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谦斋辨证论治学
12378100000023

第23章 谦斋脏腑辨证法则浅解 (6)

第六章 谦斋脏腑辨证法则浅解 (6)

按语痰湿阻肺=特征+共征(痰湿)+基础证(胃湿)一般化痰药重在肺,而痰湿阻肺偏在胃,痰饮伏肺重在脾,因为痰湿的根源在于脾胃运化不及。痰湿阻肺多由湿浊暂时郁遏,病情较轻、较浅;痰饮伏肺多由中阳虚弱,病情较重、较久。痰湿阻肺者,胸满,咳嗽时作,痰多黏腻稠厚、色白,苔白厚腻。痰饮伏肺者,咳喘时作,痰多稀薄起沫、色白,苔白滑,怕冷,遇寒易发等。

6.4.10风寒束肺

特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咳嗽、痰白、咳吐痰利、喉痒、鼻塞流涕[3]。

共征:寒热、头痛、脉浮数等外感表证。

按语风寒束肺=特征+共征(外感表证)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职司治节。外感表证,初起均有恶风恶寒,但风热犯肺初起恶寒不严重,大多稍稍恶风,并很快消失。而风寒束肺就表现明显,见风后怕冷更剧,即使在暖屋内没有寒气侵袭,也是全身觉冷。风寒束肺由风寒袭表与肺气不宣两组证候组成,证见寒热、头痛、无汗、咳嗽、喉痒、鼻塞流涕等。

6.4.11风热犯肺

特征:发热、恶风、自汗出、头胀、口干、咳嗽、痰黏不爽、咽喉痛、鼻塞流涕[3]。

共征:发热、恶风、头胀、脉浮数等外感表证。

按语风热犯肺=特征+共征(外感表证)风热初起恶风不严重,大多稍稍恶风。因外感表证与肺脏有密切关系,故不论风寒或风热之邪,均有喉痒、咳嗽和鼻塞流涕等呼吸道感染证状,但风温不似风寒的严重,且鼻孔常有热感,咳痰不爽利,咽喉梗痛。而风寒之呼吸道感染证状比较严重,这可能与风寒无汗而肺气不得宣畅有关。

6.4.12燥邪犯肺

特征:干咳无痰、或痰黏不爽、咳甚胸痛、咽痛、鼻干、唇燥、或微寒微热[1]。

共征:微寒微热、头胀等外感表证。

按语燥邪犯肺=特征+共征(外感表证)秋燥多发于秋初燥气流行季节,病在上焦,以刺激性干咳、呛咳无痰、鼻干、唇燥等为主证;也有兼微寒微热或头胀等。不同于感冒风寒的恶寒高热、骨酸痛等的严重。谦斋认为,虽名为燥,但与外感温病有相近之处,治以风温剂桑菊饮中加入一两味甘寒滋润轻药即可,这不失为一个简捷思路。

6.4参考文献

[1]秦伯未著,吴大真、王凤岐辑.秦伯未医文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39,239,240,85,214,214,480,480.

[2]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78,94,176,178,178,61,65,176.

[3]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29,29,20,29,49,9,9,50,75,50,50,50,56,56.

[4]秦伯未.金匮要略简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6.

[5]宁德新.忆秦伯未的一则验案.中医杂志,1991,(3):59.

[6]吴伯平.忆秦伯未老师的治学精神.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1):4.

6.5肾

肾分阴阳,功能是统一的,且多出现相对的偏盛偏衰。肾藏精,主作强。肾脏对于人的精力充沛起着积极作用,肾虚则脑转、耳鸣、腰痛、胫酸等证均起。肾为男子的先天,故****衰退及滑精、精寒、早泄,都从肾脏治疗。肾还能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出现水不生木、水不克火等证。

6.5.1肾精不足

特征:眩晕、脑鸣[1]、耳鸣、耳聋[2]、迷惑善忘、齿浮动摇[3]、腰酸、脊背痛[1]、腿弱、足软、阳痿、早泄[4]、小儿五迟[2]。

基础证:咽干、五心烦热、遗精等肾阴虚。

兼证:喘促、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

按语肾精不足=特征+基础证(肾阴虚)+兼证(肾不纳气)

谦斋认为,肾精亏虚多因先天不足、用脑过度、****不节或长期遗泄所致。而患有遗精的人,肾阴往往亦虚,故肾阴虚为其基础证。从谦斋归纳的精虚证状来看,大致分为3个方面:①脑力不足,为头眩脑鸣、耳鸣、迷惑善忘、思维迟钝;②主骨、作强的作用低下,为齿浮动摇、腰酸、背痛、腿弱、足软;③性功能衰退,为阳痿、早泄等。一般认为,阳痿多见于肾阳虚,而谦斋则从肾精虚辨(亦从肾阳虚辨,详见“肾阳虚”条文),其机制何在?笔者认为,阳萎之证,阳虚不能亢奋实为重要原因,是临床常见证候之一;但肾精亏乏而****减少,亦可导致阳痿,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根据《内经》人年40阴气自然衰退的说法,50岁的男子多见阳痿,但他们大多肾阳不虚,其道理就在于自然衰退很少有偏寒偏热的现象,只是精气衰退而已。从中可以看出,谦斋辨证常常角度新颖,乍看起来有些费解,但仔细品味,却有拨云开雾之感。对于肾精虚的辨证技巧,笔者有两点体会:一是肾主骨的作用出现了两个异常证状者,便可认定为肾精虚;一是肾精在脑力、主骨和性功能上,出现了两方面异常证状者,也可认定为肾精虚。为什么要强调但见其二呢?因为一般认为腰酸是肾精虚的特征,但肾阴虚、肾阳虚也可见。这样看来,单凭一个腰酸证状就判断为肾精虚,显得不充分,只有“但见其二”判断起来才比较稳妥而有力度。总之,辨证是有一定客观指标的,同时又是灵活的。

6.5.2肾阴虚

特征:眩晕、耳鸣、夜间咽干[2]、腰酸膝软、足胫无力、遗精[3]、头面轰热[2]、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骨蒸潮热[3]、舌光无苔[2]。

基础证:温邪恋肺或肝血虚内热。

按语肾阴虚=特征+基础证(温邪恋肺或血虚内热)温邪久恋,肺阴亏乏,常常累及肾阴;或肝血虚内热,日久亦能损及阴分。故温邪恋肺和血虚内热为其基础证。肾阴虚,堪称中医的难解之题。一般认为,肾阴虚者肾精亦虚,可是肾阴虚多见遗精,而肾精虚反见阳痿,这又如何解释,肾阴虚与肾精虚到底是什么关系?对此,笔者试做如下探讨:①肾阴虚证候结构。肾阴虚,往往先见眩晕、咽干、腰酸;进一步头面轰热、颧红、骨蒸潮热;兼见遗精、盗汗等阴虚热扰之象。所以,肾阴虚作为一个完整的证候,应由单纯的肾阴虚(无明显内热现象)、内热及阴虚热扰等3组证候组成。②肾阴虚与肾精虚之相同证状。肾阴虚,多见眩晕、耳鸣、腰酸等,肾精虚亦见这些证状。于是,一般多以为肾阴虚包含肾精虚,即肾阴虚者肾精亦虚。谦斋指出,津液亡脱,在津为腠理开、汗大泄,在液为身体萎枯,毛发憔悴,耳鸣、胫酸,筋骨屈伸不利[1]。他在这里已点明了津液亏损亦能出现耳鸣、胫酸、筋骨屈伸不利。

这样看来,肾阴虚与肾精虚尽管这些证状相同,但病理却各异。一为肾脏阴液亏乏,脑与筋骨失其滋润;一为精亏脑髓空虚,脑与筋骨失其奉养。③肾阴虚与肾精虚之矛盾证状。遗精与阳痿,是截然相反的证状。可是,肾阴虚多见遗精,而肾精虚反见阳痿。前者由于阴虚热扰精室,属于性功能亢奋;后者肾精亏乏而****减少,亦可导致阳痿,属于性功能低下。④肾阴虚与肾精虚之寒热属性。肾阴虚由单纯的肾阴虚阶段进一步演变为阴虚内热,多从热化。肾精虚,主要表现为主骨、脑力和性功能异常。谦斋又进一步指出,肾司藏精,为水火之窟,精虚则****特别衰退,兼见气短、形寒等肾不纳气和阳虚现象[4]。从中可以看出,肾精虚者多从寒化。⑤肾阴虚与肾精虚方药对比。治肾阴多用滋液养阴,治肾精多用厚味填补。

前者偏于清补,方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常用药为生地黄、龟甲、鳖甲、天冬、女贞子、墨旱莲、石斛等;后者偏于温补,方如河车大造丸、七宝美髯丹,常用药为熟地黄、黄精、桑螵蛸、菟丝子、沙苑蒺藜、紫河车、补骨脂等[4]。⑥肾阴虚与肾精虚之间关系。笔者以肾阴虚与肾精虚的矛盾证状入手,比较和分析了二者的相同证状、寒热属性、选方用药等,已经接触到了问题的实质。肾精虚往往不直接向肾阴虚方面转化,而肾阴虚有时却向肾精虚方面“逆传”,成为肾精虚的基础证。⑦肾阴虚者肾精亦虚之反思。

一般以为,肾阴虚者肾精亦虚,其理由:一方面由于精属阴,故肾精虚亦属肾阴虚;另一方面由于肾阴虚与肾精虚均有眩晕、耳鸣、腰酸等相同证状,故肾阴虚包括肾精虚。笔者认为,以阴阳属性而言,则精属阴,气属阳;但从脏腑辨证来说,肾精虚与肾阴虚是特定的证候,肾阴虚由单纯的肾阴虚、内热及阴虚热扰证候组成,而肾精虚为脑力、主骨及性功能低下构成。虽然肾阴虚与肾精虚均见眩晕、耳鸣、腰酸等相同证状,但其病理却各异。肾阴虚多从热化,肾精虚多从寒化;同时我们也并不否认,肾阴虚与肾精虚有时可以互相转化。但必须指出,“肾阴虚者肾精亦虚”的习惯思维是值得反思的。现举《医林掇英》验案,以示肾精虚多从寒化之理。

书写痉挛症费某,男,大学讲师,患有书写痉挛症。两只手,别的活都能干,一拿到笔,手就不停地发抖,因病辍教已经3年了。开始服用安坦,小剂量不起作用,加大剂量,手不抖了,可是精神萎靡,总想睡觉,全身无力,连书都不能看了,只好停药。经过一段中医治疗,从平肝熄风论治,没有效果。证见阳痿、腰酸、齿浮、尿频、便溏、思维迟钝等,舌嫩红、苔薄,脉略带弦象,重按不足。综合分析:病人一无阳亢、二无阴虚、三无热盛。那么,风从何来?患者有明显的肾精亏损见证,还有肾阳不足的表现。

由于肾阳虚可以累及到肝,肝阳虚而不能养筋,筋失所养就会出现震动不定现象。根据刘河间地黄饮子的原意,用于火不归元、虚风上扰的风病。治以益肾填精、温补肾阳,方以地黄饮子与右归丸合用。处方如下:熟地黄12g,山茱萸、巴戟天各10g,熟附块8g,党参24g,炙甘草、石菖蒲各10g,炙远志6g,补骨脂、益智仁各10g,鹿角胶9g,杜仲10g,川续断12g,骨碎补15g,金樱子、覆盆子各12g,煅龙骨18g,麻黄根12g。3个月后,手抖轻微,全身情况大有好转。半年之后,重上讲台。这个病例,尽管病机是火不归水,虚风上扰之风病,但它反映了肾精虚往往不向肾阴方面转化,而向肾阳方面发展的机制。

6.5.3阴虚发热

特征:头面轰热[2]、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骨蒸潮热[3]、舌光无苔[2]。

共征:心烦、舌红、脉细数、逐渐形成等虚热。

基础证:肾阴虚。

按语阴虚发热=特征+共征(虚热)+基础证(肾阴虚)阴虚发热亦称虚热,多起于肾阴虚,由于体内阴液亏乏,难以秘阳,则虚热内生。虚热是在阴虚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也可把虚热看成是肾阴虚的继发证。而单纯的肾阴虚往往不具有明显的内热表现,这是肾阴虚病理演变的两个不同阶段。阴虚发热与血虚发热相似,血虚发热则小有烦劳即热,有时亦下午发热,缺乏规律,轻者身不发热,但觉头面轰热,手足心烦热汗出;阴虚发热多在下午,自觉热在肌骨之间蒸发而出,并有五心烦热,盗汗等。

6.5.4虚火上炎

特征: 头痛[5]、面热[2]、面赤[5]、耳鸣、鼻衄[6]、咽痛[4]、口疮[2]、齿痛[4]、齿衄[6]、目赤[5]、下肢反冷[4]或足冷[2]。

共征:上热下寒证。

基础证:肾阴虚。

按语虚火上炎=特征+共征(上热下寒)+基础证(肾阴虚)虚火,多起于肾阴亏乏,水浅不养龙,火性炎上,出现面热、咽痛、齿痛、目赤、咯血等冲逆现象。虚火与实火有些相似,均见面红、咽痛、齿痛、目赤、齿衄、足冷等头面五官及下肢寒冷现象。但实火其势急,多为红、肿、疼痛,出血较多;虚火其势缓,多微红、微肿、微痛,出血较少。如虚火之咽喉证状,多微痛、微有红肿;口疮有白斑,但色淡红;齿衄为睡时牙缝渗血,牙龈不肿;咯血为偶有血丝,或痰带血块等。谦斋指出,虚火犯上,病位在肝肾,尤以肾为主,证见面红、目赤、咽痛、不眠头痛、下肢反冷。治宜一方面滋养下元,药用生地黄、白芍、玄参;一方面潜降虚火,药用石决明、牡蛎、龟甲;虚火甚时,以少量肉桂引火归原[5]。虚火上炎,还包括水寒不藏龙。谦斋在“咽喉”辨证中指出,由于阳虚,而无根之火上扰,证见咽喉微痛、不红不肿、手足不温、脉象微弱,亦属虚火上炎(即阴损及阳),治宜附桂八味丸引火归原[2]。

6.5.5浮阳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