权。元老院拒不接受,授权庞培招募军队保卫共和国,继而宣布恺撒为公SC。于是,一场新的内战爆发了。

公元前49年,惶撤率军渡过卢比康河,迅速攻占罗马和意大利。庞培协同大批元老仓皇逃往希腊。恺撒巩固政权后,出兵西班牙,肃淸了庞培的势力。后挥师东进,在法萨卢决战中大败庞培。庞培逃往埃及,为托勒密廷臣杀害。恺撒进兵埃及,当时埃及正陷于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史称埃及艳后)与托勒密十三世争夺权力的斗争之中。恺撒准备对埃及的王位之争进行调停。工于心计的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得知这一消息后,乘船于夜间悄悄地来到恺撒的住处,她沐浴净身,香气四溢,以毛毯裹住全身,让侍女将自己抬到恺撒门前。恺撒被克列奥帕特拉的智蕙、美貌和胆识所吸引,克列奥帕特拉很快成为恺撒的情妇。恺撒帮助克列奥帕特拉打败了托勒密十三世,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则依靠恺撒,巩固了王位,当上了埃及的统治者。恺撒在罗马广场造了一座维纳斯女神神庙,并把克列奥帕特拉美丽的黄金塑像竖立在女神之旁,还对女王许下了诺言,将使她成为罗马世界的第一夫人。可惜后来恺撒遇刺身亡,克列奥帕特拉又作了安东尼的情妇,这是后话。平定埃及之后,恺撒又转战小亚细亚,随后又翦灭了北非和西班牙的庞培残部。

在内战期间,恺撒曾担任执政官等职务,还三次被任命为独裁官。

公元前44年又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他大权独揽,成为罗马世界的最高主宰者。在恺撒统治时期,虽然共和制机构和各种官职仍然保存,但都听命于恺撒,所以恺撒政权实质上是君主专制政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奴隶主阶级统治基础,恺撒在内战和独裁期间,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恺撒的独裁统治及其改革措施,加上当时流传恺撒企图登位称王,引起了部分固守共和传统的元老贵族的极度不满。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布鲁图和喀西约为首的阴谋者,在元老院刺杀了恺撒。

恺撒教与罗马

恺撒,这一词使人激动,让人心潮难平。恺撒这一人物使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倾倒、拜服,他成了一尊矗立在历史时空中的永恒的神。恺撒因其功勋,使得他一直以来都有为数不少的满腔热血而又豪情万丈的拥护者。恺撒这一称号被后来的帝王不停地使用,惟有使用“恺撒”头衔才使得自己显得尊贵,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表明了人们对恺撒的尊崇。恺撒自他去世后,已成为了一个象征符号,代表着尊贵、权力与威严。他已被神圣化,他的影响力跨越了历史时空,在人类的历史上将永不衰减。

恺撒的伟大是历史造就的,古罗马的时势锻造了一个人类历史永恒的形象。恺撒生活的时代,罗马社会正处于剧烈动荡的大转折时期,罗马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共和国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在恺撒登上历史舞台之时,罗马共和国已由小小的城邦国家发展到囊括整个地中海的超级大国,庞大的国家需要强力统治,共和政体已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统治的需要,权力更为集中的专制独裁的帝制已成为罗马历史的选择,恺撒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而涌现出来的伟人,他通过个人的努力,在罗马建立起了个人的独裁统治,把罗马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罗马更加光荣和伟大。

罗马走向帝制,走上独裁之路,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恺撒成了顺应这一趋势的最佳人选,恺撒在人们的心目中仿佛已成为权力与独裁的象征。

恺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站在人民一边,反对元老贵族统治,坚持改革,有利于罗马向前发展。他的独裁,就他个人而言,登上了权力的高峰,而就历史发展而言,是共和国末期各种矛盾的必然结果。

恺撒雄才大略,但常居功自傲,当他挥师灭庞培、远征小亚细亚取得胜利后,在写给罗马元老院的捷报中,仅有三个字:“到,见,胜。”

三年后,恺撒班师回罗马,元老院为他举行了空前隆重的凯旋仪式。恺撒给罗马人带来了大量的胜利品,其中仅金冠就有两千八百多个,这些金冠总重达20000多镑。而恺撒本人则获得了崇高的荣誉。他的雕像树立在罗马各地,被请进了神的行列,头像被铸到金币上,身体被宣布为神圣不可侵犯。元老院还把他出生的月份七月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称七月为尤利乌斯月(恺撒姓名全称是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