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他小时候的两个穷哥们来到南京,经过几番周折之后终于见到朱元璋。其中一个性格直爽,出言无忌,和朱元璋一见面,就很直接地说:“朱老四,你看你现在做了皇帝多威风啊!还记得以前的事情吗?那时候你我都给人家放牛,有一次我们把牛放在一边,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破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煮熟,你就抢着吃,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汤也泼了。你只顾从地上抢着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梗在喉咙里,差点没把你噎死。最后还是我叫你用青菜叶子放进嘴里,才把那根红草带下肚子里去……”还没等这个人把这些事情说完,火冒三丈的朱元璋就连声大叫:“哪来的疯子在这里胡说八道,赶紧推出去砍了!推出去砍了!”
杀完一个人之后,朱元璋满脸杀气,盯着另外一个穷哥们,问他有什么要说的,这个人比较会说话,见此情景顾不得害怕,赶紧说:“我主万岁!想当年微臣跟您东征西讨,记得有一次去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之后,跑了汤元帅,最后拿住了豆将军,不料红孩儿当道,多亏小的叫来了菜将军救急。”朱元璋一听,见他虽然说的也是这一件事情,但是说得好听,保全了他的颜面,于是转怒为喜,立刻封他做了一个大官。
在这里,两个人说的本来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前一位因为不会说话,直接揭了朱元璋的底,扫了他的面子,最后不仅没能得到官职,还被砍了头,而后一位因为说话巧妙,既维护了朱元璋的尊严,又恰到好处地点明过去一起玩闹的事情,勾起朱元璋的回忆,最后被封为大官。
其实,现在的社会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如果谁不小心揭了他的短,戳着他的痛处,无疑是当面扇人耳光,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就跟朱元璋一样,因为一个伙伴维护了他的面子,所以得到了好处,而另一位朋友虽然说的是事实,但让身为皇帝的朱元璋面目无光,自然就倒了霉。
在生活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无意间就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了伤害,而自己还莫名其妙。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作文章。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的是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赵姐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有时候真是过分,一点都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更不愿意照顾老人,嫌这嫌那的。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瑜马上站了起来,满脸的不高兴:“说话注意点,不要给自己找不自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瑜平素与婆婆关系处的不好,就不喜欢别人说婆媳关系怎么样,最近因为闹得不可开交,刚从家里搬出去另住。赵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瑜。很多时候,因为没有了解情况,无意之中说话得罪人的事情很多,所以可能的话,最好不要发表一些有消极评价的意见,否则,很可能周围就有人“对号入座”,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与人相处本是缘分,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五湖四海,西北东南,素不相识的人慢慢地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陌生人到朋友。然而交往中,自然避免不了一些磕磕绊绊,产生一些矛盾,闹出口舌纠纷。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那些并不全面、不成熟的观点,用一些恶毒的难听的话去攻击对方,揭露对方的隐私、嘲讽别人的缺点。这样往往会激化矛盾,把小纠纷搞成大矛盾。
然而会做人的人,不会让这种争执成为破坏友谊的蛀虫,他们总是以和为贵,尽可能地维护别人的尊严,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做人要谦和,即使有了矛盾,出现争执,也要维护别人的面子,有理有据,有进有退,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死缠乱打、蛮不讲理。
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这时候不妨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一下问题的实质,也许会发现其实人家也不是没有道理。有句话曾经这样描述跟人争吵的后果:“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剑过后,人们得到的仅是心烦意乱,而失去的却是彼此间亲密的情谊,彼此将日渐疏远。”
何必呢!可能到最后才发现,你所竭力证明的东西根本一点都不重要,相反还让你又多了一个“敌人”。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卡耐基也曾经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因为你输掉了形象,失去了跟人友好相处的一个机会。”所以,适时而退,给人留足面子,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更不能侮辱别人的人格。不然,就算获得了胜利,结果只不过是证明了你并不是一个会做人的人。
林肯曾经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每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都不会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上。争执往往使得人失去了自制,这是每个人都要注意的,因为失去自制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就算在表面上吃一点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过去。否则就算将狗杀死,被它咬的伤还是疼在你身上。”社会中好多事端都是从一个小小的纠纷引起的,在不知不觉中酿成大祸。即使在争斗中获胜,但是又得到了什么,失去的永远也无法挽回了。
做人做事一点通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与人相处,低调谦和,给人面子,维护了别人的尊严,也就是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退路。
11、放弃固执,不逞口舌之快
得理不让人,是得势而失人心,捡起了芝麻丢了西瓜。放弃到手的优势,有理而不逞口舌之快,得饶人处且饶人,看似吃亏,实则赢得人心,反而能获取更大好处。
与人交往,意见不和是正常的事情,出现误会也避免不了。因而产生争执,闹起矛盾,引发口舌之争的状况是随处可见。有一种人,他们头脑灵活、牙尖嘴利、好胜心极强。工作、生活中只要是有人与他们发生冲突,不管是大事小事,不管有理无理,都要与对方展开争辩,不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低头认输绝不罢休。他们言语犀利,经验丰富,善于抓住别人语言漏洞,所以即使理在对方,也能颠倒黑白,把理争到他们那方去。
这种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一般的人都不喜欢跟他们交往,因为他们犯了一个错误——太较真,太固执。也许在辩论会、谈判桌上,他们是人才,但是日常生活他们往往会遭人冷落,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生活并不是辩论场,也不是谈判桌,平日里和他们打交道的,只是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朋友和伙伴以及邻居。没有人希望自己的邻居朋友是个炮仗,一碰就炸,更不希望自己的工作伙伴是个刺猬,挨着就受伤。
为人处世中,有些人总是仗着自己实力强大,说话得理不饶人,又是把人说得面目全非,批判得一无是处。好像身边的人个个都不如他,结果招来了他人的嫉恨与疏远,也在无形中为自己种下了祸根,因此,现实生活中,做人应该有雅量,拥有一颗宽容之心,时时提防自己的口舌之祸。
想那称衡,傲岸不稽,因为曹操待他无礼,就出言讥讽,把曹操的文臣武将贬的一文不值,曹操怕担负杀害人才的骂名,就派称衡去劝降刘表,想借刀杀人。刘表识破曹操意图,再把称衡送到粗暴的黄祖那里,称衡最终因为出言讥讽黄祖而惹来杀身之祸,如果称衡能放弃固执,以其才学聪明,不难成就一番事业,可是却因为逞一时口舌之快,结果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英年早逝,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也不是所有人都固执己见,得理不让人,下边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因为谦让而化解矛盾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梁国和楚国是邻居,彼此之间常有矛盾,龌龊不断,关系搞得很紧张。因此为了防备对方,也为了适当地处理彼此间的关系,两个国家就在边界处分别设立了界亭,并派了部分兵丁把守。
双方不是发生纠纷,但是好在还没有达到让两个国家兵戎相见的地步,所以双方界亭的士兵也都相安无事。各方在各方的地界内开垦了一些荒地,栽种上一些西瓜秧,既可以调剂生活,又能给士兵们解解馋。西瓜秧种上以后,梁国的士兵吃苦耐劳,勤奋干活,每天除草浇水,因此瓜秧的长势非常好。楚国人比较懒,把瓜秧埋进土里以后,就不管了,让其自然生长。如此一来,不到多长时间,双方地里的瓜秧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楚国人很不服气,但是他们又不想劳动,因此想了一个损招,在一天夜里,偷偷跑到梁国的瓜地里,把西瓜秧全部折断。
第二天去地里除草浇水的梁国士兵一看,非常愤怒,赶紧报告了边亭的县令,并建议说也去把楚国的瓜秧全部弄坏。县令听了以后,劝阻他的手下:“既然楚国人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还要去学习,那不是在学坏吗?从现在开始,我们帮楚国人也把瓜秧弄得好起来,这不是显得我们的好吗?”梁国界亭的人听县令说得有理,就同意了。楚国人本以为折断了梁国人的西瓜秧肯定会被报复,谁知道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相反自己地里的西瓜秧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一调查才发现是梁国人每天半夜里帮他们除草浇水。楚国界亭的人赶紧把这一消息报告了楚国的边亭县令,县令听了十分感动,就把这事情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得知这件事情以后,为梁国人的大度以及睦邻友好的精神所打动,亲自准备了厚礼向梁王致歉,这件事情也让两国的关系变得友好起来,双方很长时间都互相帮助,关系很密切。
“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给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有回旋的余地。梁国县令低调,看似吃亏的做法不仅感动了楚国,避免两国间的纷争,还显示梁国人的气度,赢得楚国国王的尊敬,让他特备厚礼致谢。如果梁国人得理不让人,一味去指责楚国人或者扯断他们的瓜秧,很可能导致双方矛盾升级,最终引发两国间的战争。
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把对方“赶尽杀绝”,有可能激起对方的斗志,狗急了还跳墙呢,把人逼急眼了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很可能是“不择手段”,结果肯定会造成伤害,就像把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将咬坏家中的器物、家具。如果放它一条生路,老鼠“逃命”要紧,便不会对屋里的东西再造成伤害。
做人做事一点通对方无理狡辩,明显理亏,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放他一马,他自然会心存感激,来日相见也好说话。相反,得理不让人,无理也要争三分,不仅给人的印象不好,让人觉得涵养不够,而且影响人际交往,这绝不是一个心智高明,谦和低调的人所能做的事情。
12、好为人师,不如虚心求师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才能本是好事,但是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却不值得嘉许。反之,低调做人、虚心求师不但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也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
在公园的跷跷板上,一个人上则一个人下。在社会交往中,也是如此,两个人本来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显得高明了,那么另外一个人自然就会被比下去了。每个人都有荣辱之心,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就可显得比别人高明,好为人师就是其中的典型。
为人师的潜台词就是比别人高明,而好为人师则是不管别人有没有需求,愿意不愿意,都主动表现,但结果往往有可能使对方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还可能采取不友好的态度。
有一个寓言说的就是这样:
在一个山青水秀的丛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一天,一个凡事都爱摆大道理的老山羊正悠闲地在河边散步,当它看见一只大鸟在河边饮水,便立刻走上前去,很严肃地说道:“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过来,你的小命就没了。”老山羊害怕大鸟不听劝告,还反复地讲了许多大道理。
大鸟没有吭声,笑着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开,大鸟就对身边的蚂蚁说:“依仗自己胡子长就冒充懂道理。还喜欢指点别人,去年,它的孩子还不是在这里让狼给吃了吗?”
老山羊也许是出于一番好意,却没能得到大鸟的认可——表面答应,背后就讥讽。原因就在于它“好为人师”的做法侵犯了人性丛林里的忌讳——侵犯了人性里的自我。
前段时间在一个小区里见到有人争执不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有人在下象棋的时候从旁边指点,开始的时候两人还有商有量,其乐融融,后来因为指点的人和下棋的人意见不和,因而引发争执,看着两个人激动的样子,怒目相视,就差拳脚相向了,后来在众人劝解下,好歹才将一场矛盾化解。
人人都有表现的欲望,就连小孩子也不例外。好为人师的人总是喜欢指点、纠正别人的观点。在生活中每每见到一些人看见别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先在旁边观望,后来感觉不过瘾,干脆上前指手画脚,如此这般地指点一番方能尽兴。经常能看见小区里边有下棋的,旁观者围成一圈,见到情势危急的时候,早就不记得“观棋不语真君子”这句话,七嘴八舌开始支招,更有甚者,越俎代庖直接上去参战。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比较高明,可以为别人指点迷津,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种“好为人师”的表现不见得就有人领情,因为这种自显高明的做法,无形之中抬高了自己,贬低了别人,看起来是好意,实际上损害了别人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