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急症救治指南
12374100000030

第30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三十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诊断要点)

1.发病突然,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循环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者数十次。多与动脉硬化微栓塞有关,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应在24h内完全恢复。

4.辅助检查,如头颅CT、MRI、血管超声、脑血管造影等,有助于确定病因,并寻找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及判断预后。

(治疗)

1.根据病史和症状、体征明确病因,除外癫、晕厥和低血糖发作,完善必要的实验室捡查包括血糖、血气、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头颅CT。

2.监测重要生命体征是否稳定:血压、心率、心电图等。

3.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

4.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150mg/d,氯吡格雷75mg/d。

(2)抗凝治疗:心源性的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如心房颤动伴有TIA发作者,华法林2.5mg/d,控制INR在2.0~2.5。频繁的TIA发作或TIA连续发作者,低分子肝素注射液4000~5000U,皮下注射,2/d,疗程3~7d。

(3)降纤治疗: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患者可考虑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降纤酶注射液10U+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1/d,疗程3~5d。

(4)其他:包括中医中药以及血管扩张药、扩容药物。如金纳多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一般疗程10~14d。

5.外科治疗:对颈动脉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狭窄(>70%)或血栓形成者,可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或颈动脉内膜剥离术、血栓内膜切除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