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急症救治指南
12374100000029

第29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二十九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要点)

1.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中青年患者头痛出现率在90%以上,老年人及儿童则占50%左右。

2.呕吐:多数呈喷射性,多为胃内容物或咖啡样物。

3.意识障碍:发生率在50%以上。

4.脑膜刺激征:为本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在部分患者可为唯一的临床征象。

5.精神症状:欣快、谵妄、幻觉、定向力下降或记忆、注意力减退等,尤其在老年人中容易出现。

6.其他表现:眼底异常、局灶体征、心脏受损、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7.急诊脑CT或腰穿检查可明确诊断,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可协助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可及时发现脑血管痉挛情况。

(治疗)

1.一般处理和对症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稳定。绝对卧床4周,避免激动、劳累、过早活动、咳嗽、打喷嚏、便秘等。可服用镇静止痛药(******5mg,3/d,罗通定60mg,3/d)。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降低颅内压临床上根据病情,选用20%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白蛋白等脱水剂。若伴发的脑内血肿体积较大时,应尽早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以抢救生命。

3.严格控制血压去除疼痛等诱因后,如果平均动脉压>125mmHg或收缩压>180mmHg,可在血压监测下使用短效降压药物使血压下降,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或者起病前水平。可选用钙离子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或ACEI类等。

4.止血和防治再出血

(1)酚磺乙胺,0.25~0.5g,肌内注射,1~3/d。

(2)巴曲酶:1KU肌内或皮下注射,视病情,一般3d为1个疗程。

(3)6氨基已酸:首剂4~6g,溶于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溶液中15~30min内滴完,维持量为每小时1g,每日1~2次。

(4)氨甲苯酸:0.1~0.2g溶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每日2次,缓慢静脉注射或点滴。

(5)氨甲环酸:每次250~500mg,溶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滴,也可肌内注射,每日1~2次。但不良反应较氨甲苯酸大。

5.防治动脉痉挛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常用剂量10~20mg/d,静脉滴注1mg/h,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后立即开始,1/d,共10~14d。或尼莫地平片20mg,3/d,口服21d。

6.防治感染严重病人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已感染者,应针对感染的程度及病原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7.病变血管处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和Hess分级≤Ⅲ级时,多早期行手术夹闭动脉瘤或者介入栓塞,以避免再发。