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小乘佛教
13111600000001

第1章 绪说

本部原出版时之书名为《部派佛教》,是接着拙著《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而向读者介绍小乘佛教。原始佛教是指佛陀住世时期至入灭后一百余年间的佛教;而部派佛教是指佛入灭后一百余年至大乘佛教兴起时代的佛教。因这时期佛教分裂为十八部派或二十部派,注重论议,故又称为阿毗达磨佛教。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别呢?大约有以下三点:

一、论究的方法不同:原始佛教时,尤其是佛陀的说法作风,较部派佛教宽容,并不严密要求弟子墨守教条,或者知识的传授,只要能注意导向转迷开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部派佛教就不同了,其对每一个问题,均给予严格的分类与定义,进而究明其关连与性质。换言之,部派佛教以“分别说”为最大的特征。

二、思想内容不同:在原始佛教时代,对法(问题)的思维态度,无不附以价值观,即这问题是否对理想(灭谛)的实践有帮助,如果没有,都要舍弃而不顾,绝不追究。这可从拙著《佛学概论》和《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中的《佛陀的宗教态度》一节中得知。部派佛教则又不同了,他们虽然也以灭谛为最高理想,是解脱的目标,但涉及其他的问题,则往往穷根究底,故而又有诸多的争论而形成各部派独自的思想为特征。

三、观点不同:原始佛教对万有的观法,将其焦点置于心,而由心出发,论究一切的缘起,而部派佛教则较偏重于外在事实。

根据上述三点,用编纂的手法,将印顺大师、木村泰贤、演培法师等的著述摘缀融贯成讲义,而作为笔者任空林佛学院印度佛教史课时的讲稿,此次补添了一些内容,编辑成《部派佛教》一书,并将笔者对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上座部佛教进行考查后所写的《云南上座部佛教考察报告》一文作为附录,奉献给读者。

弘学一九九八年岁末小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