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谦斋辨证论治学
12378100000031

第31章 走出五脏阴阳辨证误区与谦斋医学启示录 (1)

第十章 走出五脏阴阳辨证误区与谦斋医学启示录 (1)

摘要针对五脏阴虚的泛化和阳虚的空白,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学术思想。结论:五脏均有阳虚证,其阳虚各有特点;脾与胃作用是统一的,其阴虚与阳虚都只能有一个;肝阴虚以肾阴虚存在为前提,其他内脏的阴虚也是如此;肺阴虚与胃阴虚为非阴虚,应正名为肺津亏与胃津亏;五脏之阴虚只有一个,是真阴虚;阴虚发热有规律,血虚发热没有固定热型;把握两个界限,彻底走出五脏阴虚的辨证误区。

在脏腑辨证中,五脏阴阳辨证占有着重要位置,而它所存在的问题又是非常突出的,进一步探讨五脏阴阳辨证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是当前临床迫切需要的。

10.1五脏阴阳辨证中存在的问题

10.1.1五脏阴虚的雷同

目前,中医教科书和参考书中,皆采用五脏阴阳辨证理论。在第五版《中医诊断学》中,叙述了肝阴虚、心阴虚、肺阴虚和肾阴虚的辨证论治,而在《中医基础理论》中,阐述了脾阴虚的病因病机。至此,五脏阴虚的辨证理论已近定型。例如心血虚,证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心阴虚证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等,甚者可见潮热、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1]。同样,肝阴虚以虚热内生而不同于肝血虚[2],肺阴虚以肺津不足兼见虚热证[1],肾阴虚以肾精不足兼见虚热证[1],且这四脏虚热证状完全一样,均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这样看来,上述四脏阴虚证型可归纳为“血(或精、津)虚加虚热”。用这样一个思维模式来反映不同的内脏活动,是否符合临床实际?按照这种思维,只要是心血虚的病人出现了潮热,就可认定为心阴虚。

但笔者认为,心血虚出现潮热,说明肾阴受损,也可诊断为心肾阴虚。这就势必会出现辨证上的分歧,而分歧的根源就在于五脏阴虚的雷同。临床上所见的阴虚潮热毕竟是少数,而血虚发热也并不少见,如肝血虚内热为小有烦劳即能引起低热,心血虚内热为心悸而烦、轰热虚汗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五脏之体各异,而体虚所引起的内热也不尽相同。在《中医诊断学》中,无脾阴虚条文,只列胃阴虚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在《实用中医内科学》中,脾阴虚证见经常便秘、口干、食少乏力、舌红少津、脉细而数[2];《中医大辞典》又明确指出,脾阴虚多有胃阴虚证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1];《中医基础理论》为此加了注解:脾阴虚是气阴两虚[4]。纵观4家注释,其名为脾阴虚,实际上是脾胃肠概念不清、证状不分。由此看来,五脏阴虚辨证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是脏腑辨证理论的一大误区。

10.1.2五脏阳虚的空白

五脏之阳,就是五脏功能的动力。谦斋明确指出,五脏均有阳虚证[5]。在《中医诊断学》中,五脏阳虚存在着空白,没有肝阳虚和肺阳虚。至于其他内脏的阳虚辨证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心气虚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面色淡白或白、自汗、舌质淡白、脉虚,若兼见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脉微细,为心阳虚[1]。这样看来,五脏阳虚辨证模式可归纳为“气虚加阳虚”,其中阳虚多为形寒肢冷等相同证状,而各脏阳虚特征甚少,这就使得五脏阳虚辨证难免流于形式。

中医的理论以脏腑为核心,临床上辨证论治,归根到底都是从脏腑出发,离开了内脏活动的真实反映来谈阴阳辨证,便会落空。中医教科书和参考书中关于五脏阴阳辨证的内容,过于简单、机械、重叠,而临床实际又复杂、多变、交错。如何缩小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我们不妨从近代名家名著着手,找出规律性东西,那样或许会从中受到启发。

10.2谦斋论五脏阴阳辨证提要

谦斋对脏腑辨证进行了系统整理,又结合后世的发展,提出许多独到见解。现将有关条文进行归纳整理,对有的条文,如肝阴虚,谦斋在著作中不曾单独提及,故笔者注有“谦斋不单独提肝阴虚”字样,并附上与之相近的证候“肝血虚内热”作为参考。下面直接引用谦斋脏腑辨证有关条文,文献一律从略(详见《谦斋脏腑辨证法则浅解》)。

10.2.1肝阴虚谦斋不单独提肝阴虚。

[附]肝血虚内热

特征:小有烦劳即能引起低热,缺乏规律,轻者身不发热,但觉头面轰热,手足心烦热出汗。

共征:胸中烦热、舌质红、脉细数等。

基础证:目眩、消瘦等肝血虚。

按语肝血虚内热=特征+共征(虚热)+基础证(肝血虚)

血虚内热多起于血虚。肝血虚内热与肾阴虚内热相近,其特征为小有烦劳即能引起低热,但缺乏规律,轻者身不发热,仅头面轰热,手足心热。

10.2.2心阴虚谦斋不单独提心阴虚。

[附]心血虚内热

特征:心悸而烦、惊惕不安、轰热、手心热、虚汗。

共征:舌质红、脉细数、逐渐形成。

基础证:失眠、健忘等心血虚。

按语心血虚内热=特征+共征(虚热)+基础证(心血虚)血虚内热多起于血虚。血虚而内热扰,其特点是闻响声或见异物即感心跳加速,同时伴有轰热、手心热、出虚汗等。

10.2.3脾阴虚谦斋不提脾阴虚。

[附]胃阴虚

特征: 饮食呆钝,口干、舌干,胃脘作胀或胃痛、小食则胀、饮水亦胀,甚则消渴、噎膈;胃虚生内热,吞酸、出血[6]。

共征:口舌干燥、舌苔干等津液不足。

基础证:胃热和热病。

按语胃阴虚=特征+共征(津亏)+基础证(胃热或热病)胃阴虚多起于胃热。胃阴虚,往往先见口干、舌干;进一步能影响胃的受纳,便得饮食呆滞迟钝,表现为不能多食、胃脘作胀或胃痛、小食则胀、饮水亦胀,甚则消渴、噎膈。胃虚易生内热,常见吞酸、吐血等。

10.2.4肺阴虚

特征:气短、干咳,或吐黏痰、咳声不扬、音哑,肺虚生内热,咽干、痰内带血[5]。

共征:口舌干燥、舌苔干等津亏。

基础证:肺热证。

按语肺阴虚=特征+共征(津亏)+基础证(肺热)肺阴虚多起于肺热。肺阴不足,多气短、咳声不扬(俗称咳半声嗽)、干咳或吐黏痰、音哑。肺虚易生内热,多咽干、痰内带血等。

10.2.5肾阴虚

特征:眩晕、耳鸣、夜间咽干、腰酸膝软、足胫无力、遗精、头面轰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骨蒸潮热、舌光无苔。

基础证:温邪恋肺或肝血虚内热。

按语肾阴虚=特征+基础证(温邪恋肺或血虚内热)肾阴虚多起于温邪恋肺或血虚内热。肾阴虚,往往先见眩晕、咽干、腰酸;进一步头面轰热、颧红、骨蒸潮热;兼见遗精、盗汗等阴虚热扰之象。所以,肾阴虚作为一个完整的证候,应当由单纯的肾阴虚(无明显内热现象)、虚热及阴虚热扰等证候组成。

10.2.6肝阳虚

特征:头痛麻木、并不剧烈、得温轻减。

共征:四肢不温、脉沉细而迟、逐渐形成。

基础证:懈怠不耐劳、忧郁胆怯等肝气虚;腰冷酸痛、小便频数、畏寒等肾阳虚。

按语肝阳虚=特征+共征(阳虚)+基础证(肝气虚或肾阳虚)肝阳虚多起于肝气虚或肾阳虚。肝阳虚头痛,是相火(指肝胆之火)不能温养头目而头顶冷痛兼有麻木感,但不剧烈,得温轻减,四末不温,脉沉细而迟,多由逐渐形成。

10.2.7心阳虚

特征:轻者心慌心悸,重者心痛胸闷;甚则心阳衰竭,左胸大痛不止,气闷窒塞,不能言语,面青呼吸气冷,手足青至节。

共征:四末清冷,每逢阴雨、夜间和冬天发作。

基础证:脉象细弱结代、倦怠无力等心气虚。

按语心阳虚=特征+共征(阳虚)+基础证(心气虚)心阳虚多起于心气虚。心阳虚弱,轻者心慌心悸,多于阴雨、夜间及冬季发作,重则心痛胸闷,甚则心阳衰竭,左胸大痛不止,气闷窒塞,不能言语,面青呼吸气冷,手足青至节。

10.2.8脾阳虚

特征:主脏在胃,空腹胃痛,得食或温按缓解,食后饱嗳;主脏在肠,大便稀薄,完谷不化,腹痛绵绵;痰饮,咳嗽痰多,恶寒背部尤甚;水湿,肢体浮肿,足背肿。

共征:天冷易发,喜温喜按,舌质淡、逐渐形成。

基础证:神疲困倦,气短乏力等中气虚。

按语脾阳虚=特征+共征(阳虚)+基础证(中气虚)脾阳虚多起于中气虚。脾阳虚弱,主脏在胃,多见食后饱嗳,多食不化,空腹胃痛,得食或温按缓解;主脏在肠,腹痛绵绵,大便稀薄,完谷不化等。阳气亏乏、水湿停留,还可出现痰饮、水湿等本虚标实之证。

10.2.9肺阳虚

特征:吐涎沫而不咳不渴,小便频数或遗尿,恶风,自汗、易感冒。

共征:形寒恶风、舌质淡、苔薄白、逐渐形成。

基础证:呼吸短促、声音无力等肺气虚。

按语肺阳虚=特征+共征(阳虚)+基础证(肺气虚)肺阳虚多起于肺气虚。肺脏虚寒而津液不布,吐涎沫而不咳不渴。肺气虚寒则上虚不能制下,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表阳虚则恶风畏寒、自汗、易感冒。

10.2.10肾阳虚

特征:畏寒、神疲欲寐、手足清冷,腰冷、背冷、腰背酸痛、下肢畏寒、足冷;小便清长、或小便不利、泄泻、或便秘、二便不禁、或二便不通;阳痿、****冷、精冷无子。

共征:畏寒、四末不温等阳虚。

基础证:脾阳虚或肾气虚。

按语肾阳虚=特征+共征(阳虚)+基础证(脾阳虚或肾气虚)肾阳虚多起于脾阳虚或肾气虚。肾阳虚的证状,简要分为4类:①全身证状:畏寒、神疲欲寐、四末不温;②肾经循行部位:腰冷、背痛、下肢畏寒、足冷;③二便异常:小便清长、或小便不利、泄泻、或便秘、二便不禁、或二便不通;④性功能异常:阳痿、****冷、精冷无子。

10.3谦斋医学启示录

从谦斋五脏阴阳辨证提要中,已能领略他的学术倾向,谦斋医学所给予我们的深刻启迪,大概有以下几点。

10.3.1五脏均有阳虚证,其阳虚各有特点

谦斋早在1961年就明确指出,五脏均有阳虚证[5]。他在诸多著作中展现了五脏阳虚的特征,并添补了阳虚的空白。谦斋的五脏阳虚辨证,是以“特征加共征加基础证(气虚)”为主;而在中医教科书和参考书中,五脏阳虚是以“气虚加阳虚”为辨证模式。二者相比,前者以五脏阳虚特征为主,阳虚共征为辅,阳虚基础证(气虚)作为参考,可谓主次分明、逻辑严谨;后者以五脏气虚为主,而阳虚只是个附加条件,且多为形寒肢冷、舌淡胖、脉微细等阳虚共征,没有特异的诊断作用,近于本末倒置。谦斋的阳虚辨证,关键在于能紧紧抓住内脏活动的特点,指标明确,辨证就显得相当活泼。

10.3.2脾与胃作用是统一的,其阳虚和阴虚都只能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