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皮肤病对证自疗
12375900000036

第36章 辨证分型治疗验案 (5)

第6章 辨证分型治疗验案 (5)

按:血燥型白疕多见于静止期或缓解期银屑病,病程迁延难治。皮损色多淡红,瘙痒不剧烈,舌淡苔白脉沉均为血燥之象。张志礼治疗此型白疕多以养血活血,清热解毒为法。在本例治疗中以四物汤配合红花、紫草、茜草、首乌藤养血活血;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山豆根、玄参、天花粉为治疗咽部不适的要药,对于反复感冒、咽痛、咽干的白患者;用之每获良效。再配合土茯苓、薏苡仁除湿解毒,使邪有出路。首诊见效之后,守方不变,连续服用,终使顽疾得愈。

医案出处:《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

七、冲任不调

验案1

杨某,女,31岁。1990年4月21日初诊。

近半年头皮、躯干、四肢先后起红疹,上覆白色鳞屑,曾诊为“银屑病”。平素月经不调,每逢经期有新疹且自觉瘙痒,口苦咽干,食少纳呆,四肢无力,白带多而清稀,食生冷时尤重。

诊查:头皮、躯干、四肢散在粟粒至黄豆大红色斑丘疹,表面覆银白色鳞屑。头皮发际皮疹密集,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辨证属湿热内蕴,冲任不调。治法以健脾除湿,调和冲任。

丹参15g,赤芍15g,当归10g,香附10g,益母草10g,生白术10g,生枳壳10g,生薏苡仁30g,赤石脂30g,厚朴10g,土茯苓30g,紫草15g,板蓝根30g。

外用侧柏叶100g,苦参80g,楮实子50g,皂荚25g煎汤沐浴后以5%黑豆馏油膏与5%水杨酸软膏交替外用。

二诊:服药14剂,白带明显减少,未起新疹,瘙痒减轻。再服14剂,皮疹色变淡,浸润变薄,鳞屑消失。白带少,月经来潮较前规律,食纳改善,腹胀乏力缓解。

去赤石脂,加桃仁10g,红花10g,首乌藤30g,鸡血藤15g。

三诊:服上方1个月,皮疹全消。

按语:本例湿热型白,相当于渗出型银屑病。皮损糜烂渗出如湿疹样改变,多发于皱褶部位,鳞屑较薄,痒重。此型患者可伴有胸腹胀满,口苦咽干,食少纳呆,白带量多,清稀或黄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方中生白术、生枳壳、生薏苡仁、土茯苓、赤石脂清脾除湿解毒;紫草、板蓝根凉血解毒,因本患者皮损常于月经期更甚,故方中又用当归、香附、益母草、丹参、赤芍等调理经血。收到良好疗效。

医案出处:《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

验案2

荣某,女,45岁。1997年7月6日初诊。

患者自述1个月前,因精神不佳,突然发现双下肢内侧面有绿豆大小红斑数处,当时并没在意,后逐渐增多,并伴有瘙痒、失眠、多梦症状。既往闭经1年。诊见双下肢散在绿豆大小红斑,有鳞屑,刮之可见薄膜现象,皮肤干燥,舌质淡红、苔少,脉细。

诊断为银屑病,证属冲任不调型,本型特点是牛皮癣于怀孕期消失或减轻;在产后,皮疹重现或加重;或月经不调。

治以调摄冲任,祛风润燥。予消银汤Ⅲ号合养心汤。银汤Ⅲ号方。

当归30g,赤芍30g,熟地黄30g,制何首乌40g,鹿角霜30g,仙茅30g,淫羊藿30g,菟丝子30g,巴戟天30g,苍耳子30g,乌梢蛇10g。水煎,早晚服,早饭前2小时服用,服药后卧床休息;晚饭后3小时服,服药后就寝。

服药1周后复诊,瘙痒症状减轻,无新生疹增加,失眠、多梦症状好转。效不更方,继服上方30余剂,病愈。嘱其注意饮食起居,随访1年未复发。

按:“女子以血为本”,《诸病源候论》曰:“妇人月水不通者,由劳损血气,致令体虚受风冷,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之脉,并气太是少阴之经,致胞络内绝血气不能,故也。”此患者闭经1年,乃气弱血虚,心脾受损,化源不足,冲任失养,血海空虚,冲任不固,血虚生风易燥,由于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气机不畅,病发“银屑病”。用当归、熟地黄补血活血调经;何首乌、菟丝子、鹿角霜补肝肾、益精血,固冲任;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补肾壮阳,调补冲任;苍耳子、乌梢蛇祛风除湿止痒。诸药合用,冲任固,精血足,而病自愈也。

医案出处:《傅魁选临证秘要》

八、其他证候

验案1肺胃燥热证

张某,女,28岁。1998年6月9日初诊。

四诊摘要:全身皮肤红肿,瘙痒,溃烂3个多月。3个月前患者突然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继则全身瘙痒,发红,大片蜕皮。就诊时见皮肤如癣样改变,粗糙,蜕皮,异常瘙痒,抓挠后溃烂,双下肢肿痛不能行,反复不愈。舌质红,舌苔干黄。脉滑数。

辨证属肺胃燥热,熏灼肌肤,病于内而发于外,热毒瘀于肌肤,血行不畅,肌肤不濡而为病,证属实热。治以清泻肺胃燥热,清解肌表热毒。治以白虎汤加减。

生石膏40g,知母10g,炙甘草10g,金银花30g,连翘30g。5剂。水煎服,每天2次。

6月15日二诊:肌肤红肿除,皮肤渐光滑,瘙痒明显减轻,上方加防风10g,赤芍10g,凉血祛风续服7剂。

7月30日三诊:全身皮肤红肿、粗躁、蜕皮、痒诸症完全消除,大腿外侧又生痈疮两个,如手掌大小,红肿疼痛,未见溃烂,证属热毒壅聚,气血瘀滞。拟仙方活命饮加味。清热解毒,活血散痈。

金银花30g,防风10g,白芷15g,当归6g,陈皮6g,穿山甲5g,贝母10g,天花粉15g,制乳香、没药各6g,炙甘草6g,赤芍15g,皂角刺15g,紫花地丁30g,川大黄5g。7剂。水煎服,每天2次。

8月10日四诊:红肿疼痛大消,仍见一索条状硬结,续服7剂,痊愈。

医案出处:《刘继祖医论医案撷萃》

验案2风寒证

杨某,女,26岁。1997年4月6日初诊。

两手背、胸背部片状红斑,近3个月从不出汗,曾去某医院治疗,内服中药汤剂,效果不佳,现瘙痒明显。诊见两手背、四肢伸侧为主,胸背部散在片状红斑,基底色较红,表面覆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刮之可见薄膜现象,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西医诊断为银屑病(进行期),中医诊断为银屑病(风寒型)。

治以辛温祛风润燥。以消银汤Ⅰ号7剂。

麻黄10g,桂枝15g,炒川乌15g,苍耳子30g,白芷10g,白蒺藜30g,蛇床子30g,地肤子60g,当归30g,鸡血藤40g,乌梢蛇10g。水煎,早晚服用。早饭前2小时,服药后卧床休息,晚饭后2小时服用,服用后卧床

休息。

7月13日二诊:服药后,汗出瘙痒减轻,为补先天之本,酌加巴戟天15g,菟丝子20g,淫羊藿15g,温肾助阳,祛风止痒。7剂。

7月20日三诊:瘙痒减轻,鳞屑减少,加桑叶15g,鳖甲10g,穿山甲珠5g,养阴祛风。10剂病愈。随访2年未复发。

按:从本患者病史看乃先天不足,肺气失宣,卫阳之气不得外达;又得感风寒之邪,致使毛窍闭塞。营卫失调,而发病。舌淡苔薄白,脉浮紧乃表寒之象。方中用麻黄、桂枝发汗解表散寒,宣发肺气;白芷、苍耳子祛风除湿;白蒺藜、蛇床子、地肤子、乌梢蛇,祛风活络而止痒;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佐加补阴补阳之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鳖甲等,正气足,邪气退而病愈。

医案出处:《傅魁选临证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